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他就不怕天下造反?(二合一)

奉天殿內的氛圍,頓時變得緊張起來。

朱元璋對此早有預料,只是微微笑道:

“不知道汪愛卿有何看法?”

“陛下,臣覺得陛下想要改革的心是好的,可是手段太過激進!

地方上的事,是千百年來逐漸形成的慣例,既然老祖宗行了千年的法度,自然有他的道理!

妄變祖宗之法,不可取也!

陛下變法,若是激起民憤,導致天下不穩,豈不是不妥?

臣以爲,陛下當收回成命,三思而行!”

“臣等附議,陛下三思而行!”

汪廣洋說完,已經有不少的官員開始走出來,反對朱元璋的改革。

老朱也不生氣,只是冷笑。

這些年,類似的橋段已經發生過不知道多少次,他朱元璋何曾妥協過!

“這段話,朕聽得耳熟呀!”

朱元璋的開場白,有一絲揶揄之意。

“當年朕改革商稅,你們這樣說!

南北分榜,你們也這樣說!

這前前後後,大概有四五次了吧,汪愛卿,朕倒是想問你?

每次你們都說民心大變,可是哪次有了民變?”

汪廣洋被老朱一席話,說得面紅耳赤。其他官員,也一時沒了言語。

以民心挾君王,乃是文官們慣用的手段,大傢伙每次反對皇帝的意見,總不能說皇帝傷害到了他們的利益……

可是隨着老朱的改革深入,這一招變得越來越難用了。

果然,朱元璋道:

“朕讓報社那邊給朕做了個民調,似乎和你們說的不同……”

民調,民調,又是民調?

汪廣洋的臉色漲紅,似乎要發作出來。

他本是一個不惹事的人,可是老朱這些年的做法,卻越發讓他忍受不住。

那些愚民,懂個屁?

他們也配對天下大事指手劃腳?

這句話藏在衆人心中,但誰都不敢脫口而出。

不是每個人,都有像文彥博那樣說出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這類句子的勇氣。

老朱也不是宋神宗那種沒有多少威信的皇帝。

胡惟庸見汪廣洋被懟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主動站出來。

“陛下,臣以爲汪相說的有道理!

哪怕就如陛下所言,此事是對的!

但這套慣例執行了千年,您說根深蒂固也罷,說積重難返也行。

這些盤根錯節的關係,就是民心!

陛下,改革雖然好,可是如果步子邁得太大,恐怕會影響天下安定呀!”

胡惟庸的話,讓奉天殿內,再次針落可聞。

他這話不可謂不重,甚至已經有點警告的意味。

朱元璋也不接話,身爲一個英明的君王,他脾氣雖然不好,也是殺伐果斷之人。

可政治這種東西,終究講究利弊權衡。

穩定,就是君王對於天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纔是繁榮。

老朱現在動的,是華夏千萬士紳隱藏的利益,等於得罪天下豪強。

這些人,在亂世之時,他們可是支持過皇帝的上位。

如果真的逼急了,確實可能會天下不穩。

“朕,自有考量!”

朱元璋終歸沒有把話說滿,道:

“正如前面的政策一般,朕會挑選一些地方做爲試點,如果合格,再推廣全國!

胡愛卿,你覺得哪裡適合試點?”

老朱輕描淡寫,就化解了胡惟庸的攻勢。

還將包袱丟給胡惟庸。

胡惟庸登時冒出冷汗,這選誰好呢?

他不管選哪裡,都是送命題。

“微臣覺得,此事交由陛下定奪!”

他趕緊將皮球踢回去,老朱似笑非笑。

他轉頭問:

“這可不行,朕沒找你們商量,你們怪朕……

現在朕讓你們出主意,又都推脫!

胡惟庸,你給朕一個答案……”

胡惟庸的臉色登時一陣青一陣紅。

“陛下,要不還是放在浙江……

反正您也在那裡執行過試點……”

胡惟庸咬咬牙,最終還是將浙江給賣了。

可是,他的這個動作,可就招惹了浙東派。

雖然隨着劉基離去,浙東派已經有了羣龍無首的趨勢,可依然是朝中的一大力量。

合着你就逮着浙江坑是吧?

