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

第165章 莫愁湖商業區的規劃

如今的京城宛如一顆鑲嵌在長江這條蜿蜒玉帶上的明珠,人口足有上百萬之衆,不僅是大明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池,亦是整個世界上最大的都城。

朱雄英站在大天界寺所處的鳳山山頂,遙遙向不遠處的京城方向望去。

只見城牆巍峨,城門重重,裡城門十三座,外城門又有新建十六座,城池遼闊,南北穿城四十里之遙,若是繞城一週,甚至有一百八十多裡的路程。而城內的格局亦是錯綜分佈,幾十條大街與數百條小巷縱橫交錯,金粉樓臺點綴其間,寺廟宮邸錯落有致,碧瓦朱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長江水面波光粼粼,各類船隻穿梭不息,那遠方若隱若現的風帆,就好似天邊雲瀑裹挾着船流淌下來的一般。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不到此地,委實難知此景爲何。”

朱雄英喟嘆一聲,然後扭頭道:“只是這城西的莫愁湖畔,如今卻錯亂難治,不知大師有何良策?”

效仿漢武帝遷徙天下富戶來京的事情,道衍自然是知道的,這種政策怎麼說呢?對於皇權來講,肯定是利大於弊的,因爲這些富戶在地方那就是盤根錯節的地頭蛇,“流水的縣官鐵打的豪強”嘛,看解縉在藍田縣城的境遇就能知道了,而這些地頭蛇之間往往各種關係都能糾纏上百年之久,輕易難以撼動會對朝廷在地方的統治造成嚴重阻礙。

而只要把這些富戶遷徙出來,讓他們離開原有的鄉土環境,那麼他們就像是失去了毒牙的蛇一樣,再也沒有什麼威脅性可言了,畢竟在華夏古代的政治環境裡,有錢並沒有什麼用,只有當錢能轉換成對應的影響力的時候,纔有作用。

這些遷徙到莫愁湖畔的富戶來自全國很多個布政使司,在家鄉他們是一霸,在這裡他們什麼都不是,一切人脈、產業都需要推倒重來,莫說在京城權貴眼裡這就是來要飯來了,就是京中有點背景的勢力,都能反覆拿捏他們,所以這些遷徙來的富戶,如今不過一兩年,便已經有破產賣兒鬻女的了,即便過得稍好些的,也早就沒了在地方當土皇帝時候的氣焰,各個苦不堪言,只得低聲下氣的託人上疏,請皇帝改善他們這些“客戶(古代指從外鄉遷徙來的人口)”的處境。

當然,這種政策也只是能解一時的問題,因爲舊的豪強走了,地方上還會誕生新的豪強,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但這對於朱元璋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唯一的小小缺憾就是,搞遷徙的時候,配套政策沒有考慮太周全,因此造成了莫愁湖畔這個“城鄉結合部”的暫時無序狀態。

而這個問題,被朱元璋交給了朱雄英,用來檢驗和鍛鍊他的能力。

道衍認真以對:“對策很多,只是看聖孫需要達到什麼目的,若僅僅是想要交差,那倒也沒什麼難的,以雷霆手段整治這片區域,給這些遷徙富戶來一個相對安穩的居處,能讓他們活下去,對於聖孫來說,這是輕而易舉就能辦到的事情。”

“莫愁湖畔地理位置不錯。”

莫愁湖是京城第二大湖泊,僅次於玄武湖,也是長江古河道的遺留部分,在東吳時莫愁湖一帶是江渚地區,唐宋以來秦淮河入江口泥沙逐漸淤積而慢慢向西北三汊河推移,長江主流道也逐漸向西北遷移,致使長江中的白鷺洲與岸邊相連,原長江與秦淮河交匯處的低窪地帶就留下了許多池塘和湖泊,莫愁湖就是這麼形成的。

朱雄英指着那裡說道:“秦淮河在定淮門那裡匯入長江,而龍江船廠就位於秦淮河和長江交匯處,再往東南便是由內外城夾着的莫愁湖,與秦淮河由幾處河道相通,秦淮河繼而繼續流向東南.如果說秦淮河是京城的腸,負責通過便捷的水運來輸送各種物資,那莫愁湖就是用來消化和儲存食物的胃,這附近的一大片區域,都極爲適合建立倉儲和市場,此地若不建成商埠,實在可惜。” 道衍若有所思:“所以聖孫是想因勢導利,既要解了富戶難以爲繼的‘勢’,還要用他們手中的財富,來造出‘利’來。”

