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推廣南洋水稻

夏天的草原,蚊蟲非常的多。

黃河周邊的草原,是最肥沃的草原。

自從貞觀四年李靖帶領大軍滅掉了東突厥之後,薛延陀在真珠可汗夷男的帶領下,接管了大部分東突厥的地盤。

而東突厥原來的人馬,基本上都南遷到了黃河以南,作爲大唐邊疆的屏障。

這個策略,要是放在後世,肯定是很被人詬病的。

不過,結合當時的情況來看,倒也不能算是失敗。

整體來說,貞觀一朝,投降後的東突厥貴族還是比較聽話的,對大唐也算比較忠心,基本上起到了邊疆的屏障作用。

“可汗,前面就是東突厥一個三千多人的大部落所在地,就讓孩兒帶兵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吧。”

曳莽作爲真珠可汗的長子,這一次也是親自跟着夷男出征。

原來,自從去年大唐採取了“推恩令”的手法之後,夷男對薛延陀的控制力大爲下降。

爲了避免局勢進一步的惡化,他果斷的挑起了薛延陀和東突厥的矛盾。

先是雙方不斷的有一些小衝突,到現在,夷男乾脆就親自率領大軍去攻打東突厥了。

“區區一個三千人的部落,就不勞動大哥你出手了,小弟來搞定就行。”

夷男的嫡長拔灼不甘落後。

對於薛延陀來說,哪個部落攻打下來的地盤,裡面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歸這個部落所有的。

換句話說,如果曳莽打下了這個三千多人的部落,那麼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他得到了一批牛羊和俘虜,實力上了一個新的小臺階。

拔灼自然也是很清楚這個情況的,所以纔會每一場戰事都要爭奪。

草原上的戰事,往往都是發生在秋天,這個時候,牛羊馬匹都長了膘,牧民們也都開始閒了下來。

但是,這一次,夷男卻是忍不住在夏天就出兵了。

實在是再不來點動作,今秋天,薛延陀自己內部可能就要打起來了。

不過,這麼一來,戰事必然不會持續很久,東突厥畢竟是有大唐罩着,夷男還不敢完全跟大唐翻臉。

“你們不用爭了,一個從左邊進攻,一個從右邊出發,一起上吧。”

夷男自然也是知道自己兩個兒子心中的小心思,所以乾脆就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得了夷男的命令,曳莽和拔灼各自領着一萬大軍,朝着東突厥的部落而去。

……

在渭水旁邊,有幾百畝水田顯得格外的扎眼。

離中秋還有兩個月呢,金黃色的稻穗就在微風中不斷的飄搖。

金黃金黃的,就像是誰在田地裡鋪了一層金子。

“王爺,這南洋來的稻穀,果然很不一般啊,居然這麼早就成熟了。”

王玄策跟在李寬後面,在稻穀收割前,親自確認一下情況。

因爲氣候的原因,李寬並沒有大量的讓人在水田裡種植雙季稻,只是安排了幾百畝用來試種。

這些試種的稻田,秧苗都是在暖棚裡育種的,算是節約了一段時間。

要不然,長安城周邊,還真不是雙季稻的最佳種植地。

如今長安城的早稻都已經熟了,想必安排在杭州和明州種植的應該也差不多了。

“嗯,熟是熟了,不過這稻穗還是不夠長啊。”

李寬在大唐還是第一次看到水稻,但是作爲農村長大的娃,對水稻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

像是後世比較優質的水稻,單單稻穗就長度可以達到十五釐米,甚至更長,並且粒粒飽滿,畝產輕鬆達到千斤。

但是眼前這些水稻,雖然王玄策覺得很驚喜,李寬卻是覺得還是不行啊。

這產量,絕對是連後世的一半都不到,撐死了就畝產兩三百斤稻穀吧。

“王爺,這已經非常不錯了,聽種過水稻的江南商人說,我們的水稻比他看見的任何地方都要長得好。”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王玄策顯然不理解爲何李寬還是不滿意。

“算了,好歹是解決了兩季種植的問題,一年下來也有四五百斤的產量,比粟米還是要強很多的。”

大唐的水稻,哪怕是南洋的稻種,跟後世的雜交水稻還是沒法比的。

這麼一想,袁院士還真是大功臣!

“那屬下就安排人手明天收割了,需要邀請戶部的戴尚書一起過來看一看嗎?”

