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江都城防圖

房玄藻不負李密之重託,短短几天時間,就已經將江南士族屠戮乾淨,分赴各郡縣的內軍也在約定的時間內,向各個士族莊園舉起了屠刀,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響,但代表李密政權的內軍行動得太過迅猛,所以這一次行動,幾乎是順風順水就過去了。

能夠清除得這麼快,原因無外乎三種,一是自魏晉南北朝至今,不管是哪個政權立足於此,對江南士族都十分客氣,哪怕是強勢的大隋王朝也以溫和的方式拉攏,默認了他們掌控江南的事實,長久以來的安寧,導致在這裡稱王稱霸的江南士族早已失去警惕之心,他們坐井觀天,自以爲是,就像是被寵壞了的孩子一般,高看了自身的實力。

其二、李密之前對江南士族太過客氣,步步退讓,李密爲了將江南士族綁上自己的戰車,在正式建國之時,隨手就把一大堆郡公打發了出去,從而達到了麻痹的目的,使得他們沒有意識到內外交困的李密忽然對他們狠下辣手。

其三、興起於大興中後期的亂世,導致江南到中原割裂了十多年,在交通、信息極不發達的古代,身爲土皇帝的江南士族根本沒有想到均田制、軍功制是兩個針對他們的大殺器,只是知道一味去排斥,而卻知道這兩大殺招雖然會造成一定的動盪,但只要殲滅江南士族,鎮壓地方豪強,就能勝利施行均田制、軍功制,從而獲得軍心民意、根除內憂。

其四、江南士族小看了梟雄的鐵血之心,凡是有利於江山的事情,梟雄們都會去做。李密要想保證大魏王朝就必須大肆擴軍,擴軍則意味着需要錢糧,只要斬殺了這些人就能獲得大量錢糧養軍。而江南士族積累了幾百上千年的財富,一個二個都是富甲天下的大肥豬,豬肥了總歸是要宰殺的。

正是基於以上四個方面,使李密自始至終都處於有心算無心的有利局面,當他以雷霆之勢行動之時,江南士族還在白日做夢,企圖去跟楊侗討價還價。

完成這一步,也意味着李密內憂全無,可以一心對外了,當他得到楊侗出現在南陽軍營的情報之時,便覺得擴展生存空間的時機到了。如果再不出手的話,勢弱的堯君素和杜伏威必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到時候,他將處於絕對的劣勢。

出於此慮,李密決定先發制人,親率十萬大軍西去攻打淮南郡的堯君素,同時讓單雄信率領五萬大軍進攻歷陽,爲保單雄信能夠獲得最終勝利,又從江都調出一萬精銳去支援。致使江都城的守軍只有一萬精兵和一萬新兵,由李密的心腹大將張童仁統帥。

……

江都城雖然因大軍傾巢出動而安靜了下來,但城內的商業依然繁盛。

經歷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凡是以掠奪爲生的叛軍都已經銷聲匿跡了,而存活壯大的空軍閥都是以民養軍,自給自足,雖不說是愛民如子,但也儘量不去擾民,軍隊也都走向了正軌。

這也讓對戰爭習以爲常的江都百姓安心生活,他們知道只要不是屠城之戰,那麼戰爭基本和自己和無關,該賺錢的賺錢,該婚嫁的婚嫁,各個店鋪、酒肆都沒有停業跡象,生意依舊一如往常。

江都城雖位於江南北隅,但它位於漕運樞紐的經濟地位也決定了它的繁華,承接南北的水陸交通也決定了它的戰略地位,使江都在大隋有極高政治地位,甚至一度成爲大隋的陪都,而在楊廣醉生夢死那幾年時間內,江都其實已經成了大隋事實上的國都。

江都城周長近六十餘里,最繁盛的時候,也到過百萬人口,儘管經歷過江都之變、宇文化及入主、李子通入主、李密入主等等戰役,江都人口爲之銳減,但畢竟沒有遭到毀滅性破壞,所以江都至今還有七萬五千餘戶,人口四五十萬之多,成爲江南第一大城。

下午,邴元真離開了自己的家,他現在已經被李密完全忽視掉,當李密率大軍西征之時,沒有給他安排任何實質上的事務,還是名義上的太師和閒散的禮部尚書,而在軍政方面已經完全沒有職務。也正是李密的寡恩,讓他對魏國徹底死心,連抱怨都省卻了。只因在接到楊侗的特赦令的時候,他已經決定效忠大隋。

