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

上回書說到,御史唐臨始上書皇帝,提到當年楊文幹之亂。使得太武皇帝有一廢除建成的儲君之位,卻因爲封德彝力薦而恥,玄武門之役發生後。此人搖身一變,支持秦王推行新政。又一次贏得了新君的信任,生有富貴,死有哀榮。關鍵是事情敗露之後,他的罪行卻一直沒有被追究。臣以爲這是鼓勵百官以詐侍君。皇帝拿着這一封奏章看了又看,一時間竟然沒有了主意。於是把廷臣們請來進行商議,房喬說:“陛下,封德彝不只是阻止太武皇帝廢黜建成的儲君之位,他還請求太武皇帝殺掉陛下,如果這樣的人都能被陛下視作是忠臣,天下再無公理可言。”岑文本說:“陛下,如果手術兩端之輩都能被陛下視作是股肱之臣,生前盡享富貴,死後備有哀榮。那陛下又如何對待長期以來一直對陛下忠心耿耿的人呢?孔子曾經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皇上說:“朕不是不願意處置封德彝,問題是朕已經重用了魏徵和王圭,如果處置了封德彝,朕又如何面對這二人呢?”

岑文本說:“陛下覺得封德彝與魏徵、王圭有什麼區別嗎?”皇上說:“這已經不記得他們有什麼區別了。”房喬說:“陛下難道忘記封德彝與魏徵、王圭的政見不同嗎?由此可見,他們並不是一類人。更何況魏徵、王圭當時效忠建成名正言順,而封德彝就不同了,他是太武皇帝的手下重臣,面對建成與秦王非但不能秉持公正,反而要幫助建成謀害秦王。請陛下想一想,一個大臣卻皇帝誅殺有功的兒子,新主登基之後,他又隱瞞此事,憑藉諂媚之功得到心主的信任。”皇上說:“那請你們說吧!朕應該如何處理這件事呢?”房喬說:“第一、追贈的官位和封地應該收回;第二、應該修改嗜好,使得名副其實。”皇上點點頭說:“那就這麼定了吧!”儘管如此他還是放心不下,又把長孫無忌請到御前,說:“你說說看,這是不是應該血多追贈給封德彝的官位和封地呢?他的諡號是不是應該有所變更呢?”

長孫無忌說:“陛下心胸似海,臣等十分佩服,不過心胸開闊也不應該到了是非不分的程度。”一聽這話皇上終於下定決心,讓中書省正式頒佈了上諭。苗山風奉命前往封德彝的老家,見到封德彝的家人,對於京城發生的事情,他們早有耳聞。因爲擔心報復,正打算舉家逃往他州。苗山風因爲預料到了這一點,所以快馬加鞭,趕在他們行動之前就到了目的地。封德彝的兒子被嚇得渾身發抖,苗山風說:“你不必擔心,你的阿爺犯下的事不會牽累到你們。”對方說:“陛下有什麼旨意你就說吧!”苗山風說:“宣旨怎麼能如此草率呢?”於是把封德彝的家人全部請到院子裡整齊的跪倒,苗山風從袖子裡取出聖旨,大聲說:“上諭,楊文幹之亂髮生後,封德彝力保建成,使得他沒有丟失儲君之位。當建成與秦王之間關係越來越緊張之時,封德彝勸太武皇帝殺掉秦王,玄武門之役發生後,他刻意隱瞞此事,騙取了朕的信任,朕遇人不殊、遇事不明,竟然把這種狼心狗肺之輩當作是股肱之臣,爲人君者,當不忘改過自新,着削去追贈給封德彝的官位和封地,並且把他的諡號改做謬,欽此!”

封德彝的兒子總算是長出一口氣,其實他之前已經得知皇帝應該不會爲難封德彝的家人,只是沒有見到聖旨,心中不敢肯定。從苗山風的手裡接過聖旨,站起來說:“請你留在我家用餐吧!”苗山風說:“你家的飯還是你們自己吃吧!”輕輕一拱手轉身離去,封德彝的兒子愣了片刻,趕緊追了出去。只見苗山風翻身上馬,然後絕塵而去。其實在當地原本就流傳着很多不利於封德彝的傳聞,這些傳聞真真假假難以辨認。大多都是隻認封德彝爲人虛僞狡詐、苛刻殘忍。

