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

作爲莊主的孔延訓並沒有在這裡迎接多爾袞,只留下一名親信武官在這裡迎接,不知道去哪裡了。

莊子的很簡陋,但是地方足夠大,駐紮五六萬大軍都沒有問題,畢竟這些不能種植任何東西的鹽鹼地極其廉價。

莊子內早就紮好了各種營帳,做好了飯菜,也燒好了熱水。

大清國的精銳們第一次坐船在海上行軍,很少有人能適應海上行軍的顛簸,一個個的臉色煞白。

吃了早就準備好的熱飯熱菜,又舒服的泡了一個腳,躺在暖和的營帳內睡了一覺。

第二天起來,大清國軍隊全部都是精神奕奕,恢復了應有的戰力。

多爾袞和屠格涅夫先率領麾下的八旗兵、哥薩克騎兵,長途奔襲,殺向了大明的京城。

剩餘的一萬四千用來攻城的火器營和步兵,全部是由多爾袞的親信鰲拜所率領,緊隨其後的趕往了大明京城。

就在多爾袞的正白旗八旗兵和屠格涅夫的哥薩克騎兵快要衝出昌黎縣的土地,好巧不巧的正好撞上了左良玉的援軍。

左良玉的品性很差,但他治軍作戰的能力在大明所有的武將裡,絕對是能夠排在前十。

崇禎四年在於與滿清的鬆杏之戰,左良玉功勞居於第一。

這些年中原各地流民四起,左良玉征戰中原多年,打的流民軍四處潰逃。

左良玉支援山海關所帶來的軍隊,就是他征戰多年所熬煉出來的精銳,爲了對付滿清的八旗兵還專門組建了一支重型火繩槍營。

這種佛郎機重型火槍重量在十八斤以上,口徑達到了驚人的六分到八分。

一般的火繩槍所發射的鉛彈重量大約是二錢八分,而這種重型拖拉機重型火箭槍所發射的鉛彈達到了驚人的一兩一錢二分。

能夠在五百步的位置殺死人和戰馬,在一百步左右的位置擊穿八釐厚鋼靶,歐羅巴的全身板甲厚度不過在五釐到七釐之間。

這支佛郎機火繩槍軍隊,正是他用來對付滿清八旗兵的壓軸後手。

左良玉的前鋒大軍發現了滿清的八旗兵,並沒有像其他官兵那樣望風而逃,他們畢竟是征戰中原多年的精銳。

立即擺開了陣勢,準備阻擋這支數量不少的正白旗八旗兵,並且派遣塘騎把消息傳到了後面的中營大帳。

左良玉這一次一共帶來了三萬大軍,以他的能力還能統帥更多的軍隊,但是他實在沒有那麼多錢糧養超過三萬的大軍。

三萬大軍可以說是他目前的極限了,但這三萬大軍全都是征戰中原多年的精銳,是與流寇交戰中浴血奮戰出來的悍卒。

左良玉碰到這一支正白旗八旗兵,第一反應就是山海關難不成被攻克了,但是想想又不對。

如果山海關真的被攻克了,他遇見的就不是幾千正白旗八旗兵了,就是幾萬八旗兵和大量的蒙八旗漢八旗。

但這裡只有正白旗八旗兵說明一個問題,這支八旗兵應該是從盧龍道奇襲過來的一支奇兵。

但有一點讓左良玉想不通,盧龍道明明在北方,這一支正白旗八旗兵卻是從東方的昌黎縣海岸邊趕過來。

這麼說來的話,這一支正白旗八旗兵應該是從海上坐着海船過來的,想到這裡左良玉忍不住笑了。

如果真的是從海上而來,說明這支八旗兵是一支孤兵,後面沒有了任何的援軍。

雖說這一支八旗兵的人數不少,少說也有三四千人,但左良玉卻有信心從這數千正白旗八旗兵身上咬下一塊肥肉來。

八旗兵確實是戰鬥力驚人,大明邊軍與八旗兵的互換人數達到了驚人的十換一。

左良玉就是出身于山海關的將領,他很清楚八旗兵的戰鬥力,這一次雖然不敢說能夠留下全部的正白旗八旗兵,不過他有信心留下來一千甚至兩千正白旗八旗兵。

原因就在於它的那支佛郎機重型火繩槍營人數多達四千人,一輪齊射過後,不敢說能夠殺死四千人。

這也是不可能的,往往是幾十甚至上百顆鉛彈才能殺死一名敵人,尤其是這種堪稱東方騎兵巔峰的八旗兵。

四千重型火繩槍營的第一輪齊射,能夠射殺兩三百八旗兵就已經滿足了,只要能把最前頭的兩三百八旗兵射殺足夠減緩騎兵的攻勢了。

對於八旗兵最大的優勢衝擊力,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後面手持長槍的精銳就可以壓上去。

左良玉這次帶來的軍隊沒有一個是整天喝酒賭錢的老爺兵,全都是從一場場大戰裡熬煉出來的悍卒,憑藉着多達三萬的精銳要是留不下一千八旗兵的話,以後明軍面對八旗兵只能跑了。

昌黎縣距離山海關不過幾十里的路程,新任遼東總督洪承疇很快就得知了昌黎縣的情況,也很快就明白了滿清的謀劃。

孔有德的三人進攻山海關的聲勢看似十分的浩大,其實不過是佯攻,真正的意圖在於掩護那支踏在中原土地上的八旗兵。

洪承疇立即抽調了一萬精銳,也是他多年熬煉出來的洪兵,一支能與孫傳庭的秦兵、盧象升的天雄軍相提並論的精銳中的精銳。

不管大明人對滿清有多大的偏見,整天破口大罵他們是野蠻不開化的蠻夷,但是滿清的親王貝勒們一個個確實都是驍勇善戰之輩。

洪承疇能夠在滿清做到兵部尚書的位置,後來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省,還不是分開經略而是總督大半個江南的軍務,就足夠說明洪承疇的才幹。

就在這一萬洪兵即將趕赴昌黎縣,洪承疇得知左良玉的三萬大軍在昌黎縣附近堵住了這一支八旗兵奇兵,放心了不少。

雖說左良玉的品性遭到世人的詬病,洪承疇對這個比流寇還能燒殺搶掠的左良玉,也有不少的看法。

但不得不承認左良玉治軍作戰的才能,在整個大明都十分的出彩,他所率領的那一支三萬大軍又是歷經一場場大戰熬煉出來的精銳。

把那隻應該是從海上踏在中原大地土地上的八旗兵打殘,應該是沒有多大問題。

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十六章 衙蠹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六百零六章 未來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術突破口!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
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十六章 衙蠹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六百零六章 未來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術突破口!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