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一個人全乾了!(8000字)

張靜邦回到自己的府邸時,整個人還是暈的。我不是當朝宰執嗎?就皇帝一句話……就廢了?張靜邦簡直有些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因爲……顯得有些太過兒戲了!要知道,齊朝歷來雖然也有罷免宰執的先例,但往往都會有一個特定的過程。首先是傳出風聲,讓人能夠感覺到皇帝的心思發生了變化,有了改換宰執的想法;其次是各路御史或者官員聞風而動,開始圍攻、參劾;再次是朝堂上大家吵得不可開交,各方勢力紛紛表態,而皇帝從中拉偏架,逐漸確立一種廢立宰執的有利氛圍;最後纔是順理成章地找個合適的理由,將宰執給廢了。而且,廢了宰執往往也不是直接罷官,畢竟能當宰執的那都是朝中重臣,除非是皇帝對他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否則基本上都是貶官或者下放到地方上去,遠離權力中樞。總之,這一套基本上是齊朝官場的潛規則,極少有不按這一套來辦事的。所以士大夫之間互相攻擊,也都會彼此留三分餘地,不至於互相趕盡殺絕。畢竟你有得勢的時候,就有失勢的時候,得爲自己落魄之後的事情想一想。然而,當今官家卻完全不管這些啊!事先有風聲傳出來嗎?沒有,張靜邦完全不覺得皇帝要廢掉自己。有各路御史、官員聞風而動、參劾他的情況嗎?也沒有,朝臣跟張靜邦的關係還挺不錯的。朝堂上有爭吵嗎?沒有,皇帝一句話,就直接廢了,甚至根本沒給羣臣反應的時間!前邊這三步都沒有,直接就跳到了最後一步,也難怪張靜邦有種活在夢裡的感覺,到現在還難以接受這個事實。而此時在他的府邸中,包括吏部尚書王世雍在內的七八名大臣,齊聚一堂。王世雍苦着臉:“張相,這,這該怎麼辦啊?”張靜邦感覺自己腦仁有點疼:“別叫我張相,我現在已經不是宰執了……”這些大臣們之所以來找張靜邦,顯然也是被今天皇帝在金鑾殿上的那一套組合拳給打懵了。一方面來說,他們作爲官僚系統內的人,跟張靜邦走得比較近,這種大事發生之後要來慰問一番;但更重要的原因則在於,他們對於皇帝要革除恩蔭的事情,既慌張又不甘心,所以想來商量個對策。張靜邦雖然已經不是宰執,但名望這種東西,還是存在的。就像齊惠宗一朝的權臣蔡元長或者童道輔,雖然有一段時間致仕退休了,但仍舊有許多官員往來,他們也仍舊對朝政有着極強的影響力。門生故吏遍天下,已經形成了一場錯綜複雜的關係網,而網中之人不論是否在職,都是有能量的。張靜邦此時的勢力當然比不過蔡元長或者童道輔,可他畢竟是矮子裡拔將軍、最後一位當過宰執的人了。“張相……你見多識廣,你說說,官家今天朝堂上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啊……”一名官員顫巍巍地說道。今日朝堂上,皇帝最後撂下一句話:“誰告訴你們朝中一定要有宰執了?”這句話,讓朝中的羣臣都懵了。什麼意思?沒有宰執?那以後六部的公文,我們送到哪去?原本宰執要做的那些事情,誰來做?這不是將朝政大事視作兒戲嗎?張靜邦一臉茫然地看着他,那意思十分明確。你問我,我問誰?我特麼怎麼會知道啊!不過張靜邦畢竟是見過世面的,他略一思考,然後問道:“那麼官家散朝之後,有沒有再說些什麼?有沒有什麼特殊的動作?”一名官員想了想:“官家似乎是說,要將中書門下和樞密院所有奏章,全都送到他宮裡去……”此言一出,衆人全都倒吸一口涼氣。

