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立國的顧慮

“八弟,雖然鬼神之說不可全信,但卻不能不信,咱們在天竺這裡大肆的修改人家的教義,若是萬一真的惹怒了本地的神靈,那可怎麼辦啊?”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內,李惲一臉苦笑的對面前的李貞說道,雖然對於改良婆羅門教的事他也參與了,但心中卻着實有幾分擔心,畢竟他對鬼神之事還是有幾分畏懼的。

不過身穿王袍的李貞卻滿不在乎的道:“七哥你也太膽小了,我可不信什麼鬼神之說,況且天竺這邊的婆羅門教已經勢微,咱們若是能夠成功統一天竺大陸的話,那日後婆羅門肯定會再次昌盛起來,所以那三個主神若真的存在的話,恐怕只會對咱們表示感謝,最好能送來幾個神女給咱們兄弟嚐嚐鮮!”

李貞說到最後,滿臉都是淫蕩的表情,說起來婆羅門教的神不像中原宗教那些神仙一樣不食人間煙火,而是每個都有自己的慾望和缺點,特別是一些女神,更是風流成性,很多神話故事中,都有關於她們與其它男神偷情的傳說。

而李貞和李惲爲了更好的做一個合格的神棍,他們就不得不閱讀了許多婆羅門方面的書籍,只是讀的越多,李貞卻對婆羅門教的諸神越沒有什麼敬畏的心思,因爲在他看來,這些所謂的神其實和人差不多,特別是有些女神,若是放在中原的話,簡直就是蕩婦,因此他纔會對女神說出上面的調侃之語。

而李惲聽後也是一笑,若是不出中原,他也實在沒有想到,佛教發源地的天竺,竟然會崇拜婆羅門那些神?不過說起來也真是奇妙,他和李貞現在竟然也成了神的化身。而且還被一幫婆羅門四處宣揚,這種事若是放在中原話,估計早就被人蔘上一本,說他們妖言惑衆了。

“七哥,宗教只是咱們手中的一個統治工具,你也不要太認真了,現在國內的情況如何了,各行業是否恢復了正常?”李貞這時開口問道。現在他和李惲分工合作,其中李惲主管政務。恢復國內的工農業,而李貞則主管軍事,負責對外軍事擴張,至於宗教則由他們兩人共管。

一說到政事,李惲立刻一臉嚴肅的道:“喬拉王國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地位沿海地區,土地還算肥沃,再加上這一地區的種植方式也比較精細,所以糧食產量很不錯,現在農業也都已經恢復了,相信等到糧食豐收時,咱們就能名夠做到糧食自給。不必再讓六哥千里迢迢的送糧食來了!”

說到這裡李惲頓了一下,接着又道:“不過糧食只是一方面,咱們想要擴張,光有糧食可不行。必須手中要有錢,而以前的喬拉王國,主要收入是以都城,以及桑拉城這兩個港口城市的稅收。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向六哥學習,將兩個港口城市重新規劃一下。使它們成爲南天竺的大港口之一,相信只要這兩城發展起來了,咱們手中也就有一條穩定的稅收來源。”

不過李貞顯然對這些經濟方面不感興趣,因此他聽後一擺手道:“這些國內的發展情況就靠七哥你了,我現正在徵召本地人,打算組成一支護教軍,打着宗教的旗號,周邊各國誰敢不信奉我們的新婆羅門,那麼我們就征討誰,只是隨着這支軍隊的成立,恐怕需要消耗的糧食和物資也就更多了!”

“護教軍你可以召集起來,不要人數一定要有限制,以現在的情況,咱們最多隻能再支撐起一支三萬人左右的護教軍,再多就得向六哥借款了!”李惲聽後苦笑的道。

說起來李貞是個戰爭狂,而且在軍事上也很有天份,只是對於政事方面卻不怎麼喜歡,所以自然全都由李惲扛了起來,結果現在李貞一心撲在擴張上,其它方面全都不管,而李惲卻要負責統治區的管理和發展,甚至還有軍隊的後勤補給,可以說他可比李貞累多了。

“放心,三萬人已經足夠了,周圍的幾個小國上次竟然妄圖聯合攻打我們,結果被咱們的草原騎兵衝的七零八落,各個都是元氣大傷,有這三萬人的護教軍,拿下他們絕對沒有問題!”李貞笑嘻嘻的道。之前要不是因爲兵力不足,他早就在打敗幾國聯盟之後,就將周邊的小國給佔據了,哪能讓他們存留到現在?

