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

占城國,新洲。

紹聖元年,閏二月,己丑日,周國船隊到新洲的第三天。此時,距離鄴國部衆抵達新洲,已有半月之久。

這天清早,新洲港外,立起了兩張告示。一張上面寫的是漢字,一張用的則是占城國使用的南天竺文字。兩張告示的下方,都蓋着大宋皇帝御賜的周國公之印。一個穿着宋朝禁軍校尉服飾、濃眉大眼的壯年漢子,負手站在這告示之旁,四個兵士敲着銅鑼,扯大嗓子喊道:“周國公招榜納賢,過往客商、水手,無論華夷,不論貴賤貧富,欲要富貴榮華、子孫萬代,皆過來看呵!過往客商水手,不論貴賤貧富”這四個兵士喊得一陣,便有四個僧聲用占城語跟着喊一遍。很快,告示榜邊,便吸引了兩三百人衆圍觀。

那校尉瞅見人已經差不多了,朝兵士打個眼色,那兵士又敲了一遍鑼,扯着嗓子讓衆人安靜下來。便見那校尉上前一步,朝衆人做了個團團揖,然後掃視衆人一眼,高聲道:“在下柴若訥,乃周世宗之後,大宋崇義公,大宋皇帝欽封周國公、權知周國軍國事。”

圍觀衆人再也想不到,眼前的這個“宋朝校尉”,竟然是周國公柴若訥本人,人羣中頓時傳出一片驚訝的感嘆聲,幾乎將一個僧人通譯的話聲都掩蓋掉了。那僧人只得又大聲翻譯了一遍,便聽到人羣中又傳出幾聲驚叫聲。但慢慢的,衆人很快意識到面前之人的身份,眼神之中,紛紛戴上了一絲敬畏。

柴若訥環視衆人一眼,待衆人重新安靜下來,方又抱拳道:“大宋封建諸侯,此事諸位當已知曉,柴某此番前往封國,途徑占城,蒙占城王殷勤款待,又許我周國在此招賢納士,實是感激不盡。我周國之封地,便在金州鎮海侯封國與蕃國監篦國之間,這招賢榜下,各有一張地圖,上面明白畫出我周國之封地疆域,諸位待會兒可以仔細看清,休要記岔。我周國之都城,暫定爲南邑,其詳細位置,榜上地圖,亦標得清楚。因封邦建國,諸事草創,新洲雖好,柴某亦無暇久留,招賢之後,明日一早,便要放洋出海,或有言之不盡之處,諸位記記清了這地圖,日後可來南邑,柴某當掃榻相候,再與諸位細說。又或是往來貿易,我南邑亦有港口,可供諸位歇腳,若是市舶務招待不週,官吏欺善侮生,又或是不幸遭遇風浪海盜,有何要我周國相助之事,諸位皆可徑來找我,無論是漢是夷,周國皆一視同仁,定讓諸位賓至如歸!”

柴若訥說完,不待僧人翻譯,底下早已歡聲雷動。這圍觀之衆,大抵都是海商、水手,衆人雖早都聽說了封建之事,但往占城、金州這一條航線上,卻還只有兩個諸侯,衆人中很少有人親眼見過諸侯們的風采。鄴國公趙宗漢是天潢貴胄,衆人雖然好奇,但他到了新州後,深居簡出,除非是大海商、占城的達官貴人,根本難得一見。如今一個周國公如此樸素的出現在他們面前,像個說書賣唱之人一樣與他們說話,而且當衆發誓要保護他們的利益,便算明知他只是許個空諾,衆人亦難免要大感親切。

在場的周圍各國海客,也等不及僧人翻譯。紛紛找相熟的宋商打聽,然後互相轉敘,衆人聽完,皆是又是驚訝,又是高興。

柴若訥靜等衆人再次安靜下來,有耐心的等僧人再次用占城語說過一遍,方又說道:“今日柴某既在此立榜招賢,自當以誠爲先。故我當先將其中艱難險阻之處,說在前頭。我周國一切草創,算得上是白手起家,在封國之內,有不服之蕃部,以封國之外,有叵測之強鄰!城池房屋需要一磚一石去建造,糧食衣服需要親手去開墾耕織!柴某更非有千萬金帛,可以賞諸位之功,酬諸位之勞。”

“但柴某能向諸位保證,我周國之官爵,任賢能而不任親,有多大本事做多大官,有多大功勞,封多高的爵,縱是柴某的親生子女,若無功勞,亦不得享富貴!”

