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

經過老工匠的一番解釋,朱雄英才明白了過來,灌鋼法其實是一種取巧的辦法,也就是將生鐵和炒鋼法獲取的熟鐵再次放到一起去煉,從而獲得品質較好的熟鐵,甚至是“僞鋼”。

說是“僞鋼”,是因爲灌鋼法原理是讓生鐵裡的碳分進入熟鐵擴散,跟真正通過鍛打來脫碳獲得的鋼材完全是兩碼事,沈括《夢溪筆談》說的很清楚了“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泥封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二三煉則生鐵自熟,仍是柔鐵”。

所以雖然灌鋼法弄出來的看起來像是鋼,但本質上還是鐵,不是鋼,適用的情況是需要短時間內大量獲取品質更高的鐵,用來打造甲冑、兵刃,從而與快速爆兵相匹配。

而數量上的猛增,往往就意味着質量上的嚴重下滑,用灌鋼法獲得的鐵打造的軍械,肯定是沒法跟純手工鍛打獲得的鋼材製作的軍械相媲美的,所以話本里常常會出現千錘百煉的寶刀,一刀就把普通腰刀砍斷的描述,倒也不算特別誇張到了明朝中葉倭寇作亂的時候,倭寇的武士刀,就經常能做到這種效果,明軍的刀在質量上完全無法與倭寇的刀相媲美,因此更多地會採用火銃和狼銑(帶枝椏的竹子做成的長矛)來揚長避短。

而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日本的工匠雖然跟大明的工匠一樣缺乏優質鐵礦,但他們會把伴生礦石的粉末加入到武士刀裡,然後不厭其煩其反覆鍛打上千次,再進行淬火,成品如果不行,那就繼續鍛打,主打的就是一個不計成本,畢竟在日本武士刀的價格是極其昂貴的,一把好的武士刀更是被爭相追捧,可謂是有市無價,而大明的工匠們則必須要考慮成本的問題,因爲明軍所需要的是成本能夠控制的制式裝備,是要量產的,而不是個體化定製的優質武器。

“那現在生產軍械用的鋼材,一般都鍛打多少次?”瞭解了這些情況後,朱雄英問道。

“標準是百鍊鋼。”冶鐵所的大使小心翼翼地解釋道,“非是匠人們不出力,而是鍛打費力,加上淬火後也有失敗的機率,上頭每年都有固定的產出任務,所以委實做不到千煉。”

這麼走一圈問一問,基本的情況朱雄英就已經瞭解了,大明現在的鋼鐵工業能力怎麼說呢,肯定不算差,甚至是世界一流水平,各種類型的鐵都能大量生產的同時還能保障基本的質量,但是鋼材卻由於爐溫有限,只能通過人工鍛打獲取,而且由於各種因素限制,單位鋼材的鍛打次數還不夠多,因此獲取的鋼材數量和質量都很有限。

“帶我去看看倉庫。”

當冶鐵所的倉庫打開的時候,哪怕有心理準備,朱雄英還是覺得場面挺震撼的,一排又一排的倉庫裡,堆滿了數不完的鐵錠,既有精鐵錠,也有白口鐵的鐵錠,這些鐵錠作爲明軍的戰略儲備,完全可以保證在短時間內就能製作出大量的鐵質甲冑、兵刃,而不受原材料產出的限制。

“所以現在主要是獲取鋼材困難,要麼手工鍛打獲取質量相對好的百鍊鋼,要麼用生鐵和熟鐵混合獲取質量相對較差的團鋼,沒有既能大量產出又能獲得優質鋼材的法子?”

這種既要又要的辦法,顯然給工匠們問的有點尷尬,要是有法子不早就用了嗎?不過他們肯定不敢頂撞聖孫,所以也只能說沒有這種法子。

朱雄英卻不氣餒,而是看着熊熊燃燒的大鑒爐,若有所思地問道:“那你們有沒有想過提高爐子的溫度?”

“試過,用木炭能提高一些,但是很有限,而且木炭比煤炭貴得多,若是加大力度鼓風的話也能提高一些,可鼓風一樣受到人力限制造不大。” 提高溫度,要麼是改動爐子裡的燃料,要麼就是改動風箱,在宋代以前,華夏冶鐵用的燃料基本都是木炭,可隨着不斷的砍伐,現在木炭的供應量已經嚴重不足了,對於民間來講,柴火能湊合用,但工業鍊鋼顯然不能湊合,都得用上好的木炭,上好的木炭也不是說沒有,可性價比在哪呢?

費時費力弄出上好的木炭,還得大量供應,這裡面的成本是相當巨大的,而如果說增加了這麼多成本,能夠產出優質鋼材倒也能接受,問題是即便用了木炭,也只能增加爐子的溫度,但還是達不到能夠把鐵直接融化成鋼水的溫度,所以相當於增加了成本卻一無所獲。

因此,工匠們使用煤炭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畢竟這東西跟木炭相比,開採和處理的成本要低得多,不過煤炭也會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能獲取的煤炭基本都是高磷高硫的,會導致鐵變得非常的脆。

冶鐵所的大使帶着朱雄英去看了風箱,在大鑒爐的兩側都有,相當於一個小小的隔間,空間非常狹窄,風箱是用一整個大樹挖出來的,然後上面用蠟進行密封防止漏風,兩個人打着赤膊汗流浹背,正在奮力地鼓風。

這種作業,顯然比在廚房做飯給竈臺鼓風要累的多,因此哪怕是青壯男子,也幹不了多久就要輪換,否則話很容易在高溫缺氧的環境下昏厥過去。

而工匠們也告訴朱雄英,人力鼓風比水力的力道要大得多,所以想要提高爐溫,鼓風上的改良空間並不大,現在的鼓風器具已經算是很完善的了。

不過朱雄英也沒打算在這上面改動,他的思路是燃料。

朱雄英仔細觀察着熔爐的結構和操作過程,心中暗暗思索,如果能將焦煤作爲燃料引入熔爐中,提高爐溫,或許就能冶煉出更純淨的鐵水,進而製造出高質量的鋼材。

“你們想過用焦煤來鍊鋼嗎?”

“焦煤?”

對於這個詞彙,軍器局冶鐵所的工匠們顯得很茫然,他們倒是知道煤炭,但焦煤是什麼?

朱雄英從外面的垃圾堆裡翻出來了焦煤,看着眼前這些燒完後扔掉不用的煤炭,工匠們紛紛蹙起了眉頭。

煤炭都燒完了,還有什麼用?

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96章 保險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75章 鬼市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96章 保險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83章 長夜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96章 保險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96章 保險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61章 朱允熥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
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96章 保險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75章 鬼市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96章 保險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83章 長夜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96章 保險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96章 保險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61章 朱允熥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