不過李惲聽後卻是一陣苦笑,因爲等到將那幾個小國打下來後,他肯定又要忙的要命了,別的不說,光是將各地的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和管理,就足夠讓他耗盡心神了。

只是還沒等李惲叫苦,忽然李貞再次開口道:“七哥,咱們在天竺打下的地盤雖然不大,但至少也站穩了腳跟,而且新婆羅門教的推廣,讓咱們兩個成爲教皇,只是這個‘皇’字卻有些名不副實,你說咱們是不是也該立國了?”

李惲聽到‘立國’兩個字時,卻是全身一震,眼中閃過一道火熱的神色,不過緊接着卻是神情一黯,嘆了口氣道:“八弟,現在立國是不是早了點,而且你看六哥,他在海外打下那麼大的地盤,不是也沒立國嗎?”

李貞聽後也是嘆了口氣,說起來他們和李愔都已經從大唐獨立出來了,以前雖然有各自的封號,比如像李愔的齊王、李惲的蔣王,以及李貞自己的越王,但是這些封號都是在大唐國內的封號,他們獨立出來後,雖然這些封號還可以用,但最好還是自立一國,以此來拉攏屬下的人心。只是也不知道李愔是怎麼想的,到現在都沒有立國,還是打着齊王府的名號,這讓他們兩個做弟弟的也不敢在海外立國,只能用一個教皇的名號過一下乾癮。

“七哥,你看是不是和六哥商量一下,讓他帶頭在海外立國,畢竟咱們在天竺沒有任何根基,若是不能以國家的名義向外征戰的話,總會讓人感覺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現在可能還看不出什麼,但肯定會對日後的擴張產生影響。”李貞最後還是有些不甘心的道。

而李惲聽後考慮了一會,這才緩緩的開口道:“六哥想必是考慮到父皇那邊,畢竟只要六哥一天不立國,那麼他名義上就是大唐的臣子,如此一來,與大唐之間也就沒有太大的阻礙,比如像遷移人口這種事,也不會有太多的人反對,但是隻要六哥一立國,那麼就和大唐是兩個國家,日後兩國的交往中,很可能就會遇到重重阻礙,恐怕這纔是六哥一直不立國的真正意圖!”

李貞聽後神情一肅,口中也是緩緩的道:“還是七哥想的明白,咱們現在還租着父皇的火器部隊,雖然名義上租,但其實就是白給咱們用,但是若是立國的話,那麼朝中的大臣肯定會在這件事上有所非議,到時父皇迫於朝中的壓力,哪怕不收回火器部隊,恐怕也會真的收取一定的費用,這可不是件好事啊!”

而這時李惲也接着說道:“是啊,咱們現在處處都需要用錢,能省一點自然也是好的,另外立國一事,暫時也不是很迫切,咱們還是先緩一緩,然後和六哥通一下氣,看他是什麼意思?”

李貞聽也是點了點頭,看來也只能如此了。

而當李貞和李惲的書信送到李愔手上時,李愔卻不禁苦笑連連,他又何償不知道立國一事的重要性,但是自從他在海外發展開始,就一直極力迴避着這個問題,因爲他還沒有想好,在立國之後該如何與大唐相處?又該以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相處?若是發生矛盾時,又該怎麼處理?等等這些問題全都可能因爲立國而引發,因此這才使得李愔一直以齊王府的名義發號施令,哪怕下面的陸青、蘇定方這些人數次提議,卻全都被李愔給壓下去了。

上面說的比較抽象,比如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李愔若是立國的話,那麼他是該稱王還是稱皇?這可不僅僅是個稱號的問題,而是關係到日後與大唐的關係,比如若是稱王,那麼就相當於李愔自認是大唐的屬國,日後也要和西域各國一樣,向大唐稱臣。

而若是稱皇的話,也就相當於和大唐皇帝平起平座,兩國是平等的關係,但是以中原王朝那種唯我獨尊的心態,很難保證在李世民之後,會讓大唐對李愔的國家產生敵意。甚至連李世民可能也會感覺不舒服,這將直接影響到李愔與大唐之間那種亦父亦友的關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兩年文心生下他們兩人的嫡長子時,李愔請李世民賜名,結果李世民竟然賜下一個‘冕’字,這個字的意義非凡,它指的就是皇帝禮冠,一般人可不敢把這個字當做名字。

只是李愔卻一直摸不準,李世民是讓他稱帝,還是讓他兒子日後稱帝?這其中可是相差着好幾十年呢,再加上這種事又不能明問,所以最後李愔乾脆就當做沒發生過。

想到立國牽扯到的方方面面,李愔最後也不禁頭痛萬分,最後乾脆把李貞和李惲的信扔到一邊,呂萬他們的海試已經快要結束了,自己還是想想探索美洲航線的事吧!

