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閉門思過

第99章 閉門思過

“殿下!”

江東門口,當百戶官見到穿着甲冑的李忠、張廣護送朱高煦返回城門,他連忙上前作揖迎接。

朱高煦見狀頷首,而後從懷裡拿出一小吊錢,指尖揣摩,目測大約數十枚。

“辛苦你們跑一趟了,請所裡的兄弟喝口酒吧。”

他將這一小吊錢丟給了李忠,李忠似乎沒有想到,手忙腳亂的接錢,最後還是不小心把錢弄掉在了地上。

他彎腰下去撿,再擡頭時,只聽到了自家百戶官的恭送聲和馬蹄漸遠聲。

等他徹底回過神來時,朱高煦已經騎着赤驩入了江東門的甬道,身影漸漸消失不見。

“好啊!我就說這差事肯定有油水,今年散班過後你們倆打十斤黃酒請兄弟們喝。”

百戶官笑呵呵的拍了拍李忠的肩膀,旁邊的張廣也笑着作揖,只有李忠還愣在原地,看着朱高煦消失不見的方向久久不肯回神。

“看什麼啊?”

百戶官用力拍了拍李忠的肩膀,回頭看了一眼後撇嘴道:“別看了,那樣的人物,咱們這種人一輩子也見不着幾次。”

說罷,他示意李忠二人跟上。

跟上後,張廣忍不住說道:“像二殿下這種人,你說他們每天都在幹什麼?”

“還能幹什麼,當然是學習兵法韜略了。”百戶官笑着開口,卻不知他所說的二殿下此刻卻在一條道路上一路快走。

踢踏的馬蹄聲在街道上十分顯眼,道路來往的百姓都在眺望朱高煦與赤驩。

等他們好不容易出了江東門內的集鎮,朱高煦便一抖馬繮,與赤驩往清涼門一路狂飆。

由於日上三竿,外城道路兩側田野已經有了不少務農的百姓。

他們羨慕的看着那鮮衣怒馬的朱高煦,等他走遠,卻只能低下頭看着雙腳插在淤泥裡的自己。

只是兩刻鐘,朱高煦便來到了清涼門,並在簡單出示令牌後騎馬進入了內城。

與內城城東和城南不同,城西的清涼門一進城內便能看到前方不遠處的清涼山。

山道上來往百姓甚多,有上山的香客,還有在山門石道兩側挑着擔子叫賣的小商販。

朱高煦來到石道門口翻身下馬,牽着赤驩在石道兩側來回閒逛,買了一些諸如茶湯、火包、餈粑、奶皮等明初常見的江南小吃。

說起來,明初的江南小吃與後世的江南小吃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不過這區別再怎麼變,喜好甜口和魚生依舊是江南不變的風氣。

明初的甜口小吃大多都是從民間崛起後走入宮廷,其中用牛奶和蔗糖灌入酥皮當中,形狀非常像鮑魚,因此得名“帶骨鮑螺”更是名揚江南的甜口小吃。

它吃起來並不膩口,反而有種淡淡的奶甜,與甜筒酸奶差不多。

若是吃多了口渴,還有推着木車販賣飲料的商販會特意推薦。

如眼下的朱高煦便被一商販叫住,並打開了木車上的蓋板。

“足下要不要喝點東西?我這裡有渴水、酥山、五色飲……”

商販一邊介紹,一邊打開木板,露出裡面的二十幾個小竹筒和旁邊的一木桶冰塊及一桶水果。

見到冰塊的時候,朱高煦倒並不感到奇怪,畢竟冰窖這種東西從唐宋開始就走入民間了。

在南京城裡,一些具有商業頭腦的百姓會花大價錢在家裡地下建造一個冰室,然後在冬天的秦淮河邊取水濾清,放入製冰的器具中,等待一夜後就能得到幾百斤冰塊。

他們將冰塊放入冰室,等到來年夏天再高價販賣。

“都有什麼?”朱高煦看着那二十幾個竹筒詢問,那青年商販也笑着一一介紹。

“渴水”即爲飲料名稱,在渴水加上水果名字便是飲料,等同於後世的橙汁、檸檬汁、蘋果汁等果蔬類飲料。

至於“酥山”則是冰沙,和渴水一樣加上水果名字後由商販取果肉,混雜牛奶、蜂蜜弄成的水果冰沙。

五色飲則是用各色香料、香花、香果作爲配料的花果茶,總之種類繁多,讓朱高煦這個後世人都看的眼花繚亂。

僅這一個飲料小商販,便告訴了朱高煦,漢人的飲料歷史到底有多麼久遠,多少種類。

“來個‘砂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吧。”

