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禹藏花麻被樑太后逼迫離開興慶府的同一天。

靜塞軍司,清遠軍。

西夏清遠軍守將嵬名訛兀正站在城牆上,眺望着城外的一座山坡。他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山坡上,有幾個身着白色交領長袍、腰佩彎刀的男子,牽着白馬,正朝着清遠軍城指指點點。在他們的馬上,都掛着弓箭和箭袋。從衣着與打扮來看,嵬名訛兀區別不出來這些人是宋人還是夏人。不過,他也並不是很擔心這些人是不是細作。

雖然此時各地風聲鶴唳,但是靜塞軍司的轄地卻相對平靜。況且,嵬名訛兀也不認爲宋軍有何必要派人來這般刺探清遠軍的地形。憑着這位西夏清遠軍的守將大人,與宋朝職方館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清遠軍附近,對宋軍而言,早已沒有秘密存在了。

只是,姿態總是要做一做的。

“來人!派人去那邊看看!”嵬名訛兀指着山坡,高聲喝道。

“是。”

未多時,五十餘騎從清遠城中呼嘯而出,向山坡撲去。

山坡上的人顯然是注意到了清遠城的動靜,一個個躍身上馬,揮鞭驅馬,向山下跑去。嵬名訛兀注意到這幾個人上馬的動作十分的嫺熟,不由裂嘴笑道:“定是馬賊私幫,去,把弟兄們叫回來罷。”

幾座山後的小道上。甩過追兵後,那羣白馬白袍男子正按綹緩緩而行。

“何將軍,果真是強將手下無弱兵啊。”爲首居中的一個面貌清秀的男子,爽聲笑道。“孩兒們的馬技,便在禁軍中,也可以炫耀了。”

“章大人過獎了。”何畏之抱拳謙道,但面對着朱仙鎮講武學堂的大祭酒章楶,臉上卻有幾分自傲之態,“環慶之民風,勁勇敢戰,兼之與西夏有互市之便,近水樓臺,孩兒們日常練習馬術,久之,自是熟能生巧。”

章楶微微一笑,容忍了何畏之的傲氣。何畏之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在環州呆了幾天後,章楶甚至相信,假以時日,陝西路第一振武學堂,絕對會無愧於“第一”之名。

“何將軍可知道在下爲何來陝西?”章楶顧視何畏之,笑道。

章楶來陝的目的,何畏之地位不高,自然不可能被告知。但是章楶既然有此一問,其中卻必定另有玄機。何畏之略想了一下,便笑道:“莫不是西事急迫了?”

章楶撫掌大笑,道:“雖不中,亦不遠矣。”他頓了一下,又說道:“石帥上表,以爲河西隨時有變,禁軍整編之速度,須要加快,否則無以應時勢。在下來陝,亦是順應時勢而已。”

當時風雨欲來,何畏之也有感覺。宋朝在陝西、河東以及蜀中增設了數十座兵器坊,日夜打造甲兵,全部運來陝西沿邊;自熙寧十二年起,已有明詔,蜀糧不入京,全部留在陝西,充爲軍糧之儲備。熙寧十一年東南米價下跌,朝廷在東南多買(學習園地:)糧數百萬石,傳說多數亦暗中運至陝西沿邊。何畏之也曾去過幾次慶州,早知道慶州車水馬龍,遠非昔日可比。不知道內情者自然以爲是互市的原因,但是何畏之卻看得出來,不少車隊押送的,是兵器與糧草。

“如此說來,章大人是爲了整編禁軍?”何畏之有幾分疑惑,不知道章楶爲什麼要和自己說這些。

章楶突然勒馬,望着何畏之,笑道:“在下奉詔,要在陝西路籌建馬步軍第二講武學堂,以協助禁軍整編。在下不才,蒙皇上錯愛,已除授第二講武學堂山長之職。此次來環州,是想請何將軍能助在下一臂之力……”

何畏之笑道:“張大人知道大人來意麼?”