他們不傻,能很清楚地知道這到底意味着什麼。看官家這架勢,難道是要全都自己幹?原本的流程,是宰執處理各種政務,皇帝雖然也可以過問,但一般不會親力親爲。但現在,宰執沒有了,原本宰執負責批閱的那些奏章也全都送到了宮中,這信號還不明顯嗎?這是皇帝要擼袖子自己上啊!那麼,估計以後也不需要再有任何的宰執了。一名官員反應過來,臉色煞白地說道:“張相,官家豈可如此?這,你得想個辦法啊!”張靜邦有些沒好氣地說道:“我能有什麼辦法!”其他官員紛紛說道:“沒辦法也得有辦法啊!張相,官家要做的事情如果真的成了,這偌大的京城中,還有我們的容身之地嗎?”其他的官員也很急,因爲這絕不是張靜邦一個人的事情。從表面上來看,張靜邦作爲宰執直接被免官,損失是最大的。但其他官員,其實也都有隱形的損失。因爲宰執的權力被取消,是所有文官共同的損失!這些文官以後也都期待着自己能做到宰執之位,雖說現在看着還沒什麼希望,但他們還有的是時間呢,以後的事情誰說得準?可如果官家真的取消了宰執之位,那他們可就再也沒有成爲宰執的機會了。又有一名官員說道:“張相,王尚書。恩蔭的事情,也得想想辦法啊!本朝太祖時就爲我們羣臣定下的規矩,不能就這麼被破了啊!”其他的官員也紛紛響應:“是啊,恩蔭的事情也得想辦法!”他們紛紛看向王世雍:“王尚書,此事你一定得頂住!取消恩蔭的事情,一定不能推下去,否則我等以後還有好日子過嗎?”王世雍差點氣得翻白眼:“諸位同僚,你們是否也太看得起我了?這事是我一個人能扛得住的嗎!”他也很無語,你們說得倒是輕巧!誰都能看出來,官家把革除恩蔭這件事情交給了吏部來辦,如果他這個吏部尚書推諉不辦,那麼短時間之內,這個政策確實是實施不下去。但是,你們當官家傻?他若是直接以辦事不力將我砍了,換上別的人呢?你們倒是沒損失,我可是要掉腦袋的!其他官員仍舊不依不饒:“王尚書!此事絕非你一人的事情,乃是與朝中羣臣息息相關!不能爲了你的一時安危,便讓我等的子孫後代也全都受損啊!爲子孫計,此事,妥協不得!”王世雍臉都氣黑了,他很想說,你行你上!要不這個吏部尚書的位置你來坐!王世雍這個人,膽子並不大。或者說,欺壓百姓的膽子大得很,但跟皇帝對着幹的膽子,他是沒有的。否則當初也就不會如此熱衷於在城中搜刮女子送給金人了。此時這位新官家登基之後,已經殺了一名宰執、廢了一名宰執,他是瘋了,還敢跟官家對着幹?所以,任由這些大臣百般勸說,王世雍頭都搖得像是撥浪鼓一樣,說什麼都不同意。最後,還是張靜邦說話了。“好了,大家都先別吵了!“我看,此事應該還有轉圜的餘地。”衆臣問道:“如何還有轉圜餘地?張相快請講!”張靜邦輕輕嘆了口氣:“當今官家雖然擺出了一副要廢宰執、所有政務事必躬親的架勢,可在我看來,這終究是不可能的。“朝廷政務何其繁瑣?“按照原本的情況,除了六部、御史臺等機構要各司其職以外,至少需要兩到三名宰執,才能將這些政務處理乾淨。“官家此時雖然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架勢,要將所有政務全都收到自己手中,但官家又怎麼可能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而且,還是幹三個宰執的活!“所以,不出三日,官家的宮中必然是奏章堆積如山,各項事務嚴重積壓。“到時候朝會上,你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要求官家再選出宰執。“官家見識到朝中政務的繁雜,自然也會產生知難而退的想法。到時候你們再想辦法討價還價,在恩蔭等事情上與官家講講條件,就更有可能成功。”羣臣恍然點頭:“原來如此!還是張相想得明白!”“這等簡單的道理我等之前爲何沒有想到?果然還是被這個新官家給唬住了。”“是啊,這位新官家雖然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治國方面,還是沒什麼經驗的。這樣一番姿態,估計也是爲了立威,不可能一直這樣下去。”“鬧到最後,多半是大家各退一步,官家平穩交接、樹立權威,我等收斂一點,但利益不損,也就這樣過去了。”此言一出,這些大臣的心中安定了不少。他們這樣想,倒是也很有道理。畢竟從他們的視角來看,這位鄆王,是無論如何也幹不成廢宰執這件事的。鄆王是何許人也?或許很聰明,能考中狀元;或許在軍事方面很有才能,可以統帥西軍。但是,他憑什麼可以自己一個人幹三個宰執的活?要知道,宰執裡,狀元公之類的天才多得是,而且都是從各級官職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處理政務的能力都強的爆表。