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廷議

不久,李淵在武德殿偏殿召開了軍政會議,由太子李建成、晉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相國、大將軍、各部尚書,以及內史侍郎封德彝等人蔘加,相國竇軌“生病”不來,其弟右屯衛大將軍竇琮、民部尚書竇璡卻是參與了,而獨孤派則由工部尚書獨孤懷恩、將作大匠於筠作爲代表。

殿內,瀰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衆人分坐兩邊,各有坐榻,人人挺直腰板,神情肅穆。

“諸位愛卿,事到如今,朕也不藏着掖着,實實在在的跟大家算筆賬,什麼賬?隋軍人數。朕現在就自西向東的一一數出來,讓大家有個心裡準備,同時,也是讓大家瞭解到暴隋亡我大唐之心。”

高高坐在玉階龍榻之上的李淵,對衆人緩緩的說道:“暴隋在我大唐邊境陳兵數十萬,西北方向有三個軍團,首先是臨洮郡的隋軍第十軍,人數四萬,主帥是薛萬徹;其次是漢陽第九軍,人數四萬,主帥是王伏寶;第三、是漢川第七軍,人數六萬,主帥是尉遲恭。正北的關中京兆、上洛則以郡兵爲主,往少裡算都是六七萬。而在淅陽、南陽分別是薛萬均的第七軍、楊善會爲首的第五軍、秦瓊爲首的第二軍,此爲暴隋的主戰軍隊,各軍滿編六萬,不算奴兵在內,至少有三十八萬人。其他地方估且不說,單是荊襄方向,就有三大軍團,人數高達二十萬,這裡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

衆人事先知道要商議的內容,事實上也都知道下一步要來攻打荊襄,但是當李淵說出一個個聳人聽聞的數字時,莫不感到心懼。

“前方之敵聲勢浩大,朕找不到獲勝良機,這才迅速退回襄陽,若是長期對峙於南陽,那麼隋軍便會從其他地方攻入兵力空虛的大唐腹心,所以朕必須將這支軍隊完整帶回襄陽,應對可能出現的敵軍,只有保證自身安全,才能再說其他,否則的話,敵軍便會長驅直入,滅我大唐國祚。”

一些人聽了,也默然點頭!李淵爲保有生之力,果斷撤軍,也無可厚非。

高坐上首的李淵見衆人露出理解之色,不由滿意一笑,他將隋軍的數字數出來,雖有漲敵人之威的嫌疑,但這是鐵打的事實,等會談到軍事部署的時候也會說出來,索性率先借隋軍之浩大,爲自己的不戰而退的舉動洗白,“現在國難關頭,大家暢所欲言吧!無論說什麼,朕都不會計較什麼。”

李淵這回學聰明瞭,沒有急着把李世民所定三策說出來,事先也沒有與任何一個臣子說,而是準備看看大家的意思。

見遲遲無人說話,相國蕭瑀走向道:“聖上,就由臣來拋磚引玉吧。”

“蕭相國請說。”李淵雙眼飽含鼓勵之色。

“謝聖上!”蕭瑀拱手一禮,然後說道:“李密前不久也遣使朝唐,陳說脣亡齒寒之理,希望兩家攜手,共抗暴隋,微臣認爲暴隋勢大,非一家可敵,可以聯合李密。若是隋軍來犯,讓他爲我大唐牽制一定兵力,同理,若是暴隋伐魏,我大唐亦振兵響應。”

“臣,附議”

“末將,附議。”

衆人紛紛支持。

李淵點頭道:“李密是個聰明人,深知坐視大唐敗亡的下一步就是他了。禮部立刻派人聯繫李密!”

“喏。”

“等等!”只見另一名相國劉文靜站了起來。

“劉相國,怎麼了?”李淵好奇的問道。

“聖上,暴隋南下之後,發展勢頭令人震驚。微臣覺得光是一個李密還不夠。”劉文靜肅然道。

李淵問道:“蕭銑、杜伏威皆爲暴隋效命,這天下,除了李密,還有誰可以與朕抗隋?”

“蕭銑!”劉文靜淡淡的說出了兩個字。

“蕭銑?”

“蕭銑都已歸降隋朝了,這怎麼可能?”

