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改造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變化最大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日本,一個是英國。

日本是大戰期間第一個戰敗的國家,也是得到中國的重建援助,開始進行戰後重建的國家。

在很大的程度上,日本被中國當成了進行戰後重建的樣板。

雖然在大戰結束之前,日本的重建工作就已經展開,但是要到戰爭結束之後,日本的重建工作才全面開始。

主要就是,在日本重建的問題上,中國國內存在很大的分歧。

關鍵就是,幫助日本進行重建的話,日本會不會再度發展壯大,而且成爲對中國本土威脅最大的國家?

要知道,在大戰期間,中國本土遭受的攻擊大多來自日本。

雖然大戰最後是在中國與美國之間決出勝負的,而且美國在戰場上給中國製造的傷害要比日本大得多,但是直到戰敗,美國對中國本土的威脅都非常有限,而且在一九四五年之後就沒再構成威脅了。

相反,日本在投降之前,一直對中國本土構成了威脅。

投降之前,日本對中國本土進行了報復性轟炸,其中在一九四零年下半年,還多次組織轟炸機奔襲中國東部地區的大城市,僅在一九四零年十月十日的轟炸中,就導致上千名上海市民傷亡。即便在中國軍隊登陸日本本土之後,日本軍隊也在攻擊中國本土,甚至組織發起了自殺式攻擊。在一九四一年四月。日本的一架“神風”自殺式攻擊機撞擊了一艘由煙臺前往大連的渡輪,造成一千四百名乘客喪生。當時,日本甚至出動飛機,向中國東北與東部地區投擲細菌炸彈!

這些事情,中國人都銘記在心,從未遺忘。

在戰爭結束之前更是如此,即沒有任何一名中國人對日本有好感。甚至沒有任何中國人希望日本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只是,這些擔心多少有些多餘。

原因很簡單,日本徹底戰敗了。中國軍隊佔領了日本本土,日本被解除武裝,連天皇都成了歷史。

至於日本平民。根本無足爲懼。

此外,戰爭對日本造成的損害,遠遠超過了中國。在大戰結束的時候,日本作爲一個國家已經元氣大傷。

前面提到過,日本在戰敗之後,遭受了巨大的磨難。

到戰爭結束的時候,饑荒、疾病與動亂,已經奪去了三分之一日本人的生命,而且中國佔領軍在鎮壓叛亂的時候從未手下留情。倖存下來的日本人,要麼投靠了中國佔領軍。要麼就是被剪去了爪牙的順民。

說白了,不願意順從的日本人,在戰爭結束前幾乎死絕了。

與中國佔領軍在日本進行鎮壓行動的資料,直到二十一世紀中期才公佈,主要就是這些資料會嚴重損害中國的形象。並且對中日關係產生影響。即便在大戰結束一百年之後,這些資料裡記載的事件,也讓人十分震驚。

比如,在佔領期間,中國佔領軍推行了“什一連坐法”。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每十戶日本人組成一個什。如果這些日本人違反了佔領軍頒佈的法案,比如參加了抵抗運動,那麼在查不出罪犯的情況下,佔領軍就將以抽籤的方式,抽出一戶人,把這戶人中的成年人全部處死,未成年人則送往佔領軍的孤兒院。

顯然,這是十分不人道的做法。

當然,這都是戰爭時期的特殊手段,也是迫不得已的手段。

總而言之,如果按照比例計算的話,日本是衆多參戰國中,人員損失最參衆的國家。

根據日本當局在戰後做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在一九五四年的時候,日本的人口總量爲四千二百萬。

這是個什麼概念?

大戰爆發前,日本的人口總量超過了八千萬。

也就是說,在這場戰爭中,日本損失了一半的人口,而且絕大部分是青壯年,還以男性爲主。

在一九五四年的時候,日本的男女比例爲一比一點三!在人口的年齡結構中,十歲以下兒童所佔比例高達百分之二十七。

也就是說,日本是一個嚴重失血的國家。

這樣的國家,還有什麼威脅可言呢?

以日本的人口數量、以及人口結構,別說在戰爭結束的時候,即便再過五十年、甚至再過一百年,也未必能對中國構成威脅。

正是如此,當時主要的政治家都主張幫助日本進行戰後重建。

在重建方向的問題上,中國領導階層的意見是比較統一的,即日本即便擁有成爲工業國的基礎,也只能以輕工業爲主。

當然,最好是以服務業爲主。

說白了,就是限制日本的工業、特別是重工業,重點扶持服務業與輕工業,讓日本沒有能力再度武裝起來。

這項政策,是日本戰後重建的主旋律。

也正是如此,日本在戰後發展最爲迅猛的就是以旅遊業爲主的服務業。

在一九五五年,日本的旅遊業就成爲了其主要產業,而且日本成爲了接待中國遊客最多的國家。

顯然,民間往來,促進了兩個國家的相互瞭解,也使更多的中國人原諒了日本。

當然,這還包括兩國的“聯姻”關係。

這就是,日本在戰後是一個男少女多的國家,而且處於適婚年齡的男性最少,而中國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男多女少的國家。更重要的是,長達十年的戰爭,中國軍隊製造了上千萬光棍。很多軍人在一九四零年參軍的時候在二十歲左右,而等到戰爭結束,已經是三十歲左右了。