苗山風離開長安之後,皇上對自己的決定仍然心存一絲疑慮。這個時候諫議大夫褚遂良來到御前,說:“你覺得封德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褚遂良說:“在臣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能否請陛下回答一個問題。”皇上點點頭說:“你想問什麼?”褚遂良說:“在陛下的眼中,封德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皇上說:“在武德年間,這一直以爲他是站在朕一邊的人,實在想不到他竟然力保建成,還勸太武皇帝殺了朕。玄武門之役發生後,他每次都迎合朕的主張,朕當初還以爲他與朕的想法不謀而合。直到後來,他與魏徵在庭御前爭論。”褚遂良說:“按照封德彝的想法治國應該有重刑,天下初定,施以重刑。這是當年秦始皇的想法,而陛下所堅持的是天下初定、用法寬簡,這是當初漢高帝的做法。二者區別如此鮮明,可避陛下當初卻把它視作是同路之人。”

皇上說:“既然如此,爲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纔有人提及此事呢?”褚遂良說:“大家憂慮的與陛下現在猶豫的是一件事。”終於苗山風回到了長安,很快就被皇帝召見,詳細的詢問封德彝的家人做出的反應。又問一路之上聽到些什麼?苗山風說:“一方面我聽到了更多關於封德彝首鼠兩端的傳聞,只是因爲沒有辦法證實,所以不敢妄奏。另一方面我也感到大家都非常佩服封德彝,連陛下這麼英明的人,他都可以騙得過。”皇上嘆口氣說:“都是朕不好,竟然把這件事拖到了今天,如果早早的處置何至於如此的被動?”苗山風說:“這件事怪不得陛下,要怪只能怪封德彝太過於狡詐。”皇上擺了擺手說:“這件事不必多說了,看來朕應該更加註意修身,儘量避免被這種人矇蔽。”從大內出來之後,正好撞見了褚遂良。他說:“陛下跟你說了些什麼?”苗山風笑着說:“陛下說的話你真的要打聽嗎?”

褚遂良不知道該說什麼,苗山風一拱手走了。話說自從那日皇上對長孫無忌說有意用吳王李恪取代皇嗣,長孫無忌就憂心忡忡,這一天夜裡他把褚遂良請了過去,說:“必須除掉吳王李恪。”褚遂良說:“我早就看他不順眼了,這麼做其實也是爲了保全陛下的名聲,吳王李恪如果識相的話應該主動自盡。”長孫無忌瞪圓了雙眼,咬着牙說:“只怕他不會這麼乖巧。”褚遂良說:“這倒也在情理之中,人大多數都是捨不得死的,不過也沒有關係,我們就受累一下送他上路吧!”兩個人整天密謀如何害死吳王,皇上雖然沒有親眼看到,親耳聽到他們如何謀劃這件事,可也從這兩個人眉目傳情之間,感受到了殺氣。於是把吳王李恪請到御前,說:“朕把晉王李治立爲皇嗣,你不會怨恨朕吧?”

李恪趕緊說:“臣不敢。”皇上說:“漢武帝晚年逼死了皇嗣,後來改立昭帝。之後霍光攝政,燕王劉旦因爲不甘心只做一個藩王,最後死在霍光的手裡。”李恪知道皇帝的這番話意味着什麼?立刻匍匐在地哭着說:“陛下,從小母親就反覆教導我絕對不能有竊取天下的想法,皇帝有嫡子,我身爲庶出的皇子絕對沒有道理讓我做皇帝。”皇上說:“你的母親真的是這麼教導你的?”李恪說:“很多人都說臣最想陛下,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臣最大的心願是成爲一位名將。不過以臣了皇子的身份,今生今世恐怕是沒有這個機會了。”說這番話的時候,他的臉上充滿了失望的神情,皇帝說:“你放心,我會囑咐長孫無忌照顧你的。”一聽這話,李恪的臉上浮現出一絲苦笑,皇上臉一沉說:“你笑什麼?朕人說的話很可笑嗎?”李恪說:“臣絕對不敢笑話陛下,臣只是覺得長孫司徒未必能融得下臣,希望陛下將臣發往遙遠的邊地,保全臣的性命,臣死而無恨。”

皇上說:“朕就知道你不會甘心,所以使出這樣的苦肉計。”一聽這話李恪趕緊說:“陛下,燕王劉旦之所以那麼晚才被霍光所殺,那是因爲之前皇帝根本沒有立他爲皇嗣的想法。而我就不同了,陛下對長孫司徒說我英武類似陛下,請陛下想一想,他還能容得下我嗎?”皇帝說:“不至於吧?我跟他在一起相知多年,他是一個非常靠得住的人。”見皇帝如此的信任長孫無忌李恪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之後在後宮見到了母親,跪在地上說:“現在看來,遲早有一天我要死在長孫無忌的手上了。”母親說:“大家都說他是一個正直的人,皇后又是那麼樣一個好人,他的哥哥應該不會爲難你吧!”李恪說:“如果牽涉到皇位之爭,父子都可以不認,更何況是半點血緣關係都沒有的人呢?”

