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

夏侯惇對程立無甚好感,程立畢竟年紀大,又非大士族出身,深知人情,城府深沉,對夏侯惇這個曹操的愛將兼姻族,卻是向來禮讓,笑言答道:“正因爲吾軍用兵多時,而任城久攻不下,所以我軍轉攻東平,鎮東將軍纔會有可能相信,……並且……。”

“並且什麼?”

“東平相李瓚,李膺之子也,與鎮東是郡里人,兩人又爲舊識,李瓚之子李宣且正在鎮東帳下效命,於公於私,一旦吾軍轉攻東平,吾料鎮東是定然不會坐視不理。”程立撫須笑道,“此正我所言,兵法之所謂‘攻敵之必救’也。”

李瓚與荀貞同郡,兩人舊識,而今李瓚投靠了荀貞,他的兒子李宣又在荀貞帳下效力,這兩條原因已經足夠分量,加上李瓚是李膺的兒子這一條,如是曹操假裝轉攻東平的話,荀貞還真是得救,——要知,李膺在世時,名滿天下,是潁川士人的代表人物,號爲“天下楷模李元禮”,並則李膺與荀淑、荀氏八龍都有交往,現今他的兒子投了荀貞,被曹操進攻,確是於情於理,論公論私,荀貞都是必須要救的,不然的話,一定會對荀貞的名聲造成壞的影響。

無論怎麼用計,許顯、劉備、陳褒就是不上當,城內城外成掎角之勢,這個任平就像是個硬石頭,不好打,既然如此,那麼便換個思路,佯攻荀貞之必救,藉以調動許、劉、陳部,從而尋找機會在運動中殲敵,程立的這個獻策深得兵法之妙。

軍議過了,曹操回到寢帳,侍從奉上藥湯。

藥湯是侍從們掐着時間,剛熬煮好的,還冒着騰騰的熱氣。曹操皺着眉頭,接過藥湯,聞了一聞,一股濃郁的藥味撲鼻而來,他空出一隻手來,按了按額頭,嘆道:“未料此疾,竟如此難醫。”雖是不想喝,爲了能集中精力指揮接下來的戰鬥,卻也不得不飲。

順着咽喉,苦味入腹,曹操丟下藥椀,忙又端起侍從們奉上的蜜湯,一飲而盡,算是姑且沖淡了這股藥味。

這藥湯,治的是頭病。

曹操的身體一直很好,包括現在,也是生龍活虎,因了少時好動,近年從戎,又常騎射練武之故,十分強健,然而正當盛年,從去年開始,卻不知何故,患上了頭風之疾,日常情況下倒也無恙,不影響生活、工作,唯在情緒波動比較大時,比如當憤怒、緊張等之類時,這頭疾就會突發,嚴重的時候簡直痛入骨髓,莫說行走站立了,坐都坐不穩當,只覺天旋地轉。

換了幾個大夫,卻都不能根治。

曹操心懷遠志,焉肯做個整日與藥罐子爲伍的?因是,尋常時日,雖有藥方,他不肯用,只有到不得不用,例如眼下這種情況的時候,他纔會勉強服用幾劑。

長子曹昂,從子曹安民,兩人皆從在軍中,此時俱在曹操的身邊。

曹昂非常關心地觀察了會兒曹操的神態,問道:“父親,今日頭疾可有又犯麼?”

別看曹操在見荀貞,以及與程立等軍議時,外在的表現皆是從容自若,實則他的內心中,已經是連着多日緊張不安了,頭風之疾因此適時而來,今天已經犯過兩次了,但在兒子和從子面前,曹操不願把自己“軟弱”的一面流露出來,笑答道:“今日倒是未犯。”不想在這個事情上多說,他問曹昂、曹安民,“程公之策,汝二人以爲何如?”

曹昂答道:“昂以爲,可稱上策。”問曹操道,“父親,決定要採用程公之策了麼?”

曹操暫不回答,問曹安民:“汝以爲呢?”

“程公之策,確是良計。”

曹昂、曹安民二人,在曹操諸多的子侄中,算是出類拔萃的,皆有軍旅之才,是以,曹操雖有幾個年歲比曹昂兩人更長的同產弟弟,然卻不用,平時只把曹昂兩人經常帶在左右,而以兩人相較的話,曹昂頗肖曹操,爲人沉穩,行事有度,智勇兼備,又勝曹安民一籌。

總而言之,對曹昂、曹安民,曹操都是很喜歡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政治集團能否長期興盛,不但要看當權者,更要看新鮮的血液,荀貞注重這一方面,曹操亦然,曹昂、曹安民,就是曹操目前着力培養的少壯力量。

聽了二人的回答,曹操說道:“程公之策,確是當前唯一可用之計了。”回答曹昂適才的問題,“唯今也只有採用此計來試一試了。”

“劉備、許顯、陳褒若是還不中計?”

