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

四月傳來永曆棄國消息時,北京城着實歡騰了一陣,皇宮裡也難得的放起了煙火。年輕的皇帝帶着一幫奴才一直鬧騰到了深夜,要不是太后話,恐怕皇帝要一直折騰到天亮。然而這高興勁沒持續幾天,湖廣就鬧出了大亂子。胡全才那個廢物竟然一夜之間丟掉了湖廣大半地盤,還險些叫夔東那些順賊圍了武昌城,要不是順治及時用張長庚換了胡全才,恐怕湖廣這會都姓了明瞭。

武昌是守住了,可西南戰事卻沒有因爲朱由榔棄國而結束,天殺的賊秀才沒有領着他手下那幫土匪去雲南保駕,反而鑽到了湖廣,一下截斷了多尼大軍的糧道,廣西也叫他們給佔了,湖廣也糜爛了,現在的局面倒成了多尼那幾十萬兵馬好像鑽進了雲貴這個套中,出不來了!

安親王嶽樂已經去了南方,叫外藩蒙古出兵的旨意也出了口外,陝西、河南等地也都派了旨意,不管如何,順治總要再拼湊起一支大軍去解湖廣的危局,要不然太危險。可湊來湊去,北京城的滿州王公們意識到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再湊起的大軍以漢人和蒙古人爲主,滿州子弟卻沒幾個,領軍的將領也大都是漢人。

這哪成?

大清根本在滿州,哪怕是躲在後面撿漢軍和綠營的功勞,滿州子弟總要跟着上陣,便是不去撿功勞,也要起個監督的作用,哪裡能一點也沒有呢。

順治也知道這樣子不行,可他真抽不出兵來了。入關以來,滿州子弟的傷亡也很大,現今連上京師八旗和各地的駐防八旗,滿州子弟充其量也不過數萬。衡陽一役後,清廷再也沒有大規模調遣過滿州子弟征戰,對南明戰事主要以綠營爲主,所以這幾年滿州子弟很難得的安生過了幾年好日子。哪曾想,廣東冒出支太平寇先是全殲了哈哈木的兩千多滿州子弟,又全殲了濟度帶去的四千多滿蒙子弟,吳三桂和趙布泰在磨盤山又葬送了三四千滿州子弟。這三仗,可是令得京師八旗上下家家辦喪,至今連屍體都沒能尋回,不可謂不悽慘。

滿八旗子弟,順治是真的沒法再抽了,多尼已經將能帶去的都帶去了,現在北京城只有驍騎、前鋒、護軍、步軍、善撲、火器、健銳等禁營,另外就是上三旗的侍衛親軍,實在是抽不得,真要抽了,北京就是座空城。到時,休說是明軍了,哪個燒香的會匪聚衆一呼,都能讓紫禁城震動。

老臣范文程給順治出了個主意,說只要此策施行,那大清便又多了數十萬忠心的可戰之士。這主意便是擡旗,大規模擡旗,把漢軍和綠營那幫人全部擡入滿軍旗,讓他們祖上三代及以後的子子孫孫全弄成滿州人。如此滿州人丁大盛,又有旗餉旗米許多特權,不怕被擡旗的漢人不自視爲滿州,不爲滿州打拼。

擡旗這個主意好,順治很是心動,可卻只能是心動不敢實施,爲什麼?因爲他不敢!

大清根基是滿州,這滿州要是一下混了幾十萬漢人進來,還是滿州嗎?

滿州以少族而主漢人江山,面對人數多得多的漢人,滿州上下一致認爲絕不可如從前的北魏鮮卑般漢化,而要保持民族本色,如此才能不被龐大的漢人同化掉。所以大規模擡旗雖能滿足清廷現在的利益,但是卻會徹底葬送滿州。順治可不想自己百年以後,子孫全成了漢人。

朕乃大清之君,滿州之主,非中國之君,更非漢人之主,漢人不過奴隸耳,連朕之奴才都不配當!

范文程也知道大規模擡旗遇到的阻力太大,皇上那裡一時也難過,便也不再提此事,倒是和雲南的洪亨九書信多了起來。

幾天前京師八旗也鬧了起來,爲的卻不是朝廷調他們南下的事,而是爲的旗餉的事。一直以來,旗餉都是東南過來的錢糧分,現在東南錢糧全用在了西南,雖然現在停了輸送,可下一批的漕米也運不來。沒有銀子,沒有祿米領,八旗能不鬧?

