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

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

上了岸,朱雄英的心情也格外愉悅。

今日的宴會不僅僅是爲堤壩修築工程和京城商貿運輸之間找到了能夠平衡的解決方案,而且更爲接下來整頓京城各行各業的秩序,營造良好的商業發展環境開了個好頭。

回到皇宮,朱雄英直奔奉天殿。

此時,朱元璋正手持硃筆,批閱着文華殿送來的奏章,見到朱雄英進來,他放下手中的筆,露出和藹的笑容。

“大孫,今日之事辦得如何?”朱元璋問道。

朱雄英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道:“回皇爺爺,今日之事已辦妥,孫兒與李景隆一起,與京城幾大船幫的會首進行了會談.修築堤壩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不過也給他們開了個口子,同時,孫兒也提出了整頓行會的想法,得到了他們的積極響應。”

“這麼說來,調度船工去支援修築堤壩運輸物品,也不會對京城的水運有太多影響。”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他點點頭繼續道:“很好,英兒你做得不錯,整頓行會之事,咱這幾日也覺得有必要,江南商業繁榮但行會內部和行會之間競爭激烈,難免會有紛爭,若能將他們整合起來統一管理,不僅有利於商業的發展還能減少傾軋,對大明大有裨益。”

“皇爺爺英明。”

朱雄英見朱元璋對此事持支持態度,心中不禁一喜。

朱雄英繼續說道:“船幫會首們還提出了加強水路安全的建議,他們都表示願意提供情報和協助,孫兒以爲若是等堤壩修建好以後,朝廷有了人力物力,也不妨在江南對地方水路、陸路重點治理一番。”

聽到這裡,朱元璋的面色稍稍嚴肅起來,他告誡道。

“英兒,施政以德但不以仁,這件事雖是好事,但那些船幫會首提出來,自然也有他們的居心,朝廷要做的事情很多,方方面面都要顧及,若是洪災這般殃及財賦重地的事情自然要重點關注,但卻並非什麼都要如此上心,總該權衡一個利弊。”

“皇爺爺教訓的是。”

朱雄英沒有着急辯解,因爲他很清楚一個道理,他的目的不是在辯論裡贏過朱元璋,這毫無意義,只會讓他失去朱元璋的信任。

實際上,每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自己的立場,朱元璋就是在教他站在皇帝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是一種經歷了風浪後積澱下來的人生智慧,用意是讓他警惕一些,若對面站着的不是朱雄英,朱元璋提都不會提。

只不過朱雄英的思維方式與朱元璋不同,他想改變這個世界那麼着眼點自然在於工業和商業,而大明目前最精華的地區,就是以京城爲核心輻射出來的湖廣、江南、兩淮、浙閩這一圈,在人口和經濟、文教等各方面,都處於全國的領先水平。

所以,想要改變大明,就得先改變江南,想要改變江南,就得先改變京城。

對於京城的改造模式,遲早要擴散到江南,而無論是工業還是商業,都得需要運輸條件的改變,江南水網密佈,水路暢通無阻就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朱雄英稍後把這個思路給朱元璋解釋了一下,朱元璋也明白了他的意思,看到大孫有自己清晰的思路,沒有被船幫那些人帶偏,朱元璋也很滿意。

“此外,關於水路運輸的稅費問題,李景隆也會向皇爺爺稟報,爭取爲水路運輸行業爭取一些合理的減免政策,不用多減,甚至不用減都行,只要把一些不符合規定的苛捐雜稅徹查一番,給出一個樣子,民間的信心自然就有了。”

朱元璋聽後微微頷首,稅費的問題很複雜,如果不是莫愁湖市場這種幾乎可以說是從頭建立的,那麼在已經有穩定的利益鏈條的稅費環境下,稍有改動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因爲取消苛捐雜稅的後果,很可能不是苛捐雜稅被取消,而是更多花樣翻新的苛捐雜稅涌現出來.但不管怎麼說,對於這個問題朱元璋都是支持的。 因爲作爲開創了大明基業的皇帝,朱元璋從來都不怕麻煩,也不怕觸碰到既得利益集團的蛋糕,只要朱雄英沒有被人矇騙,那麼想要在合理範圍內進行一些改革,朱元璋都是支持的,畢竟朱元璋大半輩子也都一直在進行各種改革,想要把大明建設的更好。

