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

六月東京,已經沒有往日的熱鬧,趙普作爲首相,對整座城池進行宵禁,嚴格盤查各種可疑人物,絕對不能讓東京,有所泄露。

他待在政事堂中,與兩個參知政事商議着軍糧,錢財,以及普通的俗物,心中卻牽掛着洛陽的戰事,顯得心不在焉。

這時,突然有信使跑來,六百里加急,氣喘吁吁地稟告:“有緊急軍情——”

“拿來!”趙普眉頭一皺,心中震驚,拿來一看,是曹州來的消息。

在這個關鍵時刻,守護漕運的曹州,竟然出現了問題,這讓趙普格外地氣惱:“高懷德是做什麼的,竟然讓敵軍威脅到了曹州。”

隨即,又交於兩個參知政事,不由得吩咐道:“着令濮州,曹州,檀州,各軍,嚴守城池,不得擅自出城。”

說完,搖了搖頭,如今可真是多難之秋啊!

望着西邊的方向,他心中不由得期盼,這場戰事,還是儘快結束吧。

洛陽城外。

近十萬宋軍,幾乎就駐守在城外,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營寨,約莫四五座,幾乎每個城門都有一座。

守城必築營,一來裡外配合,二來戰事不利,也能即時逃脫,坐守孤城,只是最下乘的方法。

所以,對於李嘉來說,若是要攻打洛陽,就必須將成爲的宋軍營寨一個個擊破,就如同一座座小城一般。

衆所周知,守城容易攻城難,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最高的。

而,宋軍的實力,其實,已經打探清楚。

鐵騎軍,龍捷軍,約莫三萬精銳騎兵,這是李嘉不斷削弱後,北宋中央最後的殘餘騎兵,或者說,這是沙陀騎兵與中原相互融合後的精華部分。

步兵方面,則約莫七萬,幾乎都是精銳,着甲率超過五成。

如今的禁軍,可不是後來的花架子,而是幾十年戰火淘汰下的精銳。

比如,趙匡胤對禁軍是有一套自己的訓練方法的。

據說平時不打仗時,每次禁軍領軍餉,趙匡胤會下令讓城北的士兵到城南去領軍餉,城南的士兵到城北去領軍餉。

士兵們扛着一百多斤的糧食,有時候身着鐵甲,從城南走到城北。

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聞罷了。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實際上,北宋禁軍選拔,也是極爲嚴苛的,除了身高要求外,步兵需要開1石五斗弓(宋一石爲92.5宋斤,92.5宋斤,相當於今天82.5公斤左右),對於臂力和體力具有極大的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忽視?

除了兵力優勢,以及甲具的優勢外,其他方面並不突出。

騎兵方面,兩萬的御營鐵騎,並數千關中輕騎,以及溫末騎兵,只記得對仗的話,肯定會被打的落花流水。

寧靜的夜晚,李嘉正積極的尋求獲勝方略,思量了幾個時辰,到頭來,還是一個字——耗。

洛陽到東京四百餘里,而從洛陽到江陵,則是近千里,路途遠了一半多,所以消耗自然加倍。

如今謀求不到勝算,只有拼損耗了,而糧道,則必須得到保護,按照劉光義,曹彬的說法,沙陀騎兵的傳統,就是喜歡穿插包圍,以及截斷糧道。

“騎兵硬碰硬,不一定能打過,但保護糧道,怕是差不離吧!”

李嘉揉了揉痠痛的脖子,思量着還是否有其他的漏洞。

值班的侍衛早就換了一崗,月明星稀,帳篷外的篝火如今燒的正旺,這夏日的燥熱,還真讓人不爽。

不過,這比南方的溼熱悶熱好太多,水土不服,依舊是一種禍患。

“怎麼治理水土不服呢?”

李嘉又想了想,召集潘崇徹、張維卿二人,商議着對策。

“如今軍營中,病倒了多少人?”皇帝直接問道。

“約莫三千餘人。”潘崇徹思慮片刻,隨即說道:“水土不服者佔據多數,這是正常情況,陛下莫要焦慮,過不了多久,其自然會好的。”

“話雖如此,但仍舊要重視。”

李嘉大腦中匱乏的知識,讓他對這樣的問題,感到頗爲棘手,不由得輕聲道:“多采一些木柴,讓兵卒們多喝熱水吧。”

熱水萬能,百病不侵。

“陛下明鑑,病倒的兵卒,大多是關中人,他們習慣喝生水,只有咱們喝熱水。”張維卿連忙拍着馬屁說道。

“洛水也要煮沸才行。”李嘉繼續強調:“吃食衣物,也要齊全,爾等仔細查閱,莫要在這時出現狀況。”

隨即,皇帝又述說了一下苟全的策略。

“陛下,從江陵至洛陽,翻山越嶺,糧草着實不易,此乃絕佳的漏洞,宋人絕對不會放過的。”

潘崇徹沉聲道:“其可以掠奪咱們的糧食補充自己,千里防賊,防不勝防啊!”

“可以調遣大部分兵馬,一次性運送大量的糧食,輜重營也並非普通的民夫,也有一戰之力。”

張維卿隨口說道。

“的確防不過來。”李嘉也點點頭,頗爲凝重地說道:“看來,只有逼迫其一戰,快速解決,纔是最佳的方法。”

“我方以騎兵弱而步兵勝,尤其是是多年來操練,步伐齊整,數年來戰無不勝,面對宋人步卒,絕對不落下風。”潘崇徹底氣十足地說道。

聞言,李嘉笑了笑,襄州城打了那麼久,除了襄州堅固外,宋軍頑強的戰鬥力,也是具有很大的原因。

人高馬大,戰鬥技巧豐富,配合得力,纔可以堅守那麼久。

當然,其劣勢也很明顯,一旦戰鬥不利,其戰鬥意志就會不斷動搖,在爲君王效力和保存自己性命之間,會選擇後者。

這是亂世多年,禁軍保存性命的普遍現象,不是換個皇帝就能變化的。

“沒錯!”李嘉違心說道:“兒郎們在征戰多年,早就無所不破,區區宋軍,又算的了什麼?”

“這場戰鬥,關乎今後天下的走向,贏了,咱們就能統一北方,徐徐削藩,奪回燕雲十六州,敗了,就是一場夷陵之戰,精銳盡喪,只能苟全性命與南方,寄予中原水師難以發展。”

“當然,更有可能,我的性命不保。”

“奮發多年,就看今朝了。”

“敢不效力——”潘崇徹、張維卿大聲應下。

第1124章討論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番外2——觸目驚心第1216章忌憚第1219章異議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弟1119章瓜州第1108上京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六百五十二章林小娘子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八百三十四章再起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1391章藩王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1284章誘惑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1282章羈糜?第1186章第1263章第1250章文教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1129章續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1346章教子第1261章涼意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九百二十二章氛圍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1218章涼州詞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1147章兩人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1169章第八百九十四章第1232章喜事第1229章戰略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1236章僧人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八百八十三章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八百四十四章第七百零九章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1309章就藩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1348章第1168章安撫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1383章安國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1207章獻土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
第1124章討論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番外2——觸目驚心第1216章忌憚第1219章異議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弟1119章瓜州第1108上京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六百五十二章林小娘子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八百三十四章再起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1391章藩王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1284章誘惑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1282章羈糜?第1186章第1263章第1250章文教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1129章續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1346章教子第1261章涼意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九百二十二章氛圍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1218章涼州詞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1147章兩人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1169章第八百九十四章第1232章喜事第1229章戰略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1236章僧人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八百八十三章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八百四十四章第七百零九章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1309章就藩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1348章第1168章安撫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1383章安國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1207章獻土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