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皇帝開溜了!

朝堂上,爭執不休。

主戰派和主和派各抒己見,開始旁徵博引,引用聖人說過的話,引用前朝的歷史典故,總之,都覺得自己很有道理。

至於皇帝,則是在寶座上有些不耐煩地看着臺下的兩撥人互相爭吵,臉上頗爲不耐煩。

很顯然,這位剛即位不久的皇帝,還沒能太好地適應自己的身份。

此時的他其實很討厭這些大臣們的行爲,覺得他們空談誤國,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給出讓他信服的良策,也沒有任何一句話讓他聽了就能夠當即拍板、全盤照做。

而這在皇帝的眼中,顯然是大臣們的無能。

在此時,李伯溪與唐欽這兩個人,或許看起來都在爲國家計、爲君主計,但在皇帝眼中,他們卻又多半都有自己的私心。

讓人難以信任。

眼瞅着雙方遲遲沒有爭論出一個結果,皇帝將目光投向一直沒有說話的楚歌。

楚歌此時的職位是御史中丞,雖然品級並非最高,但卻是御史臺的最高長官,職權是有的,話語權也是有的。

而且,從皇帝對着自己投來的目光看,似乎……皇帝對他的意見還頗爲重視?

只聽齊英宗稍微頓了頓,用自己還不太熟悉的威嚴腔調說着:“李卿,此事你認爲該當如何?”

楚歌在這個副本中的名字是李浩,聽到皇帝問到自己頭上了,稍微思考一番回答道:“回官家,臣以爲戰與和都是必要之手段,不可一味求戰,但也不可妥協求和。

“金人此時來勢洶洶,與我朝之前的強敵都有所不同。

“金人吞滅整個北方,士氣正盛,此時多半存了覆滅我朝的心思。唐相所言,指望着用一些金銀財物就將金人勸退,怕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論我們給出多高的價碼,金人都必定再繼續獅子大開口,認爲我朝必然還可以給出更多……如此一來,便是個無底洞了。

“所以,京師這一戰,在所難免。

“但一味求戰也難以長久。我朝士兵疏於訓練,戰力難以與金人抗衡。

“若是貿然野戰,也只會被金人各個擊破。

“唯一的辦法,便是據守京師以待天下勤王軍。在我朝兵力達到絕對優勢的時候,尤其是等到西軍的種平遠種老相公趕到,方有可能一戰而勝之。

“等到金人久攻不下,又深陷我朝腹地時,纔有和談的希望。

“而其中關鍵在於,此次金兵南下,我朝軍隊一觸即潰,京師岌岌可危,這已經爲我朝敲響了警鐘。

“此次,當先守住京師,待勤王軍集合後擊退金軍、定立合議,然後整軍備戰,用幾年時間養出一支足以與金兵一較高下的強軍,而後天下方可無虞。”

楚歌的這番話,基本上是在後世看來的最優解了。

此時金兵的戰鬥力,懂得都懂,以齊朝目前的水平根本沒得打。

但此時的京師附近雖然無險可守,但依靠着城牆,守住第一波問題也不大。

要避免靖平之恥,在楚歌看來要點無非是這麼幾個:第一是像原本的歷史中一樣,藉助李伯溪的力量守住京師;

第二是勸皇帝等種平遠的西軍徹底準備好了再出戰,爭取在野戰中獲得優勢,逼迫金人議和;

第三是保住西軍主力後,妥善準備,解掉太原城之圍,並繼續增加太原的防守力量;

щшш ★tt kan ★c o

第四是藉此機會加固黃河防線,提防金兵在半年多以後的第二次入侵,那次入侵才造成了靖平之變;