馬上有一位浙江官員走出來,大聲說:

“陛下,臣覺得不妥,此法明顯有民變的風險,浙江太遠,管控太難!

臣建議陛下就近劃下試點,也好方便管理!

不若,將地方劃在濠州如何?”

這話一出,胡惟庸首先受不住,他想將這燙手的山芋丟給浙江,浙江又將問題丟給淮西^

大家主打的就是一個甩鍋,然後,滿朝文武因爲在哪做試點給吵起來。

朱元璋朝着朱標笑了一笑,滿臉諷刺的意味。

朱標自然從皇帝那裡知道,他壓根沒有準備在南方選擇任何地方。

南方乃是龍氣所在之地,也是天下糧倉。

朱元璋也擔心天下不穩,肯定不會輕易將此事推廣。

而且他的那套方案,如果真推廣了,地方上的反對聲也大。

那還不如先在北方試點,等北方這邊穩定下來之後,再順勢推廣南方。

左右也就是幾年時間,老朱還是等得起的。

不過老朱並不打算提前公佈這件事,先讓他們打着再說。

“諸位年後,給朕一個說法……”

老朱是打定了主意,不讓這些人過個好年。

皇帝宣佈退朝,百官趕緊恭送皇帝。

老朱離了奉天殿,忍不住先笑起來。

朱標莞爾,父皇惡作劇的樣子,真的就跟孩子一般。

他丟出那個問題,恐怕要讓許多人過年都不得安生。

在文官們的思想中,天然認爲朱元璋必然會將試點安排在南方。

畢竟以前老朱都是這麼做的。

他們跳不出這個思維怪圈,自然要被折磨一陣子。

“張異在龍虎山,不知道怎麼樣了?”

臨近年關,朱元璋想起張異。

“前陣子我問過毛驤,他挺好的,就是整天待在家裡不出門,似乎在研究什麼?

遇見這種事,大概他心裡也不好受……”

“由此可見,有仙緣,也未必能斷生死!

長生之事,果然不可靠!”

朱元璋回頭對朱標說:

“傳承,比求長生更有意義,至少張正常留下的孩兒,都很不錯……

張宇初如果不繼承天師的衣鉢,他應該也是個人才!

據說他的文章,就連當地的文壇名宿,都讚不絕口!

標兒,身爲君王,求長生是最爲愚蠢的一件事,‘

可對於後代的教導,你也要放在心上!

雄英你可要教導好,別成了朱允炆那種廢物……”

朱標頭大了,皇帝對於張異口中的那位他沒出世的兒子,可是怨念很深呀。

那個叫做呂氏的姑娘,據他打聽都嫁爲人婦了。

簡而言之,他們之間的緣分,因爲張異的的預言沒了結局。

那自然也不會有朱允炆讓老朱覺得是污點的孫兒。

“兒臣知道了,父皇,兒臣還琢磨着,以後等雄英長大一些,讓雄英拜張家弟弟爲師!

他腦子靈活,心裡的主意也多!

跟他學點東西,總歸吃不了虧……”

“跟那小子學東西可不行,他滑着呢,萬一教壞朕的孫子怎麼辦?”

老朱急忙反對,他氣急敗壞的模樣,倒是惹得朱標忍不住笑起來。

……

這邊在聊張異,另一邊,張異也被人掛在嘴邊。

“胡相,你怎麼看這件事?”

汪廣洋拉住胡惟庸,將他帶到一邊,準備問問他的看法。

胡惟庸似笑非笑,卻是說道:

“這件事的影響很大,本相已經準備去信李先生……

如今這情況,恐怕需要他入京勸說皇帝!”

李善長?