“挖人牆腳之事,豈能事先告之?”章楶含笑說道。“若先告訴張守約,必拒我於城門之外。”

“那第二講武學堂要建在何處?”何畏之又問道。

“在下想將講武學堂建在沿邊。但環慶與熙河,皆是地僻人稀,並不適合。故此在下以爲,延州、渭州、秦州,三處可爲備選。但最終定在何處,還要皇上的旨意。”章楶又笑道:“若何將軍不棄,第二講武學堂祭酒之位,當虛席以待。”

何畏之想都不想,便搖了搖頭,笑道:“多謝章大人錯愛,只是畏之志不在此。”

“難道第二講武學堂,反不及振武學校?”章楶不解地問道。

何畏之笑着望了章楶一眼,揮鞭傲然道:“環州正當西夏之蛇腹,朝廷無意西事則已,若有意西事,畏之當爲朝廷破腹之劍,豈能輕離環州?環州之恥,畏之必在環州洗雪!”

章楶這才知道,這個男子,對當年之事,還在耿耿於懷。

“既如此,在下亦不敢強人所難。”章楶惋惜地說道,他亦是放達之人,只是一瞬,便笑道:“聽說仁多澣亦非等閒之輩,何將軍在此,有這樣的對手,倒也不會寂寞。”

“仁多澣,慕澤……”何畏之低聲喃喃念着,“有一日,終須將爾等生擒1

韋州。

雖然靜塞軍司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仁多澣的日子卻並不好過。石越屢次移文,責問夏主不去汴京朝覲,指責夏國無修好之意。又指斥西夏遮擋西域以外諸國朝貢之路,阻撓西方各國使者來朝。兩國之間一點點的邊境糾紛,也被石越無限放大,措辭強硬的加以譴責。在私信中更直言,若非雙方密約,邊疆烽火早燃。

仁多澣當然知道,這一切強硬的背後,甚至是延綏與熙河的宋軍異動的背後,都是石越在向夏國與自己施壓——宋朝給李乾義開出了條件,西夏必須要接受下來。否則,宋朝絕不會善罷干休。

這一層意思,石越的使者,就幾乎只差與自己赤裸裸地挑明瞭。

其實宋朝開給李乾義的條件,對於仁多澣而言,可以說是樂觀其成。能夠除去樑乙埋,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如何將這層意思清晰無誤,而又十分的技巧地告訴給夏主秉常知道,又不能引起樑乙埋的警覺,打草驚蛇,卻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石越這次可以說是十分陰毒。

秉常詔令墨跡未乾,就不得不自食其言,他在夏國軍民心目中的威信,必然大受打擊。但仁多澣真正擔心的還是,石越一定會不擇手段逼迫西夏答應宋朝的條件,而除掉樑乙埋又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既然宋朝的條件得不到滿足,那麼這次宋軍的行動,也許只是事情的開始而已。

大夏的局勢,實在不容樂觀。

“大夏國是這樣的局勢,我們仁多族又當何去何從?”仁多澣不能不爲他的族人打算。

“來人啊!”仁多澣高聲喚道,一面將給仁多保忠的信件與給夏主的奏章封好,又一起裝進一個木匣內,用自己的私印封了。

“末將在。”仁多澣的親兵都頭閃了出來,欠身問道:“統領有何吩咐?”

仁多澣看了他一眼,將木匣遞過去,說道:“你帶幾十個人去一趟興慶府,將這個送到小將軍手中。”

“遵命!”親兵都頭接過木匣,應道。

仁多澣點點頭,冷聲道:“你要親手送至小將軍手中,若有半點差池,你讓手下帶你的人頭回來見我便可。”

親兵都頭凜然應道:“是。”

“你現在就去吧。”仁多澣緩緩聲音,又道:“出去時順便讓人將慕義將軍請來。”

“遵命!”親兵都頭簡潔地答應着。

仁多澣望着他退出帳去,微微嘆了口氣。這個慕義與慕澤,說起來還是同族兄弟,但是便是這一對同族兄弟,慕氏一族這一代中的兩個佼佼者,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兩條道路。一個被石越視爲親信可*之人,派來代表石越與自己聯絡,眼見着前途不可限量,連自己也要讓他三分;一個卻不得不棲身於自己的羽翼之下,受自己的保護與控制。

“慕將軍到!”正感嘆着,慕義已到了帳外。

“請慕將軍入帳。”仁多澣吩咐道,一面直起身子,整了整衣服。

打扮成西夏中級武官模樣的慕義彎腰掀簾入帳,擡眼見着仁多澣,忙抱拳欠身行禮道:“見過仁多統領。”

仁多澣滿臉堆笑,向帳中親兵吩咐道:“給慕將軍看座。”

早有親兵搬過椅子來,慕義謝過座,便老實不客氣地坐了。

仁多澣又笑着問道:“慕將軍在韋州,可習慣否?下人們服侍可還周到?若有不到之處,將軍不要客氣。”

