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天生二五仔

洛陽這座天下第一大都會,人口最多時,高達百萬之衆,西域胡商來回往返,城市內相當繁華!可是自從興建它的武帝楊廣離開,這座京城的氣運似乎跟着散去了,從那時起,開始日益蕭條。這些年因爲王世充的連年戰爭和糧食奇缺,早已讓河南郡民不聊生,民衆的不斷逃亡使王世充轄下人口銳減。不少留在洛陽附近的百姓,或舉家南遷,但更多是乾脆直接投往河北地區,聽說那邊的待遇是不錯的!這座往日第一雄城,如今卻是繁華落盡,只剩下一片蒼涼。

隨着烏黑的天幕籠罩,參與捕殺厚載門叛軍的雲定興也從城頭撤回了雲府。

沐浴更衣後的雲定興一身錦袍,接見了一名英武的青年,此人是李世民的行軍司馬殷開山,奉李世民之命,隨潰軍潛入洛陽。

雲定興臉上露出了一絲複雜之色,說道:“和晉王、殷將軍並肩作戰時尤在昨天,殷將軍意氣風發如故,老夫卻老了。”

“廉頗年過七旬尚能餐食鬥米、十斤肉、身披戰甲披靡天下,雲將軍現在身強力壯,何以言老?晚輩來的時候,殿下還說雲將軍深通韜略,是帶其入軍旅的良師,雖無師徒之名,實有師徒之實,若有將軍在身邊出謀劃策,也不至在河湟之敗了。”

雁門之圍發生時,李世民投入雲定興麾下,開始了他這輩子的軍旅生涯,當時隨行的便有殷開山,兩者有過一段交情,李世民適才派他而來。

“是嘛?”馬屁人人愛聽,雲定興也不例外,如今李世民名滿天下,更是逼得王世充寢食難安,能這麼尊敬自己,雲定興自然是高興之極。

“正是如此!”殷開山點了點頭,笑着說道:“將軍深謀遠慮、文武雙全,如果在我大唐的話,可爲右武衛大將軍。殿下說將軍歸唐以後,將會上奏天子,封雲將軍爲歸德公,並極力推薦將軍爲相。”

雲定興雙目一亮,王世充即將敗亡,他早已跟李唐有所聯繫,李世民給自己的承諾,令他十分滿意,笑着說道:“開山能夠入洛陽,想來洛陽城內已有內應,又何必來找老夫呢?”

“我們在城中是安排了一些人,但卻改變不了大勢。不像雲將軍,是王氏族人之外少有的掌握軍權之人。至於效力於王世充的將軍,除了大將軍再也沒有找其他人了,相反,一些人都會被論罪處決。”

殷開山已經把城內的情況掌握得很清楚,知道雲定興是城中掌兵之人,雖然兵馬並沒不多,可在關鍵時刻能幫李世民入城。而且他也知道李世民之所以找雲定興,不是因爲過去那點交情,實際是看中了雲定興怕死寡義的本性。

當年楊勇遭到罷黜,他立即投靠了楊廣,皇泰主楊倓勢弱的時候,又投靠了王世充,併爲王世充的登基出謀劃策,像這樣一個惜命怕死、貪圖富貴的人,豈能爲哪一個諸侯賣命?以前雲定興賣的是楊勇、楊倓,現在又輪到王世充了。

“如此就多謝殿下了。”雲定興想了一想,忽然問道:“不知楊侗現在如何了?”

雲定興這話看似是爲王世充詢問,實際是爲他自己而問的,畢竟大隋比李唐更強,比李唐更有一統天下的資本。

“楊侗雖進了河南郡,可他的兵馬不僅和趙郡王、任城王對峙,還要預防李密。王世充想要藉助楊侗力量的可能性比極小。”殷開山似笑非笑的望着雲定興,說道:“還有就是楊侗攻破興洛城以後,以不忠不仁不義之罪把段達處決了,據說是他是要正隋朝臣民視聽,免得以後有人效仿。此事鬧得沸沸揚揚,幾乎是人盡皆知…而一些人,也被楊侗列入了必殺名錄之中。”

雲定興臉色笑容爲之一僵,臉色白了一白,他明白殷開山說的是自己,如果此言爲真,自己只有李唐一條路可以選擇了,他沉默了一下,勉強一笑:“王世充雖然沒有和楊侗結盟,但他知道楊侗大舉南下也是爲了洛陽,如果隋唐大戰,且兩敗俱傷,那麼兩者最後都只能無功而返。”

“在隋唐兩敗俱傷之後,王世充反而成爲楊侗的屏障,這樣楊侗便可以集中精力攻伐中原,而李唐若想圖謀中原,洛陽首先就繞不過去,這便是王世充圖存之因、動力之源。”