汪廣洋臉色微變,他和李善長的關係其實也談不上多好。

這位因爲生病回家養老,但是病情很快就控制住了。

他人不在朝廷,但朱元璋也記掛着他。

今年,他才幫皇帝完成了一次大移民的工作,十幾萬人的移民,李善長處理得井井有條。

這位大人要是回到京城,對於他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不過汪廣洋很快平復情緒,說:

“也是,李先生雖然退了,但陛下經常念着他的好,只是……”

“只是,李先生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未必有張異重要!”

“胡相,你是覺得,張異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

汪廣洋盯着胡惟庸,希望能從他這裡得到一個答案。

胡惟庸點頭道:

“還能是誰,這些政策是一脈相承的,陛下這些年做下來的事,無非就是一件,那就是削權。

從南北分榜到算學入科舉,整整十年,難道汪相還看不透?

所謂的改革深水區,無非就是圖窮匕見罷了!

等到陛下徹底掌控了地方,咱們這些人雖然不至於說是末日,但至少已經沒有了跟陛下較勁的資本……”

汪廣洋一想,好像還真是如此。

朱元璋因爲出身的關係,他身上充滿了一種毫無根據的不安全感。,

他們這些跟着朱元璋的老臣,其實是知道的。

可是老朱一刀刀削下來,他們這些人在不知不覺之間,權柄已經被削得七七八八。

但就算如此,朱元璋似乎還不打算停手?

他想做什麼?

汪廣洋的心頭,無名火起。

他可以不計較個人得失,但皇帝動的並不僅僅是個人利益,而是一個叫做讀書人的羣體的權柄。

君權和相權,在歷朝歷代不是沒有過鬥爭。

因爲彼此之間的爭鬥,死去的皇帝和文官,也絕對不少。

論慘烈,至少目前的大明還算不上。

可是論狠厲,老朱的刀法卻冠絕古今。

“咱們的陛下之狠,不在意他殺了多少官員,而是在將咱們這些人的不可替代性,逐漸移除……”

胡惟庸一句話,讓汪廣洋如遭雷擊。

這句話,正說出了他隱約感覺不對,卻說不上來的怪異之處。朱元璋這些年的改革,其實說白了,並不是真的將文官集團徹底滅了。

而是張異給了他多一個選擇。

以前,士大夫挾民心對抗皇帝,如果他們願意,他們可以將皇帝變成聾子,瞎子,啞巴……

但是隨着一個個的改革開啓。

很多東西一開始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其實已經不聲不響的影響世界。

譬如簡體字的推廣,已經將近十年了。

這期間,產生了大量讀書識字,卻不是士大夫的百姓。

而他們的人口基數,又爲報紙這個新事物提供了羣衆基礎。

報紙,又繞過了他們成爲皇帝和百姓溝通的渠道……

汪廣洋回想起這十年的種種,登時熱血上頭。

“圖窮匕見……”

汪廣洋重複着胡惟庸的話,咬牙切齒:

“當初就應該,將那個小道士殺了!

只是誰能想到,他竟然真的能十年如一日影響陛下!

如今這大勢已成,咱們還有機會嗎?”

胡惟庸搖頭:

“汪相,想要殺了那個小道士,是不可能的!

他經歷過刺殺,還救過皇帝。

在刺殺這件事上,皇帝與他都非常敏感!

張異已經不是咱們能弄倒的,除非他真的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孽!”

汪廣洋張了張嘴巴,卻沒有再說話。

他不過是一個文臣,想要殺人,也輪不到他。

只是想到朱元璋如果將政策推行下去,他們難受的地方。

“春秋學院的額學生,大概就是陛下選拔事務官的地方,這些年,陛下一直在提拔這些人……

他們有些人成爲官員,可會有更多人,成爲地方上的吏……

這就是陛下,用這些人,逐漸架空咱們的權柄!

