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賞罰

第314章 賞罰

樑高祖享受着妃子的按摩,但回覆之間,卻稍顯猶豫。

“洛陽的府庫……我已交給秦王分配。”

那名妃子嬌嗔道:“陛下!您乃九五之尊,秦王是您的兒子,他打下洛陽,歸根結底也是爲您立下的功勞,難道陛下連一點珍寶財貨都不能分配了嗎?

“那些珍寶財貨,本就該歸入我大梁的府庫,陛下從府庫中拿出微不足道的一點珍寶賞賜給臣妾,難道臣妾的這點要求也不能滿足嗎?”

樑高祖一聽,自然而然地點了點頭:“愛妃這是什麼話,朕貴爲天子,富有四海,這點珍寶自然還是能賞賜的。

“正好,你便和張妃一起去洛陽,爲衆妃在府庫中選一些珍寶財貨、土地田產吧。”

妃子臉上立刻露出喜色,但隨即又說道:“可是陛下,若是秦王抗旨不遵,臣妾又該怎麼辦?”

樑高祖立刻拉下臉來:“他敢?

“如此,朕命人寫一封敕令,你們拿着朕的敕令前去。”

說罷,樑高祖果然寫了一封敕令交給這名妃子,讓她與另一名妃子一起從長安出發,前往洛陽,到府庫中任意選拿珍寶。

李鴻運的視野快速拉昇,他看到這兩名妃子與衆多扈從離開長安東行。

一路上,這些光點若隱若現,天上風飛雲走,眼前的視野快速變幻,很快抵達洛陽。

李鴻運很快確定了這兩名妃子的身份。

他們分別是張婕妤、尹德妃,這是樑高祖在晚年最爲寵愛的兩個妃子。

在李鴻運的事業中,這一行人很快來到洛陽,然而,他們在洛陽府庫前面卻吃了個閉門羹。

幾名面目兇惡的侍衛攔在府庫門口,手中長槍“鏗”的一聲架起,將一行人全都攔住。

“秦王有令,府庫中的所有財寶、洛陽周邊的所有土地都要拿來封賞將士,任何人等不得輕動!”

馬車中,尹德妃隔着門簾,對手下的僕人說了幾句。

那僕人立刻上前,大聲說道:“放肆!我家貴妃是得了陛下的敕書來的!你們難道敢抗旨不遵?”

幾名侍衛互相看了看,“抗旨不遵”這幾個字,確實也讓他們這幾個大頭兵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但很快,他們中有人快步離開,去稟報能管事的將領。

過了沒多久,一名四十餘歲的將領來到府庫。

“何人要開府庫?”他目光掃過兩名貴妃的馬車,臉色微微變了變,顯然已經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尹德妃的僕人再次上前:“我家貴妃是奉了陛下的敕書來的!陛下有令,府庫中的財貨要任我家貴妃挑選!”

馬車中又傳來尹德妃的聲音:“另外,洛陽東南五十里有良田數十頃,張妃看上了,陛下已下敕書賜予。麻煩這位將軍一併交割。”

來的那名將領冷然道:“我乃淮安郡王,那些田地秦王已經有教,因軍功賜給我,恕難從命!

“至於府庫中的珍寶財貨,既然兩位貴妃持有陛下的敕書,那就親自去見秦王,向他索要吧!”

貴妃的僕人還想說什麼,但有了這位淮安郡王撐腰,府庫的士兵顯然硬氣了很多,在府庫門口手持長槍一步不退。

尹德妃恨恨地咬牙:“好,那本宮便去找秦王對峙!”

說罷,兩名貴妃帶着僕從離去。

……

李鴻運全程以上帝視角看完了全程,又看到這兩名貴妃在洛陽城中找到秦王,並提出了到府庫中拿取財貨、給自家人封官的要求。

結果,秦王面有難色,但還是應允了。

於是,這兩名貴妃進入府庫中任意選取了大量金銀珠寶和各種財貨,裝了滿滿一車帶走。

不僅如此,秦王還被迫給他們的親屬封了官職,至於給淮安郡王的那幾十頃田地,自然也一併給了張婕妤。

至於軍中尤其是淮安郡王那邊的怨氣,自然是秦王親自去安撫。

看到這裡,李鴻運不由得皺眉,很快意識到這似乎是個坑。

從表面上來看,這兩名貴妃的行爲雖然有些過分,但她們的行爲,以及秦王的處置方式,都是說得通的。

這兩名貴妃是持了樑高祖的敕書前來的,按理說,皇帝既然發話了,自然就有最高的效力。

哪怕秦王不願意,也必須按照皇帝的敕書辦事。

至於其他將領的怨氣,秦王在軍中威望甚高,想要壓下去自然也不成問題。

但很顯然……這與歷史記載不符,而且,也完全不符合秦王的人設。

隨着李鴻運陷入沉思,整個世界也進入了暫停狀態。

看着歡喜離去的尹德妃和張婕妤,李鴻運自然想到了任由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未來可能產生的一系列後果。

