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新羅新政

張裘安在漢州城見到了晉王郭宋,他到來的這天正好是軍隊五天休整的最後一天,張裘安見大營內喜氣洋洋,到處張燈結綵,着實有點驚訝,這是在慶賀什麼?

迎接他的大將楊猛笑道:“這是給士兵們準備的,幾天前,幾萬名士兵迎娶了新羅女子爲妻,大營自然要佈置得喜慶一點。”

張裘安雖然有些震驚,但一轉念,卻也十分歡喜,他明白晉王的意圖,是要將幾萬將士留在新羅,作爲新羅最高政務官員,這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有幾萬晉軍士兵轉爲新羅百姓,他們掌控新羅就有底氣了。

這時,張裘安一眼看見了站在大帳前笑眯眯的晉王殿下,他心中一熱,連忙迎了上去,“微臣參見殿下!”

郭宋欣然笑道:“在異國他鄉能見到相國,還真是令人寬慰啊!”

“大臣們都在盼着殿下回去呢!”

郭宋點點頭,“應該不會太久,新羅征戰,比我之前預估的要順利,拿下新羅,以後治理新羅就要靠相國了。”

張裘安又讓衆官給晉王見禮,郭宋鼓勵他們一番,讓杜應星帶他們去吃飯休息。”

張裘安跟隨郭宋進了大帳,郭宋把盧佑安和楊猛也留下,他們二人將來會是張裘安的助手,一文一武,算是核心層面人物了。

衆人來到一座臨時的新羅沙盤前,郭宋指着沙盤道:“首先我們要恢復漢時疆域,漢江以北是樂浪郡,屬於朝廷直轄,同時也位於安東都護府的管轄範圍內,我準備將樂浪郡改名爲樂州。

新羅國僅限於漢江以南,都城還是放在金州,我希望三十年後,新羅國就漸漸消失了,但咱們不要急,一步一步來,先是繼續維持新羅國,同時建立新羅都督府。

十年後,新羅國就只是一個虛名,下面各州由朝廷直轄,新羅國國王一直由天子兼任,三十年後就可以取消了。”

張裘安沉吟一下道:“微臣考慮可以分化新羅百姓,比如建立一個門檻,達到這個門檻可以享受很多福利,諸如三粗店,減免稅賦、分給永業田之類,看得見的好處,讓大家都羨慕,然後會自然而然地向這個方向努力,並以獲得這個資格爲榮。”

盧佑安也道:“微臣也建議提高新羅商人地位,商人重利,他們得勢只會讓新羅更加融入我們。”

郭宋點點頭,“你們的想法都很對,我來說說三點意見,第一,要建立一種國籍制度,比如現在可以稱爲唐籍,獲得大唐國籍,那他們就成爲人上之人,這就像張相國剛纔所說的門檻。

當然,三粗店是普遍福利,底層百姓也可以享受,不要和唐籍掛鉤,但必須使用我們的錢幣,如果獲得大唐國籍,可以免稅,可以獲得永業田,可以穿騎馬,可以做官,可以住大宅,穿其他顏色的衣服,但獲得大唐國籍不是憑自己有多少錢,而是要送孩子讀書,要積極參加官府組織的各種活動,要宣佈效忠朝廷和天子,認可自己爲大唐子民,要主動說漢話,要虔誠信佛。”

張裘安和盧佑安聽得很專心,但晉王的最後一句話,讓兩人都愣了一下,張裘安問道:“殿下,虔誠信佛有什麼說法?”

郭宋微微笑道:“推廣佛教就是我說的第二個意見,你們千萬不要小瞧宗教的力量,如果說學校是對孩童的教育,那麼佛寺就是對成年人的洗腦,佛寺會讓信徒們相信,他們前世是來自大唐中土,只要他們此生行善,心懷慈悲,他們來世就會迴歸中土,另外,信奉佛教會給他們學習漢語的機會,使他們對大唐更有認同感。“

張裘安點點頭,“殿下說得很對,微臣完全理解了,不知第三點意見是什麼?”

“第三點意見就是統一,穿一樣的服飾,說一樣的語言,用一樣的錢幣,過同樣的習俗,就是‘車同軌,書同文’,我希望五年後,新羅大地上說的是官話,寫的是官文,用的一樣的錢,百姓的各種生活習俗和我們中原一帶沒有任何區別。”

.........

次日一早,張裘安正式辭去政事堂副相和兵部尚書之職,接受了郭宋的任命,出任新羅國國相,總領新羅政務,與此同時,安東都護府重新恢復,由世子郭錦城遙領安東大都護之職,張裘安出任安東大都護長史,楊猛出任新羅都督,將統領三萬大軍長駐新羅。

新羅各州、各縣的新任主官也確定下來,都是從長安過來的官員,他們每人帶幾名隨從和五百士兵前往各地上任,幾百名年輕士子作爲官員的隨從一同前去上任,他們既負責辦學,同時也要成爲地方官的得力助手。

郭宋在分配好官員的任命後,便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北上了,繼續征討朱滔,而兩萬水軍則依舊乘船北上。

張裘安則帶着一百多名官員和文吏,跟隨楊猛率領的兩萬大軍來到了金州城,兩萬大軍都剛剛迎娶了新羅妻子,他們的妻子也跟隨着新婚丈夫一起又回到金州城,數萬人浩浩蕩蕩,聲勢浩大。

