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1)

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石越騎着馬一路緊趕到了白水潭,直闖進桑充國的辦公室,氣喘喘的說道:“長卿,《白水潭學刊》出了幾期了,拿來給我看看,快。”

桑充國看他臉色緊張,也不知出了什麼事,從書架上取出兩本雜誌,交到石越手裡,問道:“怎麼了?子明。”

石越也不吭聲,找個角落坐下,就開始讀起雜誌來,把桑充國整個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只看到石越開始臉色輕鬆,有時候稍稍皺一皺眉毛,有時候搖搖頭又長嘆一口氣,有時候又微笑……

歷史有時候真是極度的諷刺,正當石越在白水潭看《學刊》的時候,王安石也在書房裡拿了一本學刊在讀。《白水潭學刊》賣得很好,大宋東京的讀書人,沒有不買來看的,王安石好歹也是個讀書人。

王安石讀書的速度很快,他一邊翻着一邊指着一篇文章對王雱和王旁笑道:“看看這篇文章,寫得很好,《經世濟用,學以致用》,世俗之見,多以爲學經術的人是迂腐之人,不知道學經術正是爲了有用於國家百姓。想不到白水潭有此人材!”

王旁笑道:“父親,這個白水潭的確是人材濟濟。詩社好多社友,都說準備去白水潭讀書。士林裡現在流傳的俗語說,不上白水潭,枉做讀書人。”

王雱卻不以爲然的哼了一聲,“弟弟,你怎麼也有那些流俗之見,國子監亦不過如此,白水潭又能如何?”

王旁不太知道自己哥哥的心思,因笑道:“兄長有所不知,國子監的學生,都是因爲父輩在朝中爲官,纔有資格入讀,而白水潭,卻是有教無類,父親也常說,賢材多在野,國子監其實反比不上白水潭的。”

王雱還要說話,王安石揮了揮手,說道:“這個你弟弟說得對。”說罷繼續讀下去,突然目光停在一篇文章之上,皺着眉毛說道:“這篇文章怎麼和孫覺一個調子?真是食古不化之輩。”

王雱兄弟湊上去一看,只見標題赫然是《聖世宜講求先王之法,不當取疑文虛說以圖治》,整篇文章譏刺王莽新政,妄改六經,言外之意諷刺王安石變法非常明顯。而這句標題,王雱記得很清楚,正是孫覺上表攻擊王安石奏章裡的原話。

王雱因說道:“管得了國子監,管不了白水潭嗎?這些傢伙也真是死性不改。”

王旁要老實一點,聽了他兄長這句話,有點不滿的說道:“這是第一期,還在國子監之前,說他們屢教不改有點過了。”

王雱白了弟弟一眼,“你知道什麼?那說不定是蘇嘉受了這篇文章的影響呢。”

王安石瞪了他們兄弟一眼,繼續把雜誌翻完,看到那些數學物理論文,臉色才慢慢變好。他一向是希望人材中多一點“秀才”,少一點書呆子的。看來這個白水潭學院,的確還有不少人材。

然而當他拿起第二期《學刊》,纔看得幾篇,便忍不住勃然大怒,把書摔到地上,拍案高呼:“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連王雱也不知道王安石爲什麼發這麼大的火,他小心的撿起地上的《白水潭學刊》,翻了幾篇,有一篇文章的題目跳入眼簾——《免役法與保甲法不合聖人經義芻議》,老大的隸書,分外刺眼。他一目十行的翻過,後面緊跟着有一篇,《變法爲名,聚斂爲實——王莽改制與本朝變法之比較》,再翻一篇,《王者以民爲本——古今變法小議》,再翻下去,《老子——家人之言》,這是譏刺《老子》的,誰都知道王安石父子推崇老子……

整個《明理卷》,居然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文章在批評新法與王安石,而且全部是借歷史與經義爲言,無怪乎王安石要勃然大怒了。

這邊王安石勃然大怒,那邊石越看得手都直髮抖,他看着那一個個觸目驚心的題目,心裡真是砸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他拼命抑制住自己想要罵人打人的衝動,儘量用壓抑的語氣說道:“這些文章的作者是誰?全部給我叫過來,是誰充許發表的,也給我請過來。”

桑充國隱約猜到出什麼事了,也不好多說什麼,吩咐幾個學生去叫人,然後把閒雜人等全部請了出去。這才問道:“子明,出什麼事了?”