王玄策很清楚李寬推廣水稻種植的目的和決心。

這早稻已經熟了,雖然晚稻的秧苗還沒有開始插,但是幾乎可以預見雙季稻是確實存在,並且可以在大唐推廣的了。

“嗯,也給房相和溫相送一張帖子過去,看他們是否感興趣。”

要讓水稻以最快的速度在大唐普及,李寬不準備採用推廣菘菜的方法。

實在是糧食太重要了,而這個年代的糧食產量又實在是太低了。

普通農戶的抗風險能力非常的低,一有饑荒就得出災民。

……

楚王府種了很多水稻,這不是什麼新聞,長安城隨便哪個人都聽說過。

不過,眼下還是六月份,李寬既然就邀請自己去看水稻的收割,這讓戴胄和房玄齡都覺得怪怪的。

不過,考慮到楚王府怪事多,他們倒是都在第二天下朝後來到了楚王府別院。

然後在李寬的親自帶領下,來到了早稻田旁邊。

“這南洋的稻種,還真是有點不一樣,居然這麼短時間就熟了。”

看到眼前金黃金黃的一片稻田,房玄齡有點吃驚。

居然真的熟了!

要知道,從插秧到現在,也就是三個多月而已,正常種植粟米的話,基本上是需要五六個月才能收割的。

雖然還不確定是不是真的還能成功的再種植一季,不過房玄齡已經有點驚訝了。

李寬不以爲意的說:“早稻早稻,要是不能早熟,那就會耽誤晚稻的種植了。”

“楚王殿下,聽說你這水稻田裡還養了不少的魚?”

一旁的溫彥博倒是想起了年初時候的傳聞,也不知道現在的情況如何了,是不是一會收割了水稻就有草魚鯽魚一起出產。

“溫相,這早稻田因爲要種植兩季,插秧的比較早,那時魚苗還沒有準備好,倒是沒有養魚。不過旁邊的中稻地裡卻是放了不少魚,估摸着一隻草魚也已經有了一斤左右了。”

棉花和水稻,是今年李寬最關心的兩種作物。

不管是哪一種,對大唐來說,意義都非常重大。

所以不管是房玄齡問什麼,只要和它們有關的,李寬基本上都能回答。

“這稻穀看上去倒是不錯,既然已經熟了,那就開始收割吧。”

戴胄摘下一串稻穗,好好的看了看。

這些稻穀雖然看上去還不錯,但是沒有真正收割之前,誰也搞不清楚產量到底如何。

所以戴胄也好,房玄齡也好,大家的表現都還比較正常。

李寬也不多囉嗦了,事實上他也有點好奇這個水稻的產量到底如何。

這一塊的田地很規則,早有下人測量好了面積,等李寬一聲令下,就有十幾個農夫一起下地開幹了起來。

只見鐮刀在田地間揮舞着,很快的就有一捆一捆的稻株擺放在了田壟間,有農夫在單稱柫上開始打穀。

王玄策已經提前安排好了所有事情,不過是一刻鐘的功夫,就已經收割了半畝地了。

“王爺,一百五十多斤了。”

沒等一畝地全部收割完,王玄策就安耐不住的先讓人開始稱重了。

“嗯。”

“嗯?”

李寬和戴胄的反映完全不同。

“你說什麼,已經一百五十多斤了?”

剛剛戴胄沒有太留意單稱柫裡面的打穀情況,如今突然聽到已經有一百五十多斤了,覺得是不是自己聽錯了。

雖然是還沒有曬乾的稻穀,但是一百五十多斤的話,還是很嚇人的,哪怕是曬乾了,也有一百二三十斤,這基本上就相當於一畝粟米的收成了。

“戴尚書,從稻穀的收割到打穀,都是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進行的。你就是不相信我們說的話,也應該相信你的眼睛吧?”

“楚王殿下,這水稻也不是什麼稀罕莊稼,江南道有許多人種植,爲何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產量有這麼高的呢?”

溫彥博親自去確認了一下剛剛過稱的稻穀,着實有一百多斤,這讓他覺得很是意外。

“種子不同,江南道的稻穀種子拿到這裡種植的話,一畝地估計就只能出產一百來斤,連江南都不如。”

水稻沒有那麼神秘,大家不理解的是爲何這個產量差異這麼大。

“聽說觀獅山書院的農學院裡頭,各個生員天天在暖棚和地裡面研究怎麼改善種子,莫非真的種子變化了,產量就會有這麼大的提高?”

房玄齡心中很是激動,不過他控制表情的功夫很到位。

“沒錯,其實這個情況,前幾年大家就看到了。那個菘菜,經過幾年的改良之後,畝產提高了好幾倍,形狀也有很大的變化。這水稻的種子如果能夠繼續改善下去,別說畝產兩三百斤,就是再翻一番也是很正常的。”

缺少農藥和化肥的情況下,畝產千斤的水稻基本上就想都不要想了。

李寬只希望能夠把大唐的水稻畝產提高到五百斤就很滿意了。

不過,房玄齡他們選擇性的忽略了李寬說的後半句,覺得那隻不過是一個比喻而已。

“如果南洋來的這些稻種,畝產都有這麼高的話,那麼這個意義就太大了。”

