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迂迴戰略

夕陽斜照,落日餘暉灑在中軍大帳的穹頂之上,潔白的帳頂閃爍着一絲淡淡的瑰麗色彩。一間充作御書房的內帳很安靜,簾子已經拉下一半,晚霞從鏤空簾縫透入,將整個房間樑成了一片紅。

唐皇李淵坐在一張御案後,彷彿入定老僧,誰也不知他這麼坐了多久,一個時辰?還是,兩個時辰?

他被淅陽方向消息氣到了,在御案之上,是從淅陽送來的急報,上面是李世民攜同外武關守將張士貴不戰而退,分別遭到隋軍擊敗的消息。

前者,讓他震驚!卻授受得了。李世民擅自撤退這個消息則讓他震怒。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這句話在隋朝自然是沒有的,但不妨礙人們對道理的理解。李世民在權衡利弊得失之後,果斷放棄朱陽關和外武關之舉便是這句話的最佳踐行,假如李世民在不該拚的地方把人拼光了,一切也就完了。對於李世民此次表現出來的果斷,便是身爲敵人的楊侗也不得不稱讚再三,然而李淵卻不是這麼想。

李世民的果斷撤退,令李淵感到皇帝權威受到了挑釁。他一直認爲所有的軍隊都是他的軍隊,他有權知道一切、決定一切,這纔有了朝廷對着地圖作出部署、交由前方大將執行、大將若要對戰略調整都要上報朝廷這種奇葩的軍政。

軍權,無疑是李淵的逆鱗,長子李建成只是略微提過‘朝廷干涉軍事過重’,他都動了易儲之念,而次子李世民竟然敢公開觸犯,李淵怒火萬丈,隱隱然殺機大生。

針對李世民的殺機的滋生,不僅是軍權問題,還有一連串的失敗導致李淵異常焦躁。

河南、弘農、襄城、淯陽的失守,李淵只是遺憾和失落,只因這些地方原本就不是他的,也威脅不到襄陽和南陽的安全,而淅陽和南陽北半部的失守,就彷彿一把利劍頂在他的心臟,使得李世民是的合理撤退到了他這裡變成了保全晉王系,置國家大義於不顧之舉。李世民的擅自撤退決定,使得朱陽關唐軍陷入混亂,否則的話,朱陽關也不會失守,也就是說,眼下的困境都是李世民擅自撤軍造成的。

。。。。。。。

而在中軍大帳之外,李世民直挺挺的跪着!

他在淅陽佈設好防禦,便在赤甲軍的護送下連夜趕來請罪,可是他的父皇對他的訴求一律不理會,他從早上一直跪到了現在,跑了一天一夜,又滴水顆米沒有下肚,整個人都搖搖欲倒。

“二弟,起來吧,你需要好生休息,這樣下去,你撐不住的。”眼前一暗,卻是大哥李建成再一次出現在他面前,李建成也不顧李世民反抗,一把就將他扯了起來,按在了一張馬紮之上,並讓人奉上一大碗黏稠的米粥。

米粥的清香讓餓了近兩天肚子的李世民飢意上漲,心下一橫,接過大碗,一口氣喝了個乾淨,用骯髒的衣袖擦了一下嘴脣,感覺精神多了。

“多謝大哥。”

“不必!”李建成揮了揮手,坐到了另一張馬紮之上。

李世民擡頭問道:“大哥,你說,我做錯了嗎?”

“你問我跟問你有什麼區別?”沉默了良久,李建成苦笑了一下,模棱兩可的說道:“假如在不該拼的地方把人拼光了,一切全都完了。”

李世民先是一愣,隨即又深深嘆了一口氣。他知道大哥其實也贊同他之舉動,可是對自己懷有很深的戒備,這才說出這等模糊的話來。

“對於我大唐的下一步,大哥可有打算?”