“……”

衆人驚訝出聲,聖上都說蕭銑是楊侗的人了,劉文靜現在居然說要聯合蕭銑?這不是開玩笑嗎?

“劉相國確實沒有說笑嗎?”李淵頗爲期待的看着素有奇謀的劉文靜。

“當然不是!”劉文靜肅然道:“蕭銑寡恩絕情,猜忌之心極重,而且還是楊侗必殺江南士族,我們可以利用他的這些缺陷,派善辯之士光明下大去遊說,並許以重利,就算不能拉攏過來,但也可以大張旗鼓的說他已經和我大唐聯合抗隋!”

“反間計?”李淵雙眼一亮。

劉文靜點頭道:“楊侗看透了我們的反間計,但多疑的蕭銑卻害怕遭到清洗,只能跟着我們一起隋抗!就算不成功,反正我們也沒有損失。這策也適用於杜伏威。”

“哈哈!好!”李淵大笑着看向禮部尚書溫彥博,道:“依朕之見,蕭銑那裡非溫尚書出馬不可,杜伏威就派善辯之士過去。”

“微臣遵命。”溫彥博慨然道

“林士弘也需要聯絡。”劉文靜接着說道。

“不錯,此時的暴隋,就如當年的大秦,不,比大秦還要可怕,需要各路諸侯同心齊力。”蕭瑀大表贊同。

“好!一併聯合。”

“喏。”

“聯絡盟友一事由禮部負責,接下來,該到我們自己的了。”李淵說完,看了李世民一眼。

“兒臣有三策呈獻父皇……”李世民會意的起身,把三個應對之策一一的詳細說出。

李淵故作思索之色,表現出來的意思也很明顯,就是讓大家三選一。

衆人也知道不可能選擇放棄荊襄的下策;如果李淵有魄力就選上策,但風險太大,要是陷入關中,十萬唐軍就會成爲甕中之鱉,搞不好被隋軍吃個乾淨。如果求穩則選中策了。

這時,陳叔達說道:“聖上,臣首先明確一下態度,荊襄不能失,失去了荊襄,就只剩下巴蜀了,我們恐怕支撐不了三十萬軍隊,所以臣支持中策,朝廷需要派兵支持舂陵,但在細節上臣有不同意見。”

李淵說道,“有不同意見儘管說。所有不同意見,朕都聽。”

“關鍵就是中策所用的十萬大軍,晉王殿下的意思是支持舂陵七萬,支持競陵三萬,但問題是除了晉王在淅陽的四萬軍隊,襄陽方向只剩十三萬左右的軍隊。首先安養縣不能少到五萬,京城至少也要留下五萬,那勉強擠出來的只有三萬軍隊怎麼分?”

陳叔達的意思是巧婦難倒無米之炊,頓時引來一片私語。

李淵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雖然十三萬軍隊確實不少,但他之前忽略了襄陽本身的防禦,如果抽了走了十萬,人家還打什麼舂陵?直接奔着襄陽殺來就好了。

李世民也承認道:“陳相國的分析很有道理,但調十萬軍隊已是底線,因爲現在競陵和夷陵兵力空虛,駐軍只有一萬五千左右的郡兵,還住要集中在競陵,如果沒有三萬軍隊去防禦,一旦隋軍和蕭銑合兵,從夷陵進入巴東,巴蜀和荊襄就被一刀兩斷,另外,隋軍在淅陽和南陽的兵力少說也有二十萬,作爲主動進攻的一方,他們處於隨意調動的一方,而我們只能被動防守;到時候極有可能出現十幾萬人攻打舂陵的局面,況且隋軍還有奴兵,陳相國,十萬大軍,其實很是保守的數字了。”

李世民這話給大家一種捉肘見襟的感覺,大唐明明還有三十萬大軍,到頭來居然無兵可用。

陳叔達沉聲說:“如果這樣的話,只能再徵兵了。”

他話音剛落,竇璡和獨孤懷恩獨孤竟同時冷笑出聲,李淵想到兩派兩人以請命書要挾自己一事,頓時一肚子的氣就冒了起來,不過剛纔他已經說暢所欲言,不能言而無信,只得忍氣道:“竇將作,你有什麼建議嗎?”

