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陳買盟結田與曹

卻是那荀成之檄,是問陳買借糧。

借糧倒也罷了,問題是,這不是荀成的頭次借糧,已是第二次了。

頭次借糧是八天前,以急着援助青州,抵禦袁譚入侵爲由,荀成在頭道檄文中說,他來的太匆忙了,以致部中現今糧秣匱乏,因問陳買借糧二十萬石。

一張嘴就是二十萬石糧,誠然獅子大開口,要是太平時節大約還成,然自光和七年黃巾起事以今,青州境內的黃巾軍就沒有被剿平過,前任刺史焦和是個只會清談的,聽說黃巾來了,他就聞風而逃,每天干的不是強軍練兵,而是弄了一堆的巫士在他身邊,卜筮算卦,祈求神靈保佑,指望能以此來把黃巾消滅,卻那黃巾怎麼可能會因此消散?青州五郡的幾個太守,又多是與焦和同類的,名氣最大、所職掌地盤最大的孔融,亦是個不知兵的,這就導致青州的黃巾不但沒有消減,反而是越來越多,至今已號稱百萬之衆,乃至前時下到兗州,擾亂兗州境內,——前任的兗州刺史劉公山之所以會被黃巾刺死,曹操之所以能得任兗州刺史,說來倒都是與焦和的無能有着密切的關係,亂到今年,已快十年了,青州過去再是富庶,其各郡的郡府現在也是快要揭不開鍋了,陳買哪裡一下能拿出二十萬石糧給他?

其實陳買也知,荀成問他要糧,“急着馳援青州,以致攜帶的輜重不多,而下糧秣匱乏”云云,只是荀成的藉口罷了,荀成這明顯是在敲詐於他。

但考慮到他自己是剛出任青州刺史,且還是應的荀貞之上表而才得了此任,一來,青州幾個郡的郡太守,目前雖是應他的要求,都給了些兵馬與他,然這是在外有袁譚大兵壓境的背景下才發生的,現如今袁譚撤兵而走了,那麼孔融等人還會不會無條件的、堅決的擁護他?這是個大問題;二來,由此個大問題而引出,陳買也就不免希望能夠繼續得到荀貞的一些支持,以加強他在青州的實力,從而能壓制住餘下幾個郡的太守,穩固住他在青州的地位。

故此,儘管明知荀成是在敲詐他,陳買還是委屈齊全,東拼西湊出了十萬石糧食,遣吏押運,送去了歷城。

隨着糧食一起去的,還有陳買的一封回信。

陳買在信中,用十分恭謹禮貌的口氣,向荀成解釋了自己的難處,列舉出了三個客觀存在的困難,一個是他與荀成近似,也是急着趕到濟南郡,以及早做好萬一平原郡失陷,好在此抵禦袁譚部隊的準備,因而,他隨軍所帶的輜重實亦不是很多;一個他是纔出任的青州刺史,打着保境安民的號召,問各郡要些兵馬,固是可以做到,但如果再問各郡要糧,各郡也窮,恐怕都不會給他,或者不會給很多;一個是歸他直領的齊國,總共只有五個縣,民口有限不說,又是久經戰亂,大片的田地都已荒蕪,他齊國郡府的府庫裡頭,實是無甚存糧。

因是,陳買請求荀成能夠體諒一下他,二十萬石實在是給不了,他已是竭盡全力,也只能湊出半數。

陳買現在東平陵縣,東平陵在歷城的東北方向,與歷城接壤,兩座縣城相距不過五六十里。陳買的糧和信,荀成數日後就收到了,倒是亦很客氣禮貌地給陳買回了封信,沒說什麼。

於是,陳買就以爲這事兒算過去了。

歷城現下雖然被徐州佔據,陳買暫時也沒打算要回來、或打回來,便任徐州先佔着就是,但是荀成的身份不比趙雲,他是徐州軍的方面重將,有他這麼一位待在歷城,陳買不能放心,遂在收到荀成的回信後之次日,陳買又給荀成去了一封信。

這封信裡,

陳買試探着詢問荀成,袁譚的兵馬已撤,爲何他還留在歷城?

言外之意,是在問荀成打算何時回泰山郡。

便就有了陳買不久前剛接到的,荀成的第二道要糧之檄。

荀成在這道檄文裡說,他早就想回泰山了,但軍中的糧食不夠路上所需,——陳買前幾天借給他的那十萬石糧,經過查驗,一大半都已生黴,乃是多年的陳糧,這種糧怎麼能給兵士食用?故是,荀成再次提出,向陳買借糧二十萬石,只要糧食送到歷城,他馬上就拔營回泰山。

那十萬石糧,一些是陳買軍中自用的,一些是陳買逼着濟南國拿出來的,想那青州戰亂十載了,府庫無不空空如也,現下所能拿出的,盡是去年的新糧,哪裡會有陳糧?