第五則是在求得一時安寧之後,將韓甫嶽將軍等人給提拔起來,整軍備戰,然後舉國上下全力支持,到時候就可以渡過黃河、收復燕雲,甚至直搗黃龍、滅掉金國。

如果真能順利完成這些步驟,那麼齊朝的國祚至少還能再延續很多年,有了燕雲等重鎮之後,妥善經營,甚至可以頂得住北蠻的崛起,拖到北蠻內部分裂的那一天。

如果楚歌此時穿越的身份是齊英宗,那麼這五步走不需要別人提出來,他自己安排李伯溪等靠譜的大臣去辦就可以了。

但此時他不是皇帝,只是一個御史中丞,所以也只能給到建議。

至於皇帝能聽多少,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其實楚歌也有其他的選項,比如完全倒向主戰派或者主和派一方,但這畢竟是他的第一次嘗試,考慮一番之後,還是決定將這些事情和盤托出。

朝堂中,不見得能將這些事情給全都執行下去,但能在有識之士中喚起一些共識,總歸也是有用的。

然而讓楚歌感到有些意外的是,齊英宗的臉上竟然露出了一絲不太滿意的表情。

“嗯,李卿所言,也有道理。”

僅僅是“也有道理”嗎……這明明就是當前局勢下的最優解啊!

楚歌又稍微看了看其他大臣對自己的反應,發現李伯溪這個主戰派的宰執看他的表情似乎有些詫異,但詫異中也帶着些讚賞;至於唐欽,看向他的表情中則是帶着疑惑,而疑惑中又有些感慨和嘆息。

……

這次的朝會最終還是不歡而散。

眼瞅着金兵壓境,朝堂上卻仍舊沒有討論出一個十分明確的方案。

最終,齊英宗也只是有些不情願地拍板,詔令天下各個方鎮和各路精兵趕往京師勤王,至於京師防禦的爛攤子,他也算是做了個明白人,全都扔給了李伯溪。

楚歌不清楚齊英宗做出這個決定,有沒有自己的那一番分析的原因,畢竟歷史上京師能守住,主要也是李伯溪的功勞。

希望自己的那番話,多多少少能在皇帝和大臣們的耳中起到一些作用吧!

離開朝會時,楚歌剛想坐車駕回府,卻沒想到李伯溪喊住了他。

此時的李伯溪年紀已經不小了,但眉眼之間霸氣外露,完全不像是一個讀書人。而且,他的身板相當結實,沙包大的拳頭莫名給人一種很能打的感覺。

“我一直以爲,持正你最善揣摩上意,所以你隨是御史中丞,平日裡也多有仗義執言,我卻一直對你有些看法。

“只是今日在朝堂上你的一番奏對,讓我改變了看法。當此兵兇戰危之時,還望持正能夠放下之前的成見,一道守住齊朝的江山社稷。”

楚歌趕忙點頭:“李相放心,定當竭盡全力!”

……

回到府中以後,楚歌吃過晚飯,自己在書房中來回踱步。

他在思考,爲什麼自己說出那番話以後,皇帝和朝中的羣臣對他會是這種反應。

“這其中的關鍵問題在於,李伯溪對我的印象。

“可以看出,在我的這番話說出來之後,李伯溪對我的態度有所改觀。他說,之前認爲我善於揣摩上意,所以對我頗有微詞。

“原來我這個人物是這樣的人設嗎……

“也怪不得皇帝對我說的話有些失望,而唐欽看我的眼神也有些不對勁。”

“善於揣摩上意”,這絕對不是一個什麼好的評價。

當然,以爲官之道來說,能夠搞清楚皇帝此時在想什麼,對於升官發財而言自然是最爲重要的事情。

但這也就意味着,這種人的說話往往也不是出自於本心,而是出自於對上意的迎合。

皇帝爲什麼點名讓楚歌說話,還對他要說的話頗爲期待?

就是因爲楚歌所扮演的李浩,人設就是善於揣摩上意,皇帝很希望聽到從他口中說出能讓自己滿意的說法。

比如……怎麼才能把這個爛攤子甩給別人,自己從京師開溜之類的。

這不一定會有確定的標準答案,但很顯然,楚歌給出的回答顯然距離皇帝心目中的標準答案還差着十萬八千里。

如果早知道李浩是這樣的人設,或許楚歌會考慮忽悠皇帝這個選項。

之前楚歌就已經考慮過,齊英宗和齊惠宗的這條暗線。

爲什麼齊英宗對這些大臣們的回答都有些失望?