朱高煦挑了一個名字最長的,那商販一聽也笑道:“這渴水還夠做最後一份,足下挑的還真對。”

他一邊說,手上動作一邊熟練運作,很快便將一個用竹筒裝着的飲料遞給了朱高煦,並遞給了朱高煦一根筷子粗細的竹枝吸管。

朱高煦新奇的喝了一口,味道感覺和綠豆湯差不多,多了一些草藥味,但是卻並不難喝,反而很爽口。

“幾文錢?”

朱高煦品嚐一口,滿意的同時準備掏錢,那商販見狀也笑着作揖:“承您照顧生意,收三文錢,若是有寶鈔,便只要九文寶鈔。”

“寶鈔?”朱高煦掏錢的動作頓了頓,他沒想到這商販居然主動索要寶鈔,而且只要五文寶鈔。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他幾一月前換銅錢的時候,一貫寶鈔還只能換三百文,也就是十比三,而如今九文寶鈔居然能頂三文錢了,差不多快接近十比四了。

“這寶鈔的價格怎麼漲的那麼快?”

朱高煦慢慢從懷裡拿出三文錢遞了過去,那小商販也沒多想,解釋道:

“如今蘇鬆二府以鈔抵稅,一貫鈔能頂一貫稅額,因此兩府富戶行商都開出了四百文的高價收買寶鈔。”

“眼下還沒到交秋稅的時候,估計等到了那個時候,這寶鈔價格還能再漲漲,所以近來做生意的小商小販都儘量收取寶鈔,以此販賣給蘇鬆二府的行商。”

小商小販說完,對朱高煦再度作揖行了一禮,而後就推着木車繼續叫賣了起來。

朱高煦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不由陷入沉思。

‘以鈔抵稅’是他提出的,他自然知道這個辦法可以慢慢將寶鈔拉回原本面額的價位。

可問題是,在他的預設裡,這樣的回升是需要數年乃至十數年時間的,而不是如今這樣幾個月就回升了三四成。

即便蘇鬆二府佔據天下十分之一的賦稅,按道理來說也不會形成這種漲勢,畢竟這個時代可沒有電子通訊設備,傳消息只能靠人來奔走。

想到這裡,朱高煦低頭吸了一口飲料,牽着赤驩走出了清涼山街市。

之後他陸續跑了幾個南京城內的熱門街市,無一例外都聽到了商販收取寶鈔的聲音。

這樣的聲音以往可不存在,畢竟江南百姓抗拒寶鈔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持續了十幾年。

“即便是有朝廷推波助瀾,也很難造成這樣的局勢,這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

朱高煦站在街上,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羣吸了一口飲料,隨後翻身上馬,往家裡趕了回去。

也在他瘋狂往家裡趕的時候,武英殿內的朱元璋也在拿着一份奏疏皺眉,而這份奏疏的批改人正站在位置上手足無措。

在他對面,朱允炆低頭批閱奏疏,朱尚炳和朱濟熺則是時不時擡頭,用戲謔的眼神關注他。

這個人無需多言,自然便是朱高煦的好大哥朱高熾了。

“伱這奏疏批閱過後,難不成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朱元璋沉吟片刻後擡頭質問朱高熾,朱高熾聞言連忙作揖:“皇爺爺,奏疏之中有些文字謬誤。”

“既然知道,爲何不駁回?”朱元璋緊皺眉頭:“是否是你有所忽視?”

“這……”朱高熾躬身迴應道:“孫兒覺得,不應該因爲這小小的失誤來駁回奏疏。”

“況且,這些奏疏多以軍中武將上奏,他們許多人早年不識字,近年才學習了文字。”

“孫兒以爲,若是文臣犯這樣的錯誤那應該責罰,但對於武將卻不用那麼苛刻,只要奏疏能準確傳遞軍情就可以了。”

朱高熾的話倒是很有自己的一番見解,朱元璋沒有着急說話,而是反問他:“唐堯、商湯時期常年爆發水旱災害,那百姓們能依靠什麼來度過災難呢?”

