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柱石與蛀蟲

天子鬆了一口氣:“那就好,朕知道你一定有辦法。不過,關中屯田雖然初見成效,今年畢竟是倉促了些,朕來一趟,又花了你不少錢,估計你今年的日子也夠緊。全殲羌人很難做到,但你要儘快殺了宋建。”

劉修躬身應是:“陛下英明。”

“居然敢稱王。”天子臉色有些難看,看來宋建稱王的事真的激怒了他,已經把他放到了比叛羌更優先的位置。“高皇帝有約,非高不得封侯,非劉姓子孫不得封王,他宋建居然敢稱王,當真是不把朝廷放在眼裡了。這樣的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豈能容他在世招搖。”

劉修心裡有些不舒服,一方面是天子話語中暗含的對他的敲打和誘惑,另一方面卻是一種已經陌生了很久的對世襲不平等的反感。在前世,官二代都讓人生厭,何況眼前這位都不知是幾代了,如果不是竇太后貪權,他這麼一個已經沒落的皇族又何嘗有機會位登九鼎,現在做出這一副捨我其誰的架勢來?

就因爲你血管裡不知道還有幾分之一的血脈?你以爲你是純種馬,要講血統的?

劉修不動聲色的躬身拜倒:“臣領詔,待秋後有糧,臣一定竭盡全力,掃平宋建。”

“朕相信你。”天子擺了擺寬大的袖子,看着外面滾滾麥浪,笑了:“朕現在覺得,你這法子雖然慢一些,卻的確穩妥多了。好好的做事,朕不會虧待你的。”

劉修再拜,然後倒退着下了車。天子車駕緩緩起動,劉修連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護着天子回到長安。

天子一回長安,就決定返回洛陽,他下詔劉修,關中事務繁多。你就不用遠送了,秋收在即,你好好準備戰事吧。劉修領詔,把天子送到新豐便停住了腳步。站在路邊,看着天子車駕漸漸遠去,劉修直起了腰,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長史荀彧和軍謀荀攸、司馬傅燮三人湊在一起輕聲說着什麼,言語之間不停的嘆氣搖頭。顯得憂慮重重。從事中郎閻忠走了過來,對着東面不遠的一塊坡地說道:“將軍,你知道那裡是什麼地方嗎?”

劉修心不在焉的搖了搖頭。

“那是鴻門。”閻忠笑了笑,用腳跺了腳下的大地:“這裡是新豐。新豐者,新豐縣也,是高皇帝爲了取悅太上皇,讓他有熟悉的鄉人鄉音,不至於寂寞,把老家的人全搬到了這裡,天下人稱之爲孝。”

劉修覺得話音兒有些不對。轉過頭看了他一眼。

“可是,當太公被擄項王軍中。項王要烹太公時,高皇帝說,且分我一杯羹。”閻忠的嘴角歪了歪,帶着說不盡的譏諷:“又有誰記得他當時的不孝?”

劉修微笑不語,他記得那位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說過,古書之中唯《史記》最優,《史記》之中唯《鴻門宴》一節最優。而他現在就站在這幕改變歷史的大戲上演地,閻忠的話他明白,說的是劉邦對其父的孝。指的是他對天子的忠,閻忠在利用一切機會打破他心中殘餘的擔憂。

其實,閻忠這根本就是多餘,他對天子沒有什麼忠,他只是不忍心看到天下蒼生塗炭。

“順着這條水向南,就是驪山,那裡有秦始皇陵,在那邊,還有一個烽火臺,據說是周幽王戲諸侯所在……”閻忠指着更遠處的山峰,像一個盡職的導遊,不過說的都是古今興亡事。劉修靜靜的聽着,思想卻有些飄忽,他印象中,好象秦始皇兵馬俑就在這裡吧,只是現在還沉睡在地下,而他也沒有必要去挖,因爲秦始皇的軍陣對他來說並不重要,但是,據說秦始皇陵裡藏了很多古書,裡面會不會記載上古歷史的珍本?

“公孝先生,你相信有神嗎?”

