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糧草

紀曉棠走進書房的時候,謝知縣正穿着一身官服跟紀二老爺在說話。見紀曉棠進來,兩人就都住了嘴,笑着看紀曉棠。

紀曉棠上前給謝知縣行禮。謝知縣忙伸出手來虛扶了一下,讓紀曉棠不必多禮。

“曉棠出落的越發像大姑娘了。”謝知縣瞧着紀曉棠,笑的很是慈愛。“我羨慕紀兄,曉棠年紀雖小,卻能當家理紀,不像懷瑾,萬事還要他娘替他操心。”

“子謙兄過獎了,呵呵。”紀二老爺就笑,一面讓紀曉棠坐下。“你謝伯伯來借糧。曉棠,你看看家裡還有多少餘糧?”

“謝伯伯家也缺糧,怎麼沒聽懷瑾哥哥提起過?”紀曉棠就詫異道,“既然謝伯伯家要糧,又說什麼借字。自然是有我們吃用的,就有謝伯伯和伯孃吃用的。”

“曉棠這話說的我心中暖暖的。”謝知縣就笑道,“並不是伯伯家裡要用糧。伯伯這次來,是朝廷有命,要各地縣官籌集糧食。清遠縣中,我第一個就想到了你爹爹。”

“原來是這樣。”紀曉棠聽了謝知縣的話,已經飛快地跟紀二老爺交換了一個眼色。“你們我想請問謝伯伯,朝廷籌集糧食,具體是怎樣的章程?”

除了每年該繳納的賦稅,朝廷要另外跟大戶們籌糧,也不是空口白牙,一句話就可以的。

謝知縣聽紀曉棠問的老到,不由得心中暗暗點頭,紀曉棠雖年幼,但卻通今博古,明曉世事,絕不是誰可以輕易糊弄的,也就怪不得紀二老爺和紀二太太都放心讓她管家,且家裡這樣的大事也要找她來商量、拿主意了。

謝知縣方纔跟紀二老爺提出借糧,紀二老爺不置可否,只說他並不知道家中還有多少餘糧。需要問過管家的紀曉棠。

這話當然瞞不過謝知縣。紀二老爺是不大愛操心這些庶務,然而如今糧食這樣的大事,紀二老爺不可能心中沒數。叫紀曉棠來問有多少餘糧,其實就是找紀曉棠來商量的意思。

“我方纔已經跟你爹爹說過了。”謝知縣這樣想着,表面上卻一點不肯露出來,依舊笑的十分慈和。“……朝廷籌集這些糧食,打算送去北面,充作邊軍的軍糧。如今北蠻蠢蠢欲動。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大舉入侵,而邊軍糧草不足。我等雖不能上陣殺敵,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爲大秦子民,也該出一份力。”

“這糧食朝廷並不是白要,按價收購,等糧食送到北面得了收條,即可來縣衙領取價銀。”謝知縣侃侃而談之後,又補上了這麼一句。

謝知縣說的冠冕堂皇,然而紀曉棠卻並不是不知世事的無知女子。

所謂的按價收購。其實就是低價收購。比如謝知縣在紀家籌集到了糧食,縣衙只會派出幾名差役,而將糧食從清遠運送到北邊邊軍所在地,則需要紀家自己出人出車。糧食的數目,則是以去掉路上的損耗,達到目的地時的數目爲準。

而這些低價收購的糧食,最終真正能夠成爲邊軍軍糧的,十分不過三四,大部分會被人中飽私囊、高價轉賣。

這種私弊由來已久,幾乎成了定例。而且越是遇天災人禍的時候就越是猖獗。

而且,任安大旱,本地已經十分缺糧,這朝廷的命令對任安來說。就是雪上加霜。前世因爲大旱引發饑饉,繼而爆發的民亂,很大程度上,跟這件事脫不開關係。

“朝廷有命,謝伯伯親自前來,紀家自當盡力。不知道謝伯伯打算要多少糧?”紀曉棠低頭想了想。就問謝知縣。

紀曉棠這樣問,謝子謙的臉上竟也顯出一些爲難的神色來。

“北方普遍大旱,相比起來,咱們任安府的情形還算好些,其中又以清遠的災情最清。”謝知縣緩緩地說道,“因此,朝廷攤派下來的份額,就以咱們這頗多了些。”