所謂發黴,不用說,又是荀成的藉口。

這也就難怪陳買怒不可遏了。

陳買領兵到了東平陵縣後,於城外搭建了一座兵營,他沒有入城居住,而是就住在了軍中。在他大怒把荀成的檄文摔到地上時,帳中坐了不少他本部與青州各部郡兵裡的文武官吏。

一人問道:“使君,怎麼了?”

問話之人朗目疏眉,形象俊朗,頷下長鬚,飄然如仙,不是別人,正是北海郡兵的主將王範。

王範,字子法,乃是孔融最爲信用的府吏之一。

陳買怒道:“荀仲仁又問我借糧二十萬石!”

王範的目光落在被陳買丟在地上的檄文上邊,看了一看,擡起頭,皺眉說道:“不是纔給他送去了十萬石糧麼?他上封與使君的回信,也沒說再要糧啊,卻爲何突又傳檄,復再索糧?”

陳買說道:“他在檄文中說,我送給他的那十萬石糧都是陳糧,長了黴了,不能吃!除非我再送給他糧二十萬石,否則,他因乏糧,恐怕不能返回泰山郡!”

王範頓時明白了陳買爲何發怒,他說道:“荀仲仁這分明是在找藉口,敲詐勒索使君!”

帳中又一吏說道:“若只是敲詐也就算了,唯恐他的目的,不在於敲詐。”

說話的此吏名叫郭亮,本是陳買齊國郡府的主簿,陳買當了青州刺史後,闢他作了州府主簿。郭亮此人,士子出身,文武兼備,身長八尺,既有智謀,又勇力絕人,是陳買最信用的心腹。

王範問道:“你的意思是?”

郭亮不怎麼待見王範,沒有理會他,直接與陳買說道:“使君,荀仲仁今統兵五千,屯於歷城不走,合趙雲部,也就是說,徐州兵現於我濟南郡中的,已有七千步騎上下了,而荀仲仁是徐州的上將,趙雲是徐州的虎將,兩人皆能征善戰,嫺熟用兵,且又歷城距我東平陵,僅五六十里地,朝發夕可至,萬一變生肘腋?使君,只怕我東平陵危矣,濟南國危矣!”

陳買說道:“你是說荀仲仁問我索糧是假,如果我不滿足他的要求,那他就找到了藉口,攻我東平陵是真?”

郭亮面帶深憂,說道:“是啊,使君!”

陳買豈會沒有想到這點,他略收起怒容,說道:“此亦我之所憂也!”問帳中諸人,“君等於此,有何對策?”

帳中短暫的沉默了一會兒。

隨之,分作左右兩排,對坐於帳中的十餘個文吏、軍將,七嘴八舌,各抒己見。

陳買傾耳聽了半晌,發覺他們各自表達的建

議,俱無實行的可能。

要麼說再湊些糧給荀成;要麼說乾脆不給他,如果荀成、趙雲來打東平陵的話,現駐於東平陵的青州各郡兵馬,合計萬餘,卻也不怕了那七千的徐州步騎。

陳買手裡的糧食要是充足,爲了不給荀成攻打東平陵的藉口,他卻是可以忍辱負重,再湊出些糧食與之也無所謂,可陳買手裡沒有那麼多的糧了,之前給荀成的那十萬石已是他竭盡所能,唯一僅有所可湊出來的,若是強要把自己爲數不多的軍糧,再拿出些給荀成,那他自己的部隊就沒的糧養了。這一個建議,沒有辦法執行。

“現駐於東平陵的青州各郡兵馬,合計萬餘,卻也不怕了那七千的徐州步騎”,提出這個建議的人,一看就是個不知兵的。敵我對戰,難道是隻看兵馬數量的麼?若是兵馬多的一方就能取勝,那大家打仗,就只管多徵兵便是了,還講什麼精卒、謀略?不錯,現駐於東平陵的青州兵,論人數,是比荀成、趙雲部多,可如論戰力,則是大不如之。一旦開戰,陳買不僅無有取勝的把握,且私下忖思,他估摸着,落敗的把握卻是不小。這一個建議,也不能執行。

陳買不禁大大失望。

王範一直沒有發言,等諸人說的差不多了,他撫着鬍鬚,徐徐開口,說道:“使君,下吏有一策,可解眼前之難局。”

陳買問道:“何策也?”