“要我說,遷都巴蜀較好!”李建成沉吟一下,接着說道:“巴蜀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物產豐富,如今我們佔有巴蜀和大半個荊州,完全可以效仿劉備,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蠻族,對外聯合李密,對內革新政治,先保後方穩定,時機成熟,就派一員上將從襄陽出兵,直指南陽和洛陽一帶。”

“大哥之設想,小弟不敢苟同!”李世民搖了搖頭,道:“首先,我們擁兵二十多萬,遠沒落魄到遷都的地步;其次,李密根基不穩,根本沒資格和有着父兄打牢了基礎的孫權相提並論,如果我們一退,楊侗必將全力對付李密,李密一旦被剿滅,下一步肯定是攻打荊襄巴蜀,我們偏安一隅,外無盟友,堅持不了多久的。”

李建成皺眉道:“二弟管軍事,不瞭解政務情況,大唐自立國起,戰爭便一直不絕,朝廷已至崩潰的邊緣,這二十多萬的供養,跟陣亡撫卹全部壓到百姓頭上,早已弄得怨聲載道,民憤已至巔峰,再不休兵止戈、休養生息、安撫民心,不用隋軍來打,我們自己就崩潰了…若是民間叛亂不止,我們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了。”

“大哥說的我懂,可我們有這麼多兵力都節節敗退,一旦我們鬆懈下來,至少要裁掉一半以上的兵力,這樣又如何應對咄咄逼人的隋軍?大哥別忘了,楊侗可不是垂暮之年的曹操,他比我們還小,他有的時間跟父皇消耗。”

“可是二弟,我們壓榨民力來供養的這些兵力能打退、打敗隋軍嗎?”

“……”李世民爲之啞火,好半晌,才又說道:“爭霸天下本就是不進則死之路,當我們在太原起兵,就註定和天下梟雄是不死不休,到現在,再艱難也必須硬着頭皮上。”

“你這是蠻不講理,是拿全族性命爲賭注,賭國運、賭族運。”

“總比苟活一時的好。”

“你……”李建成給嗆得不行,好半晌,搖頭道:“算了,反正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爭執也沒意義,還是等父皇定奪好了。”

“我覺得也是!”

“……”

一陣無聲的沉默!

兄弟二人各自思索起了對方的觀點,最終卻都覺得大哥/二弟說的其實也沒錯!

錯的是誰?

楊侗麼?當然不是,作爲對手,人家奮力反抗有什麼錯?說起來,人家楊侗纔是最冤枉的,你們都造反了,還不許別人還手?

錯就錯在自己無能。

開局的時候,明明是唐強隋弱,而且楊侗爲首的隋朝還打了幾年的外戰,在隋軍縱橫塞外的時候,唐朝又在幹什麼?對着地圖寫寫劃劃一通,然後四處開戰,結果路路不通,好不容易有所成效,楊侗立即調轉馬頭對着李唐蹂躪一頓,打贏了還要李唐賠錢,和平共處的謊言過去不了多久,又來打稍有起色的李唐,贏了李唐又要賠錢,偏偏李唐君臣就吃這一套,隋朝就這樣越打越強,李唐越打越弱。

怪誰?自然是心懷僥倖的李淵,自然是賠完錢後又心懷僥倖的李淵。

但作爲臣和子,李建成、李世民都不敢說,只能在心裡暗自抱怨一兩回,接着又得幫他們的老爹擦屁股。

李世民好不容易反抗一回,跪了足足一天時間,還得不麼召見,見面之時,恐怕一陣狂風暴雨是免不了了。在作出決定撤兵時,李世民便有了這個覺悟,殷開山勸他三思也是出於此。

就在兄弟二人沉默以對之時,一名侍衛出來稟報:“太子殿下,聖上宣你覲見。”

李建成看了眼李世民,也不說話,便起身入內,房內窗簾拉着,只有一絲落日餘暈斜照,光線十分暗淡,兩名隨軍宦官戰戰兢兢站在屋角,一動也都不敢動,地上,滿是摔碎茶盞和文房四寶等等,李淵在此之前顯然是發了一通脾氣。

李建成連忙上前施禮,“兒臣參見父皇!”

