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保險

所以,改善治安一方面是要靠加大武力清剿的力度,另一方面則是要靠經濟的發展,也就是既要提高盜匪的犯罪成本,又要讓他們走正路更有性價比,如此一來那些半民半匪的存在,自然就傾向於向“民”轉化了。

而朱雄英想的更深了一層,根據他看到的史料,近代西方在大航海時代的早期,也是因爲這種因素,發展起了保險業最初是因爲在航行時很容易遇到風浪或者海盜,需要扔掉貨物減輕船體重量才能安全航行或快速逃跑,而在扔掉貨物的時候容易發生分歧,扔掉誰的貨物都不公平,於是有人提議,不管扔掉誰的貨物,都由大家分擔損失,這就是一開始的財產險。

而後來有了非洲到美洲的勞動力運輸以後,這些勞動力也被視爲財產,故此也納入了海上貨運體系,有了這個玩法後,船主和船員也進入了這個保障體系,乃至乘客也開始普遍購買用來保障人身安全,而隨着投保需求數量龐大、類型豐富,也促使了保險行業的規範化。

現在是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90年,而在1435年《巴塞羅那法典》就將頒佈,成爲最早的海上保險法典,到了西班牙人縱橫大洋的時代,也就是1563年,西班牙的《安特衛普保險法》,就詳細地規定了海上保險辦法和保單格式,讓保險制度逐步走向成熟,隨後保險商會將在各國成立,登記專營海上保險業務。

而不管是開展工業還是商業,交通運輸安全都是必備條件,要是運輸安全無法保證,那麼生產或者運輸多少貨物都是沒有意義的,而一旦能夠保證基本的貨物運輸安全,那麼整個大明的毛細血管網絡都將煥發起來,到了那時候,輔之以保險業的發展,就能徹底打造出近代貿易網絡的雛形。

再加上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到時候的大明,就像是氣血淤堵的人開始疏通經絡逐漸完成血液循環了一樣,才能夠變得身強體健行動自如。

朱雄英點了點頭:“這個建議很有道理,本王會向陛下反映此事,爭取加強水路的安全,不過也需要船幫的配合。”

這裡的配合,指的自然是信息共享。

畢竟沒有信息共享,就很難做到精準打擊,那樣的話按照對地方官府的瞭解,一定是大張旗鼓出動,把賊人全都驚走,然後武裝遊行一圈回來聲稱地方已經靖平,而等風聲漸匿,匪患又會重新冒出頭來影響交通治安。

但如果能做到精準打擊,那麼把最囂張的匪徒統統殺雞儆猴,剩下的意識到了這行不好乾,可能會極大概率掉腦袋,風險遠大於收益自然就會回去種地或者改行幹別的,如此一來,即便再有匪徒零星作案也不成氣候了。

“那是自然。”陳震說道,“我們船幫在水路上行走,對各地的情況還算是瞭解,只要朝廷需要,隨時可以提供情報和協助。”

朱雄英微微一笑:“如此甚好,定能保水路平安。”

談話間,又有會首提起了水路運輸的稅費問題,他們表示,雖然水路運輸利潤可觀,但稅費也相對較高,希望能得到一些減免。

這就有些是基於自身立場的一廂情願了,畢竟稅費這種東西是一個很難衡量好中間點的尺度,雖然並非收的越多越好,有時候收的少了反而會促進貿易的繁榮,繼而收取到更多總數的稅費,但稅費過少同樣也不是什麼好事,對於大明來講,流通成本不是越低越好,各地方的稅卡同樣要去保證地方的財政收入。

不過不管怎樣,像是湘軍等地方團練武裝在太平天國時期那種猛猛收厘金,讓所有通行者十里地交八次錢的行爲,肯定也是不可取的。

朱雄英聽後沉思片刻說道:“稅費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但此事涉及朝廷財政,非一人之力所能改變。不過,本王可以向陛下反映各位的訴求,爭取爲水路運輸行業爭取一些優惠政策。”