“朝廷有命,命清遠縣籌糧五萬擔,不得已財帛代替。我帶領縣衙諸人連夜清理清遠土地冊子,到紀家頭上,應該是一萬兩千擔……”

謝知縣說到這裡,一面打量紀二老爺和紀曉棠的臉色。

“確實略多了一些,不過國難當頭。我從中做主,就是一萬擔,不過即日就要備足,準備北運。”

“這麼多!”紀曉棠微微挑眉。

一萬擔糧食,別說是今年這樣的荒年,就是放在往年,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籌集到的。當然,這股數目對於如今的紀家來說,到並不是問題,因爲紀家提前兩年就已經在屯糧了。

然而這件事卻是秘密,不爲外人所知。這批糧食也另有重要的用場,紀曉棠絕不打算現在就將這些糧食拿出來。

那是紀家,以及清遠百姓的救命糧。

“爹爹,可否將朝廷的籌糧文書給我瞧瞧?”紀曉棠就問紀二老爺。

紀二老爺無奈地笑。

“你這孩子,我這裡哪有什麼籌糧的文書。”紀二老爺這麼說着,目光卻看向謝知縣。

謝知縣已經會意,忙從袖中取出一份文書來。

“正要交給紀兄過目,紀兄就吩咐人去叫曉棠。”

“她小孩子家初次當家,便是這樣孩子氣的認真,子謙兄不要介意。”紀二老爺這樣說着,卻已經將文書接在了手裡。

紀二老爺看過文書,不發一言,就將文書遞給了紀曉棠。

紀曉棠也將文書從頭到尾都看了,文書上與謝知縣所說並沒有什麼出入之處。

看過了文書,紀曉棠恭敬地將文書交還給紀二老爺,紀二老爺轉而又遞還給謝知縣。紀曉棠一面就叫丫頭送賬冊上來。

賬冊送上來,紀曉棠也沒有瞞着謝知縣,乾脆將賬冊遞給謝知縣看了。

“誰能想到今年的年成會是這樣,往年的糧食早就消耗盡了,只有今年這點兒收成。本打算自家節省些,餘下的全部施粥。如今看來,即便是家中一粒糧食都不留,也不夠充這十萬之數。”紀曉棠慢慢地說道。

“我平日不管這些,這境況竟比我所想的還要糟糕十倍。這可如何是好。”紀二老爺也道。

謝知縣這個時候已經一目十行地看過了賬冊,貌似並不在意。其實卻已經將賬冊上的數目都記在了心裡。

“紀兄,這往年的糧食,竟是一點兒也沒有存下?”謝知縣問紀二老爺。

“本來還有些,只是去年曉棠和她小叔兩個鬧着要投錢到萬家船隊。我十分沒辦法,讓下面將糧食賣了,籌了些錢。我想着也就這些家底,隨他們叔侄倆鬧騰去,誰知道會碰到今年的年景!如今有錢。也難買到許多糧食,後悔也晚了。”

紀二老爺非常懊惱的樣子。

紀家出資船隊,開洋貨鋪子的事情街知巷聞,謝知縣自然也知道。而且,紀曉棠給他看的賬冊和紀家父女的話中都沒有絲毫的破綻。

謝知縣臉上的表情就更加爲難。

“紀兄的難處我也知道,只是爲難的並不是紀兄一家。這是家國大事,若是我能做主,也就不會來找紀兄了。”謝知縣說的很動情。

紀曉棠看看謝知縣,又看看紀二老爺,她知道。謝知縣這次拿着朝廷的文書來,如果不將糧食給他,是絕對過不去的。

“謝伯伯,我看這文書上並沒有限定一次就將糧食交足,那麼可不可以寬限些日子,容我們想法子籌糧呢。如果現在要,就算將我們全部的存糧都拿出來,也是不夠。”

“哦,這樣……”謝知縣就有些躊躇。

“還請謝伯伯通融。”紀曉棠緊接着又道。

“曉棠這樣說,我只好盡力而爲。只是……”

“我們也不會讓謝伯伯爲難,會立刻着手打發人出去買糧。在那之前,就按謝伯伯先前說的日子,我們先想法子籌集出三千擔的糧食來給謝伯伯送往北邊。也能解燃眉之急。”紀曉棠就轉過身去,跟紀二老爺低聲商量了一會,這才轉回頭來說道。