這兩名妃子,是樑高祖此時最爲寵信的兩名妃子。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枕旁風”的威力。

此時洛陽城纔剛剛攻克,而攻克洛陽的過程,可謂是兇險萬分。

李鴻運在之前的虎牢關之戰中已經體驗過了:洛陽城池高大堅固,樑軍攻擊了數月都未能有所建樹,在這個過程中,戰鬥必然是十分慘烈的。

而之後竇建德來援,秦王更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只帶領三千五百玄甲軍去虎牢關堵截,併成功一戰擒雙王。

從戰果上看確實如同摧枯拉朽,但如果深究過程就會知道,整個洛陽之戰都是兇險萬分,秦王的戰馬都死了好幾匹,更何況是其他的將士。

洛陽城是東都,此地和長安城一樣,繁華富庶,裡面的珍寶財貨更是數不勝數。

所以,這些財貨如何分配的問題,就是一個擺在決策者面前的大問題。

秦王就面臨兩個選擇:要麼給這兩名妃子,要麼給將士。

那名在府庫前面拒絕了兩名妃子的將領來頭也不小,如果尉遲敬德等一般的將領,恐怕說話還不可能這麼硬氣。

而那名將領之所以敢直接用秦王的“教”來拒絕樑高祖的“敕”,顯然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當時整個樑朝的命令體系比較混亂,皇帝的敕、太子的令和秦王的教,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具有同等效力,誰的命令先到就聽誰的。

秦王直接打下了洛陽,他的教在諸多將士們看來,顯然與皇帝的敕是同等的。

至於皇帝的敕被拒絕了、皇帝生氣了之後該怎麼辦,那是秦王要考慮的事情,而非他們這些大頭兵要考慮的。

第二,則是因爲這位將領是淮安郡王,論親戚,他是樑高祖的堂弟。

雖然是宗室將領,但他在洛陽一戰中也立下了功勞,因此秦王纔將那幾十頃田地賞賜給他。

這樣的一個人,顯然對這兩位貴妃是十分不感冒的。

李鴻運甚至可以代入到他的視角來考慮問題:論關係親疏,我是當今陛下的堂弟,早在晉陽起兵的時候我就已經舉兵響應,伱們不過是陛下後來又納的兩個妃子;論功勞,我跟將士們在洛陽城外餐風露宿、浴血奮戰,你們兩個妃子在長安花天酒地。

現在你一紙敕書,就要把我的地搶走?

當然,淮安郡王也知道這兩名妃子正得寵愛,不太好惹,於是他在硬氣之餘,也將皮球再度踢給了秦王。

那麼秦王會怎麼做呢?

其實在李鴻運看來,如果秦王真的把府庫中的財寶給了這兩名貴妃,他日後的處境說不定會好一些。

畢竟後來秦王之所以五次三番被樑高祖責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太子和這兩名貴妃隔三差五地就給他上讒言。

如果秦王真的用這些財物大力籠絡這兩名貴妃,那麼這兩名貴妃所代表的的勢力雖然不至於立刻倒向他,至少也會變成他和太子之間的牆頭草,不斷搖擺以獲得最大的利益。

這些財物本來也是秦王打下來的,分給將士還是賄賂貴妃,這都是他一句話的事情。

但問題是,這兩名貴妃,顯然是得寸進尺的類型。

讓她們進入府庫去挑選珍寶……那府庫裡的東西,還能剩下多少?

張婕妤一張嘴就要淮安郡王的幾十頃田,屬於是心裡沒有一點逼數的表現。

如果只是象徵性地給一點,根本不足以滿足她們的胃口,她們還是會心懷怨懟;如果敞開了給,賞賜這一塊必然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到時候這個缺口又怎麼去堵?

