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

下午,範寧又覲見了曹太后。

和去年相比,此時範寧和曹太后的關係已經變了。

曹太后對範寧這個侄女婿還是比較滿意,有魄力、有膽識,能做大事,眼看他還有一年任期就滿了,曹太后已經在考慮範寧下一步的安排。

接見範寧時,天子趙頊也在座,趙頊也同樣十九歲了,按照慣例,明年他將正式處理政務,終於要到了他大展拳腳的一刻,在見到範寧時,趙頊興奮的神情已經按耐不住。

“微臣範寧參見太皇太后,參見陛下!”範寧上前恭恭敬敬行禮。

“範愛卿平身!”

“謝太后!”

範寧又取出一份報告,這是他一年的述職報告,上午給他知政堂的是南大陸探查記錄,雖然探查記錄的內容也報告在述職報告中,但兩者的意義完全不同。

“這是微臣去年到今年的述職報告,請太后和陛下過目。”

一名宦官過來,將範寧的述職報告呈給了曹太后,曹太后翻了翻報告,隨手遞給趙頊,又對範寧微微道:“範愛卿這幾年爲大宋開拓海外,貢獻巨大,也作出了很大的犧牲,相信朝廷不會忘記,眼看還有一年任期就滿了,範愛卿最後一年任期有什麼計劃?”

範寧躬身道:“微臣最後一年,主要是想在南大陸上建立起根基,確實說是建立起第一個縣,也獲得了知政堂的支持,這是微臣海外經略使任期的最後一步,也是南大陸的第一步,微臣想把它做好,做踏實了。”

曹太后點點頭,“那接下來的經略使,你考慮過由誰來接任嗎?”

“微臣推薦副使李慕接任?”

旁邊趙頊眉頭微微一皺道:“李慕沉穩有餘,但開拓性似乎不足,在朕的記憶中,他海外只去過呂宋府和琉球府,其他地方都沒有去過,由他接任海外經略使,是不是有點不太妥當?朕認爲他還是出任內勤比較合適,擔任正使他還差了一點。”

範寧不慌不忙笑道:“陛下,李慕出海偏少正是微臣的要求,我們兩個人一正一副,不能都在海外奔波,事實上,這些年微臣基本上顧不到經略府的事務,都交給了李慕,他在泉州坐鎮,才保證了大量人員和物資的輸送,保證了經略府的正常運轉,這也正是他做副使成功的體現,如果他出任正使,相信他也會很快適應,也會常常出海,而且海外經略使應該以經略爲主,開拓的事情微臣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發展壯大,這纔是經略使的主要職責,微臣推薦李慕,正是他有很強的責任心和協調能力,熟悉海外情況,能更好地適應後階段的經略府事務。”

趙頊點點頭,“愛卿說得有道理,下一年朕會好好觀察李慕。”

曹太后看了趙頊一眼,沒有說什麼,她又對範寧道:“範愛卿以後想做什麼?”

範寧沉吟一下問道:“太后,北方的情況如何了?”

曹太后頓時明白了,範寧對北方感興趣,她從前聽先帝說過,範寧開拓鯤州的主要目的,並不僅僅是爲了給大宋建立養馬基地,同時還要給大宋打造一個進攻遼國的海上基地。

她點了點頭,愛卿的意願哀家明白了,哀家會好好考慮。

“謝太后和陛下成全!”

........

曹太后有些疲倦,隨後便回宮了,大殿內只剩下範寧和趙頊二人,趙頊隨即將範寧請到自己的書房,慈安殿都是太皇太后的耳目,趙頊不太舒服,有些話他不想讓太后知道太多。

母親去世這一年多,趙頊明顯成熟起來,他並不因爲範寧娶了曹家的女兒就對他抱有戒心,他心中很清楚,範寧是誰都控制不住的,包括太皇太后。

書房內,趙頊請範寧坐下,又命宮女上了茶,他對新大陸興致盎然,一邊看範寧的報告,一邊詢問各種情況。

“範愛卿爲什麼把南大陸的前期經營放在大陸東南,那樣距離大宋不是更遠了嗎?爲什麼不放在北面。”

趙頊望着南大陸地圖上最北面的半島,他心中有點奇怪,這裡緊靠南洋,只隔一座海峽,爲什麼不在這裡建縣,還要跑到更遙遠的南面建縣?