“子謙兄,你是知道我的。這種事情上,自然不遺餘力。這實在沒法子,子謙兄先收下這批糧食。餘下的讓我去想辦法。”紀二老爺也很誠懇地說道。

謝知縣想了想,這確實是當前紀家所能拿出的所有存糧了。其餘的,紀家也需要花費銀錢去買。現在的糧價,幾乎是一天一個樣,即便是這樣,要買足其餘的七千擔糧食,也不是簡單的事。

紀家這次是要破財了。按照他的計算,紀家如今的浮財也不會太多,要買足剩下的七千擔,這銀錢從何而來……

謝知縣的嘴角忍不住微微翹起。

“好吧,就依紀兄和曉棠。”謝知縣痛快地答應了。

說定了糧食的事,謝知縣並沒有在紀家久留,而是很快就告辭離開。今時不同往日,別的大戶那裡,他也要親自走一趟,以確保按期將糧食籌足。

送走了謝知縣,紀二老爺和紀曉棠重新回到書房中坐下。

“三千擔糧……,罷了……”紀二老爺對着紀曉棠欲言又止,只輕輕地嘆氣,滿臉的沉重。

“爹爹可是覺得多了?”紀曉棠就問,“我也認爲多,然而不這樣,謝伯伯那裡可不會放過咱們。”

“你說的是。”紀二老爺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一面又壓低聲音問,“曉棠,你看那文書,可看出什麼破綻沒有?”

紀二老爺這樣問,紀曉棠就知道,他們父女兩人想到了一處去。

“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大問題,除非謝伯伯膽子大到假造文書。”紀曉棠就道,也正是因爲沒在文書上看出問題,紀曉棠才肯給這三千擔的糧食。

“我就疑他假造文書。”紀二老爺皺眉說道。

“爹爹這話怎麼說?”

紀二老爺也曾做過地方的父母官,經手過這樣籌集糧草的事情。只是因爲如今邊關告急,很多事情不能按照往常那樣一概而論,然而紀二老爺還是覺察出,謝知縣這次籌集糧草的舉動,有許多不對勁的地方。

可他又不能確定這是謝知縣的問題,因爲也可能就是朝廷出的昏招。

“爹爹的疑惑,還需慢慢查證,這第一批糧草,咱們卻是不能不給。”不然就會落下一個違抗朝廷命令的罪名。

“爹爹,我只是擔心,這批糧草,最終是否真能送去邊關。”頓了頓,紀曉棠又道。

“曉棠,你的意思是……”這次,換做紀二老爺吃驚了。

紀曉棠沒有立刻回答,她微微眯起眼睛,想起了前世的經歷。

也是在這個時候,謝知縣也來要過一次糧草。那個時候,紀家正是風雨飄搖,然而還有些家底。紀二老爺一腔報國的熱血,被謝知縣一番鼓動,就大包大攬,不僅將家裡的存糧全部交了出去,還花費巨資,採買了大量的糧食,並將家中忠心精壯的管事下人都派了出去,往邊關運糧。

這次的義舉,加上紀三老爺被人設套暗算,最終壓垮了紀家。

而紀家傾一家之力籌集來的糧草,最後卻根本就沒有被送到邊關。那批糧草剛剛離開任安府,就在任安府和大同府的交界處被劫走了。

而紀家派去的人,也一個都沒能夠活着回來。

而這一次,紀二老爺是有了警惕,並沒有將紀家的家底都奉上去,而這批糧草的最後歸宿,會不會還是如同前世一樣?

