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龍洋

所以,醬油是不會打的,一輩子都不可能打醬油的。

如此想法一經生出立刻就有了效果,陳華胸中激盪的情感也便冷靜了許多。既然鄭氏很難在鬆錦大戰中有作爲,他本人也沒信心說服洪承疇。

——人洪亨九是正統出身,殿試二甲第十四名,剿平流寇,殺得李自成只餘了十八騎逃入商洛山中,直接將沸騰了十幾年的明末農民起義打入了最低潮。功勳顯赫,崇禎十二年轉任薊遼總督,那已經是大明朝地方大員的最巔峰。再進一步,就是入閣了。

這種人如何是陳華能說服的?而且陳華對於鬆錦大戰又能說什麼呢?

是讓洪承疇頭鐵的硬抗崇禎帝的御旨,戶部真沒錢糧了,洪承疇也是坐蠟。還是讓他不要兵入松山?

那更是笑話了。

松山古城就在錦州城南十餘里,想要解錦州之圍,這裡就是畢竟之地。在陳華的眼中,距離錦州只有十幾裡遠的松山古城,那就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戰略支撐點。

他都看得出來的事情,還能睜大眼睛說瞎話嗎?

只是原諒他的不學無術,陳華實在想不起鬆錦大戰的全過程,也根本不知道松山城實則是明軍主力土崩瓦解後的戰略重心。

鄭鴻逵眼看陳華臉上露出猶豫之色,忙進言到:“如今已是七月下旬,朝廷便是真從了蔣德璟所言,旨意下來到亦要八月中。彼時,那關外之地恐已是冰天雪地之景。到了冬季,大海冰封,我軍船舶非但無能靠岸,爲朝廷張目,還要日夜提防連連浮冰……”

陳華嘆息了一聲,鄭鴻逵言之有理啊。瘸了一條腿的鄭氏集團,現如今實在沒本錢去摻和明清大戰。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人,不是真勇士,就是頭鐵的腦殘。

陳華不是那毀家紓難的真勇士,所以他已經決定不再堅持介入了。

從這一點看,他還是很好被說服的。掌握的‘知識點’和‘遊戲規則’太少了,也因爲對大局的把握不穩,他現在很輕易的就被說動了。

當然,他本人是不這般認爲的。他還覺得自己挺聰明的。

“蔣中葆爲當朝閣老,天下能吏,他的話,皇帝能……不聽?”

陳華在後世都沒聽說過蔣德璟這麼個人。但現在他知道了,這位泉州老鄉可是個了不得的能臣幹吏。先是因不屌魏忠賢而遭排斥,直到罷官。後被起復,卻依舊秉性耿直,敢於諫言,每每痛朝政日非,匡正時弊。所奏檄內操核要典諸大政皆侃侃名言,在明末的大環境下,提出過不少良策。

尤其是崇禎十一年六月,剛被廷推爲禮部尚書的蔣德璟,因目睹邊防廢弛,且諸邊皆虛兵冒餉,便上疏力陳其弊。以事實作根據,指出薊督半載更五人,事將益廢弛。認爲欲固邊防,邊臣須久任。

崇禎皇帝不以爲然,說:不稱當更。

蔣德璟毫不客氣地辯答:與其更於後,曷若慎於初。

也就是說與其後來變更,不若一開始選人的時候就謹慎周詳一樣。

認爲這邊將不止要慎選,一量選定後,更應該充分信任,讓其全面考慮、長期規劃,才能變被動爲主動,克敵制勝。

還拿出老朱家的祖制,三協止一督、一撫、一總兵,而今日卻增二督、三撫、六總兵,又設副將數十人,權不統一,何由制勝?使得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崇禎帝也不得不認錯。只不過大明朝已經爛透了,改也沒效果了。

如今已經三年,蔣德璟依舊在中樞混的好好地,甚至都混進內閣了。這樣的一個人物,那是鄭芝龍要着重對待的,也是陳華要極度看重的。

只說在政治上的份量,蔣德璟較之洪承疇都要更勝一籌。雖然洪承疇萬曆四十三年中舉人,四十四年赴京會試,連捷登科,較天啓二年高中的蔣德璟還要早六年。但二人一個出身庶吉士,一個卻淪爲濁官,洪承疇二十四歲科場得意,太年輕了,結果庶吉士沒選中。而科舉排名比洪承疇還落後二三十位的蔣德璟卻考中了庶吉士。

然後二十年過去,一個已經進了內閣,另一個雖也是天下名臣,但洪承疇的道路可比蔣德璟難多了。

“這事簡單。既那陳新甲等人反對,可見朝廷一時間是難下定論的。大兄就使人乘快船前往京城打點打點,只需多帶金銀,想來不難。”

這等事他們先前幹過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鄭鴻逵說的很輕描淡寫。

陳華腦子裡立刻就想起一些故事,在鄭芝龍的一聲之中,這賄賂的事兒還真做了不少回。哪一次升官都少不了要賄賂一遭,官越大賄賂的層次也越高。

“不過是些金銀,確是簡單。”我大款,我有錢的說。

“只是……”陳華斟酌着道:“蔣德璟到底是我閩省名宦,其與洪承疇二十年來享譽鄉里,爲一時瑜亮,雖沒聽說彼此間有甚個交情,但洪承疇兒女盡與晉江名門結親,其餘蔣德璟豈能真無瓜葛?卻也不可惡了去。不若讓福鬆【鄭森】置些錢糧,送去給洪亨九,也算全了蔣中葆的顏面。四弟以爲如何?”