房玄齡開始期待秋天的到來,楚王府那幾萬畝水稻一起收割,就能徹底證明水稻的產量到底如何了。

並且,有了這幾萬畝水稻的種子,哪怕是要在大唐大規模的推廣,也算是具備了基本條件了。

就在衆人的討論聲中,第一畝早稻已經收割完了。

“三百二十四斤,王爺,我們選取的這畝地是最普通的一片地,基本上其他的都不會比這差到哪裡去。”

王玄策的臉上滿是笑容。

被長安城的勳貴看了幾個月笑話,現在總算是扳回了一局。

“再收割一畝,如果產量還是這麼多的話,我覺得不用再等秋收了,現在就可以考慮明年如何推廣水稻種植了。”

剛纔過來的路上,也路過了一大片一季稻的種植地,那些稻苗長得非常壯實,怎麼看都不像是產量會比這個更差的樣子。

“對啊,要是關中道都種上了水稻,那麼明年的糧食產量就能翻一番,農戶們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戴胄激動的不斷的捋着自己白花花的鬍子。

“咳咳!”

李寬不得不打斷戴胄的幻想,“戴尚書,這關中道適合種植水稻的地區其實不算特別多。最主要的是大家還不習慣吃大米,要推廣水稻的話,我覺得江南道和山南道是最好的地方。”

蘇常熟,天下足。

宋朝的時候會有這個說法,足以說明蘇州和常州地區的糧食發展潛力巨大。

江南水網密佈,氣溫也比關中要暖和,最關鍵的是那一塊區域能很輕易的跟大運河相連接,將當地出產的糧食運輸到全國各地。

至於山南道,李寬想到的是江漢平原地區,這裡也是一個大糧倉來着。

可惜在大唐的時候,發展的還很緩慢。

要知道後世的襄陽也是全國的重要產糧之地來着。

當然,李寬選擇山南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這裡距離長安城非常近,幾乎是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山南道是離長安最近的。

等到山南道這裡的水稻種植髮展起來之後,繼續往南就到了江南道的鄂州(不得不吐槽,大唐的江南道實在是太大了,江蘇、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安徽這些省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都是屬於江南道,難怪後面唐玄宗要把它拆分成江南西道和江南東道)。

而鄂州可就是現在的武昌了,也是屬於適合發展農業的好地方。

“楚王殿下說的是,這南洋來的水稻,產量比粟米高,比江南道原來的水稻產量也要高。真要是推廣,還是在江南道推廣是最容易的。”

房玄齡倒是立馬就接受了李寬的建議。

別看似乎在哪裡推廣都能增加稻穀產量,但是要是選擇的地方錯了,推廣的難度就會變大很多。

就比如河北道,你要是逼着那裡的農戶去改種水稻,人家還不得起來造反?

