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山有三香

陳瞎子打定了主意,卻見卸嶺羣盜和一衆工兵,到此都已有些精疲力竭了,尤其是其中有許多煙客,煙癮發作了,更是全身乏力,眼看那元代古墓還不知藏在哪裡,腳底下都有些邁不開步子了。

陳瞎子只好給衆人鼓氣道:“弟兄們,按咱們常勝山的慣例,凡是掘得大古冢,都免不了要有一番利市。今天正是倒斗的黃道吉日,雖然一路過來遇了些波折,使得一百多個弟兄命喪瓶山,但這些都是英雄好漢中有志的兒男,也皆是咱們的結義手足,必定能早昇天界,在上邊保佑我等洪福綿綿,今生與他們是不得再相見了,來世卻還要共續桃園之義……”

陳瞎子先對衆人曉以這“利、義”二字,又提醒羣盜,須記得當初進山之前都賭過大咒,不盜空了瓶山絕不回還。雖然綠林中人可以不信鬼神,但對賭咒發誓的行爲看得極重,違背誓約便稱作“壞了大咒”,爲衆人所不齒。史書上有多少明文所載的顯著事蹟爲證:當年梁武帝不信咒,餓死臺城無人收;隋唐年問的銀槍將軍羅成不信咒,成了三十二歲的短壽之人;水泊梁山的宋公明不信咒,到頭來一壺藥酒把命丟。

羣盜“利”字當頭,又肯圖個義氣爲重,便都強打起精神,紛紛向舵把子請纓向前,此次即便肝腦塗地,也不肯折了常勝山的銳氣,務必要收取全功。其餘那些不屬卸嶺之盜的工兵們,雖是有心要打退堂鼓,可在這些響馬的督率之下,也只好硬着頭皮跟着前進。

一路踩着燒燬的後殿廢墟,將附近搜了一空,最後終於來至瓶山最大的裂隙處。這道刀劈斧削般的巨大縫隙,恰好起自瓶肩,由於山體歪斜,山縫便斜貫下去,插人瓶腹的前端,裂縫上寬下窄,深處亂雲流動,古鬆倒長,從高處看下去目眩腿麻;自下仰望高處,則是峭壁聳立,天懸一線,似乎只要是山風稍大一些,便可輕易將瓶頸前端懸空的山岩從山體上刮斷。這古瓶狀深裂開來的山體,就如此將斷未斷地懸了無數歲月,傾斜懸空的山體之下,便是峰林重疊的峽谷溝壑,無論從哪個方位來看,瓶山的山勢都是險到了極致。

陳瞎子在山縫底部看了許久,山巔有如一塊千萬鈞的巨大青巖,兩側森森陡峭的石壁雖窄,但寬度極廣,最深處都是積在山體裡的雨水,如果想向兩側移動,只有使用蜈蚣掛山梯在絕壁上攀爬而行。他又把嚮導喚到近前,命其指點方位,平時採藥來的山客,都是從哪裡爬下深澗,他們採藥的地方又是哪裡。苗子雖從沒真正上過瓶山,但他畢竟是當地土人,僅僅耳聞目染,也或多或少了解一個大致,知道得遠比外人詳細。他仰頭對着石壁指畫方位。

瓶山盛產奇花異草和諸般珍異藥材,附近的山民洞夷常有人依靠採藥爲生,如果能在山上採到黃精、紫參,便可以轉賣給收購藥材的客商,也可以拿到城中自己販賣。這山裡最值錢的便是何首烏、靈芝、九龍盤等物,怎奈這些東西都生長在絕壁危崖上的巖縫山隙深處。

那巖縫裡本來都是青石,但偶爾有泥土從高處落下,積年累月就填滿了細小的石縫,再借着深澗中的露水霧氣,就生長出許多靈藥,所以瓶山山巔的這道大裂縫被當地山民稱爲藥壁。但據說藥壁中藏着成了精的古代殭屍,進來採藥的人即便遇不到屍王,也會被山中毒物取了性命,而且瓶山中藥氣環繞,四周潛伏着很多邪祟之物,例如白老太太之類,等閒沒人敢輕易進山,偶爾有那不要命的膽大欺心之徒冒死進來,也多半進得來回不去。

在這藥壁之中,有片區域叫做珍珠傘。山壁上露出許多凹凸不平的岩脈,狀如鍾乳,質如瑪瑙,形如傘狀珍珠,是以得名。但珍珠岩並不是灰或白色,而是殷紅似血,又像是雞血石,此地生長着最珍貴的九龍盤。

