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吞併

派往高州報信的人叫張安,因個子不高,山上的人都叫他“矮腳安”。別看張安個矮,早年卻是上過兩年私塾的,算得上是大樵山除了宋襄公以外的唯一一個非文盲。而且他不僅識字,還能說會道,嘴巴巧得很,正因如此,當初周士相向胡老大提議派人到高州報信時,胡老大想都沒想就派了矮腳安去。

張安是提前回來的,他進城時,雷先楚等人尚在二十里外。之所以他要先回來,一來是爲了提前給羅定報信,二來則是官場上的規矩使然。

雷先楚是從三品的遊擊,正兒八經的明軍將領,這次來又是代表四府巡撫而來,故而無論如何羅定這邊都要備下排場,相關首領要親自出城相迎,唯如此,纔算合了規矩。

張安進城後看到的一切,讓他很是恍惚,宛以爲自己來錯了地方,待確認眼前這支人數龐大的隊伍就是太平營後,精神不由爲之一陡。看到周士相和宋襄公後,顧不得沉浸於胡老大逝世的悲痛,當下就將他在高州的所見所聞一一說了。

據張安說,他到了高州後根本沒有見到程邦俊,也沒有見到李定國的人,而是被直接帶到了暫設於高州的四府巡撫衙門,其後接連六天都被關在一間屋中,根本沒有人來見他。幾天後,一個身着青袍,品級很低的官員突然來見他,也沒說他是誰,只叫他將羅定的情況說了後便一聲不吭的走了。

青袍官員來後的第二天,突然又有一個巡撫衙門的師爺過來告訴張安,說是巡撫大人已然清楚羅定的事情,對大樵山衆人的義勇之舉很是讚賞,特派遊擊雷先楚大人前往羅定與參將胡全商洽。

那師爺說得斬釘截鐵,壓根就沒有詢問張安的意思,張安察言觀色,似乎這師爺不願提及兵部職方司郎中程邦俊,只要他立即出發隨同雷遊擊返回羅定。對方這種態度,張安雖然疑惑,但也不敢多問,就這麼稀裡糊塗的從巡撫衙門放了出來,然後便有兵將他帶到了那遊擊雷大人面前。那雷大人也不和他這報信的羅索,鞭子一揚就要他前頭帶路,直至離羅定還有二十里時,雷先楚的隨從人員才叫張安先行回城稟報。

這葫蘆賣得什麼藥?

聽了張安所說,周士相和宋襄公都是奇怪,程邦俊去哪了,張孝起派個武官過來又是什麼意思?他們還承不承認太平營是明軍了?

宋襄公微一沉吟,問張安:“他們可曾提起胡大哥的羅定參將?”

“沒有。”張安竭力想了想後用力搖了搖頭,“在高州時那巡撫衙門的人就不大瞧上得我,路上那姓雷的和手下人又根本不理會我,照我看,這幫人似乎並不待見我們,反而...”

“反而什麼?”張安的吞吞吐吐讓宋襄公有些不快,瞪了他一眼。

張安忙道:“看那雷先楚的架勢,倒像是要吞併咱們的意思。”

聞言,周士相笑了起來:“一個遊擊也敢吞併參將?真若如此,這雷大人胃口倒是不小!”

“看樣子高州那邊出了什麼變故,不然程邦俊不可能不露面的。”

宋襄公有些擔心高州那邊確是出了事,正猶豫是不是接那雷先楚進城,周士相已然踏步往外走了,“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這姓雷的真要是來吞併咱們的,那就讓他有來無回好了。”

............

雷先楚,祖籍廣東南雄府保昌縣。祖父雷林於萬曆徵朝之役戰沒,朝廷恩典其父雷慶爲汀州衛百戶官,崇禎十四年,雷慶病死,雷先楚遂襲汀州衛百戶官。

崇禎十七年,甲申國難,滿清入關,大舉南下,弘光政權不思進取,用人失着,戰守無方,南都覆沒。僞清順治二年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撫張肯堂、禮部尚書黃道周及南安伯鄭芝龍、靖虜伯鄭鴻逵等奉唐王朱聿鍵稱監國於福州。閏六月二十七日稱帝,改福州爲天興府,以是年爲隆武元年。

隆武政權成立後,雷先楚由汀州衛百戶晉爲千戶官,率所部衛所官兵六百餘人奉調首輔、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黃道周麾下以備北伐。