秦王在將士們心目中的威望,是在一次次賞罰分明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這種威望想要建立起來很難,但想要毀掉卻再簡單不過。

因此,不論如何權衡,以秦王的性格,幾乎都會嚴詞拒絕。

想到這裡,李鴻運開始嘗試着對秦王的行爲進行糾正。

秦王嚴詞拒絕了兩名妃子的要求,給他們的答覆是:寶貨皆已籍奏,官當授賢才有功者。

也就是說,府庫中的財貨,早就已經論功行賞分給有功的將士,封存上奏,至於官銜也要授予賢才有功的人,不能給這兩位貴妃的親屬。

而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是兩名貴妃對秦王懷恨在心。

在完成這一切之後,李鴻運的視野中,閃過了秦王的記憶碎片。

記憶碎片中有兩個內容:第一是樑高祖曾下令,秦王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所有事務都可以自行處分。

而秦王此時的官職中,有一項是“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洛陽顯然屬於他的管轄範圍。

第二則是秦王在出徵之前,樑高祖曾經答應他,平定洛陽之後,珍寶都賜給將士。

顯然,秦王知道樑高祖敕書的效力,但既然樑高祖已經做過這兩次承諾,那麼他認爲,即便日後對峙起來,自己也有說辭。

現實也確實如他所料。

回到長安城後,樑高祖並未責罰秦王,畢竟之前他已經對秦王做出了承諾。

之前雖然寫了敕書、同意將府庫中的財寶分給那些貴妃,也只是因爲他被吹了枕旁風,一時昏了頭。

此時秦王頂撞了他一些,卻也讓他的頭腦清醒了過來,於是這件事情就被壓了下去。

“嗯?”

李鴻運再度意識到這裡似乎出現了偏差。

因爲明顯與歷史記載的內容不符。

按照史料記載,尹德妃和張婕妤回到長安城後立刻告狀,而樑高祖則是大怒,責問秦王:“朕的敕書難道還不如你的教嗎?”

至於之前給秦王的那些承諾,樑高祖不說,秦王自然也不敢提,否則那不是當面打當爹的臉嗎?

只能叩頭謝罪。

而樑高祖仍舊怒氣不息,等秦王走後纔對裴寂說道:“朕這個兒子,在外面領兵日久,都被那些讀書人給帶壞了!不是當年那個乖巧懂事的二郎了!”

眼前的場景再度與史書有了差別,意味着李鴻運要再度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判斷哪一種才更有可能。

如果從情理判斷,史料記載反而更加不可信一些。

樑高祖畢竟也是樑朝的開國之君,看看這辦的都是什麼事?

先是給秦王承諾,讓他打下洛陽之後可以將這些財寶全都分給將士,結果兩個愛妃一吹枕邊風,他就又改變了主意,甚至還親自寫了敕書讓這兩個貴妃去搶將士們的財寶。

這樣也就算了,在被秦王頂回來之後,兩個貴妃向他哭訴,樑高祖的第一反應是勃然大怒,還將秦王叫回來怒罵。

雖說皇帝的敕令比不上秦王的教,這說出去讓他這個當皇帝的臉上有些掛不住,但問題在於,這件事情本來也是他不佔理。

洛陽之戰打得那麼慘烈,事先早就跟將士們說過,打下洛陽之後會將裡面的財寶全都封賞給將士。

如果打下來之後卻不能兌現承諾,讓將士們怎麼想?

樑朝起於亂世,軍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樑高祖這樣一位開國之君會想不到這一點?

這怎麼想,都不太合理。

那麼,樑高祖是一個賞罰不明的人嗎?

李鴻運仔細想了想,如果從各種史料記載上來看,他還真是……

要確定樑高祖的這個行爲是否符合他的人設,要從兩點來看。

第一是,他在其他方面的行爲,是否暴露了他賞罰不明的特點。第二是,他對於這些在外征戰的將士們,是不是有所輕視。

而很遺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樑高祖的賞罰,不能說是秉公執法吧,也只能說是胡搞瞎搞了。

武德七年,樑高祖恢復了九品中正制,將這個已經應該被科舉制取代、以門第取士的腐朽制度重新搬了回來;

樑高祖還大封宗室,童孺皆爲王,史書記載“自楚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

樑高祖還大面積封官許願,最多是甚至一日口授兩千餘人,歷史在這一刻似乎直接跨越到了齊朝,讓百姓們提前體驗了一把“冗官”的快樂。

而這些,顯然都是他賞罰不明的佐證。

還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在玄武門之變中,所有開國功臣幾乎全都集中在秦王的手下,而皇帝身邊的人呢?是一幫前朝遺老、王公貴胄。