曾經有個善於攀山的洞夷漢子,他家族上八代都是採藥的能手,爲了給老婆治病,從絕壁上舍命下去尋找九龍盤,他熟識藥性,所以在身上帶了驅蜈蚣和毒蟒的藥物,最後竟被他找到了珍珠傘,可正要動手採摘,卻見山縫裡爬出一具紫袍金帶的高大殭屍。那古屍已經成了精,張口吐納紫氣,探出一隻滿是白毛的大手照他抓來,那採藥的洞夷驚得魂魄飛散,哪裡還顧得上九龍盤,仗着自家身手不輸猿猱,攀藤穿雲,飛也似的逃回了山巔,從此驚出一場大病,不出兩勺:就嗚呼哀哉了。

當年據此人描述,那片珍珠傘就在這巨大裂縫背陰的一側。陳瞎子聽罷,心中便動了念頭,此等傳言不可不信,也不可盡信,即使找不到古墓的人口,至少也要把那珍珠傘上生長的九龍盤摘下來。他又問了問鷓鴣哨的意見。

鷓鴣哨見古壁陡峭,但若憑藉蜈蚣掛山梯,也足能夠履險如夷,珍珠傘附近有無墓道、墓門,畢竟還要親眼看了才知,當即點頭同意。於是選了三十餘名擅長飛檐走壁的盜衆同往,每人用竹筐背了兩隻公雞,如果真有成精的屍魔害人,也有雞鳴之聲可以震懾,又各帶兩架竹梯用以攀山,其餘的工兵都原路撤回去幫助同夥搬運丹宮裡的琉璃盞等物。

瓶山裂隙最底部積了許多雨水,其上生了—層厚厚的浮萍,潮溼之氣甚重,巖壁上都滲着水珠,兼之隙底狹窄,—旦被卡在下面就進退兩難了,羣盜只好用竹梯掛住巖縫,在絕險的石壁上凌空而過。

衆人展開數十架蜈蚣掛山梯,使出拼、接、擺、掛的渾身解術,提氣凝神地攀附在絕壁上。一路順着巖縫過去,只見那兩側陡壁之間,已多在翠雲深處,又進數武(武,半步,泛指腳步。),瓶口一側的山岩上果然如同珠壁。岩石的顏色也逐漸變深,周遭都是垂人深澗裡的紫藤,藤上生滿了奇花異卉,石隙的泥土裡則滿是雜草。

此處接近瓶肩山陰一面的盡頭,在這終年不見日光的藥壁上,各種叫不出名目的奇異植物卻是越來越多,顯得頗不尋常。陳瞎子和鷓鴣哨兩人,都懂得盜墓尋藏中觀泥痕、辨草色之道,看墳頭上的植被雜草,便能確認墓中所埋屍骨的年齡、身份、性別,不論年代遠近,墳墓附近的植物生長必然有異。墳上植物的生長狀態俗稱“墳脈”,此脈興衰的斷法都來自古之《陵譜》,若是細說起來,怕也不比摸金校尉的風水秘術簡單。

比如某處荒墳無主,也沒有墓碑一類的標汜,唯見墳頭上雜草叢生。但在懂“墳脈”的人眼中看來,這簡單的亂草,卻藏有許多信息,比如“墳上草青青,棺中是弱冠”,又云“墳頭草,生得雜,土下必有病亡人”。

這是說如果墳頭上的草又青又嫩,墓中所埋的肯定是少年夭折之人;草色雜亂枯黃,顯得沒精打采,那墳裡葬的死者,一定是染病而亡;那些驍勇之人的陵墓附近,則多是蒼松勁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所謂墳頭,乃是寬泛而言,陵丘山墳處有土有草的地方,都屬墳脈,土下的墳墓規模越大,墳脈範圍越廣。但在這世上,也只有掌握“望”字訣的盜墓賊才懂得觀察區分。

羣盜攀在蜈蚣掛山梯上,挑燈仔細觀看藥壁上生長的植物。鷓鴣哨看看左右,松枝藤蘿生得蒼鬱虯勁,視之皆是武將冢的墳脈,他又指着藤上的一大叢金色花朵,對衆人說道:“此乃貓兒眼,只生長在墳塋左近,山巔裡必有墓穴。”

陳瞎子見那片奇花果然形似貓眼,都是藉着古墓裡凝結的陰氣而生,花草中透着隱隱的殺氣,看來這元墓藏得雖深,卻終究是有跡可尋。他觀遍了草痕,又提鼻去嗅那藥壁上的氣息。這“聞”字訣嗅土之法,雖沾個“土”字,卻根本沒人會像狗一樣趴在地上一寸寸地去聞,此法必須自幼學起,一生禁忌菸酒辛辣之物,而且並非僅是嗅土,凡是深山絕壑,多有異香縈繞,陳瞎子可以通過聞山法嗅此奇香來辨穴尋藏。