其實,不論是主戰派的李伯溪,還是主和派的唐欽,至少在大殿上說的話都還是滴水不漏的。尤其是李伯溪,他是個很有才學、很有能力的人,嚴格來說,只要齊英宗什麼都不管地開始掛機,把這些事情全都交給李伯溪,也足以高枕無虞。

但齊英宗還是不滿意,爲什麼?

歸根結底還是因爲,這些朝中的重臣們,基本上都是他爹齊惠宗的班底。

所以,齊英宗天然地對這些人充滿着不信任。

尤其是對李伯溪。

在齊英宗看來,他爹拍拍屁股跑路了,到南邊去享清福了,李伯溪攔不住齊惠宗,卻硬綁着自己在京師這種隨時有可能被攻破的前線留守,這是什麼道理?

顯然在李伯溪的心目中,還是那位太上皇的分量更重的。

或許李伯溪確實有能力,但對於齊英宗而言,這種能力、威望、地位,終究會讓他感到很不舒服。

此時兵兇戰危,他不得不用李伯溪,也知道此時議和的成功率可能會很低,所以纔不情願地將整個京師的防務全都交到李伯溪的手上。

但未來只要一有機會,齊英宗必然會想方設法從下面提拔自己的人,然後找一些藉口,將這些原本班底的重臣,全都扔到地方上去。

而對楚歌扮演的李浩,齊英宗的這番問話,顯然帶了一些示意的成分。

如果楚歌當時能說出一個讓齊英宗特別滿意的回答,或許齊英宗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提拔他,君臣之間可以建立起一道互信的橋樑:大家是自己人。

但問題在於,這種互信建立的前提,是楚歌要順從齊英宗的意思,這對於京師的防務是非常不利的。

總之,事已至此,想要再去考慮另一種可能性也暫時不現實了。

楚歌決定還是先這樣走走看看,努力幫助李綱守住京師,然後纔有資格再去談其他的事情。

如果這次守城失敗了,再想別的辦法。

一番思考之後,楚歌決定將時間流速加快,儘快去到下一次的朝會,並尋找時機,跟着李伯溪一起嘗試組織整個京師的防務。

然而讓楚歌沒想到的是,隨着外面的時光匆匆而過,天色將明,外面卻有個下人匆忙地來敲門。

“老爺,老爺!

“不好了,聽說陛下……陛下他昨晚逃出城去了!

“此時城中亂成一團,老爺您快起來看看吧!”

楚歌不由得一怔,隨即愕然道:“你說什麼?”

只是他還沒來得及出門,眼前已經白霧瀰漫。

這意味着他這次的挑戰已經失敗了。

在從這個歷史切片退出之前,他再一次以上帝視角,看到了金兵南下之後的局勢。

隨着皇帝的出逃,大量的重臣也跟着皇帝跑出了城,這個消息很快就散播開了,根本瞞不住。

於是,整個京師變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很多富商巨賈也開始逃亡,甚至就連守軍也軍心渙散。

李伯溪雖然還是努力地組織防守,但人心渙散之下,金人很快攻破了京師。

而後,金人在京師大肆屠殺、搜刮擄掠,整個齊朝北方几乎全部淪陷。

靖平之變,提前到來了。

或許在這條時間線中,唯一的好消息在於齊惠宗和齊英宗這兩個君主因爲跑路得快,他們兩人與一些宗室貴族沒有被金人擄走。

但以極快速度打下京師的金人胃口變得更大,開始繼續向南入侵,而在流亡過程中,皇帝的政令不通,各地的守軍沒有統一的指揮,更加不戰自潰,整個局面竟然比靖平之變還要更加難以收拾。

楚歌在京師的那個光點是最快暗下去的,緊接着就是岑橋驛,再然後則是不遠處的郊野和平定縣城。

顯然,其他的三個地點,基本上都是依附於京師存在的。

如果京師能擋住金人的主力,那麼其他的地方就還有頑抗的餘地。而一旦京師失守,金人就可以分出大軍將周圍全都快速地掃蕩一番,然後再去跟攻擊太原城的金兵匯合,最終就是一發不可收拾。

回到初始的場景,楚歌有些懊惱地一拍額頭。

“常年打雁,竟然還被雁把眼給啄了……

“我知道在史書上記載着齊英宗是有逃跑的想法,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這麼突然……而且,按照歷史上的記載,他不是被李伯溪給攔回來了嗎?