(未完待續)

第574章 三個任務第228章 武媚孃的逆推第484章 楊妃的幫助第52章 朕將皇位傳給他如何?第279章 羊毛清洗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708章 馬爾馬拉海戰第229章 戰爭要提前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207章 被嬌怯怯的姐姐算計了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290章 解剖學第65章 李世民要去礦場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90章 武元慶、武元爽,你們贏了!第629章 呂萬的新計劃第46章 大唐備戰第237章 女王薨第711章 李世民病重第516章 到達錫蘭第264章 航海學院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246章 澎湖列島第679章 風暴海峽第197章 釣上一條大魚第323章 泗枇城之議第616章 入侵中天竺第578章 熱情的尼科巴女子第715章 明德殿之爭(上)第477章 兵發呂宋第18章 五王宴之開端第465章 移民登船第596章 立下祖訓第344章 參觀臺灣第531章 佛牙舍利第641章 李愔一家(上)第233章 華亭野店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626章 李恪訪天竺第20章 以海爲家之人第161章 崔夢雪的條件第549章 採兒的反應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505章 遭遇土人第50章 軍用食品第66章 蕭家來人第49章 鹽票法第358章 安置胡人的海島第135章 一篇文章引發的混亂第192章 世家藏書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96章 回登州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212章 資本怪獸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54章 本王會仙術第308章 金庚信與金春秋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714章 讓長孫皇后放心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585章 當年的故人第570章 救命的鯨魚第148章 二十年前的第一猛將第11章 落魄漁民第517章 第一次錫蘭海戰第476章 應聘老師第704章 政變第520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場第616章 入侵中天竺第269章 運動會與商標第213章 李愔的海外藏寶第319章 飢餓的金城(下)第665章 兄弟之間的交談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413章 受限制的蒸汽船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第286章 母子相認第598章 船隊歸來第411章 忐忑的李治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341章 李恪吹牛第518章 成功的第一步第34章 殺鯨懾敵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474章 編寫教材與南洋出生第8章 雉奴與兕子第290章 解剖學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50章 軍用食品第333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第597章 嗜殺的李貞第408章 解開心結第529章 香城與倭港第538章 工廠學堂第747章 雲霓的經歷第392章 原來如此
第574章 三個任務第228章 武媚孃的逆推第484章 楊妃的幫助第52章 朕將皇位傳給他如何?第279章 羊毛清洗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708章 馬爾馬拉海戰第229章 戰爭要提前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207章 被嬌怯怯的姐姐算計了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290章 解剖學第65章 李世民要去礦場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90章 武元慶、武元爽,你們贏了!第629章 呂萬的新計劃第46章 大唐備戰第237章 女王薨第711章 李世民病重第516章 到達錫蘭第264章 航海學院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246章 澎湖列島第679章 風暴海峽第197章 釣上一條大魚第323章 泗枇城之議第616章 入侵中天竺第578章 熱情的尼科巴女子第715章 明德殿之爭(上)第477章 兵發呂宋第18章 五王宴之開端第465章 移民登船第596章 立下祖訓第344章 參觀臺灣第531章 佛牙舍利第641章 李愔一家(上)第233章 華亭野店第32章 吐蕃之議與修路第626章 李恪訪天竺第20章 以海爲家之人第161章 崔夢雪的條件第549章 採兒的反應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505章 遭遇土人第50章 軍用食品第66章 蕭家來人第49章 鹽票法第358章 安置胡人的海島第135章 一篇文章引發的混亂第192章 世家藏書第149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第96章 回登州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212章 資本怪獸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54章 本王會仙術第308章 金庚信與金春秋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714章 讓長孫皇后放心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585章 當年的故人第570章 救命的鯨魚第148章 二十年前的第一猛將第11章 落魄漁民第517章 第一次錫蘭海戰第476章 應聘老師第704章 政變第520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場第616章 入侵中天竺第269章 運動會與商標第213章 李愔的海外藏寶第319章 飢餓的金城(下)第665章 兄弟之間的交談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413章 受限制的蒸汽船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第286章 母子相認第598章 船隊歸來第411章 忐忑的李治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341章 李恪吹牛第518章 成功的第一步第34章 殺鯨懾敵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93章 天人之姿,月仙公主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474章 編寫教材與南洋出生第8章 雉奴與兕子第290章 解剖學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50章 軍用食品第333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第597章 嗜殺的李貞第408章 解開心結第529章 香城與倭港第538章 工廠學堂第747章 雲霓的經歷第392章 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