“統領客氣了。”慕義欠身笑笑,道:“在下奉命來此,原也不爲享受而來。只要統領珍惜兩家和好之情,在下在韋州,便是過得舒適無比了。”

“石帥帳下,果然沒有碌碌之輩。”仁多澣眯着眼睛笑道,“慕將軍公而忘私,讓我着實欽佩。”

慕義笑道:“石帥爲人至公無私,賞罰嚴明,居其屬下,在下自不敢亂其法度。”

“我亦十分仰慕石帥的風采。”仁多澣哈哈乾笑道。說完,他頓了頓,又笑道:“此番請將軍過來,是有一事要煩請將軍轉告石帥。”

“統領請說。”

“我想向天朝購買五千套甲冑、五千副鋼臂弩、十萬枝弩箭、五千把鋼刀。”仁多澣一口氣說完,眼睛一瞬不瞬地望着慕義。

慕義怔了一下,旋即笑道:“統領可是在說笑?”

“自然不是說笑。”仁多澣一臉認真。

慕義緩緩搖頭,沉聲道:“統領若非說笑,那在下便以直言相告,此事決無可能。我大宋正在整編禁軍,各軍兵甲,幾乎全部換新,統領所要的武器,大宋自己都供不應求,遑論出售?”

慕義可說是直言不諱了。當時宋軍整編禁軍,所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武官的培訓、操典的頒佈、士兵的裁汰、軍法的修訂、兵甲的更換,可以說是在漸進的重新打造一支軍隊。單從更換兵甲這一項,宋朝的投入就非常驚人。宋朝向整編部隊頒發的武器,幾乎全部是嶄新的精兵利甲,不僅僅嚴格遵守着軍器監製定的武器標準,而且每件武器上,都標明瞭生產者與責任人的記號,兵甲的質量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爲了節省費用,宋軍淘汰下來的舊兵甲,則用來裝備廂軍與鄉兵,並選擇性的賣給國內的百姓與商團、高麗、遼國、倭國,以及南海諸國甚至是大食諸國。宋軍那些淘汰下來的兵甲,雖然質量上有許多的不如意處,但是賣到高麗、倭國以及南海諸國之後,卻成爲他們難以想象的神兵利器——特別是宋朝的弓與弩,相對於中原的這兩種武器而言,此時倭國與南海諸國的弓箭,只能說是小孩子過家家的玩意。不過,唐康主導的沿海制置司爲了保持宋朝海船水軍在武力上的絕對優勢,嚴格限制這些武器在南海地區乃至倭國、注輦國的流通,因此宋軍這些換下來的武器,絕大部分卻是通過與官府關係密切的海商,流向了與宋朝沒有直接利害衝突、局勢正非常不穩定的大食諸國。

宋夏兩國當時其實處在戰爭的邊緣,雖然說石越與仁多澣之間的確有少量的兵器交易,但那是做爲對仁多澣向宋朝私自賣馬的補償,如仁多澣提出的這樣大規模的武器交易,宋朝連淘汰下來的舊武器都不會肯賣,更何況鋼臂弩是宋朝精銳禁軍才能裝備的新式武器,在宋軍的制式武器中,僅次於霹靂投彈與神臂弓。

仁多澣素來精明,竟然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未免讓慕義覺得有點匪夷所思。只見仁多澣臉上露出爲難之色,皺眉道:“朝廷希望敝國能剷除奸臣,但是將軍亦知奸黨勢大,若是得不到朝廷支持,又豈能容易成功?這批兵甲,我是想用來裝備一支精銳之軍,以備萬一,絕不敢有他志。”

見慕義默然,仁多澣又說道:“我亦知石帥有爲難之處。若是石帥爲難,我亦不敢勉強。只請石帥寬以時日,我方能有足夠時日,整軍經武,與奸臣抗衡。眼下敝國已頒令改制……”

聽到此處,慕義才恍然大悟,原來仁多澣不過是用此來堵石越的嘴。他想了一下,便即笑道:“統領不必憂心。”

仁多澣卻是憂心忡忡的模樣,道:“奸臣勢大,凡爲國謀者,實不能不心憂。”