“爹爹,我要寫一封信給外祖父。”紀曉棠對紀二老爺說道。

……

三天之後,紀家已經將三千擔糧食準備齊全,而同時,穆家正好打發人給紀二太太送來一車鮮果。押送車輛的,是穆家的一個管事。

紀二太太叫人收了鮮果,就將管事叫到屋中說話。

管事到了屋中,摘下頭上的大斗笠,就笑出了一口白牙。

“小舅舅。”紀曉棠喜的叫道。

穆洪已經收到了紀曉棠的信,卻並不放心打發人送回信,因此藉着給紀二太太送秋果的機會,讓穆家豪親自前來,帶給紀曉棠一句話。

“信已收到,按計行事。”

紀曉棠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穆家豪將口信帶到,一刻都不肯停留,立刻返回了任安。

清遠押運糧草的隊伍也隨後出發了。

推薦弱顏完本古典言情《錦屏記》(。)xh211

第74章 暑氣大結局下第84章 難捨番外一回歸故里第69章 心術第27章 後衙第41章 家事第224章 開端第231章 引蛇出洞第18章 私慾第60章 太長公主(二)第38章 失蹤的新娘第154章 敵情第55章 孃家人第87章 託付第37章 意外的“收穫”第116章 自食其果第194章 老親第235章 信任第72章 無可奈何第162章 意外第55章 孃家人第3章 後書房第56章 仁第81章 執念第161章 背地裡第206章 慈母多敗兒第17章 臘月第194章 老親第80章 私心第142章 情濃情薄第41章 家事第153章 長生珠第111章 雙喜臨門第87章 託付第94章 皇后第252章 臨別第149章 命第41章 家事第60章 太長公主(二)第106章 滿月第255章 王的建議第169章 黑手第86章 羨慕第141章 心意第70章 指婚第36章 江家的命數第196章 難題第71章 節日宴第4章 茜華堂第24章 威脅第54章 端午第240章 圖窮匕見第174章 佈網第95章 得意洋洋第80章 慶生第196章 難題第123章 認親第49章 聽書第174章 佈網第24章 威脅第201章 春寒第72章 無可奈何第95章 得意洋洋第53章 結案第108章 駕臨第91章 宮宴第39章 蘭花第88章 喜事連連第54章 端午第125章 龍駒鳳雛第64章 榮寵一時第205章 嫌隙第182章 自相殘殺第179章 圖窮匕見第30章 身份第46章 轉折第36章 江家的命數第41章 請君入甕(二)第49章 聽書第78章 親事第147章 正月第128章 仲秋第53章 純正以養第245章 維護第113章 小耗第86章 專寵第74章 備嫁(二)第113章 七斤第93章 意料之外第73章 親近第178章 羅網第193章 連環兇案第58章 異樣心思第6章 整肅第102章 世子第4章 殺手鐗第175章 再進府城第236章 烽煙四起第20章 克妻
第74章 暑氣大結局下第84章 難捨番外一回歸故里第69章 心術第27章 後衙第41章 家事第224章 開端第231章 引蛇出洞第18章 私慾第60章 太長公主(二)第38章 失蹤的新娘第154章 敵情第55章 孃家人第87章 託付第37章 意外的“收穫”第116章 自食其果第194章 老親第235章 信任第72章 無可奈何第162章 意外第55章 孃家人第3章 後書房第56章 仁第81章 執念第161章 背地裡第206章 慈母多敗兒第17章 臘月第194章 老親第80章 私心第142章 情濃情薄第41章 家事第153章 長生珠第111章 雙喜臨門第87章 託付第94章 皇后第252章 臨別第149章 命第41章 家事第60章 太長公主(二)第106章 滿月第255章 王的建議第169章 黑手第86章 羨慕第141章 心意第70章 指婚第36章 江家的命數第196章 難題第71章 節日宴第4章 茜華堂第24章 威脅第54章 端午第240章 圖窮匕見第174章 佈網第95章 得意洋洋第80章 慶生第196章 難題第123章 認親第49章 聽書第174章 佈網第24章 威脅第201章 春寒第72章 無可奈何第95章 得意洋洋第53章 結案第108章 駕臨第91章 宮宴第39章 蘭花第88章 喜事連連第54章 端午第125章 龍駒鳳雛第64章 榮寵一時第205章 嫌隙第182章 自相殘殺第179章 圖窮匕見第30章 身份第46章 轉折第36章 江家的命數第41章 請君入甕(二)第49章 聽書第78章 親事第147章 正月第128章 仲秋第53章 純正以養第245章 維護第113章 小耗第86章 專寵第74章 備嫁(二)第113章 七斤第93章 意料之外第73章 親近第178章 羅網第193章 連環兇案第58章 異樣心思第6章 整肅第102章 世子第4章 殺手鐗第175章 再進府城第236章 烽煙四起第20章 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