那幫老傢伙一個個搬出功績,說是爲太祖流過血,爲太宗流過汗,皇上可不能不管他們,去太后那邊哭的人也不少,王公大臣們提起此事也是一個眼通紅。

千說萬說,終是從內庫弄了批錢糧下去,纔算穩住了鬧事的八旗。可這事了了,戰死八旗將士撫卹的銀子又沒了着落,那些孤兒寡婦也嗷嗷叫着呢。更要命也更急的是西南那邊幾十萬大軍的錢餉如何開支,又如何輸送。

總之,煩人的事情太多,愛妃董鄂病情又一直不見好轉,順治煩心之下,自然而然想到了西山的慈恩寺。

........

慈恩寺的大雄寶殿塑着佛祖金像,有求必應堅毅嚴肅身騎百象的普賢菩薩,聰明睿智笑容可掬跨着雄獅的文殊菩薩。大殿兩側是瞠目齜牙,形態各異的四大天王。此時殿內無一閒雜人員往來,正中供桌上青燈長明,煙霧繚繞,只有輕脆的木魚聲在高曠的大殿裡迴盪。莊嚴的佛家大殿,耳邊傳來的木魚聲,鼻間嗅到的香火味,讓吳良輔“撲通”一聲拜倒在地,喃喃道:“佛祖在上,受小的一拜!”

順治回頭看了眼這奴才,許是受到感染,再次回頭之時也是雙腿一軟跪在了蒲墊上,拜倒在了至高無上普度衆生的佛祖腳下。敲木魚的老和尚一直保持着出家人的“高僧”模樣,自順治進殿後始終不予參見,這時卻起身帶着笑容合什道:“萬歲駕到,貧僧有失遠迎,罪過,罪過!”

順治揮手道:“朕特來拜望玉林誘大師,煩請大師出來相見。”

老和尚眼睛一轉,恭請道:“大師已恭候多時,請萬歲隨貧僧到後院去。”

一聽玉林禪師在等自己,順治心中一喜,跟着老和尚往裡走。吳良輔見主子心情不錯,也很高興,怕被人擾了主子好心情,便要隨行的宮中侍衛統領費揚古帶人立即四下散開,不許任何香客上山。

玉林誘的臨時禪房,窗明几淨,長几上擺着幾卷經書和紙硯,禪牀上盤腿坐着一個身材瘦小的和尚,看着其貌不揚,此人正是臨濟宗一代高僧玉林誘和尚。順治進屋後,玉林誘睜開了眼睛,面無表情地一指對面的竹椅子:“請坐!”

玉林誘那穩如泰山的打坐姿態,長眉疏髯,清瘦安詳的面龐,細長的眼睛中射出的凡脫俗的光芒,令一直心神不定的順治頃刻間變得心悅誠服了,他規規矩矩地垂手坐着,身子繃得筆直,像是一個犯了錯誤誠心接受老師訓斥的學童。

坐下後,順治感慨道:“大師,朕想前身的確是僧,如今每到寺院禪房,見僧家窗明几淨,處處潔淨,總是好生羨慕不忍離去。說來也怪了,朕宮裡差役奴婢數百上千人,怎麼就不覺得如這般清爽潔淨?”

玉林誘淡淡道:“老衲看來,皇上乃佛心天子,若久修梵行,定能修成正果。”

“朕有一事不明,還請大師解惑。”順治認真地看着玉林琇:“從古治天下,皆是祖祖相傳,日理萬機,不得閒暇。朕祖上信天神,奉喇嘛,而朕卻好學佛法,這卻是爲何?朕是從誰而傳?”

聞言,玉林琇眼睛一亮,娓娓說道:“老衲觀皇上乃是金輪王轉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種性,故禮佛信佛不化而自善,不學而自明,故爲天下之至尊,南面而有天下,嚮明而治也。”

“噢?是麼!”

能得到玉林如此的誇讚,順治心裡好不得意,他道:“朕已有皈依我佛之心,但一時又拋不開凡塵。請問大師,朕是了卻塵務再皈我佛,還是拋卻塵務,即皈我佛呢?”