“可惜了這個副本里的其他三個哥們,不知道是誰,被我給連累了。”

楚歌不由得有些自責。

他這次選的文士身份,本該對自己很有自信,是要carry的,卻沒想到因爲一個疏忽而變成了突破口。

“再來!”

楚歌有些無語,但這畢竟是個低級錯誤,只是因爲他還沒太適應這個副本的腦回路所以才陰溝翻船了。

很快,楚歌再度來到朝堂上。

這次他還是跟之前一樣的說辭。皇帝是否高興先放在一邊,還是先向李伯溪示好。畢竟此時守住京師纔是第一要務。

等回到自己的府中之後,楚歌可不敢再兩耳不聞窗外事了。

他直接讓下人準備好馬車,直奔李伯溪的府上。

……

夜色下的京師,在沉靜之中又顯得有些壓抑。

此時金人的兵鋒雖然已經南向,但距離真的圍困京師,還有幾日的時間。

但具體會是幾日,誰都說不清楚。

金人在輕而易舉地突破黃河防線之後,就勢如破竹地一路南下。這固然有金兵作戰英勇、齊軍一觸即潰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也有在作戰方略上的差距。

與西路軍受阻於堅城太原不同,東路軍在輕而易舉地通過降將獲得燕京之後,整個東路直到京師城下,實際上已經是無險可守,更沒有太原這樣的堅城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釘在東路軍的南下路線上。

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金兵的勢如破竹也可以理解。

但其實稍微瞭解一些內情的人就會知道,雖說沒有太原一樣的堅城,但路上也有各種各樣的小城,有許多州縣,而這些零零散散的兵士,加起來也有不少可用的。

如果這些統兵的官員們能夠當機立斷地,用手上較少的兵力去襲擾金人後方的糧道、掩殺落單的金兵,此時的局勢也還是會變得全然不同。

但這種想象中更美好的可能性,終究是未能出現。

在這場巨大的混亂中,每一位統兵的官員都認爲自己或許是無能爲力的,在金人的鋒芒面前,孤身前往等於自尋死路。但若是整個東路的所有齊朝軍隊都在抱着這樣的想法,那麼最終的結果就只有被金人長驅直入這一種可能。

於是,齊英宗也該知道,如果要跑路的話,此時就是最佳的時機了。

若是再拖延一下,幾天時間眨眼而過,到時候金人兵臨城下,將整個京師給團團包圍,那麼就算是想逃,也插翅難飛了。

——刀兵無眼,混亂中出逃的,金兵遇上了恐怕也很難分辨這是大臣還是皇帝。萬一有個好歹,對皇帝這種九五之尊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結局。

所以,在今天的朝堂議事之後,私下裡就有“善於揣摩上意”的官員們私下求見了皇帝,說出了皇帝一直在朝會上期待着的、但卻一直沒有任何大臣敢於公然說出來的那種可能性。

出逃。

於是,在一番冠冕堂皇的陳說利害之後,皇帝不知道是在哪個弄臣的慫恿下,決定玩這樣一出醜劇。

夜幕下,皇帝的車駕十分低調,沒有動用平日裡上街的那種排場,而只是裝扮的像個普通的高官一般,安安靜靜卻又有些匆忙地,向着側面的城門進發。

齊朝是一個沒有宵禁的朝代,這有一些歷史原因。

最初的大梁城本來是有許多坊市的,每到晚上就關門上鎖,百姓無故不能上街行動。但齊朝的商業經濟逐漸發達,整個坊市的邊界也被迅速破壞,以至於晚上要維持宵禁變得十分困難,夜間也熱鬧不休。

