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軟肋

魏仁浦,字道濟,是河南衛州人,是周世宗的宰相。

時人評價他清靜儉樸、寬容大度。

言語:“一點浩然氣,殫精竭慮千里快哉風”。

周世宗留下的三個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其中王溥與趙匡胤親近一些,範質深恨,倔犟,所以鬱鬱寡歡。

而魏仁浦,則付出努力,直接組織朝臣反抗,但卻無力迴天,只能染病而亡。

當然,如今趙宋也數載而崩,魏仁浦也算是出了一口惡氣,所以活的倒是長久了一些。

六十一歲,可以說是壽終正寢了,

要知道,李嘉之父李維,也才五十左右崩殂了。

終究,李嘉還是見到了他最後一面。

魏仁浦骨瘦如柴,他體型修長,如今卻蜷縮成一團,甚爲可憐,看着皇帝親至,他掙扎道:

“老臣這一輩子,位極人臣,可謂是極爲榮耀了,但,心中,終究是有了刺,憤憤難平。”

李嘉就看着他,找個位置坐下,搖了搖頭,說道:“都已經過去,何故傷恨?”

“老臣不吐不快——”

魏仁浦反而沒了平生的豁達寬容,此時顯得格外的小氣,他緊鎖着眉頭,滿臉傷感道:“世宗皇帝交代下來的江山,竟然讓趙匡胤篡去,都是我的粗心大意,讓這賊子得了機會。”

說着,魏仁浦又絮絮叨叨說了一陣範質,王溥等人的粗心,以及陳橋之變,自己幾人被羅彥環拿刀威脅等恥辱之事。

最後,他握緊皇帝的手,雙目透露出最後一點亮光,說道:

“陛下天縱奇才,自南而北,再統了江山,顛覆了亂世,如今已有迎來了盛世,老夫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至少,我的子孫也不再擔驚受怕那些粗鄙武夫的威脅了——”

至此,他僵硬地躺下,不復言語,眼見是吸氣多,呼氣少了,皇帝也不由得嘆了口氣。

一會兒,哭喊聲響起,魏仁浦三子嚎啕大哭。

由於魏仁浦之故,二子蔭職爲郎,雖然才華沒有多少,但性情淳樸,仁孝有加。

皇帝見不得這般場面,急忙而去,然後嘆了口氣,對着幾個宰相道:“魏相公一生,寬容大度,在其職,謀其政,可謂是文人典範,諡號,就賜予“文忠”吧!”

“多謝陛下——”這時,魏仁浦長子魏鹹美,聽到此話不由得拜謝。

如今的文人諡號,首推文貞,唐初的魏徵,就是如此,其次,就是文忠了。

而歷史上,由於魏仁浦的不配合,死後數十年都沒有諡號,這對於一個宰相來說是非常不體面的。

而後來,娶了太宗之女的三子,魏咸信,一番懇求,才得來“宣懿”,甚至只能算是較次的中評了。

了卻君王事,贏得身後名,這是文人們最大的追求。

“追贈魏相公爲中書令,賜錢兩千貫,再追其爵爲忠容子,其長子襲爵。”

死者爲大,對於宰相的尊重,其實就是對於皇權的尊重。

某種意義來說,相權與皇權相輔相成。

當然,賜予爵位,也是李嘉的某種認可。

要知道,文人中,也只有趙誠的鄂州侯,孫釗的康州伯,鄧斌的復州伯,以及孫光憲的歸州伯,還有胡賓王的忠謙子,李淮的永州伯,王寧的興州伯。

此七人,基本上是文人之中僅存的七個勳爵。

無他,這些人陪伴李嘉從嶺南一直到北方,歷經十年,值得這個爵位。

如今魏仁浦離世,又被賜予了爵位,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可能會形成一種傳統——宰相死後封爵。

追封子爵,子爲男爵,孫爲校尉,也算是一種對於蔭封的妥協吧!