而在史料中,幾乎看不到太多樑高祖對有功之臣的封賞,那些當時的名將,也說不出幾個真正是在樑高祖麾下的。

往往是秦王打仗,然後遞上來捷報,樑高祖給秦王封賞,然後底下的將士們跟着秦王一起喝湯。

根據史料記載,樑高祖雖然是樑朝名義上的開國之君,但其實,他基本上沒有打過仗。

自從來到長安之後,就是秦王一直在南征北戰,開疆拓土。

而這在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裡面,都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更早一些的楚就不說了,開國之君幾乎參與了所有重大戰役;再往後的齊、盛兩朝,開國之君也都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

齊朝的太祖、太宗兩位,雖然一位欺負孤兒寡母,一位驢車漂移,但前者畢竟是禁軍大將,還是武林高手,能在那樣的亂世站穩腳跟、開創一個王朝,軍事才能毋庸置疑;後者雖然在驢車漂移,但也確確實實曾經指揮過滅國之戰。

再看與樑朝同時期的割據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等人,也都是親自指揮上陣的。

唯獨樑高祖,完全沒有任何統兵的經歷。

他的騎術、射術或許不錯,但很顯然,要說行軍打仗,他恐怕並不擅長。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有秦王在,那皇帝又何必親自以身犯險呢?

好問題。

那麼可以去拿這個問題,去問問楚、齊、盛三朝的開國之君。

這三朝開國時也有許多名將,那爲什麼他們不將滅國的事情交給手下大將,自己安安穩穩地坐鎮都城享福呢?

樑高祖的這種行爲,無非是兩種可能:要麼是不願,要麼是不能。

不願,是說他不想去戰場上風餐露宿,覺得那樣太辛苦;不能,是說他沒有那麼高明的統兵才能,很清楚自己不是這塊料。

但不管是哪一種可能,對於一位開國之君來說,這樣在後方偷懶還沾沾自喜的行爲,都是十分愚蠢的。

因爲權力這種東西,從來都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自下而上的。

並不是說你當了皇帝就自然地有了權力,而是所有人都認爲你該是皇帝的時候,你纔有權力。

而在亂世之中,能打勝仗,就是唯一的道理。

從這一事實能看出來,樑高祖要麼是能力不足,要麼就是政治智慧不夠。

如果他真的能像盛太祖一樣,親臨前線與將士們一同作戰,並建立威望,那麼秦王想要搞一個玄武門之變,恐怕也根本不可能成功。

所以,從兩點內容來看,樑高祖做出這樣的決定,也就不足爲奇了。

因爲他幾乎從沒上過戰場,沒見過洛陽城外戰事的慘烈,不知道那些將領和士兵爲了攻陷這座城池付出了多少鮮血和犧牲,所以自然不覺出爾反爾、從府庫中拿出許多珍寶賞賜給自己的貴妃是什麼大事。

因爲他賞罰不明,對身邊親近之人,尤其是那些前朝遺老、貴族宗室大行封賞,而完全不考慮由此產生的“宗室、官員冗雜給百姓帶來沉重負擔”的問題,那麼縱容兩名貴妃去要珠寶、官位和田地,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考慮一番之後,李鴻運做出決定。