這話可把玉林誘驚住,皇帝這是想要出家?

心中驚訝,嘴中卻道:“塵務未了,凡心不淨,即便皈依,亦難成正果。以老衲之見,皇上不如了卻塵務之後,再皈佛門,日後一定可成正果。”

順治聽得直點頭,說得也是,他身爲大清國皇帝,怎麼能放棄江山社稷呢?他一直還有志於與歷史上的明君們一比高下呢,未見分曉,他自然不甘心就這樣循入空門。

他輕輕嘆了口氣:“大師,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晏駕,皇太后僅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因此年幼失學。直到九三謝世朕親理朝政時,才覺讀不懂漢臣的奏章,那時候已經十三歲了。”

正說着,有小沙彌獻上了熱茶和幾盤水果點心,順治趁熱喝了一口,頓覺脣齒留芳,一股熱流直涌心田,讚道:“好香,好茶!”

玉林誘那過於嚴肅的臉上這時也終是現出了笑意,揚聲朝外喊道:“慈翁,你也進來吧。”

話音一落,一位身披大紅銷金袈裟的和尚一手應聲而入。

玉林誘指着這和尚對順治道:“皇上,這位是老衲的大弟子茆溪森,人稱慈翁和尚。”

“茆溪森?朕好像在哪裡讀過你作的偈語,寫得實在是絕妙。人生如夢又如戲,生有何歡死何懼?如夢似幻何所依,夢醒卻又在夢裡。”順治有些驚喜的看着茆溪森。

茆溪森見自己的偈語竟被當今皇帝隨口吟出,心中也喜,樂得嘿嘿直笑。他的相貌比其師傅玉林誘要中看多了,但是,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玉林誘忽然說道:“人生百年,電光石火;本無一物,何染塵埃?隨心到處,便是樓臺,逐意行時,自成寶相。老衲看來,皇上參禪悟道,決計不難。”

順治心頭一震,定定地看着玉林誘。其實,方纔他說皈依佛門完全是一時之念,隨口說說而已,而現在,卻覺得自己與玉林誘師徒二人竟是如此投緣,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這豈不是天意?豈不是緣?再說,這老和尚口口聲聲自己將來一定能得道,不如就拜他爲師吧。於是,順治也是一臉的認真道:“既如此,大師便收朕爲弟子吧。”

“這…似乎太早了些。”

玉林誘沒想到皇帝竟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臉上現出了猶豫之色。

玉林誘心中當在猶豫,收皇帝爲弟子可不是小事。表面看來佛教已經贏得了大清皇帝,盛極一時的基督教在京畿一帶已處於下風。可是,佛教內部卻並不是鐵板一塊,圍繞着讓大清皇帝接納哪一個門派,反使佛教各派系舊有矛盾更加激化,而這些順治是不會知道的。禪宗自六世祖慧能之後,先分出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兩派,以後南嶽系又分爲潙仰、臨濟兩支,青原則分出曹洞、雲門、法眼三支,合稱五家。到宋代,臨濟再分出黃龍、楊岐兩派,至此,禪宗分裂爲“五家七宗”。日後,以臨濟宗和曹洞宗二支獨秀,但學禪者又多信仰臨濟,於是曹洞遂成“孤宗”,因此清初佛界有“臨天下,曹一角”之說。

自從臨濟宗諸憎得寵於順治之後,京師內外添建新寺,大小佛寺香火驟旺,而江浙一帶的禮佛修寺之風更是蔚爲壯觀。在紫禁城,連皇太后也幾次派近侍到萬善殿,請和尚們開示參禪要領,宮裡太監宮女們參禪拜佛者更多了。如此一來,臨濟宗便由憨璞聰的法師費隱容寫了一部曲解禪宗世親的《五燈嚴統》,自詡臨濟宗爲佛門正統,欲借朝廷勢力欺壓佛門別宗。