竇琮起身道:“聖上,微臣覺得陳相國說的募兵,想當然了?”

大家聞言默然,這幾年募兵太狠,前後強徵的軍隊不下五六十萬人,差點就到掃地爲兵的程度了,如果再次強行募兵,恐怕民間就會造反了。

獨孤懷恩也說道:“竇將作說得不錯,現在四十歲以下的青壯已經不多了,我也擔心強行募兵會使得民衆大量逃入隋境,從而引發更大危機。”

李世民道:“獨孤尚書和竇將作說得確實有道理,不過現實就是這樣子。如果不募兵,那就只能坐以待斃,與其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隋軍一步步蠶食荊襄大地,還不如干脆利落的退入巴蜀。所以我們必須在募兵和不募兵之間作出一個決定,募兵就執行中策。不募兵就執行下策。”

獨孤懷恩、竇璡寒着臉不說話了,李世民的態度很明顯,不募兵那就遷都,將戰火把巴蜀引,大家一起死在巴蜀好了。

這時,一直沒吭聲的李建成說道:“如果募兵,就只能在巴蜀招集,因爲荊襄這邊即使有也不多了,同時這也是以防萬一,能夠及時就近的補充軍隊。我想,以從未經過戰亂的巴蜀而言,招募七八萬軍隊並不是難事。”

被允許參與的李孝恭說道:“聖上,我之前敗在襄城的軍隊九成是荊襄人,也就是說,巴蜀方面實際並沒募集過多少軍隊,說掃地爲兵實在太誇張了。”

這下,獨孤懷恩和竇璡更沒話說了。

李淵見二人都沒說話,便點頭道:“既然大家都不反對,那就這麼決定了,先調七萬大軍緊急援助舂陵,另外在巴蜀招募軍隊十萬,把人數分攤到各郡、各縣,每個人必須完成募兵數量,否則就別當太守縣令了。”

但另外一個問題又來了,誰可爲帥?

這時,幾乎所有人的眼睛都向李世民望去,但李建成卻認爲李孝恭比較合適,一是李孝恭常年在荊襄,對這裡的地型比誰都熟悉,二是李世民太強勢、太激進了,未必能夠聽從柴紹的意見,所以李世民去的話,一定出現將帥不合的局面,這樣反而會失敗得更快。

“父皇,兒臣推薦孝恭率軍援救舂陵,孝恭極有謀略,且一直在荊襄作戰,熟悉地型地貌,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蕭瑀也支持道:“聖上,臣贊成太子提議。”

“父皇,兒臣也認爲孝恭是最適合的人選。”李世民殘破的軍隊還在淅陽,也不想去舂陵被動防守,再次經受隋軍的狂轟亂炸。他現在急需一場勝利挽回他的聲譽,在隋軍這邊很難撈佔便宜,只能打蕭銑的主意,如果蕭銑不加入反隋同盟,那麼他便當一當競陵方向的主將,只要剿滅了蕭銑,開疆闢土,就能夠挽回他東征失敗後損失的聲望。

李淵點了點頭,對李孝恭說道:“孝恭,朕今日恢復你之前的一切職務,並任命你爲行軍元帥,率領七萬大軍援助舂陵,總統攬舂陵戰局。”

