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二子善謀

第74章 二子善謀

倭患,這個從宋末開始崛起的羣體,起先是因爲日本施行海禁政策,而日本商人銳意搜求中原貨物,違禁前往元朝的浙江、福建一帶經商而形成的團體。

當時日本的手工業已經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得以獨立發展,但尚不發達。

日本的許多生活必需品如絲、布、鍋、針及藥材等都靠中原市場供給。

當日本市場上的中原貨物缺乏時,價格便迅速大漲。

如生絲在中原江浙一帶不過每百斤值銀五、六兩,而在日本其價格是在江浙的十倍。

這種現象,極大刺激了日本封建領主、貴族、武士、商人,他們平日裡僞裝成商人,同時兼職海盜,船隻掛着八幡大菩薩的旗幟來中原沿海進行掠奪。

有貨時爲商,無貨時爲寇。

面對元朝圍剿,他們便藏匿於海中野島,待元軍撤退便劫掠航線之上的各國商船。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勾引沿海的漢人海商,僱傭當地漢人爲其帶路,以此劫掠閩浙。

終元一世,始終無法徹底解決他們,只能忍受倭寇不斷在沿海劫掠。

大明建國後,他們也屢次不改,不斷入寇,以至於朱元璋頒佈了“禁海令”,要求除沿海漁民日常生活捕撈外的所有海商不得私自出海,陸地之上的商賈不得私自與大明朝貢體系外的各國商人進行貿易。

這樣的“禁海令”,本質上是爲了斷絕倭寇的經濟來源,同時逼迫朝鮮、日本等國聯合圍剿倭寇。

從制度上來說,明代禁海是一種經濟戰。

你順從我,就允許你朝貢,你給我找麻煩,就減少伱的朝貢甚至禁止你朝貢。

一旦該國被禁止朝貢,那麼官方和民間的貿易就會被掐斷,這對於大明來說的損失並不算嚴重,但是對於海外諸國的利益損害卻相當之大。

朱高煦不得不承認,從經濟和政治層面來講,自家爺爺的這套方法十分好用。

自從日本北朝統一日本後,爲了得到朝貢的資格,足利幕府不斷出動人力物力來配合大明抓捕倭寇,但奈何他們剛剛結束戰亂,只能在本國近海抓捕一些小倭寇,對於大明沿海倭寇的亂局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朝鮮和琉球,但兩國對倭寇之事也根本沒有辦法插手。

隨着洪武二十五年足利幕府統一日本開始,南朝的武士、政客和浪人就開始面臨多國圍剿,不得不將大本營南移。

到眼下,他們大多都盤踞在南洋,時不時就北上大明沿海劫掠。

想要清理他們,只有像歷史上一樣組建一支巨大的艦隊南下,將整個南洋肅清才行。

在朱高煦前世看的一些解析視頻裡,他依稀記得明代倭患一共七百八十餘次,其中嘉靖一朝六百餘次,洪武建文永樂三朝九十餘次。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自從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後,所謂的倭患便開始越來越少,甚至在洪熙、宣德這十一年時間裡一次都沒有爆發。

直到正統五年舊港宣慰使司被滿者伯夷吞併,倭寇之亂纔再度爆發。

朱祁鎮得知後,也在正統八年命郭琰督造下西洋海船,欲遣下西洋和番都指揮馬雲再下西洋。

然而這次的下西洋卻因爲土木堡之變,與福建礦工起義而被擱置,造好的幾十艘寶船也在漫長的時間中變得腐朽。

不過好在朱祁鎮欲下西洋的舉動讓滿者伯夷惶恐,繼而承諾會維持南洋局面,不會讓倭寇長居於此,這樣才換得了大明沿海近百年的太平,直到嘉靖年間日本與南洋滿者伯夷各自內亂,沿海太平局面才被打破。

朱高煦清楚前因後果,因此他也知道,眼下的倭寇已經沒有了兵源,等於殺一批少一批。

只要大明派艦隊清剿南洋,那大明便會如歷史上一樣,保住沿海近百年的太平。

不過他知道是他知道,對於他的話,朱元璋卻不可置否。

“你的話雖然有道理,但南洋廣袤,想要清剿倭寇並不現實,哪怕派出數萬水師也只能解一時之難,不能永久杜絕,除非在南洋常駐衛所。”

武英殿內的朱元璋分析着朱高煦的建議,卻還是搖搖頭:

“如今我大明朝需要做的是彌合南北,而不是遠赴重洋,去萬里海疆外駐紮一個衛所。”

朱元璋分析的很對,這讓朱高煦有幾分高興,但他最後的話卻讓朱高煦有些失望。

他清楚怎麼做能杜絕倭寇,但在他看來,大明現在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內部問題,至於海上的問題,完全可以利用朝貢體系來慢慢解決。

這樣的辦法有問題嗎?最少以當下來看,這樣的辦法是沒有問題的,是最便宜且最能擴大大明影響力的辦法之一。 朱高煦的辦法雖然能更大的擴大大明影響力,但太耗費錢糧了,這是朱元璋的看法。

對此,朱高煦也是硬着頭皮據理力爭:

“孫兒看過龍江船廠的造船通志,一艘四百料戰船造價不過七十五貫,每料價格不過一百八十餘文。”

“若是國朝願意出十萬貫造船,六個月後便能得到百餘艘三千料戰船。”

明代一千料爲後世325噸,按照朱高煦的考察,大明只需要出十萬兩銀子,就能得到一百多艘排水量接近一千噸的戰船。

這樣的基建能力和生產能力,足以以一國艦隊對抗全世界的艦隊,這也是鄭和能成功下西洋的背景。

說白了,明初的明代生產力太強了,只要朝廷想,那完全可以成爲海上日不落帝國,但問題在於……

“你的話雖然不錯,但如今國朝要做的不是這些。”

朱元璋仍舊駁回了朱高煦的建議,並繼而開口道:

“按照你所說的辦,建造船隻固然便宜,但駕馭他們的軍士呢?”