他們也許無法做出重要的決策,

可他們也會避免突然失去了咱們這些人的支持,帝國會陷入癱瘓……”

汪廣洋只覺得,自己的心口被堵着一塊石頭。

他們這些人,彷彿在逐漸被人取代,或者說,皇帝已經給這個國家制定了一套備用的人才系統。

這個系統最大的好處,就是繞開儒家。

從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以來,士大夫們早就牢牢佔據了國家的治理的權柄。

正如文彥博所言,士大夫名義上是君王的臣子,也是民。

可他們同樣是一個國家的股東。

他們入股,他們支持,皇帝才能安安穩穩,坐在龍椅之上。

而被文人唾棄的君王,從來都沒有好下場。

“陛下,就不怕天下人反了?”

汪廣洋突然說出一句話,卻把自己給嚇着了。

他駭然地看向胡惟庸,卻見他似笑非笑。

“汪相,隔牆有耳,慎言!”

“是本相失言了!”

汪廣洋知道自己是一時氣話,萬一這些話落在有心人耳中,他就要被抄家滅族了。

他略帶驚覺地看着胡惟庸,他其實明白一件事,眼前這位同僚,雖然自己和他因爲某些利益而看起來相處愉快。

但彼此並不是自己的政治盟友,胡惟庸如果要告發他,他肯定死無葬身之地。

但胡惟庸卻主動說:

“汪相,胡某和汪相的想法是一樣的……”

眼見胡惟庸主動給自己潑髒水,汪廣洋才吁了一口氣。

既然大家都髒了,那就是自己人了。

汪廣洋眼中帶着感激之色,朝着胡惟庸行了一個禮。

“這天下,雖然是皇帝的,但自古以來流水的皇帝,卻從不曾讓我等讀書人缺席!

皇帝如今想掀了桌子,讓咱們也吃不上一口飽飯!

這情況,實屬不智!”

胡惟庸主動延續這個話題,汪廣洋終於徹底放心。

他點頭道:

“陛下,確實應該好好規勸了!

還請胡相將李先生請上來吧,也許他能規勸一下陛下!

若是陛下如此一意孤行下去,這天下恐怕有變……”

大概也知道自己說的事太過大逆不道,汪廣洋沒打算在這個問題上深入下去,他抱拳,轉身走了。

留下胡惟庸一個人,喜笑顏開。

“未來可期!”

胡惟庸十分高興,過了今日之後,汪廣洋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爲,更加放任了。

身爲中書省的兩相之一,他名義上比自己高一些。

可是這些年中書省的大權,基本都落在自己手裡。

就如當年李善長專斷一般,不過胡惟庸也明白自己並沒有李善長的威信。

他這些年,做事非常小心翼翼。

一來是怕錦衣衛,二來就是怕汪廣洋。

如今,這兩條線都被自己給打通了,許多事情,他辦起來,也該得心應手。

辦完公事。

胡惟庸回到自己家府中。

馬上就要過年了,各種雜物年貨,也送入府中。

只是,在獨屬於胡惟庸的書房小院。

有一些特殊的箱子,就在他書房裡放着。

胡惟庸回去之後,關上門,打開這些箱子。

沉甸甸的白銀,金燦燦的金子。

讓胡惟庸覺得莫名安心,相比起旁邊其實價值更高的珠寶,他跟喜歡這些實在的玩意。

“大人,這是塗大人送上來的,屬於您這份……

這只是其中之一,還有一些,已經送回您家裡……”

胡惟庸把玩着手中的金錠子,十分滿意。

“大人,您招攬了凌說之後,咱們行事果然順利許多……”

“該打點的人打點到了?”

胡惟庸又問道。

“大人,按照您的吩咐,都不缺!

其實您沒必要給這麼多,上次光是你們提醒他們家裡有哪些人是錦衣衛,這件事他們都對您感激涕零……

大人您如此手眼通天,那些人對您,哪個不心服?”

胡惟庸聞言,也免不了出現一絲得意之色。

能抓緊機會,拿下凌說,這大概是他做下最成功的事。

錦衣衛的威脅太大了,這些年他當了宰相,也不敢隨意亂來。

當年楊憲和胡仲文的死,給胡惟庸帶來的刺激很大。

他也明白,但錦衣衛出現之後,只要自己一個行差踏錯,都會成爲皇帝刀下亡魂。

他不是李善長,跟皇帝還有一層香火情存在。

所以胡惟庸哪怕要在私底下做點事,也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不過打通了錦衣衛的關節之後,他終於能放開手腳去做事,而且更加安全。

“該給的錢可不能不給,想要別人爲你做事,就不能太小氣!