“晉王若有辦法向王世充證明,楊侗不可能提前出兵,相信王世充就不會有這樣的癡心妄想了,那個時候,王世充必然自暴自棄。”

歸根結底,雲定興不想冒殺頭之險去輔助李世民,他擔心自己的兩千軍隊之中有王世充的人馬,一旦被人察覺,今天的李公逸等幾十名將校便他明天的下場。

王世充現在爲了保住洛陽城,採用了極其殘酷手段,城中百姓但有一人逃跑,全家都株連被殺,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只要告發就可免罪。又命五家爲一保,互相監督,如果有人全家叛逃而鄰居沒有發覺,四鄰都要被處死,就也是雲定興不敢肆意背叛王世充的原因。

等到王世充敗亡之時,自己只需順勢而爲,不僅保住自己一家人性命,還能得享富貴。

“多謝雲將軍指點。”殷開山大喜過望,能探到王世充的真實意圖,接下來就可以針而對之了。

。。。。。。。。。

洛陽城外的唐軍大營鋪天蓋地,旌旗如雲,近二十萬大軍營盤延綿二十多裡,聲勢浩大。在更遠處,密集大帳如雨後春筍,一頂挨着一頂,望不見盡頭。

中軍大帳中,李世民負手站在地圖前發愣,這個姿勢他已經保持快一刻了,他的眼睛盯向洛陽之外的一個個紅圈,這些紅圈代表着隋軍駐軍之所,就在今天傍晚,函谷關守將來報,黃河對岸大船密佈,桅杆如林,足有數千艘大船,有高大的五牙戰船,也有穿梭自如的艨衝,更多的是大型運兵船,這些大船逆流而來,是不是意味着河內郡的隋軍打算南渡了?

他的眉頭皺成了一個倒八字,爲眼前的局勢發愁,楊侗在洛陽以東囤積了二十多萬大軍,現在又在黃河以北弄出了這麼多船隻,這到底又有多少兵力?如果這又來了二十多萬,自己能不能打得下洛陽,就算打下了,又如何守禦?

“啓稟殿下,偵騎於洛陽正南方拾到箭信一封。”這時,侯君集從外頭掀簾而入。

李世民終於從長久的沉思中反應了過來,他接過信件一看,正是殷開山讓自己人從城內射出來的信函,看完之後,將內容將帳中文武說了一遍,接着面色陰沉的冷哼道:“雲定興這頭老狐狸,真是貪生怕死之極。”

“就是因爲他貪生怕死,所以才能在隋朝和王世充面前活得滋潤。再看那些關東世家,平日裡根本不將雲定興放在眼中,可是現在呢?雲定興手中好歹還有兩千兵馬,城內的關東世家子弟惶惶不可終日,生怕王世充要了自己的性命。”劉文靜卻看得很開。

李世民苦笑道:“楊侗讓秦瓊和羅士信將趙郡王、任城王看得死死的,手中尤有十多萬兵力可用。原本本王準備儘早結束洛陽之戰,然後將他主力牽制,以給趙郡王、任城王殲敵機會。可今天楊侗又在河內郡擺出如此大陣仗。依相國之意,我們眼下如何是好?”

“關鍵還是王世充。”劉文靜在一邊想了想,忽然笑道:“只要在極短時間之內破了王世充,拿下洛陽城,那洛陽和伊闕便成了隋軍不可逾越的中軸線。”

李世民苦笑道:“其實前三次城外作戰,我們應該敗上一陣的,這樣便可使王世充出城與我作戰,現在把他打怕了,他索性龜縮不出,我們要想拿下洛陽卻需要費十倍以上的損失。”

從殷開山來信中,李世民知道王世充至少還有五萬精銳之軍,以及數萬青壯民夫,而且城內糧草充足、物資足備,要想攻下洛陽委實不易。更要命的是隻要再打幾天,那結民夫又會在戰爭中蛻變成爲軍士,進攻之力或許不如堂堂正正之師,但守城卻是綽綽有餘,

如果沒有外敵,他大不了多耗費點時日,悠哉悠哉的耗幹鄭軍士氣、軍心,然後再給對方致命一擊,可楊侗像頭猛虎一樣蹲在洛陽兩邊,看他消耗,等他露出疲態。

劉文靜默算了一下王世充的兵力,忽然說道:“想讓王世充出戰也不是不行,我有一策可讓他率兵出城。”

李世民大喜。“相國請說!”