“百餘艘三千料戰船所需軍士爲數萬之巨,這些人人吃馬嚼,每日便要吃去七八百貫。”

“此下南洋,若是一年,國朝便要花去二三十餘萬,更不談他們的軍餉、行糧等俸祿。”

“若是算下來,南下清剿南洋倭寇一年,便需花費六七十萬貫。”

老朱看着朱高煦,目光有幾分失望,似乎覺得朱高煦不能理解如今大明朝的方向而失望:

“這些錢,朝廷若是投入到移民實邊中,少不得能讓十餘萬百姓前往北邊,來年便能開墾二三十萬耕地,養活數千兵馬。”

“……”聽着朱元璋的話,朱高煦不知道說什麼。

他自然知道彌合南北很重要,但他認爲南洋同樣重要。

他知道歷史走向,但朱元璋不知道,而他即便說了,朱元璋也不會相信,這就是朱高煦不知道說什麼的原因。

“呵呵……”笑聲傳來,看了爺孫爭執半天的朱允炆忽的笑着作揖道:

“皇爺爺勿要生氣,煦弟還小,自然不知道彌合南北的重要,但那些倭寇也確實該誅。”

“孫兒以爲,南洋暫且不提,諸如煦弟所說的浙江雙嶼、福建漳州、廣東瓊州等港灣倭寇還是可以先行處理了,畢竟離國朝太近了。”

“嗯……”朱元璋應了一聲,隨後看向朱高煦:

“這事情雖然是你提出來的,但你並不會指揮水師,因此便讓魏國公指揮好了。”

“你稍許持着聖旨去找他,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也一併與他說了。”

說罷,他看向朱允炆:“告訴戶部撥兩萬貫給都督府造船平倭。”

“是……”朱高煦和朱允炆先後應下,而後返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由於得了差事,朱高煦也沒有機會處理奏疏了,只得拿着剛剛起草好的聖旨出武英殿,前往魏國公府去了。

瞧着他的背影,朱元璋搖搖頭,而朱允炆則是瞥見了這一幕,臉上不禁掛起一抹笑意。

只是在他臉上露出這抹笑意的時候,旁邊拿起奏疏處理的朱元璋卻開口:

“之前這小子所說的那些礦山,派人去看看吧。”

“……”聽到朱元璋的話,朱允炆收起笑意,轉身作揖應下。

顯然,今日朱高煦對倭寇的這番話,不得不讓朱元璋對他之前所說礦山的事情上心了。

望着朱允炆去忙碌的背影,朱元璋心底倒是十分希望朱高煦所言都是真的。

如果雲南真的有大礦,那這地方就更穩固了。

“希望吧……”

(本章完)

第41章 兄仁侄狠第387章 中亞老四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370章 父子合謀第65章 上架感言第59章 東窗事發第488章 欣欣向榮第70章 何不燒煤第81章 孝陵之上第475章 父債子還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63章 書房論兵第370章 父子合謀第514章 南楊北王第2章 大教場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102章 西南欲亂第13章 大樹營內第389章 日本國變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55章 道德者死第428章 其勢可謂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505章 直掛長帆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82章 拓土之論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87章 老謀深算239.第239章 負債累累第52章 街頭鬥嘴第431章 硬頂上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71章 燕府勢大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49章 傲雪欺霜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第64章 募兵之論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5章 洪武暮色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354章 伉儷情深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第39章 敲山震虎第468章 漠北事變第497章 洪熙八年253.第253章 渤海爭戰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第435章 四方雲動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445章 解縉案第456章 衣錦還鄉第350章 朝日孝子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147.第147章 崽坑爺糧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38章 宋國公府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76章 造船平倭第130章 秦王樉薨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175.第175章 睚眥必報第70章 何不燒煤第127章 終抵吉林250.第250章 瑞雪兆豐年第441章 父慈子孝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380章 白手起家第67章 大本堂內第410章 倭奴叛亂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第75章 魏國公府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476章 大明銀行第109章 雲南告急第83章 擅寡而長第499章 兄友弟恭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第336章 未竟之業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第387章 中亞老四316.第316章 朱教習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
第41章 兄仁侄狠第387章 中亞老四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370章 父子合謀第65章 上架感言第59章 東窗事發第488章 欣欣向榮第70章 何不燒煤第81章 孝陵之上第475章 父債子還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63章 書房論兵第370章 父子合謀第514章 南楊北王第2章 大教場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102章 西南欲亂第13章 大樹營內第389章 日本國變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55章 道德者死第428章 其勢可謂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505章 直掛長帆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82章 拓土之論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87章 老謀深算239.第239章 負債累累第52章 街頭鬥嘴第431章 硬頂上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71章 燕府勢大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49章 傲雪欺霜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第64章 募兵之論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5章 洪武暮色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第354章 伉儷情深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第39章 敲山震虎第468章 漠北事變第497章 洪熙八年253.第253章 渤海爭戰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第435章 四方雲動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445章 解縉案第456章 衣錦還鄉第350章 朝日孝子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147.第147章 崽坑爺糧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38章 宋國公府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76章 造船平倭第130章 秦王樉薨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175.第175章 睚眥必報第70章 何不燒煤第127章 終抵吉林250.第250章 瑞雪兆豐年第441章 父慈子孝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380章 白手起家第67章 大本堂內第410章 倭奴叛亂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第75章 魏國公府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341章 南洋海賊王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476章 大明銀行第109章 雲南告急第83章 擅寡而長第499章 兄友弟恭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第336章 未竟之業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第387章 中亞老四316.第316章 朱教習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