且,有些人,不用利益捆綁着,怕他們馬上就有二心!”

胡惟庸不再去摸那些金銀,而是將一些票據拿在手裡。

“這些錢,你想辦法給凌說送去,

讓他好好打賞一下那些老兄弟!”

手下領命,帶着那些錢離開胡惟庸的書房。

“今年,能過個好年了……”

胡惟庸開心的笑着。

“爹,爹……”

外邊傳來一個孩子的呼聲。

胡惟庸走出去,一個與他有幾分相似的孩童,正撞在他懷裡。

“爹,都過年了,您也不陪我玩……”

胡惟庸溫和一笑,蹲下來說:

“好,爹今天就陪你玩……不過,你先跟爹去一個地方!”

“好!”

孩童歡快地答應了胡惟庸的條件。

他拉着孩童的手,在府邸中走來走去。

不多時,他們來到了一個相對僻靜的房間,房間裡,有一個逝者的牌位。

此處,似乎並沒有下人來打理,或者說,胡惟庸並不讓其他人來打理這裡。

他進去之後,就讓孩童與他一起,將周圍的環境打掃乾淨。

然後,他讓對方跪在牌位面前。

孩童十分聽話,認真地給牌位三跪九叩。

他偷偷瞄了一眼,卻不太認得全上邊的字。

但胡家的胡字,他還是認得的。

“爹,這是……”

“這是你哥哥!”

胡惟庸淡淡說道,孩童若有所思。

他有一個過世的哥哥,這點他知道。

若非那位哥哥去世,大概庶出的他也不會有如此地位。

他也拜過這位哥哥,在每年家裡人去給先人祭奠的時候。

但他是第一次知道,原來爹在這個不起眼的小房間裡,還另給哥哥設置了一個牌位。

“你哥哥是被人欺負死的,你爹我沒用,卻無法替他報仇!

這些年,我一直覺得自己沒臉來到這裡,跟仲文說說話。”

胡惟庸眼中,有一抹化不開的悲傷。

孩童年歲小,並不懂其中的深意,只是他覺得,雖然爹很疼他,

但比起牌位上的那個人,他依然遠遠不及。

他想起孃親私下裡跟他說過的話,這位哥哥死得好,如果他沒死,自己大概一輩子也無法出人頭地。

胡惟庸自言自語對胡仲文說了許多,最後才說道:

“兒子,你放心,距離爹爲你報仇的日子,不會太遠!

等……,我會將龍虎山上下屠戮乾淨,爲你陪葬!”

也只有在此處,胡惟庸纔會盡情展現出自己內心深處黑暗的一面。

孩童,顯然被父親臉上的猙獰嚇到了,哇哇大哭起來。

胡惟庸摸着孩子的頭,喃喃自語:

“不哭,不哭……

以後爹不會讓你們再受委屈,

任何人都不行!”

胡惟庸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

“任何人……”