“坐吧!”說到這裡,李淵長長一嘆,“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李淵目光投向李建成,目光在也問他,李唐現在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李建成也考慮很久,他有自己的方案,尤其是和李世民一番爭辯後,這個想法更加清晰,只是他從來都不敢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但事到如今,不說也是不行了,作爲太子,他應該承擔起一些壓力。

“父皇,兒臣建議遷都蜀都,在成都建立新都。”

“遷都?”

李淵目光變得凌厲起來,“朝廷九成以上的官員都是關隴、關東、江南人,你覺得遷都蜀郡可能嗎?”

“父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必須要做最壞打算,至少應該預留後路,一旦荊襄有危,可以及時遷往巴蜀;現在至少該做一些準備了,兒臣的意思是先派可靠可信之人去經營巴蜀,打造出一個民心似鐵、無內憂外患的巴蜀,即便日後不用遷都,卻也利於朝廷對巴蜀的掌控。”

李建成並沒有被父皇的眼光嚇倒,他知道父皇其實很早就想遷都了,只是擔心各方勢力反對,是以不敢實施,但如果以治理地方、安撫民心、穩定後方爲名,派遣良吏經營巴蜀就不成問題了。

“如今隋朝軍勢滔滔,暫時不可力敵,當以保住軍隊不失爲首要,更重要是我大唐必須要面對現實,要做好最壞打算,如果事先沒有安排,隋軍猛然殺入襄陽,咱們就連退路都沒有了,即便成功退到巴蜀,恐怕面臨的將是一個大亂的巴蜀,這樣又能堅守多久?所以朝廷必須對巴蜀擁有絕對掌控,並逐漸將一些戰略資源移往巴蜀,以免步當初倉促南下襄陽之後塵,兒臣記得當年南下之時,襄陽裝不了這麼多人,造成了嚴重的軍民衝突、官民衝突,最後不得不動用軍隊強行平息,而這,也讓襄陽百姓對我大唐十分反感,至今都沒有多大歸屬。前車之鑑,不可不妨。而我們只要在巴蜀有了充分準備,也能在戰火忽然燒至襄陽時,可以從容撤到巴蜀,關閉險關要塞,不予隋軍趁勢追擊之機。”

李淵聞言,目中厲色漸漸消退,半晌,才嘆了口氣,苦笑道:“朕只是很擔心,一旦我們表現出遷都巴蜀跡象,會引發朝野混亂,尤其關隴、江南和關東貴族,他們肯定都不會接受,會引起更大騷亂,所以朕左右爲難,遲遲難以決定。”

李建成苦澀一笑:“父皇多慮了,只是派良吏良將入蜀治理平亂、穩定後方而已,這是很合理的安排。只要我們不說遷都,他們便是心有懷疑,也不能多說什麼。真到那一天,他們便是不想退也只能退,這叫形勢不由人。”

李淵目光一亮,這法子倒是不錯,想了想,卻又嘆息了一聲,很是不甘的說道:“巴蜀雖是隱龍之地,卻也是困龍之地,若我們退入其中,就很難出來了,便是天下有大變,也因爲遠離中原,無法及時反應,僅憑巴蜀一地也不是長久之計啊。蜀漢便是最典型的例子,空有一批能臣干將,卻無支撐作戰的人口和錢糧,這才使諸葛孔明、姜維只能帶少許兵力北伐,因爲後續乏力而多次錯失良機。”

對此,李建成早有暢想,並說出了自己的主張,“父皇,蜀漢北伐,實因南方一片荒野,然世態變遷,在南方繁衍生息的民族多不勝數。據兒臣所知,在瀘川郡、犍爲郡、越巂郡南部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爲主的六詔,人口約有百萬之衆,我們不妨效仿楊侗以戰養軍、以戰養民之策,將之徵服,六詔如今處於矇昧之態勢,彼此之間征伐不休,平之不難,然後將之納入大唐版圖,自成一郡,盡取其百姓爲我大唐效力。同時,派一將率軍從牂柯郡殺入嶺南諸郡,然後再北伐蕭銑和林士弘南部的兵力空虛的江漢沅湘諸郡、淮南江表諸郡,以上地域要麼山勢險峻、要麼水網縱橫,隋朝縱橫天下的騎兵將無用武之地,到時候可借地勢之利,誘敵深入,將隋朝有生之力一一殲滅。”