石越看了桑充國一眼,想要怪他,又不忍心出口,不去怪他,眼見這白水潭幾年的心血,就這麼可能因爲一時多言而毀掉,他心裡幾乎在滴血。他拼命剋制自己,輕輕的問道:“這些文章究竟是怎麼發出去的?”

桑充國看他神態如此嚴肅,勉強笑道:“這幾篇是孫覺和程頤要求發的,按白水潭學院的章程,有他們兩個同意,按例就可以刊發。本來邵先生和程顥都是反對的,不過他們說的道理我們也無法反駁,我們白水潭學院門口的對聯,就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句話也幾乎是我們白水潭的校訓了,而明理院的精神又是‘文以載道,學以致用’,我見他們說得有理,也沒有反對。”

石越想了想,這個規矩是自己定下的,這些校訓院訓,也是自己定下來的,心裡真是不知道是什麼滋味了。言論自由,終要付出代價呀!

不多久孫覺與程頤以及邵康節、程顥等人都來了,那十幾個學生也來了。

石越穩定一下情緒,把國子監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這些人都是聰明人,聞絃歌而知雅意,孫覺就笑道:“子明不必擔心,我一把老骨頭,沒什麼好怕的,王介甫要清理白水潭,還要顧忌天下的公論和皇上呢。白水潭是皇上親筆題寫校名的。”

邵康節身體不太好,他有點擔心的看了孫覺一眼,對石越說道:“王介甫準備清洗白水潭了嗎?”

有幾個學生一聽這話,激動的說道:“他憑什麼?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他敢清洗學院,我們就去登聞鼓院擊鼓上書。”

程頤不置一言,毫不在乎,他是個正兒八經的理學家,特重氣節名譽,要他赴死,他當吃飯一樣平常。程顥卻有點擔心,他和王安石打過交道,還一度曾經是王安石親近的屬下,對王安石的性格頗瞭解,所以當時他就極度反對發表這些文章。

石越瞪了這些學生一眼,厲聲說道:“你們不知道詆譭朝政是有罪的嗎?還在這裡胡說八道。”

一個叫李治平的學生站了出來,冷笑道:“石山長,一人做事一人當,你放心,我們不會連累學院的。”

一句話把石越氣得不行,桑充國連忙喝道:“李治平,你太放肆了!”

石越平穩下心情,冷冰冰的說道:“既然都是白水潭學院的人,就當禍福與共。況且因言獲罪,也算是一種榮耀。我料定王相公必然會看到這些文章,就算他不看,開封府看《白水潭學刊》的人數以萬計,自有小人告訴他。逃是逃不過的。只有早做打算,我今晚就回去寫奏章,向皇上解釋這件事情。孫大人和伊川先生,你們名氣太大,此時又不是官身,諒王介甫也不能拿你們如何。需要顧慮的是這十來個學生,我們當爲國家朝廷保護這些年青人。”

程顥點頭讚許,這中間就有他不少學生,他亦斷難坐視不管,“子明說得不錯,我們這些人沒什麼好怕的,這些學生就很危險了。”

李治平聽石越如此說,慚愧的說道:“石山長,實在對不起。不過一人做事一人當,我們不願意因此連累師長。”那些學生也一齊鬨然稱是。

石越擺擺手,“不必多言,逞血氣之勇,沒什麼好處。長卿,你去把這些學生的檔案銷燬。我估計對這些學生的處份,有功名的會革去功名,不再敘用;沒有功名的刺配都有可能。以後想掙個前途,可就難了。這裡沒有外人,就直說吧,各位可以回家隱姓埋名,等風頭過了,或者有大赦之年,再出來爲國效力。如果不願意回家,我給你們安排地方,總之我不能看着我的學生把前途給毀了。”

桑充國聽得事情居然如此嚴重,他畢竟是沒有經過仕途的年輕人,實在感到不可思議。因問道:“不過是幾篇文章而已,至於如此嗎?”有宋一代,優容士大夫,罵罵宰相,實在不是什麼大罪。

程顥苦笑道:“長卿,子明所慮甚是,就照子明的吩咐去做吧。王介甫對國子監的處置,剛纔你也聽說了,所以老師全部換掉,寫文章的蘇嘉也被趕出國子監。我們白水潭學院,在地位上是比不上國子監的。”

石越又說道:“不必搞得人心惶惶,今晚你們這些學生來我家裡一趟。”

