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積石關,陰險之作

次日一早,天空又恢復了寶石一般的絢麗色彩,清晨時分,楊侗便從軍營之中率軍到了李世謨修在兩山口的軍事要塞。

在他到來之前的日子裡,二吐聯軍不是沒有出兵攻打過山口要塞,但他們明明人多,卻每次都讓李世謨壓着打。

原因,自然是跟李世謨修建的這個要塞有關,李世謨是將門子弟,自小就得到父親李景的培養,軍事素養相當高,是一個走一步看百步的人物。

當初他擇地建堡的時候,二吐聯軍還在整頓,加上前來出工出力的牧民極多,所以他這軍堡沒有按照要塞來設計,而是當成了城池來修建,一是加強與羌人溝通,二是爲了收留願意在此定居的高原百姓,三是爲了讓四周牧民在暴風雪到來之時有一個躲避風雪的地方。所以他這所謂的軍堡除了適合生活之外,還據有易守難攻的特點。只是由於時間來不及,且物料難尋,只修成了南面之城牆,但是對來堵二吐聯軍卻已經綽綽有餘了。

城外山勢延綿,只有幾條道路可供二吐聯軍行走,與之相對應的城牆,李世謨反而修得比較低矮,攻城一方看到這些地方的城牆比較矮小,又順路,便會自然而然會重點進攻,這對於兵力不足的守城一方來說,只需守住這幾個點就夠了。其他高地,只要派人看守自可無憂。

二吐聯軍每次進攻都是照着低矮城牆打,但他們沒有大型攻城器械,也沒有大型弓弩,加上混合攻擊、調度不統,很容易讓李世謨看出破綻,以至於人多勢衆的二吐聯軍傷亡極重,打得相當辛苦。

此時關上,河源郡新任太守杜楚客帶着一干下屬來到楊侗身前,行禮道:“微臣參見聖上、皇后、皇妃……”

“平身吧,怎麼不見李將軍?”作爲郡守,杜楚客上任之後,便擔起了後勤之重任,時常在郡治赤水城和要塞之間奔波,所以在這裡看到他,楊侗也不意外。

“啓稟聖上,李將軍正在城樓之上觀看敵情。”杜楚客介紹道:“自聖上昨天同意鬥將、鬥陣,二吐聯軍天黑之前,又將營寨立在十里之外的開闊地帶,李將軍覺得如今當以守城爲重,因此沒來接駕,還望聖上恕罪。”

杜楚客是河源文吏之首,主管政務,身爲通守的李世謨主管軍務,是軍隊之首,兩人這些天配合默契,已經結下不錯的交情,杜楚客生怕楊侗怪罪,連忙爲李世謨開脫。

“這有什麼恕罪不恕罪的?”楊侗看了杜楚客一眼,隨即恍然失笑:“大敵當前,一切以守城爲重,不必要的虛禮能廢則廢,李將軍若是扔下正事不管,跑來這裡面聖,朕才真要降罪於他了。”

“聖上英明,是微臣多慮了。”杜楚客訕訕一笑,他雖不是中樞之臣,可也知道楊侗是個務實求真的人,只是李世謨這個搭檔相當不錯,一時間,有些緊張過度了。

“還習慣吧?”楊侗看了杜楚客一眼,徑直往城樓方向走去。

杜楚客爲之一怔,想不到楊侗不是詢問戰事,而是關心自己,心下頓時涌起一股濃重的暖流,連忙答道:“開始幾天,有嘔吐之兆,睡眠也不好,不過現在慢慢適應了。”

“適應就好。”楊侗說道:“這次出動的軍隊極多,加上伙伕、輜重兵的話,每天都是不小的開銷,我們不缺物資,關鍵在於搬運。如今衆多民夫都壓在河源身上,對於地廣人稀的河源郡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荷。作爲郡守,你不但要保證各軍物資不斷,還要照顧地方百姓的承受力,平息民間怨氣,身上的擔子比起作戰之將還要重。可千萬別倒下了。”

“多謝聖上關心,微臣扛得起。”杜楚客感動的行了一禮,又說道:“不過正如聖上所說言,河源百姓雖然積極配合朝廷打這場戰場,但受限於人口,百姓身上的壓力的確不小,微臣有一個方案,或許能解決搬運物資的問題。”