閻忠一愣,他正給劉修講人呢,他怎麼扯到神去了?看來劉修對所謂的天意還是有些顧忌啊。他笑了笑:“我相信有神,不過,我覺得神可能很忙,未必有時間來管人間的事。”

劉修笑了,這廝倒是有些無神論的光棍啊。“爲什麼?”

“很簡單。張角據說是能通神的,可是他還不是一樣敗在盧先生的手下?別說他了,之前那麼多借着神的名義生事的,哪一個不是被朝廷鎮壓了?如果神真的管事,事情肯定不是這樣。他如果保佑張角他們,他們不會敗,如果不保佑他們,那他怎麼不懲處這些冒用他名義的人?”

劉修看了他一眼,兩人心領神會,不約而同的笑了起來。荀彧向這邊看了一眼,舉步走了過來,笑着拱拱手:“將軍和公孝先生說什麼這麼開心,能與我等共賞否?”

“公孝先生說張角裝神弄鬼呢。”劉修簡略的複述了一遍,接着問道:“文若,你覺得關東的戰事如何?”

荀彧搖了搖頭:“我覺得前景不妙。盧先生雖然小戰得勝,可是未傷張角元氣,現在又以劣勢兵力圍攻鉅鹿城,不是上善之策。張角一旦緩過氣來,必然反攻,目前看來,尚未能突破僵持之勢。”

劉修微微點頭,他也是這麼覺得,盧植趁勝攻擊鉅鹿,看起來很振奮人心,其實是把自己逼到了一個尷尬的境界。攻,實力不足,很難攻得下來,退,則又會墮了士氣。當前這個形勢,遠不是他那兩三萬人所能解決的,張角的背後有無數的流民,不殺死張角,這仗是打不贏的。

“關東諸將,都不是愚笨之輩,只可惜兵力分散,不能齊心合力,這才讓張角拖延至今。拖的時間越長,對朝廷越不利,要想打破這個僵局,眼下能用的兵只有幷州、涼州。如果趙中郎率軍下井陘,將軍率涼州軍出武關,事情就不一樣了。”

劉修詫異的瞟了荀彧一眼,心道這廝果然是聰明啊,如果真如他所說,那鉅鹿和南陽的黃巾壓力就會大增,一旦這兩路防張被撕破,那隻能向後撤後,壓縮到青徐江淮一帶。那可是騎兵縱橫之所,黃巾想防守都防不住。

只可惜,天子根本沒有這個意思。

“幷州要防備鮮卑,據說鮮卑現在內亂,和連和慕容風兩不相讓,爭得正凶,幷州軍不能輕離駐地。至於涼州,文若。你覺得以我們現在的實力,能讓涼州兵聽話嗎?”

荀彧嘆息了一聲:“所以,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平定涼州啊,而要平定涼州,就要擴大關中的屯田規模,要想擴大關中的屯田規模,最急的就是人口。將軍,你是不是向陛下請個詔,允許流民通過幷州進入關中,並由幷州負擔一些糧食?”

劉修之前便向天子請過詔。要求讓流民向關中遷移,但流民遷移過來的最大問題就是途中的糧食由誰承擔。天子沒錢,司隸部的諸郡錢財要供應京師,現在又被山東的戰事抽調一空,想拿也拿不出來,所以這流民入關中的事情一直沒什麼進展。今年屯田的成績來自於關中豪強的支持,他們利用新的耕種機械帶來的效率擴大了耕種量,但這些量已經釋放得差不多了。如果沒有大量的人口進入,那明年就不會有更大的增長。

荀彧提出幷州承擔一部分流民的費用,以開通一條由冀州進入關中的流民之路。也算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文若所言甚是,請不其侯擬奏疏吧,我派人趕上去。另外,請子師回一趟晉陽吧。”

王允苦了苦臉:“將軍,又讓我去借錢啊?”