作爲瓦崗第一任謀主,邴元真才華橫溢、智謀出衆,不過也知道李密在江都的話,不會有機會,等到李密西征淮南,他纔開始行動,打算才張童仁這裡尋找突破口。

他騎一頭小毛驢,不慌不忙、不緊不慢的向城北的軍營而去,軍營並不是很大,佔地只有數百畝,營房都是以泥土夯實而成,共有一百多排,外有柵欄包圍,守衛江都城的兩萬餘士兵都駐紮於此。

兩萬軍隊分爲五班,輪流上城巡邏防禦、輪流回營訓練,而主將便是李密的瓦崗出身的張童仁。當初的瓦崗軍人才輩出,他只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三流貨色,因作戰勇猛和最先追隨李密而受到重用,李密立國之後升他爲鎮國大將軍,成爲僅次於單雄信、王伯當、徐世績的武將。

張童仁長得相貌兇悍,爲人暴躁不說,關鍵是他並不識字,李密讓他主管江都城的一切軍政,着實是有點爲難人了。可是李密也沒辦法,經過多年的征戰,他損失太多將才在王世充、宇文化及和杜伏威之手,再加上他爲了一統大權,又殺了不少自行其道的不安分之輩,所以陷入無將可用的窘境,再加上江都城乃是自己和軍中將校家眷所在,交給其他人着實不太放心,所以只能任用最可靠的人。

僅僅是幾天時間,江都雜七雜八的事情就弄得張童仁焦頭爛額,而且幾名幕僚又不得力,使他心煩意亂的整天破口大罵。

中軍大帳內,張童仁手執皮鞭狠狠地抽打着幾名文官,一邊放聲大罵:“老子不識字才請你們過去做事,你們剛剛接手軍務,有點差錯和混亂老子能理解、能容忍。可你們錯得實在太離譜了,有的弟兄收到三石米,有的居然在捱餓,你們這些渾蛋到底是怎麼做事的?想逼弟兄們造反是不是?”

張童仁雖然沒啥文化,可是跟李密久了,卻也知道賞罰分明才能讓將士齊心,才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但是這些人做的事情實在太離譜了,他是萬萬不能容忍的。如果不好好懲戒一番,軍心必將大亂。

這幾個人是文人不假,而且還是江南小世家的子弟,頗有一定的文采,但他們從小到大學的是四書五經,吟詩弄月、舞文弄墨還行,忽然辦實事卻難住他們了。不過他們也意識到自己錯得確實有些離譜,生怕張童仁以通隋之名砍了自己一家子,所以誰也不敢反駁求饒,只能雙手抱頭的蹲在地上,默默地忍痛捱打。

這時一名士兵入帳稟報:“稟報大將軍,太師在營外求見。”

“你說誰?”張童仁一怔。

“太師、禮部尚書邴元真。”親衛詳細的說了一遍。

張童仁聞言大喜,狠狠地給這幾名文官一人一腳:“都給老子滾蛋,把俸祿一錢一米不少的給老子收回來,重新發放。”

“喏!”幾名文官叫苦不迭,如今俸祿都已經發下去了,那些得到三石、大佔便宜的士兵,退回一斗就不錯了,哪能做到一錢一米不少?但此時也不敢反對,只能應命退下。

張童仁不待幾人爬起,便已步履匆匆的奔出營外迎接,在翟讓執掌時期,與他開創了瓦崗大業的邴元真是當之無愧的元老,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亦不爲過,而張童仁當年只是不入流的小角色,連拍馬屁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風水輪流轉、一朝天子一朝臣,往昔權勢濤天的邴元真已經徹底沒落了,而張童仁這個不入流的小角色卻已經成了當紅鎮國大將軍。他覺得能在邴元真這種老牌權臣面前耍耍威風、擺擺架子,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

奔了軍營門口的張童仁目瞪口呆,只見邴元真牽頭一頭小毛驢站在營門旁默默等候,他不由得放聲大笑道,“邴太師怎麼連馬都不騎上了?你是騎小毛驢走販嗎?”