“末將遵命!定不負聖上重託。”李孝恭起身,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

第314章:楊侗的瘋狂第108章:沈光建功第464章:左右爲難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325章:楊侗戰略失誤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621章:皇帝揮刀割肉第900章:擴大戰場第902章:童話都是騙人的第536章:狹路相逢第559章:賞罰不明第850章:千金要方第593章:居安思危,統一思想第234章:六境第003章:單挑第394章:兄弟隔閡第573章:聞‘隋’喪膽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411章:給出家人設標準第290章:倍受爭議第736章:龍兄虎弟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830章:借花獻佛,激勵全軍第462章:洛陽第934章:大勢不可逆第494章:他知道,他都知道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576章:遷新居,姐妹夜話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409章:道女爭道統第518章:忽悠小舅子第177章:禽奔獸遁第100章:演技出衆第416章:滾出大隋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第853章:春藥而已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744章:滅‘世’神刃終出鞘第290章:倍受爭議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127章:奸商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660章:嚴軍法,揮淚斬將第751章:邀請沈光殺李淵第301章:劣根性第373章:鋼鐵城牆第188章:老謀深算(第五更求首訂月票)第803章:七家分高原第668章:計中計,各有所忌第512章:蛇與農夫第652章:江陽夜戰,沁芳遇險第483章:優勢因時而變第654章:上兵伐謀,攻心爲上第897章:滎陽鄭氏,來勢洶洶第847章:定航海,佔市場第808章:遂良獻計破堅城第877章:新運河,一無是處第767章:戰場上的刺客第518章:忽悠小舅子第525章:進軍淮北第257章:毒龍匕(2/4求全訂月票)第139章:談條件(求收藏推薦)第754章:神仙上山第308章:吃人魔王人人愛第381章:登基五步之爭第695章:考生鬧事,動機不純第698章:李元吉職權擴大第722章:禪位之以退爲進第979章:二十個邦國的交易第564章:花重金,破楊侗毒計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217章:李密抉擇第709章:會師谷城,大戰降臨第667章:揣摩敵意,世績設局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508章:我害死了爹爹第104章:李淵稱帝第007章:一將無能第327章:契苾生死抉第145章:各奔前程(求收藏推薦)第242章:長安議科舉(求月票全訂)第503章:蕭後的經驗第571章:樓觀歧暉刺隋皇第630章:凌敬在行動第542章:‘萬’國朝隋第028章:民團第790章:皇后驚夢第768章:刺客美馬計第242章:長安議科舉(求月票全訂)第853章:春藥而已第091章:君王死社稷第882章:隔牆有耳第740章:人心各異第680章:逃出生天第473章:長孫無忌的重大發現
第314章:楊侗的瘋狂第108章:沈光建功第464章:左右爲難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325章:楊侗戰略失誤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621章:皇帝揮刀割肉第900章:擴大戰場第902章:童話都是騙人的第536章:狹路相逢第559章:賞罰不明第850章:千金要方第593章:居安思危,統一思想第234章:六境第003章:單挑第394章:兄弟隔閡第573章:聞‘隋’喪膽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411章:給出家人設標準第290章:倍受爭議第736章:龍兄虎弟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830章:借花獻佛,激勵全軍第462章:洛陽第934章:大勢不可逆第494章:他知道,他都知道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576章:遷新居,姐妹夜話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409章:道女爭道統第518章:忽悠小舅子第177章:禽奔獸遁第100章:演技出衆第416章:滾出大隋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第853章:春藥而已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744章:滅‘世’神刃終出鞘第290章:倍受爭議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127章:奸商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660章:嚴軍法,揮淚斬將第751章:邀請沈光殺李淵第301章:劣根性第373章:鋼鐵城牆第188章:老謀深算(第五更求首訂月票)第803章:七家分高原第668章:計中計,各有所忌第512章:蛇與農夫第652章:江陽夜戰,沁芳遇險第483章:優勢因時而變第654章:上兵伐謀,攻心爲上第897章:滎陽鄭氏,來勢洶洶第847章:定航海,佔市場第808章:遂良獻計破堅城第877章:新運河,一無是處第767章:戰場上的刺客第518章:忽悠小舅子第525章:進軍淮北第257章:毒龍匕(2/4求全訂月票)第139章:談條件(求收藏推薦)第754章:神仙上山第308章:吃人魔王人人愛第381章:登基五步之爭第695章:考生鬧事,動機不純第698章:李元吉職權擴大第722章:禪位之以退爲進第979章:二十個邦國的交易第564章:花重金,破楊侗毒計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217章:李密抉擇第709章:會師谷城,大戰降臨第667章:揣摩敵意,世績設局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508章:我害死了爹爹第104章:李淵稱帝第007章:一將無能第327章:契苾生死抉第145章:各奔前程(求收藏推薦)第242章:長安議科舉(求月票全訂)第503章:蕭後的經驗第571章:樓觀歧暉刺隋皇第630章:凌敬在行動第542章:‘萬’國朝隋第028章:民團第790章:皇后驚夢第768章:刺客美馬計第242章:長安議科舉(求月票全訂)第853章:春藥而已第091章:君王死社稷第882章:隔牆有耳第740章:人心各異第680章:逃出生天第473章:長孫無忌的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