劉修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子師,我也是沒辦法啊。你告訴他們,明年秋收之後,我就將這個債還上。”

“明年?”荀彧吃了一驚:“將軍,明年可還不上啊,你還得平定涼州呢。”

“文若,能借到就算不錯啦,你就別挑三撿四,讓子師爲難了。”劉修無奈的笑了笑:“我們大家勒緊褲腰帶吧,只能希望明年多生產一些糧食,不僅能還上債,還可以有一些節餘。”

荀彧見劉修意決,只得點頭答應。他現在是劉修的管家,可是這家真的難當啊。關中屯田剛剛開始,今年的收益已經預支給了那豪強以換取他們的前期投入,本想着從幷州多來一些流民,可是這樣一來,明年的收益也要還幷州人的債,要想有收成,那得到後來了。

這就叫寅吃卯糧吧?

在頭疼的同時,荀彧又感到一絲欣慰,劉修在這麼艱苦的情況下依然不肯隨意掠奪百姓的財富,那等他有了錢,當然更不會隨意剝壓世家豪強的家產,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說明劉修不想對世家豪強用強硬手段的想法不是心血來潮,而且真當成了一個長久的策略的。

荀彧也是世家,他當然不希望劉修用粗暴的手段來掠奪世家的財富,可是他又不是一個普通的世家子弟,他能夠站在更高的層次看待這個問題,知道世家不受控制的發展必將挖空帝國的根基,如何解決這兩者之間的問題,讓世家成爲帝國的柱石而不是蛀蟲,這就成了荀彧必須考慮的問題。

他不知道劉修這個辦法能不能最終解決問題,但是他相信,這是目前可以選擇的方案中最好的一個。共同發展,適當的抑制世家,讓利於百姓,夯實基礎,對世家和帝國都有好處。

……

左馮翊蓋勳匆匆走進了天子的行在,向穿着常服的天子納首便拜。

天子虛扶一把,示意蓋勳起身,指了指對面的席位,示意蓋勳坐下。蓋勳再次磕頭拜謝,然後入了座,腰背挺直,眼瞼卻下垂着,等待着天子的垂詢。

“你給朕的奏疏,朕每一篇都認認真真的看了。”天子和聲道,“朕這些天在關中走了一圈,覺得這關中的屯田效果還是不錯,至少能自給自足,不需要朕再費心爲這些將士撥付錢糧。”

蓋勳點頭道:“陛下聖明,關中屯田雖說僅僅是初見成效,但只要好好籌措,不要節外生枝,供應衛將軍帳下的將士,穩定涼州,還是指日可待的。”

天子忍不住笑了一聲:“你是說朕西巡的事嗎?”

蓋勳沉默不語。天子有些不自然的笑了笑,又釋然了。他正是因爲蓋勳剛直,這纔信任蓋勳。“朕也知道。這西巡一趟,給沿途的百姓增加了負擔,所以朕也是極力減免車駕,只是大臣們出於安全考慮,不肯再省,要不然的話,朕只帶數百虎賁、羽林便可成行,哪裡需要這麼大的開銷。”

蓋勳嚇出一頭冷汗。連忙拜倒在地:“陛下,萬萬不可。陛下是一國之君,天下之主,豈能有什麼閃失?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臣只是說陛下不必如何辛勞,沒有其他的意思。”

天子哈哈大笑,擺擺手道:“你放心,朕雖然不及衛將軍武勇,可也不是弱不禁風之輩。朕在宮裡讀古今故事。發現一個問題,但凡是不經民間之事的帝王。少有英雄。朕出自民間,雖說對民事並不陌生,可是那時候太小啦,還不懂事,如今做了這天下之主,方知民生維艱,想四處看看。卻沒那麼自由了。關中有衛將軍坐鎮,能有什麼意外?”

蓋勳仍然不敢大意,他的本意是勸解天子不要出巡。花銷太大,如今國力不足,就不要雪上加霜了,不料天子卻說出這麼一番道理,堅持出巡的意思很明顯,甚至不惜削減護衛,那真要出了事,他蓋勳可是萬死難辭其咎了。“陛上,凡事當謹慎,魚龍白服,聖者不爲。”

“蓋卿的一副忠心,朕知道了。”天子擺擺手,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再糾纏下去,他也知道蓋勳的脾氣,一旦拗起來,那是誰也勸不住的。“朕想問問你,你覺得衛將軍……如何?”