第155章 故事的力量,這是屠龍術第561章 藍玉反水,等一個人第432章 大明軍魂是什麼,張異的答案第421章 科舉的意義,危險在和平之時第38章 揭示真相,借刀殺人第535章 青蒿素,他們算個屁(二合一)第368章 有點良心,但不多第560章 人性考驗,另一場靖難第251章 小日子欠收拾,預言成真第216章 婦女能頂半邊天,心動的感覺第461章 不會有以後了,老張入京第40章 小處見大道第484章 攤丁入畝,殺戮背後的原因第515章 新生活,皇帝也要給他打工第482章 爭鋒相對,暗算張異第319章 舉薦張異,皇帝惱羞成怒第180章 氣死老朱,貧道的理想第175章 小道看你,命不久矣第495章 未來國師,知道真相第527章 朱麥克阿瑟樉(二合一)第7章 當着皇帝罵皇帝,張異坑爹第237章 這詞有毒,太上頭了第187章 朕帶你見神仙,出海大禮包第475章 是你將我爹寫死的?第257章 夜壺說,刻在骨子裡的求生欲第295章 買命錢,掀桌子都別玩了第46章 有些錢咱們不能賺呀,通過考驗第474章 裝病不如裝死,徐達吃大鵝第141章 教育的本質,劉基認輸第141章 教育的本質,劉基認輸第354章 國士無雙,積極自救第270章 奇怪的畫,碎片化傳播第90章 知識的壟斷,禍水東引第338章 朕的兒子,都沒好下場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較勁第248章 操弄人心,降維打擊第439章 那場刺殺的真相,黃叔叔的身份第304章 敢讓皇帝種田,天下獨一份第329章 練兵之術,不能讓他改過自新第29章 常家欺人,幫師兄報仇第278章 讀書人和傳教士,掀桌子第171章 龍虎山的“雷法”,你媽要死了第400章 小心眼的皇帝,仙山宴第168章 父皇,您是給劉基下套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291章 一魚兩吃,楊憲的罪證第256章 浙東的機緣,抗倭纔是出路第493章 辦學和罪人,張異的婚事第212章 另一種長生,輸出世界觀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17章 趁皇帝沒反應過來,先撈一筆第198章 故意刁難?楊憲又作妖第180章 氣死老朱,貧道的理想第112章 講義氣的孔訥,道不同不相爲謀第222章 驚喜還是驚嚇,皇帝想跳車第97章 張異最不想要的賞賜第410章 奉旨同居,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563章 所謂大儒不過小丑,猜忌之心第399章 自古以來,秦王和日本很搭第262章 僧道納稅,你小子有種嗎第445章 教我人工呼吸和心臟復甦第289章 倒打一耙,最後的利用價值第457章 知道這三年,我是怎麼過的?第50章 龍虎山的出路,膽大包天第481章 藍家的瘋批基因,皇帝在浙江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氣第57章 道爺我叫張三丰第12章 皇帝是不是鞋拔子臉?第508章 給他們找點事,點爆空印案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200章 百姓苦,跨階級的愛情第118章 張異你騙我,劇本不是這樣的第29章 常家欺人,幫師兄報仇第425章 殺人夜,讓貧道上賊船?第208章 皇子的上升通道,無解的死結第327章 救命恩人原來是他第474章 裝病不如裝死,徐達吃大鵝第64章 衍聖公的打算第417章 胡惟庸時代,軍校雛形第430章 有生之年生擒王保保,情報天才第118章 張異你騙我,劇本不是這樣的第27章 試藥,孔家和張家第448章 讓她勾引我,必殺狗道士第124章 未來國策,輸出朱家人第218章 妹妹茶裡茶氣,有趣的靈魂第439章 那場刺殺的真相,黃叔叔的身份第277章 千里鏡,師弟求你別說了第118章 張異你騙我,劇本不是這樣的第480章 怒摔藍玉,情人還是仇人?第516章 世界第一份報紙,獨門的生意第450章 突然頓悟,茶味十足第405章 誰當宰相,老丈人見女婿第310章 詩是去年寫的,人是今年沒的第459章 徐家丫頭的小心思,另一座詔獄第539章 憑你也配,重徵漠北第446章 貓和老鼠,貧道張異第450章 突然頓悟,茶味十足第73章 想見朱元璋,不你不想第334章 讓你拋磚引玉,不是讓你拍死老子