而玉林琇深知佛門對此已有異議,不認同費隱容他們,所以在順治面前大講佛法藉以籠絡少年天子,沒想到少年天子只定一心一意要禮佛,而並無意去管佛門的什麼“正宗”與“正統”,這怎能不令玉林誘喜出望外?可喜歸喜,剃度大清皇帝卻是玉林誘萬萬不敢的,他怕將大清皇帝引入佛門會犯下衆怒和天譴,更會被大清朝廷撕成碎片,被那些滿州王公視爲大敵,就跟湯若望一樣。

“求老和尚答應!”順治見玉林誘遲遲不應,有些急了。

“師父,收大清皇帝爲徒,此乃佛門盛事呀。只是如此一來,慈翁將要與皇上同輩了,嘿嘿。”茆溪森亦很興奮道。

“你我一見如故,若成爲同門師兄,豈不更好?”順治一把抓住了茹溪森的大手,也很是歡喜自己能得如此高僧做師兄。

“也罷,老衲依皇上就是,不過卻只收徒,不剃度。”

玉林誘想了一個圓滿的點子,收了大清皇帝做徒弟,卻不給他剃度,如此各方面便能交待過去。順治想了想,也覺這法子好,自己畢竟是大清皇帝,哪能真剃個光頭做和尚。順治沒有意見,玉林誘便起身走到几案前,提筆思忖着要給順治選擇法號,而茆溪森則忙着研墨。玉林誘筆走龍絞,一氣寫了十多個字進呈順治御覽。順治不加思索,指着“癡”字道:“此名甚好。”

“唔。論輩分,你是禪宗龍池派第五代,行字輩,法號便是行癡了。”

“行癡?”順治黑眉一揚,旋即笑道:“妙,妙!茆溪,朕此番與你可真成了同門師兄了!”

“大師不但佛學精深,書法也是極好,字跡圓勁,筆筆中鋒,不落書家俗套。不知大師楷書曾臨過什麼帖子?”

“哈哈!”玉林誘眯起了眼睛,帶着滿意的神情打量着這位新收的弟子:“老袖初學黃庭不就,繼學遺教經,後來又臨夫子廟堂碑,一向不能專心致志,故無成字在胸,往往落筆就點畫走竄了。對了,老衲想一睹皇上書法魄力,還請皇上賜教呢。”

“不敢不敢,弟子怎敢當場獻醜呢?”

話是這樣說,可順治卻已挽起了衣袖。茆溪森又是一笑:“嘿嘿,師兄我再爲師弟你磨一回墨吧。”

“有勞師兄了。”

順治伸出五指撮起毛筆,這一招叫“抓筆”,略一思索,隨即寫了一個大大的“佛”字。這“佛”字寫的實在是不怎麼地道,因爲順治本就進學很晚,於書法之道毫無長處,這“佛”字充其量也不過是個中等。

不想,玉林誘卻在一旁撫掌笑道:“這個字最佳,乞皇上賜給老和尚吧。”

順治心中得意,嘴上卻連說着“不堪不堪”,而玉林誘已經將這個大“佛”字輕輕拿了起來,連連致謝着:“恭謝天恩。”

“師父謬誇了。朕不過一時興起,信手拈來,胡亂塗鴉而已。寫出來,心裡反倒輕鬆了。”

順治彷彿遇着了知音,在玉林琇面前很是隨意自在,無拘無束。久已鬱郁的心情如釋重負一般,他的臉上竟浮起了難得的笑容。不知不覺,已過去了幾個時辰。小沙彌站在禪房外,聲間低低怯怯的:“師父,齋飯已備好了。”

“既如此,就請陛下賞光在此用齋如何?”

“吃齋菜?”順治習慣地揚起了黑眉。“也罷,朕既做了佛門弟子,理應吃素。”

一行人出了禪房,繞過藏經樓,來到了前院一側的齋堂,房裡已經坐滿了僧人,圍着一張大長桌子,再一看,吳良輔、侍衛費揚古他們也坐在一張桌子上。

“好香呀,朕這會真覺得飢腸轆轆了。”

“皇上請慢用。這些是素腸、素火腿、素雞、素牛肉,還有素魚和素蝦,不知可合陛下的口味?”