他也不再多說,上了馬回去找李丁文,和他商議怎麼安置這些學生,怎麼樣寫奏章。

石越對王安石的猜測,真是一點也沒有錯。

王雱看着這些文章,冷冷的說道:“這是石越主使的。”

王安石冷笑道:“若無石越給他們撐腰,他們斷沒有這個膽子。這個石越,仗着皇上的寵信,就敢這樣公開非議朝政,阻礙新法,此時只怕全開封城的讀書人都知道白水潭對新法的詆譭了。”

“依孩兒之計,不若就按律查封白水潭,凡是寫文章的作者,全部交開封府治罪,《白水潭學刊》列爲禁書。”王雱一向喜歡強硬手段。

“萬萬不可,父親,哥哥,此事萬萬不可,查封白水潭學院,會導致天下士子羣起而攻之的。《白水潭學刊》雖然只出兩期,但很多讀書人對他評價甚高,如果列爲禁書,只怕失去天下士大夫之心呀。”王旁沒有他哥哥那種驕傲與不能容人的性格,雖然很崇敬父親與哥哥,但是經常與讀書人交往的他,對白水潭的印象也是很好的。

王安石想了想王旁的話,心裡也知道如果查封白水潭學院,石越肯定會自己誓不兩立,以石越在士林的聲譽和他在皇上面前所受的寵信,自己除非一舉扳倒石越,否則以後新法的推行,只怕會更加困難。他因說道:“先不管這些,我要先奏章彈劾石越,雱兒,你去找幾個御史,問問他們爲什麼坐視石越指使白水潭妖言惑衆而不管。”

王雱急道:“父親,若不同時嚴懲白水潭那些書呆子,就難以立威信呀,無威信則法令不行,法令不行新法如何能成功?”

王安石想想也對,便說道:“發票給開封府,把《白水潭學刊》的編者與作者抓起來按律審問就是,這一期的《白水潭學刊》,禁止坊間發行。”

王雱這才領命而去,他剛剛走到後院,突然聽到有人叫他:“哥哥,且慢。”

他轉身一看,原來是自己最小的妹妹,芳名王倩兒,平時很受父親寵愛的,因笑道:“妹子,有什麼事嗎?”

“剛纔你和父親在書房說的話,我恰巧全部聽到了。”王倩兒帶點憂慮的說道。

王雱知道自己這個妹子頗有政治才華,諸子百家無所不覽的,連父親也常常嘆惜她可惜是個女兒身,否則可以和自己相提並論。因問道:“哦?”

王倩兒遲疑半天,終於鼓足勇氣說道:“哥哥,我覺得你們這些行事有點不妥。”

“有什麼不妥?”

“哥哥,你不怕人家說這是黨錮之禍嗎?讀書人因言獲罪,靠抓靠殺是鎮壓不了的,他們反而會把這個當成一種榮譽。哥哥熟讀史書,豈不知東漢黨錮之禍?”王倩兒說完之後臉色都有點緊張得發白。

王雱臉色變了變,哼道:“誰敢亂說話!妹子,男人的事情你不懂,不要管了。”

王倩兒急道:“哥哥,我是擔心我們家因此得罪天下的讀書人呀。”

王雱不以爲然的笑道:“哪有變法的人不招人厭的,貴在堅持己見罷了。你放心,我們得罪的,不會是天下的讀書人,只會是天下的書呆子。”說罷拔腿就走,留下王倩兒一個人在那裡嘆惜。

王安石怒氣衝衝把奏章交到皇帝手裡,趙頊沉着臉看完後遞給馮京和王珪。馮京接過奏章看完又遞給王珪,大殿裡一點安靜得一點聲音都沒有。

趙頊顯然早有準備,又從御几上拿了幾本奏章遞給他的宰相們,“這是御史們彈劾石越的表章。”

“這是《白水潭學刊》……想必幾位丞相都看過了。”趙頊冷着個臉,“這是石越謝罪和自辯的摺子。”

王安石吃了一驚,他想不到石越自辯的摺子這麼快就遞到了皇帝手中,看來石越的確不可小視。

馮京顫微微的把這些東西都看完,心裡直呼痛快,不過臉上卻還要正兒八經的做呆板狀,“陛下,從石越自辯的摺子來看,這段時間他一直奉聖命主持虞部和三司胄案的事情,這兩處事務繁瑣,衆所周知,對白水潭一時失察,失於管束,也是情有可原的;