“什麼方案?”見到敵軍一時未至,楊侗便和杜楚客聊了起來。

“河源郡除了黃河,還有很多縱橫南北的流河,我們可以借鑑胡人的辦法,用皮筏子來運輸物資,一艘大型皮筏子相當於一艘千石貨船。雖說河道大多自南自北,物資到南方多是逆流而行,但我們可以用畜力在岸邊牽引,一艘皮筏子只要兩三個民夫看管拉船牛馬即可。這樣既能滿足軍隊所需,又可節省人力和時間。”

“這個辦法不錯。但是這裡的水流多是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每到山洪暴發,便會衝入很多尖石,皮筏很容易被劃破,恐怕不太適合吧?”

“聖上言之有理,但那都是上游,而且山石多是裸露在河牀之上,沒什麼暗礁,對於木船影響肯定很大,稍一不慎就被撞到,但是這些大石也擋去了山上滑落的小石,這些大小礁石經過急流的長年沖刷,已經變得十分圓潤,早已沒有鋒利的銳角,不用擔心皮筏被撕裂,況且皮筏本身彈力很好,如果再加牛皮覆蓋,完全不用擔心觸礁沉沒,若是遇到有尖石的地方,我們也可以事先清理,雖說萬事開頭難,但只要清理乾淨,百姓以後也能這樣運輸貨物,甚至還能惠及千年。”

楊侗點頭道:“可以先找幾條重要河流試試,如果不行,只能讓馬車在陸地上跑了。這件事就由你來牽頭,號召河源百姓參與。千萬要記住,不但不能少了百姓工錢,還要讓他們知道,清理河道乃是利在千秋的利民工程,直接獲益的是他們。”

說到這裡,楊侗不由得想起了楊廣修建的洛陽、官道、紫河長城、大運河等等一系列大工程,於是又着重叮囑道:“河源郡以遊牧民族爲主,受教育程度低,明白人少之又少。當你營造一些利民工程的時候,他們先入爲主,誤以爲你是在壓榨他們,而不會理解長遠用心。你以後做事情的時候,不但要做,事先還要說得一清二楚,不然的話,百姓不但不會理解你的用心良苦,還跳出來橫加指責,最終致使德政變成暴政。當然了,也不能急功近利,監督更加不能鬆懈。”

杜楚客連忙躬身施禮:“微臣謹遵聖上教誨。”

說話之間,一行人已經到了城樓上,李世謨正在巡查城防,見楊侗上來,當即上前行禮。

楊侗點了點頭,問道:“敵軍情況如何?”

“回聖上,敵軍得到聖上的加應以後,十萬主力移至城外,甚至還派兵前來溺戰,被末將打退了。”李世謨笑着說道。

“十萬?好大的氣派。”看着城下狹窄通道,楊侗不禁曬然一笑,問道:“敵軍一次,能投入多麼兵馬?”

“積石關關前地勢狹窄,敵軍雖多,但每次攻城的時候,能夠投入的兵力頂多只有一萬,再多就擺不開了。最開始朗日贊普是儘可能的多派兵力,我軍將士幾乎不用瞄準,就一箭一個,吃了幾次虧,朗日贊普後來就學聰明瞭。”

積石關居高臨下,關前地勢狹窄,城牆高達五丈,而且城牆還有一個向內收攏的坡度,二吐聯軍的雲梯斜城一貼,高度差就出來了,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上面的滾木礌石往下一放,也不像以往那樣直接砸到人羣,而是因爲有坡度的緣故,滾木礌石能在城牆上多留一會兒,翻翻滾滾、威力更大,最終的結果是讓敵軍的傷亡比起平面城牆高出無數倍。

楊侗仔細看了看城牆,也不禁笑了起來。

設計這個城池的李世謨,真是用心險惡吶,幾乎每一段城牆都是虛虛實實的陷阱,目的自然是要把戰果進一步擴大。換成是他來攻,也只能按着李世謨既定的套路來打。

楊侗取出望遠鏡朝城外看了過去,就如李世謨所說,十里之外盡是連綿不絕的大營,一眼望不到頭,也是因爲那裡地勢平坦開闊,否則的話,還真放下這麼多人。

“行儼。”