曹昂沒有等來曹操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劉備等若是還不中計的話,曹操也只能說是無計可施,只有退兵或硬攻兩策了。

劉備等若是還不中計的話,曹操也只能說是無計可施,只有退兵或硬攻兩策了。

由任城前線而來的信使緊急求見荀貞,在侍衛們的引領下,登入帳中,他拜倒在地,奉上了許顯寫來的軍報。

此時天色尚早,荀貞剛睡起不久,才洗漱過了,正在吃飯。

侍從打開軍報,呈遞給他。

荀貞一手夾菜,一手拿住軍報,放眼去看,只看了一眼,夾菜的動作就止住了,只見軍報上寫道:偵得曹軍出營,向北去了,抓了兩個落單的曹兵,問得緣由,說是要北上去打東平。曹軍若果棄任城而擊東平,我軍該當如何行事,請將軍示下。

荀貞放下筷著,又細細地看了一遍這道軍報,問左右道:“去看看志才、公達起了沒,如果起了,找他們過來。”

荀攸的作息很規律,通常都起得很早,可謂是“日出而作”,已然早起,戲志才頗有名士風,無有軍務時,卻是時或睡至日遲。荀攸很快就到了,被荀貞的侍吏叫醒後,等得片刻,戲志才也來了,見到荀貞,行了個禮,問道:“將軍急召,可是有何軍情麼?”

荀貞叫他入座。

荀攸雖是早來,卻沒有坐上首的位置,專留給了戲志才。

看着戲志才坐下之後,荀貞這才令侍從把軍報給他,等他看罷,說道:“君卿此報,君二人有何高見?”

荀攸已經看過軍報了,他先不發表意見,看向戲志才,候他先說。

戲志才沉吟稍頃,忽然失笑。

荀貞問道:“志才,爲何發笑?”

戲志才隨手把軍報丟在案上,笑與荀貞說道:“將軍,如我所料不差,此定曹東郡之計也!”顧問荀攸,“公達,卿以爲呢?”

荀攸笑了一笑,答道:“攸與君意同。”

荀貞問道:“怎麼看出來是孟德之計了?”

“任城,乃兗州東南之門戶也,緊鄰山陽,誠然咽喉要所,曹東郡方掌州權,不管是從眼下的急於樹立威權來說,還是從從長遠的安穩內部計,任城都是絕不能隨由我軍佔據的。與任城相較,東平,實沒有這麼重要。此其一也。曹東郡若是出兵東平,則東平北有我文謙、子龍部,南有我任城的玄德、君卿部,東平境內又有江鵠部,乃自陷危境,此其二也。”戲志才侃侃而談,說罷了兩條論據,笑對荀貞說道,“將軍,以將軍對曹東郡的瞭解,想來定不會中他此計的,將軍召我二人來,大概不是爲了問此事真假,而是想問應對之策罷?”

荀貞也不由笑了起來,指着戲志才說道:“卿真知我!”

戲志才尋思了會兒,說道:“曹兵與我僵持任城,任城離吾徐不遠,軍需供應的損耗雖然不大,卻也不宜長期與曹兵在此對峙。忠之愚見,既然曹東郡等不及,想用計賺我軍,將軍,我軍正可將計就計,反賺他一次。”

“如何將計就計?”

“可詐中東郡此計,明以兵出,援東平,暗則設伏野道,聚而殲之!”

荀貞躊躇了下,略微猶豫地說道:“卿此策,吾亦想到了。只是以孟德之智,反賺他怕會不易。”問荀攸,“公達,卿有何見?”

荀攸徐徐說道:“當下的形勢,無有別策可施,也只有戲君此法了。”

荀貞當斷則斷,拍案做出了決定,笑道:“好!那此回,咱們就與孟德鬥鬥智,看到底是他能騙的了我,還是我賺到了他!”心中想道,“李瓚在東平,曹兵若擊東平,我還真是不得不救,孟德此策,得兵法‘攻心’之妙。”

……

曹兵拔營,向北而行,行未出任城國界,曹操得到軍報,言說許顯果然出兵,亦往北來。

左右將校大喜,都道:“許顯小兒中將軍計矣!將軍,可設伏候機,半道截殺之了吧?”

