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金陵城爆炸了(求訂閱)

金陵城內,錢謙益府邸。

一個風塵僕僕的布衣打扮的中年人被門子帶進了府中。作爲南明朝廷的禮部尚書,又身爲東林鉅子,錢謙益現如今是好不風光。

自然不能像之前時候那樣,在虞山金屋藏嬌了。

手中不缺錢的錢謙益,在金陵城內的府邸雖然不如虞山的“絳雲樓”和“紅豆館”壯觀華麗,那也是前後足足五進的府邸。來人被門子引入小花廳的時候,得到消息的錢謙益已經候在那兒了。

“小侄李禛見過世伯。”李遇知的長孫李禛一見到錢謙益眼淚就啪啪的向下流,整個人都要癱倒在地上,彷彿所有的擔心、憂慮、愁苦都在這一刻發泄了出來。

“賢侄,賢侄,這是怎的了?莫不是老大人……?”

錢謙益臉上的擔憂半點不作假,李遇知可是他們東林黨的老朋友。雖然出身川蜀,可當年在魏忠賢權勢炙焰的時候敢硬懟魏忠賢,一身風骨絕佳,天下士林敬仰。更前後舉薦了舉薦早前東林黨領袖鄒元標、馮從吾等數十人入朝任官,那不是東林黨也是東林黨了。

錢謙益與李遇知比是小一輩兒的人。年齡上比李遇知小了快二十年,李遇知那是歷經了萬曆、泰昌、天啓、崇禎四朝任職,故而在李遇知面前素來以晚輩自居。

李禛是李遇知的長孫,喚錢謙益一聲世伯,是合情又合理。

“小侄離開津門時候家祖倒還健在,但鄭芝龍那廝十分野蠻,視我祖父爲漢奸國賊,家祖年歲已高,被這般羞辱已是不堪忍受,那又被鄭芝龍使人投入牢房,……,小侄,小侄實在擔憂家祖受氣不過,如今已經不在人世了……”

李禛眼淚就跟不要錢的一樣,啪啦啪啦落個沒完。也是,他是李家的嫡長子,從小到大都是被捧在手心裡的,何嘗遭受過眼下的難事?

李遇知或是諫官、或是科道,或是戶部、工部、吏部尚書,爲官四十多年,知交遍天下,學生門人遍天下,他李禛也就是中了舉人後並沒再下場,而是跟在祖父身邊代父親盡孝道,不然他現在也早就硃紅加身了。

“漢奸國賊?這從何說起啊?”李禛只一個勁的哭呢,忘了言語前因後果,錢謙益現在人直接傻眼了,他還以爲是李遇知硬頂着鄭芝龍不願意挨宰呢。畢竟李遇知都八十歲了,早該告老還鄉了。怎麼現在又蹦出了一個‘漢奸國賊’來?

李禛哭聲也止住了一瞬,抽了下鼻子,把前因後果爲錢謙益道來。說話中眼淚就又啪啪的落下來了,他祖父這一災來的也太憋屈了。

誰能想到鄭芝龍會對吳三桂那麼痛恨呢。

“你說鄭芝龍不僅罵吳三桂是漢奸國賊,還刻印繪畫,就帶着東虜小辮的哪種?”錢謙益傻眼了。

這鄭芝龍的反應也太激烈了吧?今後他還怎麼與吳三桂打交道?

要知道這朝中的許多大臣,之所以對連虜平寇有信心,那就是因爲鄭芝龍至今還釘在津門,釘在燕京城邊上,而吳三桂也還舉着大明的旗號。這兩家若能齊心併力,就是與韃子的大軍火併上一場,你都還不知道誰勝誰負呢?

甭管鄭芝龍被多少人恨得咬牙切齒,可鄭芝龍手下兵馬的戰鬥力卻被很多人推舉爲天下第一,還要壓過關寧軍一頭。

但現在鄭芝龍這般行爲,吳三桂還不恨得要一口生吞了他?

“那平西伯真已經剃髮?手下軍兵更皆已剃髮?”旁邊一個相貌俊秀之極的儒生插口說道,聲音柔軟清亮,雙耳被花廳打進的陽光一照,粉紅透明,一雙耳孔清晰可見。

李禛擡頭一看就知道這是女子,再想到錢謙益口中的‘柳儒士’,還有什麼不知道的?