他第二層意思是說本朝太祖太宗皇帝以來,未曾以言罪人,此千古未有之德政,學生們年輕氣盛,年少無知,也是正常的,這種鋒芒的確值得讚許,這些人絕非惡意,不過是出於善意而用了錯誤的方法,希望陛下充許他對這些學生加訓誡,以治病救人之心對這些學生,而不要因爲他們一時的錯誤加罪,臣以爲這一點頗有仁者之心,合乎聖人之意;

第三層意思是如果朝廷不能原諒,他身爲白水潭的山長,願意承擔所有的罪名。這一點臣雖然佩服他的擔當,但是卻不同意他的做法,朝廷也不可能把別人的罪責加在他身上。”

馮京一心一意想要維護石越,因此對於王安石的控告,他根本提都不提,完全是聽石越一面之辭爲他開脫。

趙頊不置可否,看了王珪一眼,“王卿,你的意思呢?”

王珪聽馮京明白偏向石越,而王安石的奏章卻是有徹底扳倒石越的意思,自己在兩個勢力之間要明哲保身,就只有平衡了,因說道:“陛下是聖明之主,自有裁決,老臣本不敢置喙。蒙聖上詢問,臣以爲王丞相說白水潭學院士子誹議時政,的確有罪;而馮丞相說石越斷不知道此事,亦有其道理;石越是少年老成之人,不會做此輕狂之舉。”

王安石冷笑道:“這些人在公開的書籍中誹議朝政,斷不能訓誡了事,否則以後朝廷有何威信可言?既然石越不知道這件事,那麼不妨讓他和韓維、曾布一起主審此案,看看他是否公道就可以知道了。”

馮京面無表情的說道:“王丞相所言差矣,石越身處嫌疑之地,按例自當迴避,豈可以把國法當兒戲,況且置人於不忠不義之地,也非仁者所爲。”

王安石厲聲道:“馮丞相現在知道把國法當兒戲,剛纔怎麼又同意石越訓誡之說呢?”

馮京一向辯不過王安石,他也不再做徒勞無功之事,索性自動認輸,向皇帝叩首道:“臣盼陛下以聖王之道待臣子,不要以權術待臣子,以免讓天下士子寒心。”

趙頊冷冷的說道:“你放心,此事不關石越的事,朕是知道的。這件案子,由開封府韓維、知諫院鄧綰、以及曾布一同審理。”鄧綰一路高升,早就做到了諫院的長官,那彈劾石越的奏摺,正是他引薦的御史謝景溫、蔡確的傑作,新黨在御史臺的重要人物。

馮京聽了這些人選,心裡暗暗叫苦。幸好石越前幾月力勸皇帝把韓維留在了開封府,他是主審官,還能主持一下正義。不過鄧綰和曾布,就很難說了。

第二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1)第16節 十字(一)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十三節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五)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七章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四節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第二章15 汴京杭州3第10章 下第6章 上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5節 下第8章 下第二 卷尾聲第十七節第四章第8節 離間計上(02)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一)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四)第1章 一聞戰鼓意氣生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二十二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六)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5章 上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2節 聲名鵲起下(02)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十九節第8節 離間計上(02)第1節 上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九章第6節 下十字修改版緣起代序第3節 上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9節 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五)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11節第3節 終南捷徑(下)第七章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四)第27節 續完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下)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二)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五)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三)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1節 天下才俊(下)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16節 十字(三)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2)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2)第八章第1節 上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五章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二)第3節 終南捷徑中(01)第4節 上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10節 呂氏復出(下)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二十四節第3節 終南捷徑中(03)第2節 聲名鵲起上(01)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1節 熙寧二年(上)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
第二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1)第16節 十字(一)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十三節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五)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七章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四節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第二章15 汴京杭州3第10章 下第6章 上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5節 下第8章 下第二 卷尾聲第十七節第四章第8節 離間計上(02)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一)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四)第1章 一聞戰鼓意氣生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二十二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六)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5章 上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2節 聲名鵲起下(02)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十九節第8節 離間計上(02)第1節 上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九章第6節 下十字修改版緣起代序第3節 上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9節 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五)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11節第3節 終南捷徑(下)第七章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四)第27節 續完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下)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二)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五)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三)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1節 天下才俊(下)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16節 十字(三)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2)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2)第八章第1節 上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五章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二)第3節 終南捷徑中(01)第4節 上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10節 呂氏復出(下)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二十四節第3節 終南捷徑中(03)第2節 聲名鵲起上(01)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1節 熙寧二年(上)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