“末將在。”正在觀看的裴行儼放下了望遠鏡,走了過來。

“你要是朗日贊普,當如何來打?”楊侗笑問道。

“李將軍這個積石關太難打了。末將要是朗日贊普,只要打上一陣,觀看虛實,便會調頭尋找其他入境之徑,這裡只需留下一支偏師防止李將軍南下就行了。要是其他地方能破,則可直擊良非川,積石關不攻自破。”裴行儼說道。

“楊鋒。”楊侗看向了身邊的楊鋒,他的五千羌兵昨晚跟着蘇烏走了,這位羌族大將自留下鬥將。

“末將在。”

“朕問你,積石關明明難打,那朗日贊普爲何還要打?”楊侗現在打算考考他。

“他傻啊。”楊鋒說話不經大腦,就這麼直接來了一句。

衆人聞言,盡皆一怔,繼而開懷大笑起來。

“難道我說錯了嗎?”楊鋒不解的看着大家。

“呃……你說得沒錯。”楊侗無語的看了楊鋒一眼,又說道:“不過朕似乎明白朗日贊普的用心了。”

“什麼用心?”英姿颯爽的衛鳳舞拼命忍笑,她覺得這些軍中大將都有自己的特色,說話做事的方式,都和她以前接觸的人不同,十分搞笑。

她終於明白楊侗和水天姬、陰明月、楊沁芳爲何要當將軍,爲何不願呆在宮裡了;雖然行軍生活苦是苦了一點,可這裡豐富多彩,比生活方式單一的宮廷有趣得多。

“他的用心應該和行儼說的一樣,就是把朕拖在這裡,其主力實際已經離開。”

裴行儼問道:“聖上是說他的軍營也是空的?”

“空肯定不是空的。”楊侗指着密密麻麻的大營,說道:“他們的軍營自南向北,一眼望不到邊,營盤又是連夜所立,到底有沒有十萬兵,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諸位將軍,時候也已不早,與朕去會會朗日贊普,挫敵銳氣。”

“末將遵命。”衆將應命。

所謂挫敵銳氣,自然是鬥將、鬥陣。在冷兵器時代,鬥將從不是幼稚之舉。當然了,你前提要有猛將,而楊侗最不缺少的就是猛將了。

“敵軍要是沒有十萬兵,咱們索性燒掉大營。所以這一次……”楊侗目光掃了一遍,對李世謨說道:“李將軍率領三千兵馬守關,餘者隨朕出關,見機行事。”

