第319章 齊王竟是我自己

第319章 齊王竟是我自己

意識到這個關鍵細節之後,李鴻運重新覆盤了一下整個行動,才意識到自己疏漏了一個史書中並未記載的關鍵環節。

那就是,樑高祖到底在幹什麼?

李鴻運的思緒快速倒轉,回到了最開始,秦王府密謀的那個夜晚。

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宮中禁軍是一股絕對無法忽視的力量。

從常理來推斷,如果把目光瞄向了宮中禁軍和樑高祖,那絕對等同於謀反,最好還是別這麼幹。

而秦王此時的主要目標是殺死太子和齊王,如此一來他就是王位唯一的繼承人,太子之位就是囊中之物。

那麼目的應該就達到了……

嗎?

顯然不是。

假如只是計劃了針對太子和齊王的行動,那麼整個過程中,會有許多的不可控因素。

比如,假設伏擊失敗,太子或者齊王跑了,而宮中禁軍趕來鎮壓,怎麼辦?直接與宮中禁軍開打嗎?

要知道當時太子手下的將領還在猛攻玄武門,差點就守不住了。如果被兩面夾擊,後果不堪設想。

到時候,樑高祖或許就名正言順地站在太子和齊王這一邊了。

即便伏擊成功了,太子和齊王都死了,但萬一樑高祖不同意傳位呢?

萬一樑高祖大怒之下,以謀反之名讓禁軍殺死秦王和所有秦王府的將領,然後立更年幼的兒子爲太子,自己繼續做皇帝呢?

從事後的結果來看,樑高祖似乎不願意再失去自己的二兒子,所以在得知太子和齊王的死訊之後,就迫於無奈地接受了這一結果。

但史書上的記載,有可能是美化之後的結果。

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位皇帝會甘願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被架起來做一個遠離權力、每天無所事事的太上皇。

更何況秦王府的衆人在制定計劃的時候,他們可不能預知未來,預知到樑高祖就會這麼簡單地接受這一結果。

玄武門之變是謀反,是稍有不慎就要滅九族的大罪。

那麼,他們在制定計劃的時候,會留下如此巨大的漏洞,讓自己頂着滅九族的風險去執行嗎?

想到這裡,整個視野中的畫面也快速撥回了秦王府密謀的那一夜。

在謀劃中,秦王的手指重重地點在臨湖殿的位置。

“這裡是伏擊太子和齊王的絕佳地點。

“但是,這裡已經是宮中腹地,有許多禁軍在護衛、巡邏。

“我們要將數十騎兵埋伏在這裡,禁軍不可能看不到。禁軍的人數不足爲慮,但如果他們去通知父皇,又或者他們大聲呼喊,讓太子和齊王警覺,都會讓我們的計劃功虧一簣。

“萬一被太子和齊王跑了,等太子府的將領帶着長林兵趕過來,與禁軍裡應外合,我們的處境就危險了。”

秦王環視衆人,顯然,這些久經沙場的將領,和運籌帷幄的謀士們,也全都很清楚這一點。

但要怎麼處理呢?

這件事情,就只有秦王纔有資格下決斷,其他人甚至只是給建議,都算是大罪。

稍微沉默片刻之後,秦王下定了決心。

“我們的人進入宮中之後,先派一支人馬去皇宮,將父皇和大臣,全都控制起來。

“凡是有敢阻攔的禁軍……

“殺無赦!”

看到這裡,李鴻運終於長出了一口氣。

對勁了,對勁了!

如果不控制樑高祖,而只是伏擊太子和齊王,那是嚴重的軍事冒險行爲,是把所有人的身家性命都寄託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上面。

秦王和手下的將領打了那麼多的硬仗,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但如果先控制了樑高祖,然後再伏擊太子和齊王,那麼不論結果如何,大局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這就不再是冒險,而是表演。

一場給樑高祖看的表演。

如果沒有做這些事情,那麼樑高祖在盛怒之下,他的行爲其實很難預估。

萬一他沒有因此而放棄,沒有接受現實,反而不顧一切地發動所有禁軍去圍殺秦王呢?

但按照這個計劃,如果讓樑高祖在海池泛舟,讓大臣們陪着他,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他會逐漸接受現實,身邊大臣的規勸也能讓他的情緒很快平復下來。

這樣等他看到太子和齊王的頭顱時,內心中的情緒就不再是憤怒,而是恐懼。

因爲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他會很清楚自己不禪位的後果,理智逐漸壓過情緒,強迫他做出唯一的選擇。

迷霧被瞬間撥開,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清晰起來。

但此時,畫面卻卡住了。

秦王府中的時間彷彿瞬間定格,所有人都沒了進一步的動作。

“嗯?卡住了?