曹操搖了搖頭。

左右迷惑不解,曹昂問道:“父親,許顯既然已經中計,那我軍自當及早將之殲滅,好打任城,父親卻因何不肯擇地設伏?”

曹操摸着鬍鬚,回望了眼合鄉的方向,對衆人說道:“許顯不過一個武夫而已,吾軍的勁敵不是他,是潁陰侯。設若敵是許顯,我這時自然就會設伏滅之,可敵是潁陰侯,吾軍就不得不小心謹慎了。”

夏侯惇問道:“敢問將軍,怎麼個謹慎?”

“得試上一試。”

“試什麼?”

“試試貞之究竟是真的中了吾計,還是‘將計就計’,另有所意。”

夏侯惇等都覺得曹操說得有道理。

夏侯惇就又問道:“再敢問將軍,吾軍應該怎麼試?”

“傳令三軍,行軍至暮,埋鍋紮營,待今晚五更,全軍轉回,急撲任城縣。”

曹昂等有人聰敏,有人智遲,曹昂很快就領會到了曹操的意思。

他佩服得五體投地,說道:“父親此策,真高明也。”

要是荀貞“將計就計”、“另有所意”的話,一聞曹操突然又放棄北進,改而急襲任城,那麼在這個緊急的變故下,荀貞“另有所意”的部屬就比如會被打亂,而一旦被打亂,荀貞到底想幹什麼的真實目的,自然而然地也就隨之浮出水面,能夠被曹操獲知了。

放到具體事例上來講,就比如荀貞想要藉機設伏殲滅曹操的此策,荀貞如果相信了曹操的“重打任城”是真的,那麼在許顯出營、陳褒暗中也已帶兵出城,從而導致任城的內外城防暫時空虛之背景下,爲了保住任城,他肯定會放棄“設伏”的打算,立即令許顯、陳褒趕回任城,這樣一來,他的意圖當然也就無法再瞞住曹操了。

卻是:曹操想要調許顯等部出來,設伏殲之,荀貞想要趁此機會,也設伏把曹軍殲之,然而,兩人又同時忌憚對手,都怕反而再中了對方的計謀,於是,正如荀貞所說,戰陣未啓,二人就鬥智連連。

曹軍雖然是五更改而南迴,可曹操既是有意試探荀軍,那當然就不會特別的隱匿蹤跡,很快,消息就傳到了許顯的軍中。

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85 威震陽翟(下)9 道人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30 將戰61 最令人懼是毒計2 佳婦何人陳家女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6 聞寇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30 歸家諸事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3 殺人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69 英雄志氣袁本初74 如何練兵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14 賊困屋中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41 效果8 守職歲滿乃爲真1 張長詈罵府門外67 二月風雷重又動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3 大丈夫寧鳴而死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16 爲君請功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24 太守驪馬從白駒20 屯田從來積糧策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43 爲今之計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88 從徵汝南(上)42 鮑信燭下勸離洛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63 同道6 本初何如伯珪強30 將戰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63 田邊斷案(上)25 鄉有野賢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46 室暖臨懷春情在2 光和六年(下)51 得領汝南意不足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38 縱橫意氣袁本初雷電災害啊,晚點更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15 問世間誰主沉浮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41 夕陽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49 輜重已備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46 盜馬65 奉孝高臥懷棲逸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
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85 威震陽翟(下)9 道人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30 將戰61 最令人懼是毒計2 佳婦何人陳家女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6 聞寇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30 歸家諸事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3 殺人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69 英雄志氣袁本初74 如何練兵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14 賊困屋中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41 效果8 守職歲滿乃爲真1 張長詈罵府門外67 二月風雷重又動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3 大丈夫寧鳴而死71 擒得鄭相逃呂尉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16 爲君請功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24 太守驪馬從白駒20 屯田從來積糧策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43 爲今之計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88 從徵汝南(上)42 鮑信燭下勸離洛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63 同道6 本初何如伯珪強30 將戰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63 田邊斷案(上)25 鄉有野賢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46 室暖臨懷春情在2 光和六年(下)51 得領汝南意不足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38 縱橫意氣袁本初雷電災害啊,晚點更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15 問世間誰主沉浮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41 夕陽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49 輜重已備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46 盜馬65 奉孝高臥懷棲逸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