這樣的人,尚且需要兩三個人,才能將朝中政務給處理乾淨。往往還很不輕鬆。鄆王憑什麼?他一沒有基層的執政經驗,二沒有如此旺盛過人的精力,三沒有事事親力親爲的必要。所以,衆人得出一個結論。這位新官家之所以擺出了一副要廢宰執的架勢,實際上不是真的要廢宰執,而是要以此,跟百官談條件。先做出一副“你們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不可替代的”這種姿態,在羣臣中立威,防止自己以後政令不通,等羣臣知道錯了、認慫了,他就再順理成章地將這些事情分派下去。這麼一番折騰之後,羣臣更加聽話了,官家自己也不需要真的那麼辛苦。嗯,看起來,這確實是個好計策,而且,應該也是唯一的一種可能。只是這計策一旦被羣臣看穿了,就是另一回事了。這些大臣開始考慮着,既然官家不可能真的將所有的政務親力親爲、百官並不是真的可有可無,那我們是不是隻需要稍微做做面子工程就行了?沒必要被官家嚇住,直接將核心利益全都交出去了吧?想通了這一點,這些官員全都長出一口氣,紛紛向點破這一點的張靜邦道謝。“張相果然是洞若觀火!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張相未來必然還有再起的時候,下官翹首以盼了!”“諸位,以後也要常來張相府上拜會,咱們以後也少不了張相的提點。”“那下官就先告辭了!”他們全都心滿意足地告退。只是這其中,王世雍並沒有跟他們一樣想。“事不關己,這羣人當然是站着說話不腰疼……可我是吏部尚書啊!革除恩蔭這件事情,官家可是指名點姓地交給我了!“若是此事推行不力,他們自然是樂見其成,可官家真的惱羞成怒了,我恐怕是難逃一死……“不管他們怎麼想,恩蔭這個事情我還是得抓緊去辦……”王世雍還是再度選擇了從心。畢竟他的立場跟其他人不同,而且多年的求生經驗讓他敏銳地嗅到了一些什麼,總覺得此時還是……保住狗命要緊。……幾天後。刑部衙門。王世雍看着手中發回來的奏疏,臉色有些不太好看。這幾日,他一直在推動革除恩蔭的方案。官家已經給了他一份相當明確的方案,王世雍就算是想從中做手腳也根本沒機會。不過這方案的種種推進過程和細節,他這個吏部尚書還是得不斷上報的。吏部中有專門負責恩蔭的部門,也就是驗封司,包括封爵、世職、恩蔭、難廕、請封等事務。王世雍每天盯着下邊,也留意着上邊。而每一份奏疏遞交上去,過不了多久總能再發回來。而發回來的奏疏,上面基本上都寫好了皇帝的處置意見,沒有模糊操作或者和稀泥的餘地。王世雍雖然在吏部衙門,但外面的事情,他也有所耳聞。在朝中的官員們認爲皇帝絕不可能一個人批閱這麼多奏章的時候,皇帝那邊也第一時間開始了行動。先是將原本屬於兩名宰執的奏章全都搬入了宮中,而後,就是從太學中選了幾名沒有實職,但才學兼優的學生。太學生,在齊朝的歷史中,尤其是在靖平之變期間的歷史中,是很有存在感的。之前請願誅殺六賊的,就是京師中的太學生。齊朝的人才選拔制度,不僅僅只有科舉。科舉考試是針對所有平民子弟都可以參加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可以說是大浪淘沙,只有考中進士的纔有機會正式進入官場,而舉人、秀才,往往就只有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才做個臨時替補。而太學,等於是有地方官學推送到中央的“保送生”。只要通過入學考試,在學校修夠足夠的學分,即使不用參加科舉,一樣可以賜同進士出身而入仕。當然,太學生也可以選擇憑自己的真本事去硬考科舉而入仕,這種就屬於是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牛人了。當年王文川就對太學進行過一系列改革,也去太學等地講學,很受學子們的歡迎。總之,太學基本上全面承擔太學生的一些開銷,並且會將這些學生輸送給國家做人才,屬於是一個大型的人才儲備基地。m..