“嗯,朕先嚐嘗。”

順治舉着筷子夾了一根金紅油亮的素腸,輕輕一咬,嘿,鮮嫩無比,味道十分可口。

“不說是素腸嗎?怎麼朕吃出了一股子肉香?肥美的肉香,好吃極了,肥而不膩,滿口濃香。”

“佛門齋菜雖說都是素食,但經過皰僧精心的調配和刀功,採用蒸、煮、炯、煎、炒、爆等方法,把原本是普普通通的豆腐、麪粉和蔬菜,烹飪成了色香味俱全、品種形狀各異的美味佳餚。陛下,齋菜也以祛疾保健,延年益壽,比仙藥還靈驗啊。”

“唔,弟子相信。索性讓朕將這寺裡的廚子帶兩個回宮去,這樣朕不就可以天天吃這仙藥了嗎?還有哇,師父,也請你隨朕一同下山,就住在西苑的萬善殿,這樣朕與師父便可朝夕相處,談經論道了。”

“謹遵聖旨。”

玉林誘雙手合什,作出一副言聽計從的樣子。

“師父可別弄顛倒了,師父在上,請受小徒行癡一拜。”順治笑着也雙手合什,像模像樣地拜着。

這素席吃的順治當真是好不開心,席後,有小和尚端來熱水乾淨毛巾請順治洗了。擦完臉後,順治只覺眉清氣爽,看着寺外大好風景,忽的豪情大,猛的轉身對侍立的費揚古吩咐道:“去,叫他們開議政會議,朕要親征!”(未完待續。)

第九百章 從龍功臣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八百五十七章 小爺,你不要命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朕不怕死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292章 漢軍旗的後悔第一百一十五章 招兵第五百三十七章 圍而不死第五百四十四章 擁唐派第二百一十一章 解圍?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諸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爭奪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八十五章 三天新郎官第五百一十章 梧州城破 中第八百九十六章 太平寇來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爹是洪承疇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三百零五章 伐清如伐樹第五百三十三章 負隅頑抗第八十八章 轉進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四百六十九章 濟度怎麼死的第六十章 礦工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將軍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不跟我走,就跟福臨走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還想卸磨殺驢麼第610章 軍器圖說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今天無更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一千六十七章 周王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六百九十九章 還想脫身不成第四十一章 整編今天無更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六十章 礦工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清軍和關寧軍哪個強?第一千八十八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害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八百三十章 以大欺小第四百六十一章 擴軍 上第九百一十九章 長公主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三百一十六章 將軍府做壽第四百七十八章 廣東又來報捷了!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十九章 晦氣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七百六十章 金陵 完第四百五十九章 滿州子弟何以叛我!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七百六十五章 你對得起大清麼!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報訊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293章 滿大爺跑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報國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十六章 洗城第一百章 活該第八百八十三章 費揚古,我們回老家吧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三十三章 解憂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一千一十五章 快帶朕走!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一千六十一章 你的父親是國姓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七十四章 火藥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四十二章 綁票第九百四十章 督師之苦
第九百章 從龍功臣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八百五十七章 小爺,你不要命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朕不怕死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292章 漢軍旗的後悔第一百一十五章 招兵第五百三十七章 圍而不死第五百四十四章 擁唐派第二百一十一章 解圍?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諸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爭奪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八十五章 三天新郎官第五百一十章 梧州城破 中第八百九十六章 太平寇來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爹是洪承疇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三百零五章 伐清如伐樹第五百三十三章 負隅頑抗第八十八章 轉進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四百六十九章 濟度怎麼死的第六十章 礦工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將軍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不跟我走,就跟福臨走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還想卸磨殺驢麼第610章 軍器圖說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今天無更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一千六十七章 周王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六百九十九章 還想脫身不成第四十一章 整編今天無更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六十章 礦工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清軍和關寧軍哪個強?第一千八十八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害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八百三十章 以大欺小第四百六十一章 擴軍 上第九百一十九章 長公主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三百一十六章 將軍府做壽第四百七十八章 廣東又來報捷了!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十九章 晦氣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七百六十章 金陵 完第四百五十九章 滿州子弟何以叛我!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七百六十五章 你對得起大清麼!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報訊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293章 滿大爺跑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報國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十六章 洗城第一百章 活該第八百八十三章 費揚古,我們回老家吧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三十三章 解憂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一千一十五章 快帶朕走!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一千六十一章 你的父親是國姓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七十四章 火藥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四十二章 綁票第九百四十章 督師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