陳華不知道歷史上的鄭芝龍是如何做的,但給洪承疇送去一些錢糧,也算是他的政治正確了。

鄭鴻逵自然說好,“大兄說的是。”

這事兒陳華根本沒着急其他人言語,自己拍板就做出了決定,這沒毛病。

叫人喊來族弟鄭芝鵬,後者一聽事情經過拍着胸脯向陳華保證道:“大兄放心。這等小事,小弟一定辦妥了。”送錢還有甚不會的?

鄭芝鵬提着陳華撥下的金銀和一干珠寶珍玩,光是金銀就有十萬兩,並着些海珠、珊瑚、象牙、犀角等物。後者若是運到京師,哪怕是運到江南發賣,只它們的價值都不會下於十萬兩。

對比崇禎帝一年的稅銀,陳華的手筆不可謂不大。但在鄭鴻逵等鄭氏集團干將的眼中,這都是正常操作。與歲入千萬巨的鄭氏集團相比,區區一二十萬錢財算甚?

十萬兩白銀,全都是一水兒的新造銀洋。這也是陳華叫人整合的部分之一,鑄造銀洋可是大利啊。

шшш◆ Tтkǎ n◆ ¢〇

一塊銀洋重一兩,銀八,銅二。值紋銀一兩。

用的是中國傳統的鑄造法,先制好錢模,把銀子和銅融化後往裡頭一灌。冷卻後掰下來,略作打磨,就是一枚好銀洋。

本質上與造私錢沒甚兩樣。也有火耗,但量很小。陳華相信,一塊八成銀的銀洋能充一兩的白銀花出去。火耗麼。 шшш¤ ttκǎ n¤ ℃ O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那壓幣機這東西,不是說你想造出來就能造出來的。他已經使人向南洋求購了。

自己製造太麻煩了,銀元上還有圖案和字跡呢。

正面是一個碩大的“1”,數字是他徹底的被引入了。背面則是碧濤玄龍旗!

這是陳華爲鄭氏水師設計的旗幟,藍底黑龍。現在自然還不能打出來。只是在銀洋上就無法表現的太過詳盡,眨眼一看就是一捧浪花上翻騰的一條龍。

第二百五十五章 士紳之敵,士林之敵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點不一樣的宗爺爺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難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圖更大第四百二十二章 建康城不健康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五百零一章 銅臭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十章 好法子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四百零一章 仁義之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順文武(求訂閱,10/10)第九章 閩地來的海蠻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自成不是司馬炎啊?第一百零一章 殺賊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十章 好法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差點遺忘的大殺器第二百一十章 把“聯虜”給攪黃了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五十七章 能人所不能能也,成人所不能成也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三章 夢醒趙九妹第二百九十六章 揭開鄭芝龍的真面目第五百六十六章 繼續教導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三百五十章 趙宋的本錢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頭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費·續(求訂閱,4/10)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四百五十章 聞戰則喜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費(求訂閱,3/10)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一章 還有隱情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三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七十章 一個藉口(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襲繼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疇第二章 朱明江山還能救麼?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意第五百章 ‘李二’第二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三十八章 鳴金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剋星,大清勁敵第三百三十四章 家族のために……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十九章 顯大名於天下,收厚譽於己身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十八章 罪該萬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五百零四章 東欽察一統第六十章 未來的鄭軍陸師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選一?不,是二選一(求訂閱)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一百零五章 朝廷柱臣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耳!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費·續(求訂閱,4/10)第三十一章 這就是大明朝的柱石麼?第七十七章 崇禎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頭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三百四十七章 國難之際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進兵島南
第二百五十五章 士紳之敵,士林之敵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點不一樣的宗爺爺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難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圖更大第四百二十二章 建康城不健康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五百零一章 銅臭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十章 好法子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四百零一章 仁義之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順文武(求訂閱,10/10)第九章 閩地來的海蠻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自成不是司馬炎啊?第一百零一章 殺賊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十章 好法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差點遺忘的大殺器第二百一十章 把“聯虜”給攪黃了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五十七章 能人所不能能也,成人所不能成也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三章 夢醒趙九妹第二百九十六章 揭開鄭芝龍的真面目第五百六十六章 繼續教導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三百五十章 趙宋的本錢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頭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費·續(求訂閱,4/10)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四百五十章 聞戰則喜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費(求訂閱,3/10)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一章 還有隱情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三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七十章 一個藉口(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襲繼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疇第二章 朱明江山還能救麼?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意第五百章 ‘李二’第二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三十八章 鳴金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剋星,大清勁敵第三百三十四章 家族のために……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十九章 顯大名於天下,收厚譽於己身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十八章 罪該萬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五百零四章 東欽察一統第六十章 未來的鄭軍陸師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選一?不,是二選一(求訂閱)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一百零五章 朝廷柱臣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耳!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費·續(求訂閱,4/10)第三十一章 這就是大明朝的柱石麼?第七十七章 崇禎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頭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三百四十七章 國難之際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進兵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