“喏。”衆將興高采烈,紛紛準備。

出戰的號角聲,頓時直衝雲霄。

第170章:三光(求收藏推薦)第238章:殿前三問(求月票)第677章:父子夜議第712章:楊侗的味道第065章:傳國玉璽是什麼第912章:李淵被死,決戰契機第903章:誰算計了誰第887章:分洪工程,分不成洪第224章:遷都第973章:天堂地獄兩扇窗第985章:怎麼證明你是李淵第919章:最後的戰役第035章:一篇檄文天下動第202章:控制(求月票訂閱)第828章:年產百萬行不行(月底求票)第023章:戰事僵持第704章:隋唐陰謀第197章:蕭瑀碰釘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373章:鋼鐵城牆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107章:將相失和第520章:當朕的皇妃很丟人嗎第512章:蛇與農夫第400章:莫道帝王皆無情第557章:異族的不幸關老子屁事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319章:無盟國無將可用第840章:徐福後裔,會造水泥?第646章:兵分三路圖江都第517章:大隋海軍出擊第839章:外強中乾花架子第072章:確定謀反第803章:七家分高原第522章:決定第752章:一路追趕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488章:兇悍楊善會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670章:捷報頻傳第232章:賣蕭銑第193章:除間行動(第四更求訂閱)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737章:啓用虎弟第964章:壓力巨大,進退兩難第157章:王仁則再來(求收藏推薦)第365章:王者歸來第774章:這點鼠膽,也敢造反?第104章:李淵稱帝第414章:落幕、新生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563章:玄藻佈設八門金鎖陣第233章:杜如晦第808章:遂良獻計破堅城第332章:學董卓詐突厥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110章:死亡之旅第250章:歸來者(求月票全訂)第674章:積石關,陰險之作第655章:家滅三回,悲劇人生隋朝官員的俸祿第697章:唐朝議科舉第924章:智取人復縣(求票)第967章:逼蕭瑀接權力之劍第279章:戰機乍現第873章:爲僞唐內鬥創造機會(年底求票)第111章:野蠻戰術第527章:論戰第472章:南陽之變第628章:鄴城諜影第159章:忘塵(求收藏推薦)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225章:激化矛盾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910章:小卒過河頂大將第317章:一部恩怨史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727章:馮盎之謀,軍前鬥陣第072章:確定謀反第198章:賊喊捉賊第801章:空談誤國第044章:以商補田第234章:六境第716章:夜郎王第683章:千古罪人爲李淵第423章:一年第009章:戰而後定第223章:求援第509章:土崩瓦解第426章:李淵謀洛陽第330章:驚心動魄第175章:頡利登基(求收藏推薦)第051章:羅藝謀反第353章:皇甫無逸第724章:禁‘武’令第835章:中小鹽商盡歡顏第516章:傳說中的‘醜八怪’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763章:鬥將,還得萬人敵第094章:關隴力量
第170章:三光(求收藏推薦)第238章:殿前三問(求月票)第677章:父子夜議第712章:楊侗的味道第065章:傳國玉璽是什麼第912章:李淵被死,決戰契機第903章:誰算計了誰第887章:分洪工程,分不成洪第224章:遷都第973章:天堂地獄兩扇窗第985章:怎麼證明你是李淵第919章:最後的戰役第035章:一篇檄文天下動第202章:控制(求月票訂閱)第828章:年產百萬行不行(月底求票)第023章:戰事僵持第704章:隋唐陰謀第197章:蕭瑀碰釘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373章:鋼鐵城牆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107章:將相失和第520章:當朕的皇妃很丟人嗎第512章:蛇與農夫第400章:莫道帝王皆無情第557章:異族的不幸關老子屁事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319章:無盟國無將可用第840章:徐福後裔,會造水泥?第646章:兵分三路圖江都第517章:大隋海軍出擊第839章:外強中乾花架子第072章:確定謀反第803章:七家分高原第522章:決定第752章:一路追趕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488章:兇悍楊善會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670章:捷報頻傳第232章:賣蕭銑第193章:除間行動(第四更求訂閱)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737章:啓用虎弟第964章:壓力巨大,進退兩難第157章:王仁則再來(求收藏推薦)第365章:王者歸來第774章:這點鼠膽,也敢造反?第104章:李淵稱帝第414章:落幕、新生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563章:玄藻佈設八門金鎖陣第233章:杜如晦第808章:遂良獻計破堅城第332章:學董卓詐突厥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110章:死亡之旅第250章:歸來者(求月票全訂)第674章:積石關,陰險之作第655章:家滅三回,悲劇人生隋朝官員的俸祿第697章:唐朝議科舉第924章:智取人復縣(求票)第967章:逼蕭瑀接權力之劍第279章:戰機乍現第873章:爲僞唐內鬥創造機會(年底求票)第111章:野蠻戰術第527章:論戰第472章:南陽之變第628章:鄴城諜影第159章:忘塵(求收藏推薦)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225章:激化矛盾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910章:小卒過河頂大將第317章:一部恩怨史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727章:馮盎之謀,軍前鬥陣第072章:確定謀反第198章:賊喊捉賊第801章:空談誤國第044章:以商補田第234章:六境第716章:夜郎王第683章:千古罪人爲李淵第423章:一年第009章:戰而後定第223章:求援第509章:土崩瓦解第426章:李淵謀洛陽第330章:驚心動魄第175章:頡利登基(求收藏推薦)第051章:羅藝謀反第353章:皇甫無逸第724章:禁‘武’令第835章:中小鹽商盡歡顏第516章:傳說中的‘醜八怪’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763章:鬥將,還得萬人敵第094章:關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