“不錯。”

朱雄英微微頷首:“這片區域在傳統的內城之外,還在新建的外城之內,大規模的人口聚集和流動既不會威脅到京城內部的安全,也有相對寬鬆的環境,而且水運交通便捷,若是能在此地建成商區,維持好一個良好的營商秩序,便可以收取源源不斷的商稅。”

在現代世界生活多年的朱雄英,很清楚發展工商業纔是大明的出路,在農業上內卷,並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然而,這種對於未來的把握卻並不是其他人能夠理解的,就算是朱元璋,即便有些觸動,也不是能夠輕易轉變過來的,畢竟人腦海裡的觀念都是根深蒂固的,朱雄英想要光靠說來說動別人是很難的,但是如果他能把他所設想這套東西落在實處,就有說服力多了,不僅朱元璋能理解,文武百官也都能從這個生活範圍內的例子看到到底是怎麼回事,到底利在何處。

所以朱雄英打算借這個機會小試牛刀一番,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熟悉京城環境,而且能夠初步建立自己的班底,結交有用之人,獲取一個能夠不依賴他人的財富渠道。

而這一步棋走的好了,他也就不必每天在皇宮裡逛該了。

道衍點點頭,他已經明白了朱雄英的需求,自然可以給出對應的建議,畢竟道衍也在這裡待了好多年了,對於京城錯綜複雜的環境更加熟稔。

“若是聖孫想整頓莫愁湖畔,那麼有幾個勢力是必須要面對的,只是其中有些事情頗有齟齬,不知當不當講?”

“大師但講無妨。”

“其一是牙行莫愁湖畔鮮少有鋪戶坐商,皆是南來北往的遊商和京城附近的百姓,他們進不得內城去,便在此地聚集,而無論是租賃房舍還是貨棧,皆要仰賴牙行居中協調,這些都是被牙行把持的,故此大力整頓侵害最多的就是牙行的利益,而這些牙行都頗有背景,不少都兼着給京城中達官顯貴放印子錢的陰私勾當.貧僧知曉聖孫雄心壯志,自然是不怕這些攻訐的,不過想要做大事,卻不能一味莽撞,若是把人都得罪光了,便是做成了到頭來也沒個滋味,反而爲日後徒增煩惱。”

道衍出主意很保守,把利弊也說的清楚,顯然他不打算幹交淺言深的事情,因此把其中的這些勾當都點透了,但拿主意得朱雄英自己拿。

古代謀士不都是這樣,一般都是好幾個謀士,一人出一個主意,主公自己去選,選對了那是謀士厲害,選錯了那是主公眼瞎,沒有哪個謀士敢保證自己出的主意就絕對可行,要是敢保證他還當謀士幹嘛?自己扯旗當主公豈不是更好。

朱雄英聽了道衍的話,倒也沒有不悅,因爲他以前在教科書歷史課本上,看到過蔣太子是怎麼在十里洋場碰了一鼻子灰的,如今自己要乾的事情雖然沒那麼大,但畢竟是觸及固有利益階層的利益的,性質差不多,肯定心裡要有一個事先的預期。

而道衍後半句說的其實很精髓,朱元璋考驗他的,不僅是事情能不能辦成,還包括事情辦的漂不漂亮,如果一路靠着動用武力和行政力量強推,那固然也能成,但未免辦的太糙,而且很讓人懷疑,你是不是就只有這水平?畢竟靠着皇帝支持去強推這種事情,換誰來都能成那你的能力展現在哪裡呢?

所以朱雄英就得“既要又要”了,既要把事情辦成,又要辦的漂亮,不能把場面鬧得太難堪,更不能最後靠軍隊來救場收尾。

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78章 下下籤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83章 長夜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74章 應天府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61章 朱允熥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83章 長夜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83章 長夜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
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78章 下下籤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83章 長夜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74章 應天府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61章 朱允熥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83章 長夜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83章 長夜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