楊猛先命令軍隊在城外紮下兩座大營,一座是士兵營,一座是家眷營,他們要等候張裘安給他們分配房宅和土地。

張裘安在五百士兵的護衛下,帶着一百多名官員抵達王宮,王宮已經空了,值錢的東西被搶得乾乾淨淨,要不是朱鄴要用它作爲自己的王宮,也被會狂躁的東胡士兵一把火燒成白地。

宮女們在飽經磨難後歸宿倒還不錯,基本上都嫁給了晉軍士兵,王宮前面部分是新羅朝房,目前空關着,王宮對面的建築羣是攝政王府,用作晉王軍衙,隨軍判官李延泰暫時負責維持金州城的秩序。

按照郭宋的安排,新羅王宮改爲新羅王府,前面部分的官衙改名爲新羅政務司,是新羅國相處理政務之地,正對面的攝政王府改爲新羅都督府,作爲軍衙。

判官李延泰在新羅政務司向張裘安交接了金州城的控制權,張裘安正式走馬上任,盧佑安出任副相,他們任命了吏、民、度支、財、禮、刑、工、倉八署官員,又在城內招募了一批會說漢話的新羅老吏,讓他們負責具體事務,開始清點倉庫糧草物資,盤查人口、土地、房宅,

楊猛也在都督府掛牌,上任成爲第一任新羅都督,接管防禦權和治安大權。

按照分工,張裘安負責整個新羅九州的政務,但現在,他得先把金州城運轉起來。

這個時候,張裘安就非常感謝朱鄴的前人栽樹了,他把新羅貴族和士大夫們殺得乾乾淨淨,他們的行權就沒有任何阻礙,非常順暢。

張裘安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繼續賑粥,維持城內百姓的基本生存,第二步就是摸清家底,事實上,倉庫物資不用他們再清點了,之前軍隊已經清點完畢,已經把賬冊和物資交給了他們。

關鍵是田產和房宅,金州城附近存在着大量的莊園,都是新羅貴族們的土地,不光是金州城附近,新羅各地都有無數的莊園,貴族們被團滅後,這些土地全部收歸官府,太遠的地方張裘安暫時還顧不上,他要先把金州城附近的土地梳理清楚,然後分配給士兵,這也是晉王殿下要求他優先解決的問題。

“國相,這是去年最新的土地勘定圖錄冊,還有土地分佈圖,倒是很方便!”盧佑安將厚厚一疊土地莊園資料放在張裘安桌上。

圖錄冊都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都有一張報紙大小,打了孔後用麻繩捆紮好,足有一寸厚。

前面二十幾份都是皇莊,地圖上畫了地形,周圍有山地、村莊,然後用筆細細勾勒了皇莊的範圍,旁邊標註着土地數據,六十頃,這應該是最大的一座莊園了。

“楊署令已經帶人去查看了,需要一點時間進行一一確認,我估計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時間不是問題,問題是土地的數量,晉王令是給每個士兵三百畝永業田和三畝宅地,新羅可是有三萬士兵留下,光是永業田土地就要拿出九百萬畝,也就是九萬頃土地,金州城肯定不夠,得疏散到各州去。

張裘安道:“我考慮,最好是一部分留在金州城,一部分去各州,這樣就更加均衡一點。”

盧佑安想了想道:“可疏散去各州需要時間!”

“我知道疏散需要時間,而且至少要半年時間,讓他們家眷一直住在帳篷內也不像話,我們必須先在城內給他們找一個臨時住處。”

停一下,張裘安又問道:“城內的房宅開始清理了嗎?”

“已經開始了,先從貴族的府宅開始清理,我們發現好多貴族府宅都住有人。”

“爲什麼?”

張裘安不解地問道:“金州城的貴族不是被殺光了嗎?據說連孩子都沒有能倖免,怎麼還有人住在他們府中?”

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義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騎虎難下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四百一十七章 血戰張掖(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遊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二百七十章 巡訪村落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三百三十二章 張雷煩惱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第一百零九章 宣陽新宅第七百九十七章 江南風緊第一百八十三章 主動請纓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夜襲江陵第八百八十八章 家有規矩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七百四十九章 視察運河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一千零六章 權衡出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八百九十章 活字租賃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一千零九十章 崤函之變(上)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凶信傳來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酒鋪底蘊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秋後算帳(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鑄大錯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訪韓相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敗第七十六章 絕密戰術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出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三百九十六章 途聞警訊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以儆效尤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九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鍵試驗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四百九十八章 涇源兵變(中)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查線索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五百八十五章 碎葉大戰(中)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合縱連橫(下)第一千零五章 韓滉進京(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七百三十四章 成都來人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三十九章 警兆悄至
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義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騎虎難下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四百一十七章 血戰張掖(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遊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二百七十章 巡訪村落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三百三十二章 張雷煩惱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第一百零九章 宣陽新宅第七百九十七章 江南風緊第一百八十三章 主動請纓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夜襲江陵第八百八十八章 家有規矩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七百四十九章 視察運河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一千零六章 權衡出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八百九十章 活字租賃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一千零九十章 崤函之變(上)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凶信傳來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酒鋪底蘊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秋後算帳(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鑄大錯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訪韓相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敗第七十六章 絕密戰術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出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三百九十六章 途聞警訊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以儆效尤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九百八十一章 堵不如疏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鍵試驗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四百九十八章 涇源兵變(中)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查線索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五百八十五章 碎葉大戰(中)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合縱連橫(下)第一千零五章 韓滉進京(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七百三十四章 成都來人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三十九章 警兆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