他的一改話題讓朱高熾有些慌亂,但朱高熾還是在思考過後給出答案:“孫兒以爲,唐堯商湯時期的百姓能度過災害是因爲聖明的君主有好的恤民政策。”

“如果沒有聖明的君主給出這些政策,那百姓只會流離失所,曝屍荒野。”

“嗯……”朱元璋撫了撫須,臉上露出笑意,似乎爲朱高熾的這些見識非常高興。

他轉頭看向了一直低着頭的朱允炆,向其表彰道:“允炆,你這弟弟有君人之識啊。”

朱允炆雖然沒有擡頭,卻一直關注着二人對話,因此聽到朱元璋開口表彰時,他也念頭一動,緩緩放下筆,隨後作揖道:

“爺爺說的甚是,高熾與高煦一樣,都是朝廷未來的幹臣。”

一時間,鴉雀無聲,殿內衆人紛紛詫異的看向了朱允炆,那目光似乎在詢問他爲什麼在這個時候提起朱高煦。

要知道昨日朱高煦才頂撞了皇帝,即便他是皇帝的孫子,也不可能一日就讓皇帝消氣。

“哼!”朱元璋冷哼一聲,沒有多說。

“孫兒口不擇言,請爺爺恕罪……”

朱允炆見到他這舉動,臉上惶恐,連忙起身作揖道歉,心底卻十分高興。

朱高煦能想到的事情,他自然也能想到。

從昨夜開始,朱允炆就懷疑朱高煦的那番言論根本沒有說動自己爺爺,而自家爺爺沒有動手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並不想殺傅友德和馮勝。

朱高煦的言論,只不過給了自家爺爺一個可以停手的藉口罷了,因此自家爺爺並沒有怪罪朱高煦,反而心底十分慶幸。 爲了試探自己的這個想法,朱允炆特意提及了朱高煦,只可惜他沒有從自家爺爺臉上看到半點高興,只有憤怒。

“身爲皇孫,爲了幫外人來數落朕,他以爲他是朕的孫子就可以胡言亂語嗎!”

朱元璋忽的收斂目光,眼神陰沉的掃視了一眼殿內衆人,一時間所有人如芒在背,不敢動彈。

這種局面下,就是始作俑者的朱允炆都感覺到了壓力,不由的低下了頭。

“皇爺爺息怒!”

關鍵時刻,朱高熾居然手忙腳亂的走出來跪下,五拜三叩後將臉埋在手背上爲朱高煦解釋:

“高煦年紀還小,有時候口不擇言冒犯了皇爺爺,請皇爺爺息怒……”

他的聲音越來越小,顯然此刻的他也很害怕朱元璋。

可是若是說他害怕,他卻又能站出來爲朱高煦解釋,這不得不讓人感嘆他對朱高煦的感情。

只是即便他已經如此,朱元璋卻還是沒有消氣,而是看了一眼朱高熾,以十分平靜的語氣對身邊的隨身太監交代道:

“給朕傳口諭,着燕二子煦禁足家中面壁三月,不得與任何人蔘見。”

“令羽林左衛指揮使盛庸派人保護,每日負責三餐飯食。”

他這話每說一下,朱高熾身上就止不住顫抖幾分,最後更是抖成了篩子。

“皇……”

“都午休去吧!”

在朱元璋說完,朱高熾還想再說什麼,可朱元璋不等他開口便宣佈午休,同時起身從殿內走了出去,四周太監及朱允炆等人只能作揖唱禮送行。

在他離開後,兩名太監上前攙扶起了朱高熾,此刻的他早已汗流浹背,整個人幾乎被兩名太監擡着回到了位置上。

瞧着他的模樣,朱尚炳和朱濟熺也不免有些唏噓,倒是朱允炆的注意力全不在他身上,只是皺眉回味剛纔自家爺爺的舉動。

回味過後,他側頭看了一眼武英殿班值太監:“你按照爺爺說的去辦,另外讓下面的人別太苛刻了。”

站在殿內的亦失哈見朱允炆吩咐,不緊不慢的作揖回禮:“奴婢領命……”

隨後,亦失哈走出了武英殿內。

只是相比較在殿內的平淡,走出殿外的他露出幾分憂慮。

帶着這份憂慮,他找到了一名自己信得過的太監,將自己的腰牌摘下遞給他,轉述了皇帝對朱高煦的懲罰。

那小太監並未與朱高煦見過面,只當是普通的差事,順手便接過了腰牌,轉身準備去羽林左衛調兵。

“等等!”見他要走,亦失哈思慮再三後還是一咬牙抓住了他的胳膊。

“怎麼了,亦大哥?”回頭的小太監露出疑惑的表情,下一秒便見亦失哈嚴肅對他重複交代:

“記得,讓下面的人對二殿下尊敬些,說不定他脫困也就是在這幾日。”

“是!”小太監以爲這是皇帝的意思,喜笑顏開的作揖回禮,以表示自己聽進去了。

過後,他起身往宮外走去,亦失哈則是看着他的背影,臉上露出幾分無奈:“殿下,奴婢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了……”

自入宮來,亦失哈還是第一次見到朱高煦那樣的人,自然不希望他吃什麼苦頭,這也是他這段時間一直隱晦幫忙的原因。

當然,他的幫忙併不是不求回報,只是那回報還暫時不能去找朱高煦尋回來。

鬆了一口氣,亦失哈轉身折返回了武英殿,而那小太監也拿着他的令牌前往了羽林左衛坊。

只是半個時辰,羽林左衛指揮使盛庸便見到了這武英殿班值太監的令牌。

“傳陛下口諭……”

十七八歲的小太監拿着令牌傳諭,一身鴛鴦戰襖的羽林左衛將官則是跪下聽諭。

他們跪的不是亦失哈,也不是小太監,而是那塊武英殿班值的令牌。

武英殿班值太監輪換,太監個人並無權力,只是誰拿到令牌,誰就擁有了代天子傳諭的權力。

沒了這塊牌子,他們便什麼都不是。

以往有外廷太監持令牌前來,羽林左衛的將士們都是低頭照辦,只是當小太監傳諭內容公佈後,下面的人卻忍不住的側目斜視四周同袍了起來。

這其中唯一沒有受影響的,則是跪在最前方的指揮使盛庸。

“臣,領諭!”

盛庸接過武英殿班值令牌,率領諸將緩緩起身,那小太監見狀也作揖笑道:

“對了盛指揮使,宮裡口諭交代,只是禁足,其餘皆不禁,您要派人去的話,最好派些客氣點的人,別讓宮裡的那位不高興。”

“在下知道了。”盛庸略皺眉頭的作揖應下,心想這宮裡的差事還真是一如既往的難辦,又要禁足朱高煦,還不能讓他受到委屈。

可惜,哪怕再怎麼難辦,盛庸也得安排人辦下來。

想到這裡,他轉過身來,對人羣之中一個普通的身影開口道:“百戶官王儉!”

“在!”人羣之中的王儉下意識應了一聲,衆人聞言紛紛向他看去。

只見此時的王儉額頭滿是細汗,顯然被這突如其來的口諭嚇得不輕。

不過對此,諸將倒也能理解他,畢竟王儉深受那燕府二殿下照顧,如今那燕府二殿下遭難,他自然難以接受。

看着王儉,盛庸臉色平淡道:“從你所裡選兩個小旗的兄弟,輪班看守燕府嫡次子煦的住所,另外從衛裡領二十貫錢,莫要苛刻飲食。”

“是!”王儉頂着滿額頭的汗水作揖應下。

盛庸見他應下也鬆了一口氣,畢竟朱高煦有恩王儉,若是王儉領錢看守朱高煦,那也不擔心他會剋扣衛裡的錢糧,更不用擔心朱高煦會不高興。

“散班!”

“是!”

盛庸大喝一聲,諸將卻習以爲常的大聲迴應,而後各自散開,均是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倒是那小太監並未離去,只是走進了羽林左衛衙門的正廳坐下,顯然要等待盛庸和王儉將事情辦好後,領了令牌回宮覆命。

見狀,盛庸也看了一眼王儉,低聲提醒:“速去速回。”

“是……”王儉臉色難看,但還是硬着頭皮作揖應下,轉身便去了衙門後院領取錢糧去了。

不多時,他便提着裝有二十貫錢的布袋往衙門外走去,走到門口即將出去時,還不忘回頭看一眼院內,得了盛庸點頭的准許才忐忑離去。

在他離去半個時辰後,穿戴甲冑,手持長短兵的兩旗戌字百戶兄弟便在羽林左衛坊街頭集結。

此刻的他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只當是要外出巡街。

他們沒有一人說話,只是好奇的望向抱着鐵胄向他們走來的王儉。

頂着他們的目光,王儉也走到他們跟前,一臉難爲道:“弟兄們……”

王儉很快將宮裡的口諭傳達給了戌字百戶的兄弟們,只是他們當他們聽到自己要去看守自家‘朱百戶’後立馬炸了鍋。

“沒弄錯吧!殿下那麼賢明的人,怎麼會被禁足?!”