他操控樑高祖做出了符合史書記載的行爲,讓樑朝向着玄武門之變又邁近了關鍵一步。

第149章 妖魔玩賴啊第302章 龜縮第215章 我黑化了!第363章 你不會迷路嗎?第186章 狹路相逢第65章 孟原的任務(加更求票!)第112章 不太成熟的想法(月票加更)第38章 試煉副本全部攻破第354章 決戰即將到來第151章 斬馬刀第264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259章 夾攻第263章 一個人全乾了!(8000字)第274章 劃江而治第244章 第二階段第309章 戰神是怎樣煉成的第353章 買斤瓜子安慰一下吧第342章 遼東之戰第360章 車陣第101章 我不做文士啦!(均訂加更)第82章 砍死頭目爆裝備嗎?第206章 炸營第304章 武德九年第273章 二聖還朝(8000字求票)第49章 傷亡第90章 不太和諧的聲音第367章 你們差一點就成功了第189章 英雄相惜第328章 現在的你到底是誰?第18章 武卒試煉通關!第288章 陌刀第256章 請陛下赴死!(8600字求月票)第298章 虎牢關,但竇建德第280章 與金人不死不休!第66章 先除內奸、再滅賊寇!第170章 民生之多艱第146章 守城戰,純純的爽局第284章 巨大化排行榜第347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312章 信,或是不信第274章 劃江而治第305章 不按劇本出牌啊第95章 背了標準答案也不好通關啊第347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363章 你不會迷路嗎?第276章 試煉通關!第249章 “和談”的最佳人選第210章 不畏浮雲遮望眼第268章 限定版外掛第15章 還真有三階段啊!第323章 齊王版隆中對第191章 變陣第199章 火槍革新研究第293章 慷慨陳詞第312章 信,或是不信第158章 電影上映第199章 火槍革新研究第160章 查閱史料第132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第31章 是個終極狠人!第48章 配合來了!第106章 三箭定乾坤第255章 十年計劃第321章 兄弟情深?第15章 還真有三階段啊!第311章 史料疑雲第81章 這次的原住民爲何如此強悍?第5章 這NPC根本不按劇本來第10章 玩家們的熱議!第104章 兵卒與幕僚(爲夏某某盟主加更)第341章 大戰第130章 墓葬第335章 完美的計劃第288章 陌刀第142章 我是文士,爲什麼要講武德?第106章 三箭定乾坤第309章 戰神是怎樣煉成的第367章 你們差一點就成功了第24章 刺殺成功!第190章 騎兵對衝第318章 史料中真正隱藏的東西第311章 史料疑雲第38章 試煉副本全部攻破第7章 武卒試煉第13章 脫穎而出的優秀玩家們第325章 多智而近妖第11章 好像還是缺了什麼第216章 給皇帝的投名狀第18章 武卒試煉通關!第336章 全員內鬼第178章 非與士大夫共天下(加更求票7)第238章 皇帝開溜了!第341章 大戰第42章 關於黑科技的官方解釋第248章 滅國第348章 開溜!第122章 監軍大人不是文官嗎?第285章 歸序者到底是誰?第117章 最後的決斷!第21章 武卒的真意
第149章 妖魔玩賴啊第302章 龜縮第215章 我黑化了!第363章 你不會迷路嗎?第186章 狹路相逢第65章 孟原的任務(加更求票!)第112章 不太成熟的想法(月票加更)第38章 試煉副本全部攻破第354章 決戰即將到來第151章 斬馬刀第264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259章 夾攻第263章 一個人全乾了!(8000字)第274章 劃江而治第244章 第二階段第309章 戰神是怎樣煉成的第353章 買斤瓜子安慰一下吧第342章 遼東之戰第360章 車陣第101章 我不做文士啦!(均訂加更)第82章 砍死頭目爆裝備嗎?第206章 炸營第304章 武德九年第273章 二聖還朝(8000字求票)第49章 傷亡第90章 不太和諧的聲音第367章 你們差一點就成功了第189章 英雄相惜第328章 現在的你到底是誰?第18章 武卒試煉通關!第288章 陌刀第256章 請陛下赴死!(8600字求月票)第298章 虎牢關,但竇建德第280章 與金人不死不休!第66章 先除內奸、再滅賊寇!第170章 民生之多艱第146章 守城戰,純純的爽局第284章 巨大化排行榜第347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312章 信,或是不信第274章 劃江而治第305章 不按劇本出牌啊第95章 背了標準答案也不好通關啊第347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363章 你不會迷路嗎?第276章 試煉通關!第249章 “和談”的最佳人選第210章 不畏浮雲遮望眼第268章 限定版外掛第15章 還真有三階段啊!第323章 齊王版隆中對第191章 變陣第199章 火槍革新研究第293章 慷慨陳詞第312章 信,或是不信第158章 電影上映第199章 火槍革新研究第160章 查閱史料第132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第31章 是個終極狠人!第48章 配合來了!第106章 三箭定乾坤第255章 十年計劃第321章 兄弟情深?第15章 還真有三階段啊!第311章 史料疑雲第81章 這次的原住民爲何如此強悍?第5章 這NPC根本不按劇本來第10章 玩家們的熱議!第104章 兵卒與幕僚(爲夏某某盟主加更)第341章 大戰第130章 墓葬第335章 完美的計劃第288章 陌刀第142章 我是文士,爲什麼要講武德?第106章 三箭定乾坤第309章 戰神是怎樣煉成的第367章 你們差一點就成功了第24章 刺殺成功!第190章 騎兵對衝第318章 史料中真正隱藏的東西第311章 史料疑雲第38章 試煉副本全部攻破第7章 武卒試煉第13章 脫穎而出的優秀玩家們第325章 多智而近妖第11章 好像還是缺了什麼第216章 給皇帝的投名狀第18章 武卒試煉通關!第336章 全員內鬼第178章 非與士大夫共天下(加更求票7)第238章 皇帝開溜了!第341章 大戰第42章 關於黑科技的官方解釋第248章 滅國第348章 開溜!第122章 監軍大人不是文官嗎?第285章 歸序者到底是誰?第117章 最後的決斷!第21章 武卒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