蓋勳早就知道天子召他來會問到這些,當下立刻答道:“臣以爲衛將軍用兵有獨到之處,不愧爲段公的弟子,且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洮水一戰,大破十多萬羌人,可見一斑。臣以爲,陛下派衛將軍來平定羌亂,實在是英明之舉。”

“哦,這話怎麼說?”天子興致高了起來。他在關中的時候,劉修提到戰功,就把功勞往別人身上推,而他也不可能一一找那些將士談話,所以總是不太明白,現在蓋勳主動說起,他自然是興趣十足。

“臣以爲,衛將軍得涼州三明之長,剛柔並濟,撫剿得宜,且又善於……”蓋勳說到這裡,忽然覺得有些不合適,可是天子看着他,他又不好不說:“善於裝神弄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於爭取羌人的歸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子大樂:“哈哈哈……這個你不必避諱,他裝神弄鬼的本事,朕一向都是知道的。”

“陛下……知道?”

“知道,知道,他還在朕面前表演過。”天子想起那個近乎光溜溜的大美人,不免有些遺憾,這次到關中時間太緊,居然沒讓劉修再給他表演一下,讓他過過眼癮。“他自己是不信這個的,不過現在看來,這旁門左道用得好,也的確大有用處。”

“陛下,臣擔心的是那些羌人聽了他的蠱惑,從此就……”蓋勳擔心的說道:“這隻怕於朝廷不利啊。”

天子一愣,眉頭皺了皺,思索片刻,又道:“這個朕知道了,你接着說。”

蓋勳不解,只好跳過這個話題,接着評說了一番劉修的行事特點。他說,劉修不是簡單的撫,也不是簡單的剿,他是對羌人進行分化,然後以羌治羌。這樣的辦法以前也不是不用,但是劉修用得更極致,他建羌七營來遏制羌人的發展,同時又用漢七營來平衡羌七營,保護涼州,而在關中,他則把主要精力放在屯田上,用關中屯田的糧食來供養涼州的漢羌七營,在漢羌七營上又略有區別,對漢七營是全額供應,對羌七營卻是關供半購,刺激羌七營去打劫羌人部落,在爭鬥中互相削弱。

天子細細的聽了,連連點頭:“你覺得劉修在關中的新政如何?”

蓋勳不假思索的說道:“臣且喜且憂。”

天子詫異的看着他:“喜則可解,憂從何來?”

“陛下,請恕臣直言。衛將軍在關中的新政剛剛實施一年,關中諸族即已傾心,想來再過三五年,關中、涼州必然和幷州一樣,真心擁護衛將軍的新政。對於大漢來說,這當然是好事,如果能像平定鮮卑人一樣平定羌亂,西北安定,不再成爲陛下的心頭之患,豈非一大善事?可是陛下莫忘,天下精兵,盡在幽並涼,如今幷州已是衛將軍的追隨者,涼州隨着漢羌七營的建立,也將以衛將軍馬首是瞻,幽州是衛將軍鄉梓,左將軍公孫瓚是衛將軍的同窗,上谷太守盧敏更是衛將軍的師兄,這幽並涼三州盡在衛將軍的控制之中,盧中郎如何又在鉅鹿立功,到時候朝中有盧君,邊疆有衛將軍、左將軍,他們要是忠心爲國,自然是國家柱石,如果有了不臣之心,這半壁江山可就傾刻間非陛下所有了。”