這種深壑峽谷中常見的香氣共有三種,無香之山皆爲荒山,諸如兩壁對峙,極深處山氣凝聚,只有在這類特定的地形中,纔可施展此法。最香的氣息是山中毒瘴毒蜃,瘴氣愈毒,香氣愈濃,但毒瘴之香帶有塵土氣息,是土香,很容易辨別出來。

還有藥草、野花、山藥一類草木精華的香氣,其香氣氤氳迷離,聞之使人精神爽朗。最奇特的香味,則要屬古墓的氣息,由墓土裡的水銀、棺木、明器、屍體,以及防腐的石灰等物混合而成,在墓室裡肯定會覺得陰冷惡臭,但在外邊夾雜上墳脈草木的氣息,聞起來卻似撲朔迷離的一縷幽香,忽隱忽現,若即若離。離墓穴的位置越近,這股幽寒的冷香越是強烈,而且裡面含有一股奇特的腥氣,但這種陰森的腥氣並不難聞。

陳瞎子用鼻子深深吸一口氣,覺得這片珍珠傘裡的冷香氣息中腥味奇重,向深處便轉爲濃郁奇特難以描述的腥香,聞上一聞竟覺得寒意徹骨,更加斷定山岩中藏着墓穴。此處在山陰偏僻之地,若非特意來尋,也難輕易找到這裡。只見藥壁上紫藤古鬆密密疊疊,墓道口想必都被遮蔽住了,於是打個手勢,命羣盜將蜈蚣掛山梯架成竹橋橫在山澗當中。

衆人眼見古墓蹤跡已現,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在藥壁上搭起竹橋,一個個捉着腳步,踏着顫悠悠的竹梯穿雲而過,不是攀住老藤,便是用其餘的蜈蚣掛山梯搭住巖縫,將身體掛在半空,然後拔出刀斧,去砍削覆蓋在珍珠傘上的植物。

被斬斷的紫藤花草和松枝,紛紛落下山隙深處,不多時便將那片凹進去的雞血巖顯露出來大半。只見巖壁上裂開了數道大縫,最大的那條寬可蔽牛,裡面黑濛濛不知深淺,細小的縫隙裡生長着幾株鱗甲鮮豔的九龍盤。

陳瞎子等人心中暗喜,那苗人在藥壁珍珠傘上採藥的傳說果然不假。這九龍盤在山陽處長的都不值錢,普通的只可以驅風解毒,唯獨終年不見天日的深谷幽壑,才能生長這種鱗葉肥大的龍盤,也稱九鬼盤,每株價值千金,有吊命的神異功效。

羣盜見狀,都暫且將那古墓之事扔到了九霄雲外,離得近的,當即便伸手採藥,小心翼翼地連根刨起,倘若九鬼盤少了一根鬚莖或半片鱗葉,便相當於破了品相,再也不值錢了。

鷓鴣哨卻對此物視若無睹,他縱身從竹梯躍人雞血巖裡的大裂縫中,探手一摸石壁,指尖立時感受到一陣惡寒,正是古墓中才有的陰冷。提着馬燈往前照去,發現燈光的盡頭恍惚有個人影,再向前半步便已照得真切,只見山隙裡一動不動站着一具身材高大的男屍。古屍低頭垂臂,看不清它的面目,身上積滿了塌灰,以那層灰土的薄厚判斷,這死者孤零零戳在這山縫裡,已有許多年不曾動過了,但仍然能看得出那死屍頂盔貫甲,顯然是一身古時戰陣上披掛的戎裝。

鷓鴣哨常常獨來獨往,而且他是藝高人膽大,不耐煩再等那夥一寸寸搜刮的響馬子,心想何不先看它一個究竟,便不等陳瞎子等人從後邊跟進來,當先將那馬燈高舉在頭裡,抽出腰間插的德國造鏡面匣子槍,用槍口去撥那古屍的腦袋,想看看這元屍生得什麼樣子。不料德國造還沒碰到那全身披掛的古屍,洞內陰風四起,那殭屍竟然忽然抖開厚厚的灰塵,合身猛撲過來。