“回稟陛下,微臣主要是從氣候和地形來考慮,北面氣候乾熱,降水偏少,人難以適應,而且海面全是珊瑚礁石,至少綿延幾千裡,對航運極爲不利,其次土質也不好,不利於耕種。

我們初次登陸的定南河口雖然很不錯,但氣候還是略略差了一點,只是我們必須熟悉那裡,所以微臣才把第一個縣放在那裡,而第二個縣再要向南幾百裡,那裡的氣候更涼爽、降水也豐富,土壤會更好,更適合移民生存。”

趙頊點點頭,“你的意思是說南大陸還是偏熱?”

“正是,大家都知道,最熱的地方是南洋地區,越向北或者越向南,氣候就會越涼爽,越適合人居住,像我們的嶺南地區也是很熱,到了江南就最好了,冷熱適度,人既不感到難受,又有利於農作物生長,而定南河口相當於福建路,也就是泉州和福州一帶,再向南千里,就相當於我們的江南地區了。”

範寧笑着進一步解釋道:“七八月是我們的夏天,卻是南大陸的冬天,它們的季節和我們正好相反。”

趙頊感興趣地問道:“朕倒是第一次聽說,這是什麼緣故?”

“這應該和太陽的遠近有關,簡單說,就是陰極則陽,陽極則陰,陰陽共存纔是自然。”

雖然還不是很懂,但趙頊也不想在這上面做文章了。

他沉默片刻道:“你覺得宋遼之間這幾年會有一戰?”

範寧知道這是自己向太后表示更關注北方後,趙頊心中也被觸動了。

範寧微微一笑,“陛下應該比微臣更瞭解北方的局勢纔對吧!”

趙頊點點頭,“去年遼國提出要求我們放棄鯨州,這個條件我們答應了,後來他們又要求我們從鯤州撤軍,知政堂爲大局着想,把軍隊撤到秋田,結果今年他們變本加厲,上個月要求修改檀淵盟約,把歲幣的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改成銀百萬兩,絹兩百萬匹,或者給黃金三十萬兩,提高了十倍,朝廷一口回絕,遼國使者揚言,如果不接受修改,那盟約也將作廢,顯然是對大宋提出了戰爭威脅。”

“然後呢?”範寧又問道:“邊境有沒有什麼動靜?”

“這就是詭異之處,遼使返回不久,十萬遼軍便屯兵霸州邊境,但很快又忽然撤軍,原因不明。”

範寧沉吟片刻,又問道:“西夏軍有動靜嗎?”

範寧之所以問西夏軍,是因爲西夏一直配合遼國的戰略,有時候從西夏軍那裡能看得出遼國的情況。

趙頊搖搖頭,“西夏軍那裡沒有任何動靜。”

範寧想了想道:“微臣估計遼國只是在試探,他們應該還沒有準備好,不過宋朝的漸漸強大確實改變了宋遼之間的戰略平衡,宋遼之間遲早會有一戰。”

停一下,範寧又道:“微臣一直有一種擔心,遼國會不會也在發展戰船,按理,既然他們知道鯤州,也知道鯨州對他們的威脅,他們不可能無動於衷,遼國在燕山府一線部署兵力,會不會是一種疑兵?把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在燕山府。”

趙頊眉頭一皺,“你是說,遼國很可能在造船?”

“微臣只是猜測,事實上,渤海國在被遼國滅亡之前,造船能力就已經不弱,曾經派船隊訪問日本,只是遼國不重視航海,渤海國的造船能力消失了,但如果遼國開始重視航海,目標必然是指向鯤州,陛下,這一點我們不得不防備。”

趙頊暗暗吸了口冷氣,似乎滿朝文武誰都沒有想到這一點,還真有這個可能。

“朕會留意此事,多謝愛卿提醒!”

範寧躬身道:“如果朝廷有需要,微臣願意隨時爲朝廷效力!”

趙頊笑道:“朕也期待愛卿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發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爭升級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六百三十七章 搶佔河套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記(中)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燈會(下)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
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發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爭升級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六百三十七章 搶佔河套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記(中)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燈會(下)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