一聽兒子這麼說長孫無忌,母親嚇得面如土灰,說:“現在誰都知道長孫無忌是霍光,將來肯定要執掌大權,你可千萬不能得罪他。”李恪說:“我也不想得罪他,可阿爺竟然對他說,要立我爲皇嗣,你說這不是要害我嗎?如今他又把我叫過去說我不要做燕王劉旦,也許他是擔心我日後不服犯上作亂,他不擔心我威脅到皇嗣的安全,只擔心我會死在長孫無忌的手上。”母親說:“混賬東西,長孫無忌這四個字也是你該叫的。”話音落地耳光也到了,李恪捂着臉說:“長孫司徒這個人不會容下我,你等着瞧吧!”然後站起身出去了,李恪的話,像是刀插在母親的心上。不過她並不敢因此而多嘴,只是一有機會就提醒旅客,一定要小心謹慎。

李恪說:“母親知道當初范增爲什麼要誅殺漢高帝呢?”母親說:“你說是爲什麼呢?”李恪說:“不是因爲漢高帝不夠謹慎,而是因爲他太過於謹慎。史書中是這樣記載的,反正看到漢高帝進入咸陽之後財貨無所取,美姬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如果我處處都表現的非常謹慎,一定會引起他們的格外警惕,從而想辦法安一個罪名給我,把我置於死地。”母親說:“難道你也要學當初蕭何那樣自污嗎?”李恪說:“這怕是也很困難,只要我有什麼不好的舉動,他們立刻就會利用這個由頭給我以沉重打擊,讓我再無翻身機會。”母親說:“你放心吧!你的阿爺是一個非常英明的皇帝,他一定會給你一個合理的安排。”李恪說:“該說的我都說了,以後我們母子見面的機會將越來越少。”果然,由於皇帝曾經考慮利他爲皇嗣,李恪一下子成爲非常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別人的議論。他注意到長孫無忌看他的眼神充滿了殺氣,到底該怎麼做才能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呢?

轉眼快要年底了,在即將過去的一年當中,經歷了太多的變故。李承乾從皇嗣的位置上被拉了下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事魏王在沒有什麼正當理由的情形之下就被幽禁起來,不久之後從親王貶爲郡王,別人都是貨真價實的王,而他卻是關押在邊遠地區的一個囚徒。被幽禁的日子是非常難過的,時間變得越來越慢。他每天躺在地上,白天等着,天黑夜晚等着天明。偶爾也會盤算之前發生過的事,他曾經是皇帝的愛子,卻因爲太想得到皇位而有許多失當的舉動。當時許多人說他是楊廣第二,一樣的文采飛揚,一樣的心狠手辣。但這二者唯一不同的在於楊廣非常能忍,在他沒有得志之前,沒有人能夠看到他的本心。李泰就不同了,幾乎是滿朝文武都看穿了他的表演。凡是熟讀史書的人就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大臣都會非常推崇那種看起來非常文弱的皇帝。

以爲這樣的皇帝更容易被大臣所控制,然而這往往是一廂情願。當皇帝感覺自己沒有辦法駕馭羣臣的時候,他可能轉而去信任那些太監。太監原本不過是皇宮裡的傭人而已,卻因爲有了皇權的加持,而變得與衆不同。不僅可以與文臣分庭抗禮,在一些特殊時候,他們甚至可以壓制羣臣廢立皇帝。還有一個問題,人若的皇帝往往短壽,漢文帝不到五十歲就駕崩了。長孫無忌越看李治越感到滿意,這個人看起來是如此的人弱,遇到億點是就六神無主,這樣一個人怎麼可能不仰仗他的舅舅呢?而且看他的身體狀況絕對不可能長壽,一旦發生意外,長孫無忌就可以開始新一輪的攝政。褚遂良又一次來到了長孫無忌的府上,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拱手說:“以後大唐的天下就掌握在明公之手。”