先就行了一禮,那女子年齡再小也是錢謙益鍾愛的人。

“是真是假某也不知,只知道鄭芝龍怒髮衝冠,已使長子鄭森領兵走海路叩山海關。稍後東虜攝政王多爾袞派使團前來,他也破口大罵,叫人當場擒拿,隨後命大將出兵擊退了北面灤州的來犯之敵。陣上當着對面韃子兵的面,把東虜使團之首的大學士剛林一刀砍殺了。”

“小侄南下途中,行船到淮安時候上的岸,然後一路快馬疾行,日夜趕赴金陵。至於把奏報的船隻,現如今怕才走到入海口也說不定。”

錢謙益前後聽了一遍,又是目瞪口呆,又是大鬆了一口氣,再看李禛還癱坐地上,忙上前把人扶起,又不着痕跡的看了一眼柳如是,後者知機的一點頭,人就悄無聲息的退下了。乃是去準備房間、衣物,還有飯食,更使人叫了大夫進府。

“賢侄勿憂。老大人何等人物?魏藻德、方岳貢也都是文臣之領袖,豈是鄭芝龍一武夫可決生死的?那船上想來不假,定有鄭芝龍的人來朝堂投書送報的。如此擺在了明面上,此事就也不難解決,賢侄安心就是。待老夫先行一封書信告知鄭芝龍。”

錢尚書信心十足,覺得連崇禎皇帝都要安撫自己,擡他當了禮部尚書,那鄭芝龍多少要賣他一個面子不是?更別說早前鄭芝龍還與東林甚是和睦。

對於津門,他現在更擔憂吳三桂會與鄭芝龍水火不相容,再是那剛林的死,會叫東虜勃然大怒。

李禛大鬆了一口氣。

有錢謙益出面,他也覺得鄭芝龍不會駁了這回面子,如此他祖父也就安穩了。可想到自己祖父一輩子的清名,臨到老了卻帶着‘漢奸國賊’的名頭給下了大獄,那又情不自禁的悲從心來。對鄭芝龍是切骨仇恨,也就是他不知道剛林事到臨頭了還給鄭芝龍扣了一盆屎尿,不然他肯定會說出來給錢謙益聽。後者都無須自己出面,只需要把消息透露給那些將鄭芝龍恨得咬牙切齒之人,那彈劾鄭芝龍的奏摺就能把皇帝的案頭給堆滿了。

當李禛沐浴更衣,好好的休息了一番,次日時候聽到錢謙益說起了金陵城內盪漾的‘連虜平寇’之策的時候,他就更是安心了。

自己祖父有何錯?這滿城的大臣不也都是這般想的麼。

借師助剿和連虜平寇,完全就是一回事麼。

“東虜人少,縱然兵精,又如何能佔得中原萬里河山?”錢謙益當然是贊同連虜平寇的。士紳階層對李自成的恨是發自內心裡的。誰叫李自成還沒來得及釋放善意就被韃子從燕京一腳踢走了呢?

你說你想要跟士紳階層緩解矛盾,但那只是你說,連科考都沒舉行,誰信啊。

“你可知道茅元儀和姚康?”

“前者大名鼎鼎,後者實在不知。”

“茅元儀可不止輯成了《武備志》,他還寫了《平巢事蹟考》,此書和姚康撰的《太白劍》,都是借古喻今,都是以唐朝末年平定黃巢起義作爲借鑑,替天下出謀劃策的。”

李禛也是飽讀詩書的人,錢謙益一提到平黃巢,他就明白是怎生回事了。唐僖宗平黃巢可是借了沙陀族李克用的兵。

“茅先生曾在孫督師(孫承宗)幕中任職,姚康則是今日兵部尚書史道鄰的幕僚。二人以李唐平定黃巢起義爲題目著書立論,用意是借歷史來說今世。”那是爲了說明如唐朝平定像黃巢起義這樣大規模的農民反抗,光靠有幾個能戰的大將還不夠,還需要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招降像朱溫這類義軍叛徒,纔有中興之望。

“此事在金陵朝野已經傳的議論紛紛。大體上,朝中大臣還都是贊同的。”

史可法之前就上疏道:“應用敕書,速行撰擬,應用銀幣,速行置辦。並隨行官役若干名數,應給若干廩費,一併料理完備。定於月內起行,庶款虜不爲無名,滅寇在此一舉矣。”

左都御史劉宗周也上疏建議:“亟馳一介,間道北進,或檄燕中父老,或起塞上夷王,苟仿包胥之義,雖逆賊未始無良心。”

總之,吳三桂的引狼入室,在南明朝廷的一干決策大臣看來,卻無不認爲是一大快事,多主張應該儘早同吳三桂取得聯繫,借清兵之力共滅“流寇”。

李禛心中反倒有些不安來,怎麼這一干人都把希望寄託在韃虜身上?