北宋那種,武夫到死都是節度使,文人隨便是國公封王,比如,秦檜,臨死前被高宗加封建康郡王,不久秦檜死了,又贈申王。

後來寧宗剝奪,後史彌遠又奏復王爵,可以見得,南宋皇帝其實對於秦儈並不憎恨,

魏鹹美聞言,大喜過望,忙不迭地再次拜下。

一旁的文人們,也滿臉錯愕,還能封子爵?這不是有點太過了?

一同而來的武夫們,則面面相覷,其實心裡並不怎麼在意。

在大唐的爵位中,子爵男爵是最多的,也是不值錢的。

在滅亡北宋後,對於那些地方的藩鎮,節度使,軍頭,基本上都安排了男爵,子爵,粗略的一算,沒有一百也有八十,根本就不值錢。

如果按照皇帝的勳爵世襲安排,伯爵降到驍勇校尉,就不再降,屬於世襲。

而侯、公是子爵。

伯爵以下,減等世襲,直到沒有。

換句話來說,在勳貴們看來,伯爵以下,根本就不算勳爵,頂多是富裕兩三代的平民罷了。

他們的後代,可是能世襲的。

其中的驕傲不言而喻。

再補充一下,那些投降的國主們,也是減替而不世襲,頂多是多沿襲幾代而已。

展現一下君恩浩蕩後,李嘉就直接離開了魏府,回到了皇宮中。

前有鄧光憲,後有魏仁浦,在他的宰相團中,十年走了兩位,也算是頗有些罕見。

但,扭頭一想想,這個時代,案牘勞形,又年歲那麼大,死了也屬於正常。

六十歲死去,從秦始皇到現在,能活過六十歲的皇帝,還真沒多少。

“我真是鹹吃蘿蔔淡操心,還關心起了宰相壽命,着實應該想想自己,當皇帝能有幾個長命的?”

李嘉自我評判道:“女色,政務,疾病,影響壽命的三大,其他兩個勿論,女色這方面,我着實有些過了。”

後宮正經封號的妃嬪,規模達到了二十人左右,那些有肌膚之親,伺候的宮娥,更是難以計量。

長此以往,如何是好啊!

我才三十歲,還想着多活一些年呢,皇帝的日子還沒過夠啊!

“不行,不能再這麼繼續下去了——”

李嘉下定了決心。

“陛下,您今日選哪個妃嬪就寢?”

宦官帶來了一本薄冊,上面密密麻麻寫着嬪妃的名字,李嘉望之,心生膽顫:“色是刮骨刀,這是多少把啊!”

“不了,朕今天心情不佳,着實……”

“陛下,符嬪姊妹求見——”

李嘉眯着眼睛,心中大叫不好,這是挑戰我的軟肋啊!

“讓她們進來!”

皇帝嘆了口氣,無奈道:“今天給我熬點雞湯吧,莫名地想喝了……”

第1213章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第八百九十四章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七章赫赫李府第1143章柔情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四百一十六章第1375章傳響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1326章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1138章尊老第1120章哭泣第1352章第1201章唐旗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1216章忌憚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1146章第七百四十五章朝貢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1382章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1377章使臣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1140章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九百八十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1341章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九百二十三章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六百八十六章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1127章八議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1357章人選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1219章異議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一千零四十章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第1235章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五百八十二章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1112章老君山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七百四十五章朝貢第1384章呂端
第1213章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第八百九十四章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七章赫赫李府第1143章柔情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四百一十六章第1375章傳響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1326章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1138章尊老第1120章哭泣第1352章第1201章唐旗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1216章忌憚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1146章第七百四十五章朝貢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1382章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1377章使臣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1140章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九百八十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1341章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九百二十三章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六百八十六章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1127章八議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1357章人選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1219章異議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一千零四十章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第1235章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五百八十二章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1112章老君山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七百四十五章朝貢第1384章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