“我周國之內,功必賞,過必罰,自柴某以下,絕不徇私!”

“柴某雖無金帛之賞,但我周國之內,所征服之土地人民,當與諸君共之,所掠奪之財帛子女,亦與諸君共之!凡我周國之土地、人民、財帛,皆按功勞分配。”

“諸君之中,若有人因周國而死,君之父母,便是我柴若訥之父母,君之子女,便是我柴若訥之子女,君之族人,便是我柴若訥之族人!只要柴某有飯吃,有衣穿,遍佈叫他們忍受飢寒!”

“諸君之中,若有人自己已有部衆,只要願意臣服我周國,你用自己的部衆征服一座城,柴某便封你爲城主、下卿;征服一個縣,柴某便封你爲縣伯、中卿;征服一個郡,柴某便封你爲郡侯、上卿!”

“凡我周國之郡侯、縣伯、城主,只要是憑自己的本事,帥自己的部衆打下來的,那麼,只要每年上繳貢物,征伐時聽從徵調,派遣質子,君等便可按自己的心意,治理自己的領地,除此三項之外,柴家絕不干涉其他之事。只要君等肯世世代代爲周臣,便可以世世代代享有這封地!”

“若君之部衆,不足以獨立。君率三人來奔,則柴某以君爲伍長;率十人來奔,則以什長;率百人來奔,則爲百夫長。柴某與君等,患難共之,富貴共之!”

“若有遺世之賢者,願屈就我周國,凡有一技之長,周國皆有君容身之地。善兵者可爲將,知治國者可爲相。善賈者有戶部、太府之位以待之,善工者則有工部、將作監、軍器監,善農者亦有司農寺。才堪爲卿者則爲卿,才足付以一縣,則爲縣令,足付以一城者,則爲城主”

“柴若訥瘋了麼?!,1(1”

在離周國招賢榜不遠的幾株椰樹下面,鄴國公趙宗漢與他的長子趙仲珙、次子趙仲彩,都換了一身普通的黑袍,打扮成海商的模樣。柔嘉亦換了男裝,跟在趙宗漢的身後。

他們的那個位置,可以清晰地聽着周國公柴若訥的演講,他們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聽衆們的歡呼雀躍,看見越來越多的人,有宋人,有大食人、高麗人、占城人從海船上,從港口周圍,涌向柴若訥。

“他沒有瘋,非但沒瘋,而且是當世英傑。”趙宗漢輕輕嘆了口氣,回答着趙仲彩。

在汴京的時候,他見過崇義公柴若訥,那個時候,柴若訥看起來像一個花瓶,他唯唯諾諾,謹慎小心。每當狩獵或是會見契丹使臣的時候,先帝經常會把他帶在身邊,而柴若訥總是會很小心的顯示出他的一些天分來,當先帝談論詩書儒經之時,他是少數能接得上話的皇親國戚,他也能寫一些並不算太差的應制詩。但除此以外,柴若訥再無顯示過他的其他才能。

在汴京的時候,雖然先帝曾經誇讚過柴若訥,但是趙宗漢是不以爲然的。畢竟,論及、繪畫,這些方面趙宗漢在宗室裡,亦是極有名的。

但此時,他才明白,先帝看人的眼光遠勝於己。

如今的柴若訥,纔是真正的柴若訥。當他可以盡情展翅高飛的時候,趙宗漢才知道此人遠非自己能及其萬一。

他心裡面,又是敬佩,又是羨慕。

周國人數雖少,柴家雖窮,但是他們士氣高昂,對未來充滿希望。趙宗漢知道,在周國之內,也有職方館的細作朝廷對他們是不無防範之意的。所以宗澤纔會對周國的事情瞭若指掌。據宗澤所說,他們不多的人衆中,已有兩成得了各種各樣的疾病,但連他們染病的人,也毫無沮喪之意。

而這卻是自己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事情。

趙宗漢知道所謂的請求歸國是絕不可能被允許的事情;他心裡也知道自己應當表現得樂觀,有勇氣,如此才能鼓舞衆心。所有的道理,他都明白,但他照樣被那場風暴、被喪子之痛擊垮了。

在占城國停留如此之久,無疑是在浪費時間與錢財,甚至是自殺,但他依然自欺欺人的在占城請僧人給死去的兒子、女兒大做法事,每日接見、拜見占城的貴人。他只知道自欺欺人的拖延時間,試圖讓自己忘記將要面對的事情。

甚至,若非十九娘一再苦苦相勸,他都不會出現在這裡。

“即使是去金州可能會死,但回大宋是死,留在占城亦是死,若左右是個死,女兒倒寧可死在金州!那樣,縱是死了,也不給太祖、太宗丟臉。”

趙宗漢心裡又想起柔嘉的話來。

“爹爹如今一舉一動,都關係着合族人的性命。爹爹若執意不肯前往,亦請女兒與大哥先率一部分部衆,先往新鄴城。如此朝廷怪罪起來,亦好有個說辭!”