“……難道說,是在讓我確定去執行這一計劃的人選?”

李鴻運愣了一下之後很快反應過來,他還有一個最爲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

誰去執行這個最爲重要,不,應該是第二重要的任務?

第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配合秦王親自出手伏擊太子和齊王,確保這兩個人必須要死掉。否則即便控制了樑高祖,太子府邸的長林兵趕來,局勢還是很難說。

而控制樑高祖,則是第二重要的任務。

這個任務的難度,其實比伏擊太子和齊王要低一些,畢竟太子和齊王是充滿警覺的,也有很多私兵,反而是樑高祖完全沒想過自己的兒子敢將自己作爲目標,疏於防備。

而且,秦王府的絕大多數人手,主要還是用來幹掉禁軍、控制樑高祖了。

尉遲敬德追殺太子和齊王只帶了數十騎,其他人手安排在哪了?之前李鴻運一直有些迷糊,現在完全確認了。

那麼,具體是誰去執行了這個任務呢?

李鴻運腦海中突然閃過了一個之前一直忽略的人物。

“侯君集!”

在秦王事後總結玄武門之變的功勞時,排在第一位的是尉遲敬德,這是毫無疑問的。

不論是事先鼓動秦王下定決心,還是在事變當天親自率騎兵救下秦王、射殺齊王,又把太子和齊王的人頭扔到宣武門讓太子府的人一鬨而散,最後親自到樑高祖面前逼宮,都在整個事件中刷足了存在感。

但是排在第二位的人,是侯君集。

史料上並沒有記載侯君集具體在玄武門之變中做了什麼,只是說他是整個行動的核心人物,並且獻策頗多。

但問題是,具體是怎麼“獻策頗多”?而且,侯君集是武將,他獻策頗多能排在第二位,讓房玄齡、杜如晦等真正的謀士怎麼想?

作爲武將獻策頗多,卻在最後的實際行動中沒安排什麼特別重要的任務?

這都不太合理。

雖說後來侯君集參與了樑太宗時的太子謀反案,導致此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太好,但樑太宗是個比較寬宏大量的人,即便是對於自己不喜歡的臣子,該記載的功績也還是都記了的。

那麼,侯君集在玄武門之變中功勞第二,卻沒有什麼明確記錄下來的事蹟,就只有一個解釋了。

他在玄武門之變中乾的事,壓根就是不能記的。

在李鴻運念頭通達的瞬間,眼前的畫面也再度動了起來。

“侯君集!

“你率五百勇士,去請父皇和大臣們……去海池上游船。”

秦王看向侯君集,而侯君集則是激動地領命:“是!大王!”

時間再度來到玄武門之變的當天,只不過這次李鴻運看到的場景,卻和之前有了很大的區別。

負責鎮守玄武門的常何打開城門,秦王的人馬浩浩蕩蕩地進入。

而在秦王和尉遲敬德開始在臨湖殿附近埋伏的時候,侯君集則是帶着主要的人馬浩浩蕩蕩地殺入皇宮中。

一路上凡是有敢阻攔的禁軍全都殺死,確保從玄武門到臨湖殿周邊的廣闊範圍除了安靜之外,沒有任何異樣。

而後,他直接殺到深宮中,找到正在與大臣們議事的樑高祖,將他們全都“請”到了海池上划船。

而後,侯君集就帶人守在這裡,一直等到尉遲敬德殺死太子和齊王之後過來。

史料上記載,尉遲敬德渾身浴血、披甲持矛見到樑高祖的時候,“高祖大驚”,還問:“今日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來做什麼?”

尉遲敬德回答說:“太子和齊王引兵作亂,秦王和臣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擔心驚動陛下,故而派臣擔任警衛。”