王範跪坐於席上,在帳中衆人的目光下,從容不迫,侃侃而談,甚有儒將的風範,他說道:“使君,田楷日前不是遣人齎信,請與使君結盟麼?使君何妨答應之?與田楷定下盟約以後,使君可再遣密使,前去東郡,與曹孟德議論訂盟。荀鎮東侵佔兗州五郡,實乃是曹孟德的頭號仇敵,使君的密使只要到的東郡,我料曹孟德一定會欣然願與明公結盟的!

“如此,西有田楷爲盟,西南有曹孟德爲盟,區區荀成、趙雲,何足憂也?不僅不用再擔憂他來犯我東平陵,而且到的那時,使君完全可以與田楷、曹孟德聯兵,反攻歷城,收復失地!”

陳買聞言,頓時大喜,說道:“卿之此策,誠然高明!”轉而遲疑,說道,“田楷所遣之人,現在就在東平陵,與田楷定盟易;但與曹孟德結盟,不是短日可成的。荀仲仁在檄文中,要求我五日之內,把糧食湊齊給他,卻是如何應付?”

王範笑道:“此有何難?且先湊出萬來石糧給他,把他敷衍住,權且作些拖延即可。”

陳買想了一下,也只有這個辦法了,他誇讚王範,說道:“久聞君智謀出衆,今日聞君此策,果然如此!無怪孔北海器重於君!”

王範謙遜兩句,連道不敢。

陳買捻鬚沉吟,說道:“君之此策固然上佳,但代表我去東郡,與曹孟德約盟的此任,實是非能言善辯之士不可爲之,該委誰爲好呢?”

帳中諸人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人接腔。

王範卻是勇於任事,主意既是他出的,具體的操作他也願意去辦,便自告奮勇,說道:“下吏敢請爲使君出使東郡!”

陳買越發歡喜,說道:“君素有善辯之譽,有君爲我出使,此事必然成矣!”

當天,陳買接見田楷的使者。這位使者,與趙雲是個熟人了,便是上次去到歷城,謁見過趙雲的田楷的主簿鄭隆。陳買與鄭隆,把兩家的盟約定下,鄭隆總算是完成了一回使命,高高興興地回平原郡去了。次日,王範出城,潛去東郡,代表陳買與曹操商議結盟之事。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46 室暖臨懷春情在67 二月風雷重又動43 縣尉81 不足憂懼劉玄德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23 大獲豐收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35 褒貶由人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3 黃巾圍城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98 幸有螟蛉機變才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7 計劃90 揭竿而起爲招安25 郡府迴文15 原盼勸賊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45 正旦前日24 河南諸侯荀曹雄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44 練軍方略47 山雨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19 二荀優劣66 負此俸食慚愧極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5 大計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30 朱陽第三5 尋賢不遇(上)79 毋要臨渴而掘井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9 太守長史兩不負27 蘇合湯餅孰爲香9 書箋反覆修棧道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2 賭錢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6 虎狼之威(上)17 無賴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60 荀君爲政(下)17 虛席相問上策何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7 計劃5 且以盜賊付太守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36 什伍75 欺上弄假國之賊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80 恨天失我傅南容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34 招攬樂進43 焉可自棄學陳項37 起行4 冀州牧迎節以徵22 鵠備分得勝負機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
46 室暖臨懷春情在67 二月風雷重又動43 縣尉81 不足憂懼劉玄德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23 大獲豐收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35 褒貶由人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3 黃巾圍城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98 幸有螟蛉機變才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7 計劃90 揭竿而起爲招安25 郡府迴文15 原盼勸賊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45 正旦前日24 河南諸侯荀曹雄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44 練軍方略47 山雨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19 二荀優劣66 負此俸食慚愧極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5 大計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30 朱陽第三5 尋賢不遇(上)79 毋要臨渴而掘井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9 太守長史兩不負27 蘇合湯餅孰爲香9 書箋反覆修棧道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2 賭錢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6 虎狼之威(上)17 無賴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60 荀君爲政(下)17 虛席相問上策何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7 計劃5 且以盜賊付太守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36 什伍75 欺上弄假國之賊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80 恨天失我傅南容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34 招攬樂進43 焉可自棄學陳項37 起行4 冀州牧迎節以徵22 鵠備分得勝負機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