“是啊!是不是傳錯口諭了,將晉府和周府傳錯成了燕府?”

“肯定弄錯了,陛下偏愛二殿下的事情早就傳開了,怎麼會捨得禁足二殿下!”

“頭,您再去問問……”

不出王儉的預料,戌字百戶的兄弟們一聽要去看守朱高煦,立馬就炸開了鍋。

其中如林五六、武章一這兩個小旗官更是一臉的不敢相信,口中更是止不住的吐出質疑的話語,其它兄弟更是羣情激憤。

只是面對他們的質疑,王儉只能亮出羽林左衛衙門的令牌,沉重道:

“我也希望是傳錯了,但我當時聽得清楚,宮裡的人說的就是二殿下……”

似乎擔心兄弟們炸鍋,王儉又補充道:“不過大家也可以放心,宮裡的人也說這是暫時的,想來過幾天殿下就會平安無事。”

“這差事,我們去總比別人去要好,至少我們不會苛刻殿下。”

王儉的話一經說出,下面的人也漸漸平息了聲音,而林五六和武章一也是經過對視後說道:

“這事情,就交給我們倆旗就可以了。”

“好……”王儉有些疲憊,他看了看倆旗的兄弟,交代道:“這事情別告訴其它兄弟,以免他們心裡難受。”

“若是其它兄弟問起,就說安排了巡街的差事,你們都嘴巴嚴些。”

王儉掃視了武章一和林五六,對二人說道:“甲字小旗先回去休息,暮鼓再去換班,乙字小旗官林五六及旗內兵卒與我前往二殿下住處。”

“是……”雖然應下,但倆旗的兄弟們都露出一股疲態,武章一等人更是如打了敗仗般,垂頭喪氣的回了巷裡。

瞧他們離去,王儉只能硬着頭皮帶着林五六前往府軍前衛坊,只是他們的腳步卻顯得十分沉重……

(本章完)

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470章 洪熙元年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71章 燕府勢大第85章 行鈔稅法第429章 三徵蒙古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39章 敲山震虎第377章 明滅錫蘭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503章 洪熙之隆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447章 瘈狗噬人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340章 青藏驛道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第418章 明日條約第494章 癸卯案終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第97章 龍江船廠第475章 父債子還第73章 平倭論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55章 道德者死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504章 各懷鬼胎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437章 江左恥辱請假第58章 以鈔抵稅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第522章 崑崙角海戰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76章 造船平倭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17章 興亡百姓苦第418章 明日條約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224.第224章 靖難之役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第418章 明日條約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453章 棒雞倭狗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9章 營中小院第42章 旁敲側擊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88章 晉府難安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第376章 貪心不足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360章 再徵漠北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第124章 前路漫漫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41章 兄仁侄狠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89章 孤家寡人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64章 募兵之論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516章 自爆第479章 傳統手藝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26章 羽林左衛第390章 皆爲利攘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348章 恩逾慈母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59章 東窗事發第465章 風浪不止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第134章 以待天時
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470章 洪熙元年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71章 燕府勢大第85章 行鈔稅法第429章 三徵蒙古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39章 敲山震虎第377章 明滅錫蘭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503章 洪熙之隆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447章 瘈狗噬人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340章 青藏驛道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第418章 明日條約第494章 癸卯案終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第97章 龍江船廠第475章 父債子還第73章 平倭論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55章 道德者死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504章 各懷鬼胎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437章 江左恥辱請假第58章 以鈔抵稅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第522章 崑崙角海戰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76章 造船平倭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17章 興亡百姓苦第418章 明日條約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224.第224章 靖難之役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第418章 明日條約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107章 會廳議倭第453章 棒雞倭狗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9章 營中小院第42章 旁敲側擊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88章 晉府難安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第376章 貪心不足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360章 再徵漠北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第124章 前路漫漫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41章 兄仁侄狠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89章 孤家寡人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64章 募兵之論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516章 自爆第479章 傳統手藝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26章 羽林左衛第390章 皆爲利攘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348章 恩逾慈母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59章 東窗事發第465章 風浪不止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第134章 以待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