長孫無忌說:“目前還到不了這個地步,房喬久居端揆,在整個貞觀朝,大大小小的事都離不開他的謀劃。你說我能駕馭得了他嗎?還有他手底下那個李大亮,按照房喬的意思,這個李大亮將來有可能升到僕射,你說我能夠駕馭此人嗎?至於李世勣,他非常的識相,我覺得這很好,他要是不知好歹,我就辦了他。如果他識時務,我就不再爲難他,如果我把皇帝留下來皇嗣的人全部清理乾淨,我恐怕也說不清楚了。”褚遂良說:“霍光雖然得以善終,可他家族的命運卻令人唏噓不已。司徒覺得在這件事情上,霍光在哪些方面做的不足呢?”長孫無忌說:“皇帝羽翼已豐,大臣就該知所進退。霍光的夫人毒死了許皇后,霍光隱瞞此事,還讓自己的女兒做了皇后。這不是給自己埋下了禍根嗎?如果霍皇后能夠生下皇嗣,霍光再把宣帝害死,那可能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褚遂良說:“霍皇后生的兒子還是姓劉?難道他願意被霍氏外戚控制嗎?”一聽這話,長孫無忌的眼中射出兩道寒光,讓褚遂良被嚇了一跳。長孫無忌用低沉的聲音說:“你的話讓我很受啓發。”沉吟片刻,又說:“我一定會汲取教訓,不會重蹈霍光的覆轍。”褚遂良說:“與霍光相對的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周公,雖然只在位七年,卻爲周朝打下了八百年社稷的根基。”長孫無忌說:“八百年言過其實,其實天下真正屬於周王室,不過三百年而已,後面的五百年是春秋戰國禮壞樂崩,春秋的時候,周王好歹是名義上的天子。到了戰國,諸侯國的國君紛紛稱王,誰還把天子放在眼裡呢?”褚遂良說:“如果說後面的五百年不屬於周王室,那又屬於誰呢?”長孫無忌說:“周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褚遂良說:“不管怎麼樣我們關隴一系必須是一條心。”

轉眼到了除夕夜,長安城各個角落都響着鞭炮的聲音。皇上在皇宮裡都能聽得到,全程陪着皇帝在皇宮守歲。宮中設宴接待大家,坐在皇帝身邊的是幾位穿着紫衣的大臣。皇上說:“你們說說看,從貞觀初年到現在,還有哪些事情做的不夠好?”大家面面相覷,皇上嘆口氣說:“只可惜魏徵不在了,否則他一定會在這個時候說話的。”話音未落,有人把急報送到了御前。皇上一看,原來是遼東前線送來的。自從蓋蘇文得勢之後,他就變得越來越跋扈。而百濟向東贏俯首稱臣,他們共謀瓜分新羅。皇帝說:“在這三家當中,對我們威脅最大的就是高句麗,朕打算親自率兵去打高句麗,你們覺得如何?”話音未落,羣臣立刻表示反對,褚遂良說:“陛下曾經說過,內地是根本,四夷是枝葉,難道陛下要放下根本去逐枝葉?”

長孫無忌說:“陛下,職守京城是天子的本分,更何況朝中有那麼多能征善戰的將軍,蓋蘇文又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人物,陛下可以從衆多的將領當中優中選優,然後唯一重任他們一定不會讓陛下失望。今日的陛下已經不是當年的秦王了,不可以輕易跑到前線去冒險。退一步說,當年秦王長年累月在前線作戰,對於戰場上的事非常熟悉。如今陛下在位整整十七年,在這十七年陛下沒有親自指揮過一場仗。不要說十七年,就是三年不打仗,熟手也變成生手,萬一陛下到了戰場不能成功,到時候陛下要怎麼面對自己的臣民呢?”一聽這話皇上立刻說:“朕雖然十七年沒有親臨前線,可在這十七年裡,朕每一天都在處理軍國大事,這也從來沒有廢棄射獵,到了戰場上不會是生手。”長孫無忌說:“陛下率領禁軍去圍獵野獸,怎麼能夠與戰場上與敵人交鋒相比呢?陛下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已經是生手了。”

皇上一臉期待的看着房喬,對方拱手說:“陛下,親臨前線是將士的本分,提供給後勤補給,這是文官的本分。而陛下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知人善任,如今陛下有親臨前線,將士們還怎麼立功呢?”皇上說:“過去大大小小的仗,朕不知打了多少次,每一次都能夠凱旋而歸。這一次朕之所以選擇親率大軍去打高句麗,也不過是爲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消滅它。”皇上的態度非常的堅決,宴席散了之後,長孫無忌主動找到了房喬,說:“房先生得想想辦法阻止陛下這麼做。”房喬說:“司徒知道陛下爲什麼執意要去徵遼東嗎?”長孫無忌說:“陛下不是已經把原因說的很清楚了嗎?”房喬搖搖頭說:“司徒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當初我打頡利的時候,情形比現在還要兇險,陛下爲什麼沒有想着去親征呢?真正的問題在陛下最近經歷的煩心事太多了,所以他纔想着去前線發泄。”

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233賢居士佳節飲寡酒張鄉紳良辰解憂愁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
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233賢居士佳節飲寡酒張鄉紳良辰解憂愁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