邴元真的太師是閒散的虛職、禮部尚書是實職,禮部在萬國還朝的大隋王朝地位極高,每天求見尚書和侍郎的胡商、胡人絡繹不絕,但在李密這裡,除了房玄藻,文官卻沒有什麼地位,一名普通將領如果被文官惹惱了,哪怕對方是尚書也敢當街辱罵。

雖然李密也想建立正統王朝那種文武並重的官制,但他的根基在於軍隊、在於出自草莽的將軍,以單雄信爲首的武官系列,從始至終都不買‘文武並重’的賬,也只有寥寥幾個有才之士得到他們真心尊重。更重要是李密的文臣大多是用來裝點門面的降臣,連李密自己都不信任這種朝秦暮楚的降臣,憑藉殺戮上位的武將怎麼可能尊敬這種軟骨頭?

作爲老牌勢力之首,李密深謀遠慮,自然知道文武並重纔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之道,但建立秩序的基礎是犧牲武將們的權利爲前提,若是強行爲之,形勢嚴峻的魏國輕則陷入軍心動搖的局面,重則四分五裂,不管輕重,李密都承受不起。所以他現在重武輕文,滿足武將們的一切要求,只有等到大局穩定才能考慮文武並重、軍政分離。

張童仁小人得志式的冷嘲熱諷,自然不會讓邴元真着惱,他拱了拱手,淡淡的說道:“忙碌了半生,忽然一閒下來,實在悶得慌。想來找份雜事打發枯燥無味的日子,大將軍能否收容?”

張童仁大喜過望,他這裡現在亂成了一鍋粥,而邴元真當初執掌幾十萬大軍後勤政務都沒有亂過,這些人才前來幫忙,他自然是求之不得,但他也擔心自己擅自把邴元真招到軍中做事,恐怕會惹得聖上不快?

不過這個念頭只是一閃即逝。

首先,邴元真是開國元老,個人威望極是不小,李密讓他坐了這麼久的冷板凳,反而重用那些寸功未立的降臣,一些軍中老人很爲邴元真打抱不平,他如今放下太師、尚書的身段來當一個小小幕僚,已經夠委屈了,要是連這點面子都不給,自己非被大家唾罵不可;

其次是皇帝離開之前,隨軍出征的房玄藻也希望皇帝能夠重新啓用邴元真,讓他主管江都郡一切政務,皇帝雖不答應,但是也沒有反對,只是表示考慮幾天。只要及時稟報自己所面臨的難題,以及錄用邴元真充當幕僚的原因,想必皇帝也會答應下來。

一念至此,張童仁笑道:“太師若是願意到軍中做事,我當然是求之不得,只要你不嫌廟小,我自然不會有二話!太師請。”

“大將軍請!”邴元真跟着張童仁走進了軍營。

張童仁雖然有諸多缺點,但他貴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才智遠遠不如邴元真,更沒料到開創瓦崗大勢的元老早已背叛之心,入營之後,便親自帶着邴元真于軍營四處閒逛,希望對方能夠指點自己的不足。

邴元真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敦優敦劣盡皆一一點出,他說得相當委婉,保證了張童仁的顏面,這讓張童仁好感大生。

直到傍晚時分,邴元真離開了軍營,騎着那對小毛驢往家裡慢慢行走,路過一家名叫‘有家客棧’的客棧門前停了下來,甫一停下,正好看到石浩從裡面走出,兩人目光一觸,都意味深長的笑了起來。邴元真將一份疊好的紙張遞了過去,然後揚鞭而去。

石浩匆匆向回後院一間閣樓,將門關上,在桌上攤開紙卷,竟然是一尺寬、兩尺長的地圖。地圖最上面寫着‘江都城防’四個字,旁邊有密密麻麻的標註。

石浩心中大喜,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江都城防圖了,只要江都城防圖到了聖上之手,那麼佔據絕對優勢的大隋雄師就能出其不意、輕而易舉的收復江都城。