在幾次嘗試恢復宵禁無果之後,此時的京師實際上已經取消了宵禁,在最爲繁盛的時候,變成了名副其實的不夜城。

只不過這段時間,由於金人南下的關係,整個京師也變得人心惶惶。於是皇帝下了詔令,加強晚上的巡邏。在這樣的緊張氣氛之下,願意在深夜上街的民衆也變少,所以整個京師此時才顯得有些寂然。

皇帝的車駕刻意地繞開那些較爲繁華的街道,匆匆地向着偏門趕去。

寬敞的馬車中,齊英宗身形隨着顛簸而微微晃動。但一種即將逃脫樊籠的喜悅,還是有些掩飾不住。

而這種喜悅中,或許還有一些賭氣:我爹跑得,我爲什麼跑不得?

這對皇帝父子之間的關係,其實遠沒有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樣融洽。

雖說被禪位,但其實齊英宗在諸多的皇子中,本就不是齊惠宗最喜歡的那一個。這一點,父子兩人的心中都是如明鏡一般清楚。

更何況生在帝王家,本就沒有什麼親情可言。

皇權只允許一人享有,而不論是成爲太上皇的齊惠宗,還是剛剛即位的齊英宗,都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權力。

不論這個人,是自己的父親還是兒子。

對於齊英宗而言,剛得知自己要成爲皇帝的時候,心中本是驚喜中又帶着一些興奮的。但在即位之後,各種焦頭爛額的事情就讓他產生了更多複雜的情緒。

金人將要南下,再有幾日就要圍住京師,爲什麼自己的那個爹就可以安然無恙地跑路、將這個爛攤子甩給自己,而自己卻只能與京師共存亡?

朕是天子,又爲何要以身犯險,爲何要受文武百官的轄制?

這種想法,在每個人成爲天子的那一瞬間,都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並且會在局勢的不斷緊張中,繼續發酵,並逐漸變成一個強烈的念頭,支配着內心。

如果說皇權對於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來說是一劑良藥,可以讓他們如虎添翼一般地施展自己的抱負,那麼對於才學、品德、志氣都處於較低水平的皇帝來說,卻更像是某種可能會上癮的毒藥,不僅不會刺激任何建功立業的決心,反而會讓內心中陰暗角落的私慾無限制地膨脹。

所以,齊英宗認爲自己可以玩一手“先斬後奏”,先想辦法逃出京師,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正如那幾位弄臣說的,他現在是皇帝,是九五之尊,就算做出一些決定也是爲了大局,萬一京師淪陷,他這個皇帝不能以身犯險……

即便他走了,京師也有李伯溪和一干重臣,守不住城,也是這些大臣的問題。

誰又敢對皇帝興師問罪?

只是過了沒多久,馬車中的齊英宗開始察覺到情況有些不對。

馬車停了下來,而前方出現了一些喧譁的聲音。

他稍微撩開一些車簾,低聲問道:“怎麼回事?”

貼身服侍的太監趕忙稟報:“官家,是李伯溪與李浩等人,攔住了車駕,說是,說是……”

他的話還未說完,皇帝已經聽到李伯溪的聲音從前方傳來。

李伯溪的馬車擋在了皇帝的車隊前,而此時,這個身形健碩的老臣已經不由分說地跪在馬車前,高聲說道:“大敵當前,兵兇戰危,陛下豈可棄城而逃?”

在李伯溪的身後,還有楚歌扮演的李浩以及許多連夜召集而來的主戰派官員,他們齊齊地跪在地上,大聲說道:“請陛下留在京師,與我朝軍民共存亡!”