以中國的傳統婚姻觀念,到三十歲還沒結婚,那絕對是老光棍。

結果就是,在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五四年的十年間,總共有五百多萬日本女性通過婚姻獲得了中國國籍。

當然,也有部分中國人通過婚姻關係到日本定居。

只是,這並不表示日本沒有工業。

戰爭結束十年後,日本贏來了一個黃金機會。這就是,世界各地的獨立運動,以及中國在民族獨立運動中扮演的角色,讓日本獲得了一個發展工業的絕佳機會,即爲中國生產外援物資。

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的三年間,日本的企業如同雨後春筍般的涌現了出來。

這些企業,大多數都是服裝廠、鞋廠等輕工廠,而且主要訂單都來自中國,而日本生產的輕工業產品,大多通過中國提供的無償援助被送往剛剛爭取到獨立的國家,讓這些貧困國家的民衆過上溫飽生活。

輕工業推動了城市發展,而城市發展帶動了重工業的發展。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日本的重工業開始迅速發展,在鋼鐵、化工、機械製造等領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只是,日本一直沒有獲得發展軍事工業的機會。

當然,中國當局也絕不允許日本發展軍事工業。

更重要的是,日本沒有發展軍事工業的理由。

別忘了,日本在戰敗之後確立了和平憲法,而在周邊地區又沒有潛在威脅,不管是西邊的中國,還是北面的朝鮮,都是日本的盟友。結果就是,日本一直沒有組建軍隊,僅有的武裝力量是一支規模不到兩千人的武裝警察部隊,而且只用於國內治安,其他與國家安全有關的防務都由中國佔領軍承擔。

連軍隊都沒有,日本自然不需要軍事工業。

說白了,日本的武裝警察部隊、以及各地方的警察部門所需要的槍支等裝備,全部從中國採購,且總量少得可憐。

日本的重工業,主要承擔爲國家基礎建設服務的任務。

也就是說,日本生產的鋼鐵主要用來修建大廈、橋樑與鐵路,化工產品則主要用來製造塑料與化肥,機械則以民用車輛與工程設備爲主。與軍火沾邊的東西,哪怕是炸藥,日本都得依靠進口。

二十多年下來,日本已經被中國打造成了一個“無害國家”。

從某種意義上講,日本可以看成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

比如,中國人去日本旅遊或者是出差的話,只需要持中國護照,不需要像前往其他國家那樣,首先去日本的領事館辦理簽證,而是在到達日本的入境口岸時進行面籤,或者是使用團體簽證。

此外,中國政府頒發的很多證件與認證,在日本都得到承認。

比如,中國遊客只要具有中國的駕駛證,就能在日本駕駛同類型的機動車輛,不再需要辦理日本的駕駛證。

日本的“改造”有多麼徹底呢?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因爲日本的明治維新是效仿英國,所以在大戰前,日本的道路是靠左行駛,即車輛爲右舵。戰後,日本修改了交通法規,全面向中國靠攏,即採用了與中國相同的右側行駛,車輛全部換成左舵。

要知道,英國在戰敗之後都沒有改變其基本交通規則。

顯然,日本是一個崇拜強者的國家。中日一千多年的交往史足以證明,只要中國足夠強大,日本就不是威脅。日本自身的歷史也證明,日本很少跟強者爲敵,只會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國家,或者是認爲比自己弱小的國家。

日本再怎麼發展都不是威脅,只要中國足夠強大。(未完待續。。)

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0章 海軍起航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600章 馬歇爾第119章 躲藏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72章 聲東擊西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23章 將計就計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141章 斷裂第630章 霸權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97章 將錯就錯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492章 多用途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52章 奮戰到底第412章 勞師遠征第19章 逃亡之路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18章 輕重有別第55章 風雲再起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53章 倒計時第139章 轉折點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41章 載譽而歸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447章 備戰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420章 新挑戰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501章 不堪用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169章 轉移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401章 將才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68章 再接再厲第73章 東線開打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44章 你追我趕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562章 頑抗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8章 三權第206章 閃擊戰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477章 再接再厲第364章 性價比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22章 只缺艦隊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136章 守財奴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586章 服軟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66章 主考官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207章 冒險第103章 餘波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484章 捷徑第126章 得手第87章 絕地反擊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187章 馬拉松第62章 用人之道第8章 帝國時代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51章 中立
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0章 海軍起航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600章 馬歇爾第119章 躲藏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72章 聲東擊西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23章 將計就計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141章 斷裂第630章 霸權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97章 將錯就錯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492章 多用途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234章 第一桶金第52章 奮戰到底第412章 勞師遠征第19章 逃亡之路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18章 輕重有別第55章 風雲再起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53章 倒計時第139章 轉折點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41章 載譽而歸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447章 備戰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420章 新挑戰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501章 不堪用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169章 轉移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401章 將才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68章 再接再厲第73章 東線開打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44章 你追我趕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562章 頑抗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8章 三權第206章 閃擊戰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477章 再接再厲第364章 性價比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22章 只缺艦隊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136章 守財奴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586章 服軟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66章 主考官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207章 冒險第103章 餘波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484章 捷徑第126章 得手第87章 絕地反擊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187章 馬拉松第62章 用人之道第8章 帝國時代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51章 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