但……齊朝的那些先皇們,對太學生的態度,卻談不上有多在意。就拿齊英宗來說。當時京師的太學生集體上疏請求誅殺六賊,還鬧出了大遊行。齊英宗正好順水推舟誅殺了六賊,表面上是爲了平民憤,實際上還是爲了將朝政大權收回自己的手中。而對於那些請願的太學生們,卻沒有一人真正得到重用。因爲對於齊英宗來說,這些太學生就像是後世的憤青,他們讀過書,知曉大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意。但要讓他們入朝做官?那不好意思,他們差得太遠了。顯然,對皇帝來說,還是侵淫官場已久的那些官員們,用起來更加順手。所以,歷朝皇帝對於太學的重視,往往都是浮於表面的,沒有人真的考慮將太學生提拔成什麼實權官職。而此時的這位官家……竟然在太學中選拔了幾個成績優秀的太學生,直接讓他們到皇宮中辦公了!當然,皇宮肯定是羣臣日常奏事議事的外殿,不可能到後宮去。可這意味着什麼?據說,當今的官家讓這些太學生去看奏疏,仔細研究之後,再給他進行非常扼要的口頭彙報。而後,官家再給出口頭答覆,由這些太學生直接稟筆批紅,斟酌措辭和細節,最後分發下去。這件事情傳揚出去之後,朝中的大臣們免不了又是一陣驚慌。難不成皇帝真能一個人就把這些政事全都辦了?原本一個人批閱幾百奏疏確實不可能,可若是有了這些太學生的幫忙呢?不過他們最開始慌了一陣,但仔細計算過奏疏的數量之後,就又放下心來。每天的奏疏達到一百餘件,而奏疏中所說的事情,更是達到三百多件!按照每件奏章一千字來計算,每天的奏章都得有十萬字。就算皇帝讓這些太學生先篩選一番,總結得簡明扼要之後彙報,自己再口述、由太學生們稟筆,這也是相當可怕的工作量。而百官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官家或許能堅持那麼兩三天,但絕對不可能長久!因爲要處理這些奏章,可不是隨便寫個“知道了”就行了的。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皇帝必須分得清楚,否則就有被架空的危險。羣臣發現皇帝根本無法區分重要和不重要地事情,那麼就會開始動歪腦筋了。就算皇帝能堅持一天兩天,那一個月呢?一年呢?十年呢?難道你作爲皇帝,一天都不休息了嗎?總之,官員們覺得皇帝絕對不可能堅持下去,即便能堅持個十天半月,後來的處理效率也會飛速下降,體力腦力都跟不上。堅持下去,勝利還是會屬於羣臣的。只不過擔任吏部尚書的王世雍,卻越發覺得不對勁了。因爲從皇帝給他批閱的奏章來看,這位年輕的官家不僅沒有累得昏了頭,反而腦子非常清楚!王世雍奏疏中的那些小心思,全都被無情點破,皇帝責令他老實照辦不要耍花樣。而且,每次回覆的都是簡明扼要,直指要害,甚至比有宰執的時候,處理得還要更加順暢。王世雍越發害怕了。他隱約意識到了這其中的危險。如果對皇帝來說,包括宰執在內的羣臣,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無法替代的……那麼,他能幹出些什麼事來?……垂拱殿旁的文德殿。此地本來是皇帝每日上朝和退朝前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但此時卻顯得熱鬧非常。幾名太學生在這裡被安排了坐榻,正在翻閱堆積如山的奏疏。而他們每翻閱完了一批奏疏、徹底瞭解了奏疏裡說的事情之後,就會輪流來到樊存的面前,向他簡明扼要地彙報奏疏中的內容。而樊存則是按照盛太祖的建議,口頭給他們批覆,再由他們回去在奏疏上批紅。最開始的時候,樊存和盛太祖當然也要看這些人披紅之後內容,是否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說的意思。有沒有出於能力或者動機的原因,做出的一些歪曲或者修改。第一次發現只是警告,但第二次發現就要治罪,第三次發現,就得換人了。經過大約兩日的整頓,這些太學生總算是基本適應了整個流程,並穩定了下來。