第937章:飛天神舟墜毀第141章:時間寶貴(求收藏推薦)第298章:得隴望蜀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847章:定航海,佔市場第522章:決定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001章:大隋楊侗第014章:民亂第830章:借花獻佛,激勵全軍第993章:斬將奪軍第942章:患難夫婦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518章:忽悠小舅子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001章:大隋楊侗第084章:李靖之遠謀第991章:喋血龍水城,英雄有淚第695章:考生鬧事,動機不純第618章:韓志以權誘齊王第190章:糧價暴漲第156章:拿下平陽(求收藏推薦)第341章:耀眼的和親公主第830章:借花獻佛,激勵全軍第155章:再見江鳳儀(求收藏推薦)第536章:狹路相逢第201章:靺鞨朝見(求月票)第883章:嫁禍東吳,水落石出第944章:李氏兄妹之決斷(求票)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098章:羣起聲討第515章:踐踏隋律的醜青年鄭重提示第978章:女王訪隋,玄奘作陪第652章:江陽夜戰,沁芳遇險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112章:活捉楊侗第256章:擴軍四十萬(求月票全訂)第257章:毒龍匕(2/4求全訂月票)第740章:人心各異第418章:小姨子裴月華第057章:扔下海扔下河第548章:蕭銑帶來的麻煩第020章:論竇建德第576章:遷新居,姐妹夜話第069章:能不能舉第056章:薛萬徹遇難題第179章:仁慈不好(求收藏推薦)第078章:強吃鐵勒第578章:事態變遷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802章:進退兩難的俘虜第213章:柔然第296章:關隴再合作第317章:一部恩怨史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028章:民團第390章:君臣奏對,擬立十軍第397章:選將臺前的衝突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931章:居高臨下,絕對壓制第536章:狹路相逢第975章:現在的年輕人,太卑鄙了第692章:鬧出人命第747章:見龍卸甲第058章:滅了他第657章:引敵入甕(補上一章)第752章:一路追趕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222章:李淵厚黑第216章:經驗誤人第898章:打草驚蛇,以陽克陰第435章:秀才遇到兵第989章:大好計劃,毀於木門之下第612章:初七論戰第863章:一場笑話第065章:傳國玉璽是什麼第673章:窮途末路,臨死一搏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029章:不要世家士族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347章:喪家之犬第620章:四塞不穩,父子密謀第394章:兄弟隔閡第367章:獨孤整老謀深算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512章:蛇與農夫第448章:天生二五仔第024章:血戰第436章:有理說不清第688章:逆轉契機第334章:只因他怕死第496章:劉文靜再出謀第742章:栽贓陷害
第937章:飛天神舟墜毀第141章:時間寶貴(求收藏推薦)第298章:得隴望蜀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847章:定航海,佔市場第522章:決定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001章:大隋楊侗第014章:民亂第830章:借花獻佛,激勵全軍第993章:斬將奪軍第942章:患難夫婦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518章:忽悠小舅子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001章:大隋楊侗第084章:李靖之遠謀第991章:喋血龍水城,英雄有淚第695章:考生鬧事,動機不純第618章:韓志以權誘齊王第190章:糧價暴漲第156章:拿下平陽(求收藏推薦)第341章:耀眼的和親公主第830章:借花獻佛,激勵全軍第155章:再見江鳳儀(求收藏推薦)第536章:狹路相逢第201章:靺鞨朝見(求月票)第883章:嫁禍東吳,水落石出第944章:李氏兄妹之決斷(求票)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098章:羣起聲討第515章:踐踏隋律的醜青年鄭重提示第978章:女王訪隋,玄奘作陪第652章:江陽夜戰,沁芳遇險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112章:活捉楊侗第256章:擴軍四十萬(求月票全訂)第257章:毒龍匕(2/4求全訂月票)第740章:人心各異第418章:小姨子裴月華第057章:扔下海扔下河第548章:蕭銑帶來的麻煩第020章:論竇建德第576章:遷新居,姐妹夜話第069章:能不能舉第056章:薛萬徹遇難題第179章:仁慈不好(求收藏推薦)第078章:強吃鐵勒第578章:事態變遷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802章:進退兩難的俘虜第213章:柔然第296章:關隴再合作第317章:一部恩怨史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028章:民團第390章:君臣奏對,擬立十軍第397章:選將臺前的衝突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931章:居高臨下,絕對壓制第536章:狹路相逢第975章:現在的年輕人,太卑鄙了第692章:鬧出人命第747章:見龍卸甲第058章:滅了他第657章:引敵入甕(補上一章)第752章:一路追趕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222章:李淵厚黑第216章:經驗誤人第898章:打草驚蛇,以陽克陰第435章:秀才遇到兵第989章:大好計劃,毀於木門之下第612章:初七論戰第863章:一場笑話第065章:傳國玉璽是什麼第673章:窮途末路,臨死一搏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029章:不要世家士族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347章:喪家之犬第620章:四塞不穩,父子密謀第394章:兄弟隔閡第367章:獨孤整老謀深算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512章:蛇與農夫第448章:天生二五仔第024章:血戰第436章:有理說不清第688章:逆轉契機第334章:只因他怕死第496章:劉文靜再出謀第742章:栽贓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