第五十章 風水先生第六十七章 賬簿第四十九章 焚風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1)第十四章 失蹤(上)第十九章 猛狗(2)第五十二章 鮫姥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2)第二十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上)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三章 五鶴朝天(2)第八章 深海龍頭(2)第四十二章 還願第四十三章 奔月第二十一章 金風寨第四十四章 總路線 總任務第二十七章 荒島求生(2)第五十章 刮蚌採珠第三十章 肚仙第一章 香鞋同時評價《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第六十三章 沉默的朋友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2)第十章 本能的雙眼第二十四章 山陰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3)第七章 起死回生(4)第六章 鬼衙門第十三章 黃皮子(9)第四章 小鎮裡的秘密告別鬼吹燈的日子第三十六章 燒餅歌第三十一章 毀滅(2)第八章 深海龍頭(3)第七章 起死回生(1)第四十五章 奇遇第十章 戚繼光墓(4)第一章 秦人金龍(3)第五十章 風水先生第十七章 百眼窟(下)第二章 彩雲客棧第四十六章 金井第二十章 追憶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1)第十八章 屍有不朽者(上)第五十二章 生離死別第二十一章 兇鐵(下)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1)第十六章 屍油河(1)第十九章 冥須溝(5)第四十章 守宮砂(上)第三十一章 羣鯊(下)第四十七章 水膽第二十二章 山神的秘密第二十五章 陰魂不散第八章 地震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3)第十八章 觀龍圖(下)第十五章 懸陽洞(3)第十章 戚繼光墓(6)第四十二章 三個國王第七章 荒山老屍(4)第四十三章 夢(上)第三十九章 刻魂第九章 鬼打牆(3)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2)第十九章 冥須溝(3)第十章 雙面屍(2)第十三章 雪山金身木乃伊第二十三章 欺山莫欺水(下)第五章 黑匣子第四章 利涉大川第二十六章 十八亂葬第五十一章 自然博物館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1)第八章 深海龍頭(3)第三十八章 銅殿(下)前言第四章 倒懸第二十章 沙海魔巢第三十四章 妖術第十五章 蚰蜒鉤(上)第十七章 乃窮神冰第十六章 防以重門第四章 崑崙不凍泉第三十九章 挑屍第九章 航海禁忌(上)鬼吹燈電影採用全3D拍攝第四十二章 不歸路(上)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引言第三十四章 編號是-0-第十一章 禁區(上)第三十七章 蛇窟第二十九章 莫洛托夫雞尾酒第十九章 冥須溝(6)第二十五章 掉落第六十四章 千年長生草第五十章 穴地八尺引子
第五十章 風水先生第六十七章 賬簿第四十九章 焚風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1)第十四章 失蹤(上)第十九章 猛狗(2)第五十二章 鮫姥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2)第二十章 不存在房間之樓(上)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三章 五鶴朝天(2)第八章 深海龍頭(2)第四十二章 還願第四十三章 奔月第二十一章 金風寨第四十四章 總路線 總任務第二十七章 荒島求生(2)第五十章 刮蚌採珠第三十章 肚仙第一章 香鞋同時評價《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第六十三章 沉默的朋友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2)第十章 本能的雙眼第二十四章 山陰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3)第七章 起死回生(4)第六章 鬼衙門第十三章 黃皮子(9)第四章 小鎮裡的秘密告別鬼吹燈的日子第三十六章 燒餅歌第三十一章 毀滅(2)第八章 深海龍頭(3)第七章 起死回生(1)第四十五章 奇遇第十章 戚繼光墓(4)第一章 秦人金龍(3)第五十章 風水先生第十七章 百眼窟(下)第二章 彩雲客棧第四十六章 金井第二十章 追憶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1)第十八章 屍有不朽者(上)第五十二章 生離死別第二十一章 兇鐵(下)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1)第十六章 屍油河(1)第十九章 冥須溝(5)第四十章 守宮砂(上)第三十一章 羣鯊(下)第四十七章 水膽第二十二章 山神的秘密第二十五章 陰魂不散第八章 地震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3)第十八章 觀龍圖(下)第十五章 懸陽洞(3)第十章 戚繼光墓(6)第四十二章 三個國王第七章 荒山老屍(4)第四十三章 夢(上)第三十九章 刻魂第九章 鬼打牆(3)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2)第十九章 冥須溝(3)第十章 雙面屍(2)第十三章 雪山金身木乃伊第二十三章 欺山莫欺水(下)第五章 黑匣子第四章 利涉大川第二十六章 十八亂葬第五十一章 自然博物館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1)第八章 深海龍頭(3)第三十八章 銅殿(下)前言第四章 倒懸第二十章 沙海魔巢第三十四章 妖術第十五章 蚰蜒鉤(上)第十七章 乃窮神冰第十六章 防以重門第四章 崑崙不凍泉第三十九章 挑屍第九章 航海禁忌(上)鬼吹燈電影採用全3D拍攝第四十二章 不歸路(上)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引言第三十四章 編號是-0-第十一章 禁區(上)第三十七章 蛇窟第二十九章 莫洛托夫雞尾酒第十九章 冥須溝(6)第二十五章 掉落第六十四章 千年長生草第五十章 穴地八尺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