但想到眼前錢謙益的態度,他是半個字也不敢多說的。

江哲回到住處,一邊使人收拾行囊家當,準備着遷往定海去;一邊則向鄭芝龍去信,除了彙報了金陵朝野對他的喊打喊殺之外,重點就是連虜平寇事宜。

“當國大臣是否“求好太急”?通敵實出權宜,自強乃爲本計,一味求韃,使臣豈能無傷國體?私下且以爲當今之計該急修武備方是。金陵朝野這般本末顛倒,這南明不可久也。”

而還沒等到與江南的一干相識之人盡數告別,一艘從津門駛來的舟船抵到了金陵,石頭城內立刻沸反盈天來。

第一是鄭芝龍彈劾吳三桂,斥之爲漢奸國賊;

第二是鄭芝龍砍殺了滿清大學士剛林的行爲,那簡直被無數朝臣斥爲大逆不道的原罪。

第三是鄭芝龍使人把魏藻德、李遇知、方岳貢等人拿下的事兒爆發了,但這事兒處理的也簡單,很快就形成定議:派人去津門宣旨,讓鄭芝龍把人交過來就是。

第四則是嘉定伯周奎爲首的一干勳戚,聯合無數大臣,還有一些剛剛從津門趕來的人,共同彈劾鄭芝龍暗通李自成……

登時,整個金陵都爆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五百二十二章 影響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五百七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當國公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零六章 排槍擊斃與排隊送死第三百四十八章 河北大元帥府第五十三章 反轉大戲(求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的開始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大的驚喜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舉多得的‘裡應外合’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八章 河北大元帥府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驚變第二百七十二章 漢奸沒人權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第三十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二百三十五章 進城啦,抄大戶啊……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一百三十五章 崇禎帝第三十七章 巴牙喇兵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百九十章 寧爲太平犬,不爲亂世人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番外4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州港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訂閱)第三十三章 趁虛再入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一百零三章 捷報傳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時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麼敢?我怎麼不敢?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時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來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悅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四百八十四章 過年第三百零九章 戰局不利走爲上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三百零六章 排槍擊斃與排隊送死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二百零一章 金陵城爆炸了(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二十二章 八閩健兒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二百二十八章 鄭芝龍“傲”出了一個新境界(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九章 “鄭家天下”必須死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敗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決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主與駙馬(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七十章 韃子殺來了(求收藏)第五百六十五章 爲君之道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貞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這廝是趁了誰的勢頭第二百六十七章 倉惶不安曲阜孔
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五百二十二章 影響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五百七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當國公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零六章 排槍擊斃與排隊送死第三百四十八章 河北大元帥府第五十三章 反轉大戲(求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的開始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大的驚喜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舉多得的‘裡應外合’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八章 河北大元帥府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驚變第二百七十二章 漢奸沒人權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第三十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二百三十五章 進城啦,抄大戶啊……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一百三十五章 崇禎帝第三十七章 巴牙喇兵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百九十章 寧爲太平犬,不爲亂世人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番外4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州港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訂閱)第三十三章 趁虛再入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一百零三章 捷報傳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時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麼敢?我怎麼不敢?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時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來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悅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四百八十四章 過年第三百零九章 戰局不利走爲上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三百零六章 排槍擊斃與排隊送死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二百零一章 金陵城爆炸了(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二十二章 八閩健兒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二百二十八章 鄭芝龍“傲”出了一個新境界(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九章 “鄭家天下”必須死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敗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決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主與駙馬(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七十章 韃子殺來了(求收藏)第五百六十五章 爲君之道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貞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這廝是趁了誰的勢頭第二百六十七章 倉惶不安曲阜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