這很正常,因爲太學生畢竟都是一羣很有才學的人,即便他們不懂政務,但只是做個傳達、披紅的工作,還是完全能夠勝任的。實際上,他們此時乾的活,跟大盛朝的秉筆太監差不多,都是爲了給皇帝分攤工作量的。盛太祖雖然勤政,是出了名的勞模,但很多奏疏洋洋灑灑,字數多卻難以說到重點,全都自己看的話,很多時間都被浪費了。所以,乾脆讓這些太學生來幫忙。只要運用得當,政事的處理效率就能提升一大截。當然,盛太祖也不可能完全信任這些人,不僅每天都要隨機選取一些奏疏進行抽查,還向他們申明瞭事後的追究制度。如果有太學生沒有如實轉述奏摺中的意思,有所曲解,或者沒有如實按照皇帝的意思披紅,那是要論罪的,最嚴重的情況是要斬首的。恩威並施之下,這些太學生們,幹得倒是很不錯。如果用現代的情況來做比喻,那就是從國內的頂尖大學裡選了一些最優秀的學生,去政府部門中掛職。這些太學生平日裡雖然很積極地想要參與到政事中,但從沒有皇帝真的給過他們這個機會。可現在,他們不僅能進入皇宮,爲皇帝批閱奏章,還可以跟皇帝面對面地交流。這是多麼大的恩典?在以前,這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這些太學生們一個個的都十分積極,簡直就要跟盛太祖一樣,恨不得廢寢忘食地把這些奏疏給批閱好。而在這個過程中,盛太祖也在看着這些太學生們的表現。其中有能做實事的、在處理政務地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就都可以記下來。等到時候有哪個官員不聽話了?好說,直接咔嚓掉,讓這些太學生頂上去就行了。這一番操作下來,樊存就通過盛太祖這個官方外掛,將朝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確保了朝堂地穩定,接下來自然就是要興大獄了。……接下來的幾日中,各種大案開始不斷地浮出水面。在樊存的授意下,御史臺火力全開,不斷彈劾各種官員貪贓枉法。而樊存則是大手一揮,全都徹查!當然了,在這些大獄之外,他也加入了一點個人的喜好。比如,一些官員明顯看起來就不太配合,抓!還有一些官員一聽名字就不是什麼好人,抓!這其中,也包括了此時正在擔任御史中丞的秦會之。樊存已經忍了好幾天了,現在終於可以動手,第一時間就將秦會之給抓了起來,換了個人去做御史中丞。當然了,有些官員的黑料好找,有些官員的黑料不太好找。畢竟此時的武德司,作爲一個特務機構來說,還是不太合格的,跟大盛朝的錦衣衛、東西廠比起來,業務能力差得有點遠。所以,就得想別的辦法了。好在哪怕是在齊朝,皇帝想搞死一名臣子,手段也多得是。對於那些在靖平之變中替金人擄掠金銀財帛、搶奪婦女的,論罪。對於那些辦事不力、許多措施推行太慢的,論罪。最後找來找去,樊存發現此時的秦會之,還真沒什麼太多的黑料。此時的秦會之是個見風使舵的小人,但要說很明確的貪贓枉法的證據,或者說是給金人當狗的行爲?目前還真沒有。他是靖平之變後被擄到金國之後,才幹出這些事情來的。最後樊存也麻了,乾脆大手一揮:“那就直接定一個莫須有吧!”反正說你賣國你就賣國了,在未來的時間線裡賣就不是賣了?必須處理!至於吏部尚書王世雍,他確實踏踏實實地把革除恩蔭的事情給辦完了。樊存沒打算放過他,畢竟他之前幫金人擄掠了城中的許多婦女,激起了極大的民怨。不過看在他還算識趣的份上,暫時留着他,秋後算賬。大批的官員,直接被拉到街上游街。罪過比較重的,直接當着京城老百姓的面問斬;罪過比較輕的,或者是革職,或者是抄沒家產,總之,使勁收拾就是了。而每次問斬的時候,監斬官都會在百姓面前大聲唸誦這些官員的罪狀,一件一件、條理清晰。對於秦會之,樊存也特別關照了,必須得給我找個理由殺了!這樣不講道理的行爲,自然也引發了百官的極大抗議。皇帝豈能這麼做!還要不要與士大夫共天下的祖訓了?朝中的官員,脣亡齒寒、人人自危,自然是洶洶然、抗議的聲浪一波接着一波。而樊存的回答也相當直接。有罪的,下獄!沒罪的,無視!如果無視之後還逼逼賴賴的,那就直接免官,你愛去哪玩去哪玩吧。反正現在不管缺了誰,朝政都能運轉,那又何必再看百官的臉色?