“朝廷早有承諾,可使統領無憂。”慕義從容笑道。

“哦?”仁多澣吃了一驚。

“若果真賊人勢大,統領放心,朝廷不會坐視不管。大宋數十萬精兵,可爲貴國戡亂。”慕義一雙黑黝黝的眸子,閃着精光,注視着仁多澣。他這話明明是不懷好意,卻又說得誠懇無比。

“敝國這點家事,怎敢勞動朝廷。”仁多澣雖然早知道宋朝的野心,但是慕義就這麼毫無顧忌的說出來,卻讓他又怒又懼,但臉上卻還不敢表露出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是天地之至理,若有奸佞之徒,亂此綱常,天下人人得共誅之。朝廷又豈會坐視不理?義所當爲,自然當仁不讓。”慕義這兩年頗讀了幾本書,竟能說出一番道理來。“統領不必擔心,屆時若有困厄,朝廷定然不惜一戰,以維護夏國國本。”

仁多澣望着慕義,一時間竟苦笑着說不出話來。

沒有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夏主秉常再次頒詔,宣佈暫緩免稅,並且派遣樑永能前往祥佑軍司,負責協調左廂神勇軍司、祥佑軍司、嘉寧軍司,亦即銀、夏、宥、鹽諸州的防務;禹藏花麻前往西壽保泰軍司,負責協調西壽保泰軍司、卓囉和南軍司、甘肅軍司,亦即會、蘭、涼諸州的防務。同時又下命全國軍隊隨時待命,準備迎戰。

但是如臨大敵的西夏,並沒有遭到來自宋軍的任何攻擊。樑永能與禹藏花麻到任沒有幾天,宋軍的軍事演習便結束了。樑永能與禹藏花麻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弄清楚了宋軍這次“異動”的性質,並且知道了宋軍這次聲勢極大的軍事演習,總共調動的兵馬,其實還不足六千人!

然而,西夏國上下並沒有因此而鬆一口氣,他們甚至也沒有時間爲自己的草木皆兵感到羞愧——西夏的細作弄到了宋軍的演習內容:用精兵長途突襲敵軍不及設防的城池與關寨。侵略性十足的演習內容,讓西夏國的統治者都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

這還不是事情的全部。

宋軍至少又有兩個軍完成整編佈防,宋朝兵部在延州增設馬步軍第二講武學堂,以加速陝西禁軍的整編速度……所有的這些消息,都使得西夏朝野危機感與日俱增。

夏主秉常再度派遣使者,謙辭卑躬向宋朝重申稱臣之意。但是——打不過就請和,恢復了力氣再打——西夏這種行之有效的伎倆,這次卻遇上了大麻煩。宋朝對他的奏表表現出羞辱性的傲慢,使者被勒令不必進京,甚至在陝西連石越都沒有見着;奏章草草回答……

而在西夏國內,秉常的處境更加艱難……

第四章第18節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九章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下(2)第十七節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0節 呂氏復出(中)第四節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三十章第11節 天下才俊(中)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三)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二)第8節 下第五章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7節 拗相公中(01)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三)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16節 十字(三)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上(1)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1節 上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四)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上(1)第7節 上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6節第7節 ?拗相公(下)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三)第9節 下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第9節 汴京新聞(中)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二)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一)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六節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三)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中)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9節 汴京新聞(上)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8章 下第八章第八章第4章 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中)第三章第九章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六章第1節 上第1章 下第7章 上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七章第7節 拗相公上(01)第五章第二十五節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二)第8節 離間計(下)第八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一)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十九節第5節 下第十章第12節 再度交鋒(下)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7節 拗相公上(02)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六)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五)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八章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七章第8節 離間計(中)第十二節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2)第11節 天下才俊(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
第四章第18節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九章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下(2)第十七節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0節 呂氏復出(中)第四節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三十章第11節 天下才俊(中)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三)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二)第8節 下第五章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7節 拗相公中(01)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三)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16節 十字(三)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上(1)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1節 上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四)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上(1)第7節 上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6節第7節 ?拗相公(下)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三)第9節 下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第9節 汴京新聞(中)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二)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一)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六節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三)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中)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9節 汴京新聞(上)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8章 下第八章第八章第4章 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中)第三章第九章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六章第1節 上第1章 下第7章 上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七章第7節 拗相公上(01)第五章第二十五節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二)第8節 離間計(下)第八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一)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十九節第5節 下第十章第12節 再度交鋒(下)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7節 拗相公上(02)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六)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五)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八章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七章第8節 離間計(中)第十二節第10節 呂氏復出上(02)第11節 天下才俊(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