“殷開山說王世充視楊侗爲救命稻草,做夢都希望楊侗對我大唐發動戰爭,以給他喘息機會,我們不妨利用王世充這個急切之心作文章,主力佯裝向東北方向的邙山迎戰,洛陽只留少許軍隊,然後把軍隊北移,王世充定會利用我們駐營不穩的機會出城攻擊,到時候,營中駐軍只要牽制住王世充,主力便可殺王世充一個措手不及。”

李世民雙眼發亮,他立刻回頭令道:“請諸位將軍進來議事。”

片刻,蕭瑀、宇文士及、侯君集等人都到了中軍大帳。李世民便將劉文靜的計策給大家說了一遍,侯君集興奮道:“相國此計甚妙,末將願率軍鎮守營盤,以吸引王世充出城!”

李世民搖頭笑道:“你這個魚餌不不夠香,還是由我坐鎮,你可率兩萬赤甲軍佯作撤離,待邙山烽火點燃再率軍殺回。”

這時,李世民見蕭瑀沉思不語,他便問道:“蕭相國可有想法?”

“楊侗如狼,素來崇尚進攻,這一次卻異於以往的穩而未動,我認爲他另有其他陰謀。”蕭瑀拾起木杆指向沙盤上伊闕,說道:“我擔心的是任城王,潁陽城、彭婆城已被隋軍所佔,伊闕若是有失,就截斷了我們和東南方向的二位郡王聯繫,若是弘農郡的朱陽關再失守,我們就會成爲今天的王世充。到時候楊侗如果出兵滎陽,若李密也毀約出擊,二位郡王的處境就危險了。”

話音剛落,旁邊劉文靜便接口道:“蕭相國所言極是,伊闕關萬萬不容有失,有它在,我們的軍隊便可以和二位郡王南北呼應,將隋軍分裂在黃河—洛陽—伊闕東西。而且如今我軍幾乎都在中原,餘者也安排在隋唐邊境,內部一片空虛。伊闕一旦失守,且二位郡王抵禦不住隋軍的話,那隋軍即可一路殺到襄陽,令京城人心浮動。與此同時,還要派人加強黃河南岸的防禦,因爲函谷關的五千守軍只能抵禦潼關來犯之敵,而隋朝的海軍卻打算從陝縣登陸,所以,不能對函谷關抱有期望。”

函谷關是防禦西方,而不是針對東方,對東方防禦的雄關是與之對峙的潼關,正因函谷關針對的是關中隋軍,唐軍駐兵只有五千,於河內郡南渡的隋軍只需一萬人便可從東南的陝縣攻下函谷關。函谷關若是丟了,關中隋軍便可進入兵力空虛的後勤重地——弘農長淵縣。

李世民點了點頭,稍微一想,然後對麾下大將王君廓說道:“與道宗對峙的是羅士信,此人勇冠三軍、智勇雙全,非王將軍不能對付,我給你一萬精騎,協助道宗把這道重要的關卡給我守住。”

王君廓傲然道:“末將早有會會隋朝的所謂第一、第二猛將,若是伊闕失守,末將願提頭來見。”

“段志玄。”李世民想了想,覺得有些不保險,扭頭看向自己麾下大將段志玄和慕容羅睺,沉聲道:“我給你兩萬大軍,你和慕容羅睺率領去接管陝縣防務,日夜巡視河岸,若是對岸隋軍有所異動,必須在第一時間來報。”

“末將遵命!”段志玄和慕容羅睺洪聲道。

……

半個時辰後,王君廓率領一萬騎兵向東南方的伊闕疾奔而去,不一刻,段志玄和慕容羅睺率領一萬步卒向西北出發。

緊接着柴紹和侯君集各率四萬大軍離開大營,向東北方開去,使主營內只剩兩萬軍隊左右。

鄭軍斥候火速稟報給王世充,王世充心中疑惑的登上城頭,注視遠處李世民大營內的頻頻繁調動,暗忖道:“難道是楊侗出兵了?”

這時,身邊的雲定興目光一閃,請命道:“聖上,應該是隋軍出動,李世民擔心被隋軍和我們夾攻擊破,所以主動去迎戰隋軍,這是千載難逢的破敵之機,微臣願率一支勁旅,殲滅留駐唐軍!”