剛開始,幾乎所有的官員都在抗議。過了沒多久,隨着大批官員的下獄,一些官員意識到了情況不對, 非常聰明地閉了嘴。又過了一段時間,意識到“時代變了”的官員越來越多。他們發現,雖然各個部門出現了一些職位的空缺,但這些空缺很快就被皇帝用一些太學生給堵上了。而且,即便一些職位有空缺,這些部門還是在正常的運轉中,絲毫沒有癱瘓。更何況,京師百姓對這種情況不僅沒有跟他們站在一起,反而是拍手稱快……每次有官員被問斬,都是裡三層外三層,人山人海。監斬官每念出一條罪狀,都會有百姓大喊:“該殺!”等到這些官員人頭落地的時候,還會有不少百姓高呼,官家聖明。這怎麼看,當今的官家都不像是民心盡失的樣子……顯然,士大夫們所謂的民意,很多時候只是用來忽悠皇帝的藉口而已。他們只是在藉助各種各樣的民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已。而一旦皇帝也掌握了這種手段,並且玩得比他們還溜的時候,官員們所謂的民意,就瞬間不好使了。於是,就算他們想用這一點來勸諫,也根本說不出口了。此消彼長之下,整個朝堂以極快的速度從上至下來了一輪大換血。而包括革除恩蔭在內的一系列舉措,也都快速地推行了下去。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大部分的事情全都走上了正軌。一番折騰之後,樊存總算是鬆了口氣。之前盛太祖的那個副本,他沒有扮演皇帝身份的盛太祖,所以錯過了批閱奏章這部分的扮演。而現在,他算是體會到盛太祖的勞模狀態是多麼可怕了。總之,朝中的事情經過這短短的不到半月的時間,基本上整頓得差不多了。接下來,該去處理城外的金人了!

第285章 歸序者到底是誰?第261章 興大獄!第199章 火槍革新研究第288章 陌刀第260章 大捷第184章 古人坑古人第23章 金色天賦技能第129章 與正史記載不符!第194章 收復第25章 鋼鐵意志第234章 搭積木第147章 兩面夾擊第286章 新的朝代第222章 試煉通關!(萬字更求月票)第34章 遊俠試煉替天行道第14章 事先演練好的臺詞第90章 不太和諧的聲音第23章 金色天賦技能第198章 妖魔第275章 收復燕雲的時機第241章 簡直就是秦開雲將軍再世!第349章 激將法第194章 收復第131章 文物出土!(月票加更)第233章 新的工匠挑戰第51章 新版本運營計劃第58章 國仇最難消!第250章 變局第226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115章 兩份口供第311章 史料疑雲第236章 四種開局第279章 圈踢第137章 怎麼還給自己加戲啊?第327章 哪來的突厥騎兵!第226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182章 就這?第284章 巨大化排行榜第278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第215章 我黑化了!第217章 陰謀與陽謀第278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第243章 狗皇帝給爺死!(8000字求月票)第20章 堪稱完美的表演第10章 玩家們的熱議!第108章 錢從何來第1章 歸序者第242章 第一階段的鏖戰第296章 便是太平秋第326章 再戰晉陽第101章 我不做文士啦!(均訂加更)第28章 威逼利誘!第164章 千里無雞鳴第84章 這不公平!第236章 四種開局第30章 辯駁第156章 玩家們的精彩表現第268章 限定版外掛第48章 配合來了!第295章 秦王破陣樂第343章 準備問題第164章 千里無雞鳴第1章 歸序者第1章 歸序者第257章 有何懼哉!(萬字更求月票)第341章 大戰第172章 名將難求(加更求票1)第68章 排行榜第14章 事先演練好的臺詞第245章 練兵與階下囚第29章 真是個狠人第89章 這哥們唱得比原主還好聽啊!