趙宗漢其實知道自己是個性格軟弱的人。他的一生,都是在老老實實地聽命行事,太后與官家叫他往東,他便絕不會往西。有任何大點的事情需要決斷,他都要請示太后、官家、皇后,或者他的兄長們,聽他們的意志行事。而若是鄴國公府中的事情,趙宗漢便會受他的夫人們或者是他最疼愛的女兒十九娘左右

當一生都養尊處優的他,突然遇到如此重大的挫折之時,他的確很需要有人幫他做一個決斷。

因爲他自己害怕承擔決斷錯誤的後果。儘管他明知道別人替他決斷他照樣要承擔後果,但這樣的話,他心裡依然會感覺到好受一些。

他就是一隻從小被養在瑤津池內的金尾鯉魚,血統尊貴,外表鮮豔,但是,一旦將他放至黃河,遇到風浪,他很快便會不知所措,永遠也無法越過龍門,變化成龍。

若是十九娘是男子的話,他會將封國的大權全部交給她。奈何,她只是個女兒。而他的兒子,自趙仲珙、趙仲彩以下,大多與他都沒有區別,他們一個個溫文儒雅,懂得吟詩作畫、分茶鬥花,待人接物,絕對禮貌周全,令人如沐春風,但除此以外,則百無一用。當十九娘說要仲珙與她一道率部先往鄴國之時仲珙嚇得臉色慘白,但身爲長子,竟不敢出言反對。

“爹爹可看到了,一切皆在宗將軍、曹友聞預料之中。咱們再不早往新鄴,待柴家從容壯大,我鄴國必爲三佛齊所輕。爹爹當早做決斷!”

“唔”趙宗漢吱唔了一聲。

“但柔嘉已不待他再多說,馬上打斷,道:“爹爹既已決定,女兒便着人傳下令去,明日五更出發。待五更之時,若有人仍未上船,亦不再等待,便當他們從此不再是我鄴國子民!”

柔嘉說完,更不等趙宗漢答覆,丟下面面相窺的父兄,轉身大步離去。

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2)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1)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4節 上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五章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10節 呂氏復出(下)第7節 拗相公中(01)第十節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一)第15章第9節 上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五)第八章第8節 離間計(中)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一)第一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3節 上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三)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11節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九章第十五章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三)第8節 離間計(下)第9節 下第五章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一)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中)第16節 十字(四)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上)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中(2)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二十二章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下(2)第4章 上第五章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四)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2)第3節 終南捷徑中(01)第六節第2節 聲名鵲起下(01)第1節 下第四節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1)第7章 下第19章 兩朝國史?鄴世家一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二十三章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11節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九章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五)15 汴京杭州2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上)第10節 下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二)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三)第十五章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三)第十節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一章第二十九節第7節 ?拗相公(下)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1節 熙寧二年下(01)第11節 天下才俊(上)第10節 呂氏復出(下)第二十五節第2節 聲名鵲起上(02)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九章第1節 熙寧二年下(01)第9章 下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14節 匪斧不克(下)
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2)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1)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4節 上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五章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10節 呂氏復出(下)第7節 拗相公中(01)第十節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一)第15章第9節 上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五)第八章第8節 離間計(中)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一)第一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3節 上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三)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11節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九章第十五章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三)第8節 離間計(下)第9節 下第五章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一)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中)第16節 十字(四)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上)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中(2)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二十二章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下(2)第4章 上第五章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四)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2)第3節 終南捷徑中(01)第六節第2節 聲名鵲起下(01)第1節 下第四節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1)第7章 下第19章 兩朝國史?鄴世家一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二十三章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11節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九章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五)15 汴京杭州2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上)第10節 下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二)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三)第十五章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三)第十節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一章第二十九節第7節 ?拗相公(下)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1節 熙寧二年下(01)第11節 天下才俊(上)第10節 呂氏復出(下)第二十五節第2節 聲名鵲起上(02)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九章第1節 熙寧二年下(01)第9章 下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14節 匪斧不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