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

約莫過了一盞茶時間,崇禎面無表情的看着那張坤輿萬國圖,遲遲沒有說話。

朱舜知道崇禎心裡在想着什麼,擔心那些宗藩有了實力以後,取而代之。

這也是朱舜希望看到的一幕,宗藩取代了崇禎,好歹還是大明,總好過把漢家天下拱手讓給建奴。

只要工業革命能夠成功,實業家將會取代官僚鄉紳成爲大明的士族階層,不論誰坐上皇帝的寶座,都要仰仗實業家才能坐穩。

日不落帝國對於朱舜來說幾乎是一種執念了,也是每每翻閱史書,最大的一種遺憾。

大明是萬國最強大的國家,工業革命的萌芽也有了,卻讓英格蘭一個小小的島國撿了漏,建立了日不落帝國。

直到朱舜生活的那個時代,對於很多國家還有着極深的影響,英格蘭皇室去很多國家,國民激動的掉眼淚,可見英格蘭皇室在那些國家是何等的得人心。

這個最大遺憾,朱舜一定要彌補。

瞭解了崇禎內心的想法,這件事就好辦了,朱舜繼續說道:“宗藩去海外建國了,藩屬地的莊田也就沒有用處了。”

“建造水師需要大量的船舶和火器,皇上再下一道詔書,可以讓他們用莊田折算成銀子採買四大造船廠的福船廣船,以及軍火公司的火器。”

朱舜說到這裡便不說了,有些話讓崇禎自己去深思,越是權衡,心裡越會動搖。

崇禎明顯心動了,這樣一來每年節省了七八百萬石的祿米不說,還能增加近千萬石的糧課,一來二去就是近兩千萬石糧課。

朝廷就有足夠的銀子征剿闖賊,以及對抗北方建奴了。

朱舜瞧着搖擺不定的崇禎,知道他已經動心了,立即給他吃了一個定心丸:“宗藩們建立水師的船舶是從大明採買的,火器也是從大明採買的,控制了先進的船舶軍火就把住了宗藩們的命門。”

“就算他們動了心思,只要咱們斷了船舶火器的供應,沒了先進的船舶火器,能否打得過南洋的歐羅巴人都另說。”

“對抗幅員遼闊人丁萬萬計的大明?豈不是把到手的基業拱手讓給歐羅巴人。”

“另外,只要放任宗藩們去海外建國,還能解決大明最爲頭疼的流民問題。”

崇禎聽到先進的船舶火器,就已經下定決心了,聽到可以解決流民問題,立即擡起了頭。

朱舜不慌不忙,平靜說道:“宗藩們肯定不會去當一幫蠻夷的大王,這和一個人去猴山當個猴王沒什麼區別。”

“想要當漢人的王,怎麼辦?”

崇禎明白了朱舜的意圖,滿臉愁容變成了神采奕奕,直直的盯着朱舜。

朱舜笑了笑,繼續說道:“大明少說也有數百萬流民,宗藩們可以把這些流民運到各自的藩國。”

“大明流民搖身一變就是各個藩國的貴族,每天掙扎在餓死凍死邊緣的流民,從此就能過上吃的飽穿的暖的好日子,還能幫助宗藩們穩固藩國的統治。”

“流民從大明前往了各個藩國,大明的流民問題不解決了。”

崇禎突然站了起來,緊緊的握住了朱舜的雙臂,認真的說道:“愛卿當是朕的竇後。”

朱舜忍不住扯了扯嘴角。

得。

上次是個太監,這回直接成了女人了。

不過好在地位提升了。

鄭和是家奴,竇後是主人。

低眉順眼的王承恩,看着自己的纏枝紋靴尖,眼睛瞬間睜大了一些。

朱舜在皇上心裡的地位還真是非同一般,在那位竇太后的影響下,漢王朝被推上了強盛高峰。

皇上這是自比文景二帝,希望朱舜做他的賢內助.........

王承恩啞然失笑,朱舜這會兒應該不寒而慄了。

朱舜的手臂確實有些僵硬,尤其是被崇禎握住的那部分。

在說出這番話以前,朱舜稍微預料了一番崇禎這次會把他喻爲哪一位賢相,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

想來想去都不是很好的比喻,諸葛亮張居正最後都做了權臣,王安石的下場太慘。

沒想到居然是竇太后,雖說這位是榮貴一生,但卻是個.......

罷了,罷了,反正只是一個喻義。

朱舜正在心裡默默嘆息,崇禎放開朱舜的手臂,神采飛揚的說道:“承恩擬製,宣所有的宗藩世子入京。”

“另外冊封工業伯的父親爲錦衣千戶,母親爲五品誥命夫人。”

話音落下,崇禎轉過頭來,目光灼灼的盯着朱舜。

朱舜知道崇禎這是什麼意思,就像當初給福王世子畫一張大餅,給這些宗藩世子再畫一張大餅:“臣先行告退了,一個月以後還要給各地宗藩世子論述萬國的情況。”

崇禎點了點頭,等到朱舜離開以後,也沒有心情繼續批閱奏章了,跑去後宮臨幸了嬪妃。

朱舜踩着御道離開了紫禁城,在走出宮門的那一刻,看向了南方。

四海,爲兄已經開闢了一個大市場,希望你不要讓爲兄失望,儘快研究出標準化的蒸汽機船。

一個多月以後,各地宗藩世子戰戰兢兢的來到了京城,戰戰兢兢的去給崇禎磕頭問安。

崇禎過去看着一個個富態的宗藩世子,心情很差,現在心情卻是出奇的好。

交代了一句都去工業伯的莊子找工業伯,便讓陸陸續續過來的宗藩世子退下了。

不過,崇禎的好心情沒能維持多長時間,遼東傳來了一個晴天霹靂。

女真建國了,國號大清。

大清國建立的第一件事,派遣使節來到了大明,宣讀大清國皇帝的詔書。

崇禎沒讓這名建奴使節入京,隨便派了一名禮部主事去接見了建奴使節,算是表明一種態度。

本以爲建奴使節會提一些無禮的要求,就像當初金國對待南宋,讓南宋提供歲幣。

建奴倒是也提要求了,只不過要求有些奇特。

暖閣內。

崇禎看着跪在地上的禮部主事,面無表情道:“真的只是爲了索要朱舜一人。”

禮部主事心中也奇怪,如實回答道:“皇太極說是因爲朱舜炸死了他的五哥,要爲五哥報仇。”

對於這番說辭,崇禎自然是嗔之以鼻,還五哥,莽古爾泰活着的時候都沒有幾萬兩銀子值錢,何況已經死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來水廠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廠的落成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憤怒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五百三十四章 孔有德來嘗鐵絲網的威力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來水廠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五百六十一章 水庫的第二作用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廠的落成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憤怒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五百三十四章 孔有德來嘗鐵絲網的威力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