豈料黃道周一介大儒,不通武事,南安伯鄭芝龍又擁兵自重,不發一兵於道周,道周只得返鄉自募錢糧兵馬,得衆數千人,馬十餘匹。兵行廣信,又募得三個月兵糧,道周遂分兵三路向清兵發起進攻,結果三路皆敗。

數日後,黃道周遇清軍埋伏,參將高萬容逃隊,雷先楚救援不及,於是全軍崩潰。道周被徽州守將張天祿俘獲,送至南京獄中,清廷派使洪承疇勸降,道周寫下這樣一副對聯:“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洪承疇見其對聯,又羞又愧,上疏請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準。後道周絕食十二日,期間其妻蔡氏來信:“忠臣有國無家,勿內顧”,三月五日,道周於南京就義。

黃道周死後,受制於鄭氏兄弟的隆武帝決定脫離鄭氏控制,親自從福州抵達延平,準備冒險去湖南,卻爲鄭芝龍所阻留,後於汀州遇難以身殉國。

隆武政權滅亡以後,從江西逃回來的雷先楚不願剃髮降清,遂率手下殘兵三十餘人南投廣州紹武帝(隆武弟),在紹武內閣大學士蘇觀生門下聽用。豈料紹武政權立國之初就沒有把抗清放在首位,相反,爲了爭奪帝統,和剛剛建立的永曆政權互相火併,兵戎相見。結果被清軍漁翁得利,十一月,清軍在李成棟的率領下攻破惠州、潮州,直向廣州進發。十二月十四日,清軍以十四騎僞稱援兵賺開城門,大隊蜂擁而入。蘇觀生急召雷先楚等人抵敵,不敵,城陷,紹武帝及蘇觀生等皆自縊殉國。

再次大難不死的雷先楚從廣州逃出後,打着死也不降清的主意又西投永曆朝廷任命的高、廉、雷、瓊四府巡撫張孝起,時張孝起正苦於手下沒有將材,見雷先楚是正經大明衛所軍官出身,又屢次興勤王之事,便委之爲雷州遊擊。

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當兵就當新一軍第九百五十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五百二十六章 永曆朝官收容隊第二百零五章 藥庫第一百七十六章 攻守 十五第六百九十章 漕糧一斷,京師必亂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山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第639章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九百七十九章 探花不值一文錢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一千零二章 吳三桂要北京,我們要關外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第290章 8旗爺們來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五十七章 買賣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一切沒有結束第一百章 活該第二百四十六章 戰後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閣 女婿 皇子第九百七十二章 朱家早就完蛋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一千二十四章 全朕首領可也?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一千四十八章 兄終弟及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八百一十三章 包衣奴也配稱旗人!第一百零七章 黑衣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282章 大家都罵娘第一百二十三章 消息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欽差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八百六十二章 改了滿名你還是漢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二十五章 大人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八百三十章 以大欺小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四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六百五十一章 災情如軍情第二百零五章 藥庫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九章 土匪第九百四十三章 世子禍事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七百一十二章 心腹大患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帥,您也無後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五百六十四章 漢壯一家共赴國難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開城便屠城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三百四十二章 構架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一千四十七章 雷鋒震虜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六百五十八章 千秋史冊憑誰作第八百一十九章 剜心肝 調血酒 祭孝陵第七百七十七章 爲何不死於賊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
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當兵就當新一軍第九百五十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五百二十六章 永曆朝官收容隊第二百零五章 藥庫第一百七十六章 攻守 十五第六百九十章 漕糧一斷,京師必亂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山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第639章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九百七十九章 探花不值一文錢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一千零二章 吳三桂要北京,我們要關外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第290章 8旗爺們來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五十七章 買賣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一切沒有結束第一百章 活該第二百四十六章 戰後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閣 女婿 皇子第九百七十二章 朱家早就完蛋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一千二十四章 全朕首領可也?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一千四十八章 兄終弟及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八百一十三章 包衣奴也配稱旗人!第一百零七章 黑衣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282章 大家都罵娘第一百二十三章 消息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欽差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八百六十二章 改了滿名你還是漢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二十五章 大人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八百三十章 以大欺小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四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六百五十一章 災情如軍情第二百零五章 藥庫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九章 土匪第九百四十三章 世子禍事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七百一十二章 心腹大患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帥,您也無後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五百六十四章 漢壯一家共赴國難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開城便屠城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之爭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三百四十二章 構架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一千四十七章 雷鋒震虜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六百五十八章 千秋史冊憑誰作第八百一十九章 剜心肝 調血酒 祭孝陵第七百七十七章 爲何不死於賊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