衆會首聽後紛紛表示感謝,他們知道,朱雄英作爲皇室成員,能夠爲他們這些地位低賤的人說話已經是非常難得了,至於有沒有後續,他們也沒指望。

在這些人喝醉之前,酒宴也結束了,衆會首紛紛離船後,朱雄英和李景隆站在船頭,目送着他們的船隻漸行漸遠,直到消失無蹤。

“今日之會,收穫頗豐。”朱雄英感嘆道,“水路運輸比陸路便捷無數倍,更何況整個長江中下游乃至淮河流域,都是水網密佈,交通主要依賴水路運輸,若是能整頓好,那以後各行各業都能有所發展。”

李景隆凝視着他問道:“那雄英到底打算做到什麼程度?”

說實話,李景隆有點看不懂眼前這個人,他跟所有皇孫都不一樣,不過由於他的經歷太過神秘也太過離奇,所以有些異於常人之處,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物阜民豐如此而已。”

朱雄英沒有向李景隆說他的長遠計劃,一方面是太過驚世駭俗,這個時代的人很難理解,另一方面則是他對李景隆的瞭解還不夠,不想交淺言深。

不過僅僅從最近的接觸來看,李景隆這位“大明戰神”雖然在史書上乾的事情很失敗,但其本人倒也不算差勁,只能說能力不夠頂級,如果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勳貴二代,那反而是相當出色的,不說將門虎子,各方面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若是需要大範圍剿匪,我或許可以勝任。”李景隆猶豫剎那,還是毛遂自薦道。

畢竟對於李景隆來說,每日紙醉金迷的生活,實在是太過無聊了。

而作爲開國名將李文忠的長子,李景隆從小就學習兵法,也有軍旅生涯的鍛鍊,肯定是更渴望同父輩一樣征戰沙場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且作爲普通將領,李景隆的能力肯定夠了,只要別把他擺到不適合的位置就行,像是諸如練兵、剿匪、後勤這些需要較強的組織能力但不需要高強度對抗的工作,就很適合他。

“先忙完修築堤壩的事情,再考慮諫言此事吧,畢竟發展這些事情,也不是急於一天兩天的事情,現在還是要先做好京城這頭的事情。”

“不過後續確實可以讓水師加強除了長江主航路以外的水路巡邏。”李景隆提出建議,“同時也可以考慮在一些較大的支流的關鍵航段設立檢查站,駐留一些船隻和水師士兵,確保航運的安全。”

“設立檢查站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可以及時發現處理潛在的隱患,不管是逃稅走私還是有匪患,都能快速反應,只不過能否保持清廉是個大問題,別好心辦了壞事,以至於朝廷不知情的苛捐雜稅反而變得更多了。”

朱雄英的態度顯得很謹慎,對於他來講,做事很重要,但也要考慮到大明的實際情況和“人”這個最大的變量因素,這畢竟不是在玩模擬經營遊戲,人也不是npc,都是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和小心思的,歷史上多少改革政策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最後落實在民間,結果都成了壞的,反而成了疲民苛政,還不是因爲基層治理能力不行,最後執行不到位不要緊,還都念成了歪經。

“此外。”朱雄英想了想補充道,“關於稅費問題,我也會向皇爺爺稟報的,爭取爲水路運輸行業爭取一些合理的減免政策,這樣既能減輕商人、船幫的負擔,也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李景隆點頭:“這是個好主意,哪怕以後各地府城弄得不及京城這般繁榮,有個十分之一,也是極好的。”

“那也請表哥回去後就着手準備一份詳細的奏疏,上奏闡述這些想法。”朱雄英說道。

李景隆怔了怔,旋即大喜,趕忙向朱雄英誠心道謝。

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41章 北失南補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78章 下下籤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59章 上架感言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
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41章 北失南補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78章 下下籤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59章 上架感言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