朱元璋沉思片刻後又說道:“英兒你的這些想法都很好,不過京城行會繁多,牽涉到的也不是幾百幾千人,而是十幾萬人,整頓行會之事非同小可,需要慎重行事,咱會派人與你一起,共同籌劃此事。”

朱雄英心中感激不已,他知道朱元璋這是在爲他鋪路,他連忙行禮道:“多謝皇爺爺栽培,孫兒一定竭盡全力,不負皇爺爺厚望。”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問道:“除了今天的這些事情,還有其他事情嗎?”

“倒是確有一事,孫兒還想與您商議。”

朱元璋微微一笑,示意他直言無妨,朱雄英便開口道:“等這一步做完了,隨着商業規模的擴大和行會的整頓,孫兒認爲大明皇室有必要從內帑中抽出部分資金,投入資本來建立由皇室控制的投資公司,以便在關鍵的行業裡施加影響力,確保國家的經濟命脈掌握在皇室手中。”

朱元璋眉頭微皺,對這個“公司”的概念有些不解,他問道:“投資公司?這是何意?”

朱雄英解釋道:“皇爺爺,公司其實就是商會的進階,是指由一人人或者多個人出資組成的商會,有自己的章程和運營模式,通過籌集錢財來開展商業活動,只不過要明晰每個出資者在公司裡佔據的份額。而投資公司,就是指用公司的錢去投資其他公司,從而在其他公司中佔據一定的份額,而等到被投資的公司發展起來了,水漲船高自然就可以獲得收益由皇室控制的投資公司,不僅可以爲內帑帶來穩定的收益,還能在關鍵時刻爲國家提供經濟支持。”

“如此一來,豈不是與民爭利?”

朱元璋蹙眉道:“這跟北宋時期王安石變法,讓國家的錢進入到各行各業,似乎沒什麼區別。”

“區別還是有的,其實就是‘抓大放小’的辦法。”

朱雄英解釋道:“可以在一些關鍵的、涉及到經濟命脈的行業成立朝廷擁有或者皇室擁有的公司,然後由皇室的投資公司對其注入資金,這樣就能實現對關鍵行業的控制。而在一切不涉及到國家根本的行業,則可以通過投資的方式來獲得盈利,也就是間接影響。”

朱元璋聽後沉思片刻,緩緩道:“咱明白你的意思了,不過皇室的內帑目前由戶部的文官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朕即國家’,皇室的錢與朝廷的錢本質上都是國家的錢,似乎沒有必要分得如此清楚。”

朱雄英卻堅持己見,他解釋道:“皇爺爺,孫兒認爲並非如此。皇室作爲大明的象徵和核心,擁有一定的經濟自主權是必要的,通過建立由皇室控制的公司,可以更加靈活地運用資金,支持國家的長遠發展畢竟文官有時候都是短視的,看的更多的是眼前,計算的也都是今年的事情。同時,這也是把雞蛋放在兩個籃子裡,能防止文官過度干預經濟,確保大明的經濟安全。”

“而且,內帑的錢也不能真躺着啊。”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他深知朱雄英雖年輕卻頗有遠見和膽識。

“英兒,你的想法很有見地。不過此事涉及重大,咱需與朝中文武大臣商議後再做決定。”

朱雄英心中也知道此事非一日之功,他恭敬地行禮道:“孫兒明白,一切以國家大局爲重。”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揮手示意朱雄英退下。

朱雄英告退後,心中卻並未氣餒,他很清楚自己爲大明改革所做的努力纔剛剛開始,未來的路稱得上是“道阻且長”,不過只要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大明也一定能迎來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

第183章 長夜第174章 應天府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83章 長夜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75章 鬼市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75章 鬼市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96章 保險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192章 父與子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36章 告白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
第183章 長夜第174章 應天府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83章 長夜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75章 鬼市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75章 鬼市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96章 保險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192章 父與子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36章 告白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