李淵聞言,緊鎖的眉頭慢慢打開了,眼睛也亮了起來,從接到李世民潰敗的消息開始就百念皆灰,一生的夢想彷彿都破滅了,覺得自己的人生之路從此暗無天日,只能一步步走向死亡,是以把自己關在房間內,誰也不見、軍政全不管。更覺得所有人都背叛了他。而李建成勾勒出來的藍圖,就彷彿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盞明燈。

“對啊!朕只盯着隋魏,怎麼就沒想到遷回二者後方呢?”

李淵忽然跳了起來,心中豁然開朗,一種突來的歡喜使他心都快爆炸了,反覆說:“朕怎沒想到呢?”

他大笑起來,連外面的侍衛也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是太子殿下厲害,進去只說一席話,聖上就像是被打了雞血一樣,不像晉王,每次都惹聖上生氣。

但李建成卻高興不起來,心知大唐大小勢力因爲利益分配問題,必使自己之構想不能迅速執行,這將錯失最佳良期,只求父皇在李密尚未失敗的時候,能夠取下六詔,將大唐的疆域通至交趾和大海。否則的話,又會事事慢人幾大步、處處受制於人。李建成也希望執行此策的大將是有作爲、有能力的大將,而不是紙上談兵之輩,不僅是大唐承受不起再次輸的代價,還因爲時間不等人。

目前來說,最合適的人選無疑是李世民和李孝恭,兩人不管是對大唐的忠誠,還是個人的能力都是最可靠的人。從公事上說,李建成希望父皇將李世民這個不安分的傢伙調去巴蜀,免得他在荊襄搗亂,但是從私心來講,又擔心李世民將巴蜀經營成他的王國,到時候不僅是自己生死未僕,便是父皇也會淪爲傀儡。至於李孝恭吧,無疑是李建成最意屬的人,可這畢竟是他最忠實的支持者,如果自己推薦李孝恭爲將的話,父皇會不會也像自己擔心李世民所爲一樣來懷疑自己?