天子駭然心驚,一滴冷汗從額頭滴落。

第619章 老鄉見老鄉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59章 太原溫恢第353章 因人而計第313章 神乎其技第543章 海船第286章 抉擇第137章 打賭第530章 公孫瓚的野望第339章 心有大事第322章 小郭嘉第659章 不戰而降第484章 陷阱第226章 監軍第182章 道可道,誰知道?第555章 西陵之戰(二)第357章 半渡而擊第239章 右賢王第193章 用其所長第212章 唱唸做打第752章 再戰葛城(下)第365章 柱石與蛀蟲第470章 劉焉的計劃第102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118章 借大人虎威第70章 天下學術出黃老第637章 攻城與攻心第359章 出軌第290章 小手段第702章 斬草除根第511章 書生意氣第178章 無欲則剛第644章 節外生枝第660章 文武之道第181章 經濟是基礎第194章 根基第487章 捷徑第121章 人質第676章 太后的寂寞第742章 風乍起第414章 交易的資本第265章 雙喜臨門第506章 陰謀與陽謀第579章 下山更比上山難第228章 鬼才第37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第166章 反客爲主第91章 豐滿與骨感第712章 桃李不言第239章 右賢王第113章 天上掉下一美婢第72章 道術第336章 蒼天已死第546章 墨子機關術第202章 意外第561章 汩羅江畔釣魚翁(下)第210章 有罪與無罪第311章 衆妙之門第247章 計高一籌第589章 田豐有妙計第167章 立家規第662章 曹操的威脅第407章 不白之冤第653章 智將與福將第239章 右賢王第102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13章 鮮卑檀石槐第433章 趁勝追擊第347章 涼州對第646章 天與不取,不祥!第455章 巡邊(中)第134章 中頭彩第383章 雪上加霜第721章 投鼠忌器第350章 亦友亦敵第164章 天子門生第572章 打虎記(十)第710章 英雄有淚第581章 講理要有資格第668章 指桑罵槐第137章 打賭第268章 枕中書第658章 爭渡第511章 書生意氣第151章 虛虛實實第204章 第一場雪第107章 我不是英雄第694章 飲鴆止渴第310章 分身乏術第689章 風雪歸來第261章 人牲第203章 大賢良師第541章 人心紛散第38章 往事並不如煙第699章 害人不淺第532章 白馬義從(中)第400章 水渾了第146章 玄甲第121章 人質第671章 守株待兔
第619章 老鄉見老鄉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59章 太原溫恢第353章 因人而計第313章 神乎其技第543章 海船第286章 抉擇第137章 打賭第530章 公孫瓚的野望第339章 心有大事第322章 小郭嘉第659章 不戰而降第484章 陷阱第226章 監軍第182章 道可道,誰知道?第555章 西陵之戰(二)第357章 半渡而擊第239章 右賢王第193章 用其所長第212章 唱唸做打第752章 再戰葛城(下)第365章 柱石與蛀蟲第470章 劉焉的計劃第102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118章 借大人虎威第70章 天下學術出黃老第637章 攻城與攻心第359章 出軌第290章 小手段第702章 斬草除根第511章 書生意氣第178章 無欲則剛第644章 節外生枝第660章 文武之道第181章 經濟是基礎第194章 根基第487章 捷徑第121章 人質第676章 太后的寂寞第742章 風乍起第414章 交易的資本第265章 雙喜臨門第506章 陰謀與陽謀第579章 下山更比上山難第228章 鬼才第37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第166章 反客爲主第91章 豐滿與骨感第712章 桃李不言第239章 右賢王第113章 天上掉下一美婢第72章 道術第336章 蒼天已死第546章 墨子機關術第202章 意外第561章 汩羅江畔釣魚翁(下)第210章 有罪與無罪第311章 衆妙之門第247章 計高一籌第589章 田豐有妙計第167章 立家規第662章 曹操的威脅第407章 不白之冤第653章 智將與福將第239章 右賢王第102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13章 鮮卑檀石槐第433章 趁勝追擊第347章 涼州對第646章 天與不取,不祥!第455章 巡邊(中)第134章 中頭彩第383章 雪上加霜第721章 投鼠忌器第350章 亦友亦敵第164章 天子門生第572章 打虎記(十)第710章 英雄有淚第581章 講理要有資格第668章 指桑罵槐第137章 打賭第268章 枕中書第658章 爭渡第511章 書生意氣第151章 虛虛實實第204章 第一場雪第107章 我不是英雄第694章 飲鴆止渴第310章 分身乏術第689章 風雪歸來第261章 人牲第203章 大賢良師第541章 人心紛散第38章 往事並不如煙第699章 害人不淺第532章 白馬義從(中)第400章 水渾了第146章 玄甲第121章 人質第671章 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