王世充皺眉道,“等一等,等覈實了再說。

第202章:控制(求月票訂閱)第282章:凌雲商隊第332章:學董卓詐突厥第371章:大哥,你降過一回了。第296章:關隴再合作第374章:安息吧你第410章:教學第343章:形勢驟變第555章:去其首腦,斬斷瓜葛第031章:房玄齡所見所聞第937章:飛天神舟墜毀第590章:所有算計一場空第744章:滅‘世’神刃終出鞘第653章:城上城下,掀波瀾第848章:遨遊九天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812章:殺是不殺?第193章:除間行動(第四更求訂閱)第486章:將帥之差距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251章:旗開得勝(求全訂月票)第243章:建成之謀(求月票全訂)第255章:海戰(求月票全訂)第636章:邴元真失權謀退第734章:吐谷渾有變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496章:劉文靜再出謀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138章:王世充的困境(求收藏推薦)第787章:決戰多瑪鎮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246章:年後攻略(求月票全訂)第360章:狂飆演技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805章:將軍們,別太溫柔了第966章:大勝、大喜大悲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263章:奴兵破敵膽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729章:失策了(雙節快樂)第373章:鋼鐵城牆第280章:起兵伐隋第272章:在其位謀其政第767章:戰場上的刺客第939章:驚聞李建成第353章:皇甫無逸第445章:李世民西進第995章:亂象叢生第711章:破軍第801章:空談誤國第447章:困守孤城第793章:一丘之貉,狼狽爲奸第225章:激化矛盾第241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求月票)第697章:唐朝議科舉第171章:僕骨部(求收藏推薦)第863章:一場笑話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780章: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第358章:佈局西域第680章:逃出生天第465章:替罪羊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487章:李君羨不值錢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第219章:房玄齡之狠毒第596章:武川司第791章:河岸遇伏第055章:六花陣克敵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937章:飛天神舟墜毀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798章:友邦助戰第789章:德不配位第238章:殿前三問(求月票)第946章:兩大要地之爭(求票)第938章:末將願意改邪歸正第492章:我楊善會自絕謝聖上第645章:聽天由命第720章:一夜風雲涌第871章:亂軍砍死第850章:千金要方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869章:戰雲起交州第098章:羣起聲討第751章:邀請沈光殺李淵第526章:隋之五敗,應者雲集第138章:王世充的困境(求收藏推薦)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469章:朕的煩惱你不懂第206章:決不退縮(求月票)第108章:沈光建功第628章:鄴城諜影第608章:樂極生悲,全城撲火第994章:反間計第913章:無妻夜話,心如刀絞
第202章:控制(求月票訂閱)第282章:凌雲商隊第332章:學董卓詐突厥第371章:大哥,你降過一回了。第296章:關隴再合作第374章:安息吧你第410章:教學第343章:形勢驟變第555章:去其首腦,斬斷瓜葛第031章:房玄齡所見所聞第937章:飛天神舟墜毀第590章:所有算計一場空第744章:滅‘世’神刃終出鞘第653章:城上城下,掀波瀾第848章:遨遊九天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812章:殺是不殺?第193章:除間行動(第四更求訂閱)第486章:將帥之差距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251章:旗開得勝(求全訂月票)第243章:建成之謀(求月票全訂)第255章:海戰(求月票全訂)第636章:邴元真失權謀退第734章:吐谷渾有變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496章:劉文靜再出謀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138章:王世充的困境(求收藏推薦)第787章:決戰多瑪鎮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246章:年後攻略(求月票全訂)第360章:狂飆演技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805章:將軍們,別太溫柔了第966章:大勝、大喜大悲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263章:奴兵破敵膽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729章:失策了(雙節快樂)第373章:鋼鐵城牆第280章:起兵伐隋第272章:在其位謀其政第767章:戰場上的刺客第939章:驚聞李建成第353章:皇甫無逸第445章:李世民西進第995章:亂象叢生第711章:破軍第801章:空談誤國第447章:困守孤城第793章:一丘之貉,狼狽爲奸第225章:激化矛盾第241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求月票)第697章:唐朝議科舉第171章:僕骨部(求收藏推薦)第863章:一場笑話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780章: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第358章:佈局西域第680章:逃出生天第465章:替罪羊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487章:李君羨不值錢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第219章:房玄齡之狠毒第596章:武川司第791章:河岸遇伏第055章:六花陣克敵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937章:飛天神舟墜毀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798章:友邦助戰第789章:德不配位第238章:殿前三問(求月票)第946章:兩大要地之爭(求票)第938章:末將願意改邪歸正第492章:我楊善會自絕謝聖上第645章:聽天由命第720章:一夜風雲涌第871章:亂軍砍死第850章:千金要方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869章:戰雲起交州第098章:羣起聲討第751章:邀請沈光殺李淵第526章:隋之五敗,應者雲集第138章:王世充的困境(求收藏推薦)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469章:朕的煩惱你不懂第206章:決不退縮(求月票)第108章:沈光建功第628章:鄴城諜影第608章:樂極生悲,全城撲火第994章:反間計第913章:無妻夜話,心如刀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