這些臣子沒有用私下裡更常見的“官家”來稱呼,而是改爲了“陛下”,讓這次的事態又變得平添了幾分嚴肅。

齊英宗的臉色數變,他的目光掃過跪在地上的這些臣子們,似乎是要將他們一一記住。

只是在糾結一番之後,齊英宗終於也意識到了這次恐怕是很難成行了,只好勉強地說道:“諸位愛卿何必如此?朕並非南逃,只是,只是……只是要巡視一下京城,看看各門的防務如何,諸位愛卿未免太大驚小怪了。

“是了,你們怎可將朕想成一個貪生怕死之人呢?”

爲首的李伯溪立刻大聲說道:“臣等死罪!但此時情況危急,還請陛下返回宮中,以免城中百姓人心動搖!”

齊英宗嘴角抽了抽,但還是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李相所言甚是,既然如此,那朕便不繼續巡視了,擺駕回宮!”

說罷,他憤怒地落下了馬車的車簾。

看着皇帝的車駕終於折返,再度向着皇宮的方向而去,緊隨在其後的各種想一同出城的各路大臣們,也默默地各自散去。

李伯溪默默搖頭,嘆了口氣。

而後,他看向楚歌:“持正,這次若不是你及時通知,恐怕就要釀成大禍了……我替天下蒼生,多謝你!”

楚歌趕忙說道:“李相言重了,此乃下官的分內之事,還請李相多多費心,操持好京師的防務,此時我齊朝衆臣更該和衷共濟,一同渡過難關。”

李伯溪點頭,向楚歌行禮告辭,又匆忙地去繼續籌劃京師的防務。

金兵隨時都有可能南下,這段時間李伯溪也是忙得連軸轉,爭分奪秒地發動民夫、義軍加固城防,各路物資的疏通和協調也在進行之中。

百密一疏,差點被皇帝給跑了,李伯溪也是嚇了一跳。

好在這次被攔下,之後皇帝再跑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只是兩人都不知道的是,在齊英宗的車駕返回皇宮後不久,他就將貼身的太監叫了過去。

“到底是誰竟敢監視朕?還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串聯起百官向朕施壓?簡直是無法無天!

“給朕徹查!”