第204章 計謀第43章 全新玩法開啓!第167章 南北榜第6章 爲什麼演技很重要第148章 我們是不是有點太欺負人了第311章 史料疑雲第212章 此路不通第212章 此路不通第133章 角色分配第80章 分組編隊(求個首訂!)第323章 齊王版隆中對第119章 克賊利器第148章 我們是不是有點太欺負人了第288章 陌刀第279章 圈踢第158章 我馬鐙呢?第35章 捱打第163章 新副本開放第344章 排兵佈陣第25章 鋼鐵意志第356章 隨機應變第211章 嘗試改良第193章 妖魔的最後一搏第343章 準備問題第81章 這次的原住民爲何如此強悍?第139章 奇兵第260章 大捷第4章 刺王殺駕
第285章 歸序者到底是誰?第261章 興大獄!第199章 火槍革新研究第288章 陌刀第260章 大捷第184章 古人坑古人第23章 金色天賦技能第129章 與正史記載不符!第194章 收復第25章 鋼鐵意志第234章 搭積木第147章 兩面夾擊第286章 新的朝代第222章 試煉通關!(萬字更求月票)第34章 遊俠試煉替天行道第14章 事先演練好的臺詞第90章 不太和諧的聲音第23章 金色天賦技能第198章 妖魔第275章 收復燕雲的時機第241章 簡直就是秦開雲將軍再世!第349章 激將法第194章 收復第131章 文物出土!(月票加更)第233章 新的工匠挑戰第51章 新版本運營計劃第58章 國仇最難消!第250章 變局第226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115章 兩份口供第311章 史料疑雲第236章 四種開局第279章 圈踢第137章 怎麼還給自己加戲啊?第327章 哪來的突厥騎兵!第226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182章 就這?第284章 巨大化排行榜第278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第215章 我黑化了!第217章 陰謀與陽謀第278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第243章 狗皇帝給爺死!(8000字求月票)第20章 堪稱完美的表演第10章 玩家們的熱議!第108章 錢從何來第1章 歸序者第242章 第一階段的鏖戰第296章 便是太平秋第326章 再戰晉陽第101章 我不做文士啦!(均訂加更)第28章 威逼利誘!第164章 千里無雞鳴第84章 這不公平!第236章 四種開局第30章 辯駁第156章 玩家們的精彩表現第268章 限定版外掛第48章 配合來了!第295章 秦王破陣樂第343章 準備問題第164章 千里無雞鳴第1章 歸序者第1章 歸序者第257章 有何懼哉!(萬字更求月票)第341章 大戰第172章 名將難求(加更求票1)第68章 排行榜第14章 事先演練好的臺詞第245章 練兵與階下囚第29章 真是個狠人第89章 這哥們唱得比原主還好聽啊!第204章 計謀第43章 全新玩法開啓!第167章 南北榜第6章 爲什麼演技很重要第148章 我們是不是有點太欺負人了第311章 史料疑雲第212章 此路不通第212章 此路不通第133章 角色分配第80章 分組編隊(求個首訂!)第323章 齊王版隆中對第119章 克賊利器第148章 我們是不是有點太欺負人了第288章 陌刀第279章 圈踢第158章 我馬鐙呢?第35章 捱打第163章 新副本開放第344章 排兵佈陣第25章 鋼鐵意志第356章 隨機應變第211章 嘗試改良第193章 妖魔的最後一搏第343章 準備問題第81章 這次的原住民爲何如此強悍?第139章 奇兵第260章 大捷第4章 刺王殺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