第571章 一拍即合第1388章 長期投資第1071章 你以爲這樣我就破不了案子了嗎?第1103章 顧盼盼的神操作(繼續求月票哦)第28章 倭國人都去了國子監第1120章 日不落帝國(大章,求月票)第233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562章 大唐皇家科技獎第1306章 不是你想仿製就能仿製的第1114章 新的商機第502章 契苾何力的選擇第912章 最正確的支持方法第1008章 長孫衝:還能這樣嗎?第172章 再相會第1059章 繼續宰肥羊?第1572章 賈比爾多的選擇第496章 李寬又要準備擼人家的羊毛了第200章 夜黑風高第819章 居然沒有什麼人買?第1555章 京華風雲第1608章 投資機會第367章 特殊的留客手段(加更送上)第1477章 心如刀絞第1192章 奇怪的疾病第1022章 上至勳貴,下至百姓第849章 塵埃落定第1117章 最有爭議的獎項(大章,求月票)第1438章 李治的煩惱第837章 狄仁傑的手段第298章 敵襲,有倭國人來襲第1066章 這把刀是誰的?第622章 在讓人意外的地方火起來了第39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第424章 你就不管一管?第1584章 發動機原型機第1530章 扔一把火第1555章 京華風雲第63章 動靜搞大了第36章 最大贏家第1193章 狄仁傑攤上大事了第179章 禮尚往來第1545章 蒸汽機車的變革第371章 給大唐增加點娛樂第67章 首次交鋒第1519章 暴利(6000字,求月票)第420章 誰搶到,就是誰的?第719章 商機第430章 三言兩語,內遷突厥人的命運就註定了第158章 一戰定十年第1267章 無微不至的服務第1606章 西域省第175章 兩個祖宗第1215章 時代拋棄你,連招呼都不會打第484章 馬車產業的春天要來了嗎?第1115章 各有各的算盤第1105章 蝗災沒有那麼可怕?第1601章 李世民和小玉米的不期而遇(還是萬字,求訂閱)第730章 水陸並進第1194章 天花第1164章 王富貴的小算盤第1336章 辭職炒股的賀昌毅第816章 探索新大陸第1204章 鬱悶的松贊干布第214章 我沒眼花吧第1399章 底牌之一第1128章 大唐的高考第1474 開條件(求月票)第680章 林狗蛋的意外收穫第1329章 好事不斷第1451章 找什麼人試用?第848章 李治:父皇,大哥給我送了一封信第621章 軍服改革第550章 夷男先出手了第1147章 何去何從第1206章 橡膠園第1329章 好事不斷第1269章 拿了錢辦了事第1463章 通車儀式第612章 就這樣拿走了八成的利潤第487章 走了大運的楊七娃第94章 父子對話第436章 三足鼎立的格局第382章 鬱悶的祿東贊第5章 也是有礦的人第867章 李寬的腦子是被驢踢了嗎?第1122章 蒸汽機車第616章 如家客棧第1166章 怎麼噁心李寬一把?第1068章 又來命案了!第1577章 李諺師徒差點氣吐血了(日常萬字,求訂閱)第1156章 玩金融,你們也配?第145章 釜底抽薪第1356章 一根螺栓引起的血案第1002章 冰火兩重天第1359章 太子港的變化第1447章 王爺,你說的是真的嗎?第147章 遣唐使要回國第641章 發展化工產業第1233章 函館漁場第1115章 各有各的算盤
第571章 一拍即合第1388章 長期投資第1071章 你以爲這樣我就破不了案子了嗎?第1103章 顧盼盼的神操作(繼續求月票哦)第28章 倭國人都去了國子監第1120章 日不落帝國(大章,求月票)第233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562章 大唐皇家科技獎第1306章 不是你想仿製就能仿製的第1114章 新的商機第502章 契苾何力的選擇第912章 最正確的支持方法第1008章 長孫衝:還能這樣嗎?第172章 再相會第1059章 繼續宰肥羊?第1572章 賈比爾多的選擇第496章 李寬又要準備擼人家的羊毛了第200章 夜黑風高第819章 居然沒有什麼人買?第1555章 京華風雲第1608章 投資機會第367章 特殊的留客手段(加更送上)第1477章 心如刀絞第1192章 奇怪的疾病第1022章 上至勳貴,下至百姓第849章 塵埃落定第1117章 最有爭議的獎項(大章,求月票)第1438章 李治的煩惱第837章 狄仁傑的手段第298章 敵襲,有倭國人來襲第1066章 這把刀是誰的?第622章 在讓人意外的地方火起來了第39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第424章 你就不管一管?第1584章 發動機原型機第1530章 扔一把火第1555章 京華風雲第63章 動靜搞大了第36章 最大贏家第1193章 狄仁傑攤上大事了第179章 禮尚往來第1545章 蒸汽機車的變革第371章 給大唐增加點娛樂第67章 首次交鋒第1519章 暴利(6000字,求月票)第420章 誰搶到,就是誰的?第719章 商機第430章 三言兩語,內遷突厥人的命運就註定了第158章 一戰定十年第1267章 無微不至的服務第1606章 西域省第175章 兩個祖宗第1215章 時代拋棄你,連招呼都不會打第484章 馬車產業的春天要來了嗎?第1115章 各有各的算盤第1105章 蝗災沒有那麼可怕?第1601章 李世民和小玉米的不期而遇(還是萬字,求訂閱)第730章 水陸並進第1194章 天花第1164章 王富貴的小算盤第1336章 辭職炒股的賀昌毅第816章 探索新大陸第1204章 鬱悶的松贊干布第214章 我沒眼花吧第1399章 底牌之一第1128章 大唐的高考第1474 開條件(求月票)第680章 林狗蛋的意外收穫第1329章 好事不斷第1451章 找什麼人試用?第848章 李治:父皇,大哥給我送了一封信第621章 軍服改革第550章 夷男先出手了第1147章 何去何從第1206章 橡膠園第1329章 好事不斷第1269章 拿了錢辦了事第1463章 通車儀式第612章 就這樣拿走了八成的利潤第487章 走了大運的楊七娃第94章 父子對話第436章 三足鼎立的格局第382章 鬱悶的祿東贊第5章 也是有礦的人第867章 李寬的腦子是被驢踢了嗎?第1122章 蒸汽機車第616章 如家客棧第1166章 怎麼噁心李寬一把?第1068章 又來命案了!第1577章 李諺師徒差點氣吐血了(日常萬字,求訂閱)第1156章 玩金融,你們也配?第145章 釜底抽薪第1356章 一根螺栓引起的血案第1002章 冰火兩重天第1359章 太子港的變化第1447章 王爺,你說的是真的嗎?第147章 遣唐使要回國第641章 發展化工產業第1233章 函館漁場第1115章 各有各的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