第30章 辯駁第57章 長夜漫漫第32章 駁斥皇帝第356章 隨機應變第297章 菜雞互啄第122章 監軍大人不是文官嗎?第307章 遷都之議第333章 女將挑釁第123章 身份糾正成功!第309章 戰神是怎樣煉成的第40章 暗沙的含義第135章 我大盛朝人才輩出!第312章 信,或是不信第74章 演技爆發!第201章 失蹤的英雄人物(感謝盟主魯智更深的打賞)第13章 脫穎而出的優秀玩家們第306章 千軍萬馬避秦王第213章 剿匪第334章 局中局中局第61章 扮演蘇羨君第125章 這位首通大佬是文武全才?第328章 現在的你到底是誰?第137章 怎麼還給自己加戲啊?第344章 排兵佈陣第15章 還真有三階段啊!第180章 回馬槍(加更求票9)第72章 百戶大人我要和你並肩作戰!第168章 只有殺!第324章 神棍出山第286章 新的朝代第96章 刷新了這麼多賊寇?(月票加更)第137章 怎麼還給自己加戲啊?第244章 第二階段第198章 妖魔第14章 事先演練好的臺詞第246章 鄆王殿下第315章 潛流暗涌第74章 演技爆發!第289章 人馬俱碎第138章 誤導第182章 就這?第290章 步兵戰力巔峰(求月票!)第49章 傷亡第250章 變局第218章 新的方案第73章 攻守之勢易形了!第127章 專屬天賦升級第73章 攻守之勢易形了!第212章 此路不通第185章 亂世與憐憫(8000字大章求月票)第202章 兩個讀書人第266章 堅守第261章 興大獄!第167章 南北榜第336章 全員內鬼第124章 副本通關!第136章 開始飆演技第107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223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8000字求月票!)第46章 開戰!第156章 玩家們的精彩表現第299章 我秦王也!第81章 這次的原住民爲何如此強悍?第78章 落幕第254章 楚歌的新嘗試(8000字)第72章 百戶大人我要和你並肩作戰!第7章 武卒試煉第146章 守城戰,純純的爽局第78章 落幕第302章 龜縮第83章 遊俠的襲擾第17章 援軍的方向第113章 靜觀其變,以待天時第6章 爲什麼演技很重要第81章 這次的原住民爲何如此強悍?第57章 長夜漫漫第250章 變局第261章 興大獄!第302章 龜縮第72章 百戶大人我要和你並肩作戰!第94章 歸序者城塞建設計劃(月票加更)第165章 奏摺第345章 第一輪交鋒第236章 四種開局第14章 事先演練好的臺詞第308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第309章 戰神是怎樣煉成的第32章 駁斥皇帝第28章 威逼利誘!第280章 與金人不死不休!第114章 算錯了劇本第334章 局中局中局第176章 解決方案(加更求票5)第231章 新的附屬身份第342章 遼東之戰第334章 局中局中局第300章 怎一個慘字了得第5章 這NPC根本不按劇本來第231章 新的附屬身份第119章 克賊利器
第30章 辯駁第57章 長夜漫漫第32章 駁斥皇帝第356章 隨機應變第297章 菜雞互啄第122章 監軍大人不是文官嗎?第307章 遷都之議第333章 女將挑釁第123章 身份糾正成功!第309章 戰神是怎樣煉成的第40章 暗沙的含義第135章 我大盛朝人才輩出!第312章 信,或是不信第74章 演技爆發!第201章 失蹤的英雄人物(感謝盟主魯智更深的打賞)第13章 脫穎而出的優秀玩家們第306章 千軍萬馬避秦王第213章 剿匪第334章 局中局中局第61章 扮演蘇羨君第125章 這位首通大佬是文武全才?第328章 現在的你到底是誰?第137章 怎麼還給自己加戲啊?第344章 排兵佈陣第15章 還真有三階段啊!第180章 回馬槍(加更求票9)第72章 百戶大人我要和你並肩作戰!第168章 只有殺!第324章 神棍出山第286章 新的朝代第96章 刷新了這麼多賊寇?(月票加更)第137章 怎麼還給自己加戲啊?第244章 第二階段第198章 妖魔第14章 事先演練好的臺詞第246章 鄆王殿下第315章 潛流暗涌第74章 演技爆發!第289章 人馬俱碎第138章 誤導第182章 就這?第290章 步兵戰力巔峰(求月票!)第49章 傷亡第250章 變局第218章 新的方案第73章 攻守之勢易形了!第127章 專屬天賦升級第73章 攻守之勢易形了!第212章 此路不通第185章 亂世與憐憫(8000字大章求月票)第202章 兩個讀書人第266章 堅守第261章 興大獄!第167章 南北榜第336章 全員內鬼第124章 副本通關!第136章 開始飆演技第107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223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8000字求月票!)第46章 開戰!第156章 玩家們的精彩表現第299章 我秦王也!第81章 這次的原住民爲何如此強悍?第78章 落幕第254章 楚歌的新嘗試(8000字)第72章 百戶大人我要和你並肩作戰!第7章 武卒試煉第146章 守城戰,純純的爽局第78章 落幕第302章 龜縮第83章 遊俠的襲擾第17章 援軍的方向第113章 靜觀其變,以待天時第6章 爲什麼演技很重要第81章 這次的原住民爲何如此強悍?第57章 長夜漫漫第250章 變局第261章 興大獄!第302章 龜縮第72章 百戶大人我要和你並肩作戰!第94章 歸序者城塞建設計劃(月票加更)第165章 奏摺第345章 第一輪交鋒第236章 四種開局第14章 事先演練好的臺詞第308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第309章 戰神是怎樣煉成的第32章 駁斥皇帝第28章 威逼利誘!第280章 與金人不死不休!第114章 算錯了劇本第334章 局中局中局第176章 解決方案(加更求票5)第231章 新的附屬身份第342章 遼東之戰第334章 局中局中局第300章 怎一個慘字了得第5章 這NPC根本不按劇本來第231章 新的附屬身份第119章 克賊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