一時之間,李建成只感到左右爲難。

第584章:楊廣之心第109章:再下一城第820章:李世民逆襲第095章:英雄輓歌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985章:怎麼證明你是李淵第372章:死士之死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圖援魏第093章:河東遇阻第392章:無意破陰謀第164章:無一善類(求收藏推薦)第986章:唐皇之死(求票)第559章:賞罰不明第765章:楊沁芳出戰第963章:送他下地獄第932章:兵臨城下,內外交困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陳戰(求票)第441章:爲奸佞著書立說第766章:無名小卒裴行儼第217章:李密抉擇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081章:天時地利人和第786章:多瑪鎮的價值第428章:王世惲第871章:亂軍砍死第195章:官方店鋪(六更)第407章:全軍覆沒第266章:三大巨梟第578章:二代班子第591章:祖孫對第320章:戰前吉兆第590章:所有算計一場空第824章:壯士斷腕第579章:凱旋之師第424章:中原將有大事第779章:退往襄陽第109章:再下一城第745章:兵進臨洮,楊侗遭難題第014章:民亂第674章:積石關,陰險之作第754章:神仙上山第800章:神鬼不出,誰與爭鋒第429章:誰佔了誰的便宜?第335章:攻略西域第703章:兩對兄妹,不同情懷第054章:拿下契丹第153章:停戰(求收藏推薦)第719章:恢復祖宗之法第946章:兩大要地之爭(求票)第439章:出爾反爾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195章:官方店鋪(六更)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511章:一頭霧水第541章:裴愔入京見女兒第174章:將星閃爍(求收藏推薦)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169章:破綻百出(求收藏推薦)第907章:小節有虧,大節無損第639章:玩火自焚第344章:國戰不講仁慈第384章:登基大典第137章:送刀子(求收藏推薦)第255章:海戰(求月票全訂)第395章:‘逗牛’戰術第195章:官方店鋪(六更)第173章:絕戶計(求收藏推薦)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221章:緣分第484章:緊急行動第271章:女娃救父第282章:凌雲商隊第448章:天生二五仔第859章:失望透頂(求票)第585章:恩怨難解第320章:戰前吉兆第328章:老程搗亂第841章:失敗一次就十次、十次不行百次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183章:背水一戰(求收藏推薦)第468章:李建成掛帥第259章:陳漢在行動(4/4求月票全訂)第191章:杜先生第127章:奸商第950章:大纛傳令,全軍出擊第383章:大刀闊斧第290章:倍受爭議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475章:‘人鏡’消失,好事多磨第618章:韓志以權誘齊王第993章:斬將奪軍第791章:河岸遇伏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363章:須臾緣分,終是夠了第779章:退往襄陽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507章:一鳴驚人第867章:李氏三兄弟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
第584章:楊廣之心第109章:再下一城第820章:李世民逆襲第095章:英雄輓歌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985章:怎麼證明你是李淵第372章:死士之死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圖援魏第093章:河東遇阻第392章:無意破陰謀第164章:無一善類(求收藏推薦)第986章:唐皇之死(求票)第559章:賞罰不明第765章:楊沁芳出戰第963章:送他下地獄第932章:兵臨城下,內外交困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陳戰(求票)第441章:爲奸佞著書立說第766章:無名小卒裴行儼第217章:李密抉擇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081章:天時地利人和第786章:多瑪鎮的價值第428章:王世惲第871章:亂軍砍死第195章:官方店鋪(六更)第407章:全軍覆沒第266章:三大巨梟第578章:二代班子第591章:祖孫對第320章:戰前吉兆第590章:所有算計一場空第824章:壯士斷腕第579章:凱旋之師第424章:中原將有大事第779章:退往襄陽第109章:再下一城第745章:兵進臨洮,楊侗遭難題第014章:民亂第674章:積石關,陰險之作第754章:神仙上山第800章:神鬼不出,誰與爭鋒第429章:誰佔了誰的便宜?第335章:攻略西域第703章:兩對兄妹,不同情懷第054章:拿下契丹第153章:停戰(求收藏推薦)第719章:恢復祖宗之法第946章:兩大要地之爭(求票)第439章:出爾反爾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195章:官方店鋪(六更)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511章:一頭霧水第541章:裴愔入京見女兒第174章:將星閃爍(求收藏推薦)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169章:破綻百出(求收藏推薦)第907章:小節有虧,大節無損第639章:玩火自焚第344章:國戰不講仁慈第384章:登基大典第137章:送刀子(求收藏推薦)第255章:海戰(求月票全訂)第395章:‘逗牛’戰術第195章:官方店鋪(六更)第173章:絕戶計(求收藏推薦)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221章:緣分第484章:緊急行動第271章:女娃救父第282章:凌雲商隊第448章:天生二五仔第859章:失望透頂(求票)第585章:恩怨難解第320章:戰前吉兆第328章:老程搗亂第841章:失敗一次就十次、十次不行百次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183章:背水一戰(求收藏推薦)第468章:李建成掛帥第259章:陳漢在行動(4/4求月票全訂)第191章:杜先生第127章:奸商第950章:大纛傳令,全軍出擊第383章:大刀闊斧第290章:倍受爭議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475章:‘人鏡’消失,好事多磨第618章:韓志以權誘齊王第993章:斬將奪軍第791章:河岸遇伏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363章:須臾緣分,終是夠了第779章:退往襄陽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507章:一鳴驚人第867章:李氏三兄弟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