但此時的情況,樑高祖“大驚”是不合理的,因爲他之前應該就已經驚過了。

於是樑高祖就問身邊人,應該怎麼辦。

此時跟着樑高祖一起泛舟的大臣不少,其中宇文士及、顏師古是秦王黨,封倫、竇誕、封德彝屬於兩面派,在秦王和太子之間兩頭下注,蕭瑀、陳叔達慣常爲秦王說話開脫。

此時在場的衆人之中,真正跟秦王不對付並且絕對忠誠於樑高祖的,就只有裴寂。

而在樑高祖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裴寂的臉色比他更蒼白。

因爲當年晉陽起兵的時候,裴寂、劉文靜、秦王和樑高祖是起兵的四元謀,樑高祖稱帝之後,裴寂和劉文靜都是宰相。

只不過裴寂堅定支持樑高祖,而劉文靜堅定支持秦王。

然而,裴寂和樑高祖悍然殺了劉文靜,這件事情,是足以被秦王記恨一輩子的。

此時樑高祖如果不同意交權的話,只有一半的可能會死,而裴寂是百分百要死的。

在強烈的求生欲驅使下,裴寂自然也只能附和。

於是,蕭瑀、陳叔達提議樑高祖交權,封倫和竇誕表示本來就應該如此,宇文士及表示陛下早就該將秦王立爲太子,而顏師古表示臣連墨都已經磨好了。

在場的所有人一致同意,請樑高祖把大權交給秦王。

而樑高祖也只好訕訕地說道,這個提議很好,朕其實早就想把大權交給秦王了。

很顯然,樑高祖此時多半也在想,如果自己不同意的話,來的可能就不是秦王,而是一杯酒或是一根繩了。

於是,整個玄武門之變就這樣結束了。

後續的插曲,是秦王來見到樑高祖抱頭痛哭,緊接着樑高祖一日內連下兩道詔書,分別是《立秦王爲太子詔》和《神堯命皇太子決斷庶政詔》,將軍國大事一併交給秦王。

之後秦王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封賞功臣,除了少量樑高祖的舊臣象徵性地拔高位置架空實權之外,用秦王府的一干文臣武將替換了整個朝堂,於是貞觀之治的朝堂格局初步形成。

第二件事是斬草除根,將太子和齊王的後代全部殺死。

第三件事是安撫天下,對魏徵禮遇有加之後,讓他去各地招降太子的殘餘勢力,在很短的時間內讓國家恢復安定。

封賞功臣和安撫天下當然都是毫無疑問的,但斬草除根,將自己的十個侄子全都殺死,卻顯得過於殘暴,也在後世留下了不小的罵名。

但代入秦王的視角想一想,這麼做是十分必要的。

這不僅僅是爲了秦王自己考慮,而是爲了跟他一起發動玄武門之變的這些功臣考慮。

現在的秦王如日中天,但誰敢保證之後呢?

等樑太宗駕崩之後,如果有一些人想要趁機搞事情,那麼太子和齊王的這些後人,就是最佳的工具人。

更何況不殺這些人,太子和齊王的許多舊部也不會死心,很難拉攏,終究是個巨大的隱患。

而最重要的問題是,尉遲敬德、侯君集等玄武門功臣集團,需要秦王去殺這些人。

未來秦王的子孫仍舊會是皇帝,所以即便出點事情可能也坑不到他們頭上。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在本朝位高權重,但他們的子孫不見得能守住這份家業。

到時候一旦勢力衰落,而太子、齊王的後代想要報復,很有可能通過一些陰謀詭計,將他們的後代全都幹掉。

畢竟太子和齊王的後代再怎麼樣也是皇室宗親,想找個辦法殺尉遲敬德、程知節等人的後代易如反掌。

所以,秦王自己揹負這些罵名,既是爲了自己考慮,更是爲了手下人考慮。

這不是秦王唯一一次給手下人背鍋。

比如,史料中記載,秦王射落了太子,但在他和齊王纏鬥的時候,尉遲敬德才拍馬趕到,那麼之前尉遲敬德去幹什麼了?很有可能是去補刀太子了。

整個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手下的功臣們確實給秦王出了死力,而後世說起玄武門之變,所有的鍋都是秦王自己果斷地背了,沒有功臣因爲玄武門之變而受到牽連或是留下“蠱惑秦王”的罵名。

或許就像是秦王當年在戰場上,親自爲將士們殿後一樣。

有這樣願意把所有罵名自己扛了、能擔事、不甩鍋的領導,也難怪所有的功臣集團對秦王有着無可動搖的忠誠。

隨着一切塵埃落定,李鴻運的面前出現了一行字。

【當前事件完成度:74%】

【可重複體驗本環節,解鎖更多細節,進一步提升完成度。】

【確認後,將進入下一環節。】

“我都這麼努力了,結果才74%的完成度?”

李鴻運有點驚訝。

顯然,整個玄武門之變中還有大量的細節等着他去挖掘。

這次《暗沙》沒有直接爲玩家揭曉全部的真相,而是讓玩家們自己去不斷地摸索、挖掘。

“強行延長遊戲壽命是吧?”