第155章 故事的力量,這是屠龍術第561章 藍玉反水,等一個人第432章 大明軍魂是什麼,張異的答案第421章 科舉的意義,危險在和平之時第38章 揭示真相,借刀殺人第535章 青蒿素,他們算個屁(二合一)第368章 有點良心,但不多第560章 人性考驗,另一場靖難第251章 小日子欠收拾,預言成真第216章 婦女能頂半邊天,心動的感覺第461章 不會有以後了,老張入京第40章 小處見大道第484章 攤丁入畝,殺戮背後的原因第515章 新生活,皇帝也要給他打工第482章 爭鋒相對,暗算張異第319章 舉薦張異,皇帝惱羞成怒第180章 氣死老朱,貧道的理想第175章 小道看你,命不久矣第495章 未來國師,知道真相第527章 朱麥克阿瑟樉(二合一)第7章 當着皇帝罵皇帝,張異坑爹第237章 這詞有毒,太上頭了第187章 朕帶你見神仙,出海大禮包第475章 是你將我爹寫死的?第257章 夜壺說,刻在骨子裡的求生欲第295章 買命錢,掀桌子都別玩了第46章 有些錢咱們不能賺呀,通過考驗第474章 裝病不如裝死,徐達吃大鵝第141章 教育的本質,劉基認輸第141章 教育的本質,劉基認輸第354章 國士無雙,積極自救第270章 奇怪的畫,碎片化傳播第90章 知識的壟斷,禍水東引第338章 朕的兒子,都沒好下場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較勁第248章 操弄人心,降維打擊第439章 那場刺殺的真相,黃叔叔的身份第304章 敢讓皇帝種田,天下獨一份第329章 練兵之術,不能讓他改過自新第29章 常家欺人,幫師兄報仇第278章 讀書人和傳教士,掀桌子第171章 龍虎山的“雷法”,你媽要死了第400章 小心眼的皇帝,仙山宴第168章 父皇,您是給劉基下套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291章 一魚兩吃,楊憲的罪證第256章 浙東的機緣,抗倭纔是出路第493章 辦學和罪人,張異的婚事第212章 另一種長生,輸出世界觀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17章 趁皇帝沒反應過來,先撈一筆第198章 故意刁難?楊憲又作妖第180章 氣死老朱,貧道的理想第112章 講義氣的孔訥,道不同不相爲謀第222章 驚喜還是驚嚇,皇帝想跳車第97章 張異最不想要的賞賜第410章 奉旨同居,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563章 所謂大儒不過小丑,猜忌之心第399章 自古以來,秦王和日本很搭第262章 僧道納稅,你小子有種嗎第445章 教我人工呼吸和心臟復甦第289章 倒打一耙,最後的利用價值第457章 知道這三年,我是怎麼過的?第50章 龍虎山的出路,膽大包天第481章 藍家的瘋批基因,皇帝在浙江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氣第57章 道爺我叫張三丰第12章 皇帝是不是鞋拔子臉?第508章 給他們找點事,點爆空印案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200章 百姓苦,跨階級的愛情第118章 張異你騙我,劇本不是這樣的第29章 常家欺人,幫師兄報仇第425章 殺人夜,讓貧道上賊船?第208章 皇子的上升通道,無解的死結第327章 救命恩人原來是他第474章 裝病不如裝死,徐達吃大鵝第64章 衍聖公的打算第417章 胡惟庸時代,軍校雛形第430章 有生之年生擒王保保,情報天才第118章 張異你騙我,劇本不是這樣的第27章 試藥,孔家和張家第448章 讓她勾引我,必殺狗道士第124章 未來國策,輸出朱家人第218章 妹妹茶裡茶氣,有趣的靈魂第439章 那場刺殺的真相,黃叔叔的身份第277章 千里鏡,師弟求你別說了第118章 張異你騙我,劇本不是這樣的第480章 怒摔藍玉,情人還是仇人?第516章 世界第一份報紙,獨門的生意第450章 突然頓悟,茶味十足第405章 誰當宰相,老丈人見女婿第310章 詩是去年寫的,人是今年沒的第459章 徐家丫頭的小心思,另一座詔獄第539章 憑你也配,重徵漠北第446章 貓和老鼠,貧道張異第450章 突然頓悟,茶味十足第73章 想見朱元璋,不你不想第334章 讓你拋磚引玉,不是讓你拍死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