李鴻運甚至預感到,《暗沙》中玄武門之變的這個環節會被無數玩家瘋狂研究,試驗不同的選擇,甚至玩家們會因爲許多細節而反覆討論。

不過他不打算繼續在這個環節浪費時間了。

70%以上完成度就算通過,他已經準備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了。

視野中,第三層黑氣也被破開,露出了第四層黑氣。

李鴻運不由得有些好奇:“第四層黑氣是什麼?是滅突厥?還是徵高句麗?”

其實在李鴻運看來,秦王人生中最兇險、難度最高的,就是玄武門之變。

其他的那些大戰,不論是虎牢關的一戰擒雙王,或者是五隴阪和渭水單騎退突厥,又或者是派李靖滅突厥、親征高句麗,都遠不如玄武門之變兇險。

親征高句麗是樑太宗晚年的最後一場戰事,雖然沒能一戰滅掉高句麗,但已經用最小的損失得到了最大的戰果,也算是大勝。

只不過在出兵就動輒滅國的諸多戰爭中,親征高句麗的戰績顯得沒那麼亮眼罷了。

這些大戰對樑太宗來說,規模足夠宏大、戰果足夠輝煌,但對於他的考驗,都遠不如玄武門之變。

在玄武門之變後,樑太宗勵精圖治,開創貞觀之治,不僅國力快速回復,對外戰爭也一點沒耽誤,每次都是用最小的付出打出了最大的戰果。

同樣是政變,有些皇帝政變成功之後沾沾自喜、恣意妄爲,而有些皇帝政變成功之後以此鞭策自己、一刻不敢懈怠。

或許這就是最大的差距。

李鴻運輕輕碰觸第四層黑氣,只是讓他感到意外的是,他並沒有開啓滅突厥或者徵高句麗的戰爭。

反而在他的視野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齊王。

只不過此時的齊王明顯還很年幼,只有十六七歲的樣子。

按照時間推斷,此時齊王所在的地方應該是在晉陽,也就是樑高祖剛剛起兵的時間點。

樑高祖帶着太子和秦王去長安做大事,而最年幼的齊王則是留在了晉陽。

只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中,齊王很不爭氣,在晉陽天天打獵,還到街上以射獵百姓爲樂,以至於民心盡失。

等到劉武周打過來的時候,齊王狼狽逃回長安,直接就把至關重要的河東大本營給丟了。

在李鴻運的視野中,出現了一行提示。

“扮演齊王,贏得玄武門之變。”

李鴻運嘴巴微微長大,一時無語。

“啊?”

此時《暗沙》彷彿是在說:你已經看過秦王打虎牢關、退突厥、喋血玄武門了,秦王的底細你已經再清楚不過。

現在,輪到伱親自出手。

幹掉秦王,請!

第294章 缺失了什麼第182章 就這?第209章 阿雲案第100章 受挫的李鴻運第287章 新的附屬身份:匹夫第336章 全員內鬼第196章 電影與對話(9000大章求月票)第127章 專屬天賦升級第6章 爲什麼演技很重要第355章 新版本更新公告第258章 昭義軍建立第37章 遊俠試煉通關!第113章 靜觀其變,以待天時第224章 集體被奪舍?(8500字求月票)第340章 渭水之伏第263章 一個人全乾了!(8000字)第339章 頡利的野心第332章 角色分配第256章 請陛下赴死!(8600字求月票)第129章 與正史記載不符!第5章 這NPC根本不按劇本來第32章 駁斥皇帝第260章 大捷第161章 陣斬敵將需要幾步?第323章 齊王版隆中對第158章 我馬鐙呢?第179章 幾世爲人(加更求票8)第40章 暗沙的含義第151章 斬馬刀第341章 大戰第13章 脫穎而出的優秀玩家們第38章 試煉副本全部攻破第244章 第二階段第258章 昭義軍建立第233章 新的工匠挑戰第309章 戰神是怎樣煉成的第105章 投擲精通第45章 大型玩家見面會第202章 兩個讀書人第316章 刺殺尉遲敬德?第344章 排兵佈陣第304章 武德九年第224章 集體被奪舍?(8500字求月票)第23章 金色天賦技能第205章 應變第204章 計謀第316章 刺殺尉遲敬德?第36章 武術高手的遊戲經歷第345章 第一輪交鋒第4章 刺王殺駕第284章 巨大化排行榜第365章 出其不意的戰法第281章 攻城武器第363章 你不會迷路嗎?第247章 統安城之戰第250章 變局第156章 玩家們的精彩表現第148章 我們是不是有點太欺負人了第138章 誤導第180章 回馬槍(加更求票9)第37章 遊俠試煉通關!第219章 五年第219章 五年第95章 背了標準答案也不好通關啊第301章 奇謀第343章 準備問題第152章 掃清歷史切片(月票加更)第125章 這位首通大佬是文武全才?第83章 遊俠的襲擾第325章 多智而近妖第213章 剿匪第173章 義軍(加更求票2)第117章 最後的決斷!第184章 古人坑古人第200章 誤入的妖魔第224章 集體被奪舍?(8500字求月票)第57章 長夜漫漫第306章 千軍萬馬避秦王第124章 副本通關!第335章 完美的計劃第362章 激戰第220章 兩條線的交集第116章 見皇帝!第43章 全新玩法開啓!第12章 武卒副本也沒那麼簡單啊!第217章 陰謀與陽謀第246章 鄆王殿下第312章 信,或是不信第280章 與金人不死不休!第83章 遊俠的襲擾第262章 誰說一定要有宰執了?第290章 步兵戰力巔峰(求月票!)第19章 通關錄像第92章 封地第240章 戰爭的開端第362章 激戰第2章 包裝成遊戲第274章 劃江而治第265章 反包圍
第294章 缺失了什麼第182章 就這?第209章 阿雲案第100章 受挫的李鴻運第287章 新的附屬身份:匹夫第336章 全員內鬼第196章 電影與對話(9000大章求月票)第127章 專屬天賦升級第6章 爲什麼演技很重要第355章 新版本更新公告第258章 昭義軍建立第37章 遊俠試煉通關!第113章 靜觀其變,以待天時第224章 集體被奪舍?(8500字求月票)第340章 渭水之伏第263章 一個人全乾了!(8000字)第339章 頡利的野心第332章 角色分配第256章 請陛下赴死!(8600字求月票)第129章 與正史記載不符!第5章 這NPC根本不按劇本來第32章 駁斥皇帝第260章 大捷第161章 陣斬敵將需要幾步?第323章 齊王版隆中對第158章 我馬鐙呢?第179章 幾世爲人(加更求票8)第40章 暗沙的含義第151章 斬馬刀第341章 大戰第13章 脫穎而出的優秀玩家們第38章 試煉副本全部攻破第244章 第二階段第258章 昭義軍建立第233章 新的工匠挑戰第309章 戰神是怎樣煉成的第105章 投擲精通第45章 大型玩家見面會第202章 兩個讀書人第316章 刺殺尉遲敬德?第344章 排兵佈陣第304章 武德九年第224章 集體被奪舍?(8500字求月票)第23章 金色天賦技能第205章 應變第204章 計謀第316章 刺殺尉遲敬德?第36章 武術高手的遊戲經歷第345章 第一輪交鋒第4章 刺王殺駕第284章 巨大化排行榜第365章 出其不意的戰法第281章 攻城武器第363章 你不會迷路嗎?第247章 統安城之戰第250章 變局第156章 玩家們的精彩表現第148章 我們是不是有點太欺負人了第138章 誤導第180章 回馬槍(加更求票9)第37章 遊俠試煉通關!第219章 五年第219章 五年第95章 背了標準答案也不好通關啊第301章 奇謀第343章 準備問題第152章 掃清歷史切片(月票加更)第125章 這位首通大佬是文武全才?第83章 遊俠的襲擾第325章 多智而近妖第213章 剿匪第173章 義軍(加更求票2)第117章 最後的決斷!第184章 古人坑古人第200章 誤入的妖魔第224章 集體被奪舍?(8500字求月票)第57章 長夜漫漫第306章 千軍萬馬避秦王第124章 副本通關!第335章 完美的計劃第362章 激戰第220章 兩條線的交集第116章 見皇帝!第43章 全新玩法開啓!第12章 武卒副本也沒那麼簡單啊!第217章 陰謀與陽謀第246章 鄆王殿下第312章 信,或是不信第280章 與金人不死不休!第83章 遊俠的襲擾第262章 誰說一定要有宰執了?第290章 步兵戰力巔峰(求月票!)第19章 通關錄像第92章 封地第240章 戰爭的開端第362章 激戰第2章 包裝成遊戲第274章 劃江而治第265章 反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