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九死驚陵甲

封師古眼見世道衰微,又看聖上無道,一氣之下,便找了個藉口稱病還鄉,經過了兩百多年,朝廷上對“洪武年間”的舊事,早已不怎麼放在心上了,於是就放封師古返回故土。

封家在巫山的基業仍在,收入主要是開鑿巫鹽礦脈,但封師古對錢財視若無物,回鄉後除了引火煉藥,舊事推演卦象,也常託借雲遊四海的幌子,帶着手下人去各地盜發古墓,醉心於收集古墓中陪葬的種種奇珍秘器。

有一年上,封師古忽然想起祖宗曾經留下一篇遺訓,告誡後世子孫,說是封家藉着在“棺材峽”盜墓,從懸棺盜取了“遁甲天書”,從而發家成爲豪門望族,但“棺材峽”裡明掛暗藏的棺材,豈止成千上萬?在那深山裡還埋着一座規模龐大的陵墓,但這座墓絕對不能碰,否則必有滅族之禍,因爲墓裡藏着“屍仙”。

封師古有“盜墓之癮”,又常有“尋仙執意”,所以此心一起,縱有十萬金剛羅漢也降服不住,他一想到自家門口就有座神秘古老的烏羊王古墓,便把祖宗的話扔到爪哇國去了,當即率衆進山盜墓,不了卻在“烏羊王古墓”中,見到了一些令他做夢都想不到的東西。

清溪封氏一族,都知道封師古在“烏羊王古墓”中見到了一些極爲神秘的東西,據說是極古之物,但真正的情況除了封師古自己,幾百年來無人得知,即便是他最親近之人,也毫不知情。

按照封家世代留下的傳說,是封師古自盜發“棺材峽”古墓之後,回到家中閉門不出,時隔三月,忽稱自己成了“大道“,並說天下浩劫將至,只有”棺材峽“裡有個取出,可謂”“神仙窟宅”,堪比秦人避亂的“桃花源”。

封師古自稱“地仙”,專要廣度世間的凡人,他窮工盡巧,大舉在深山中修建了“地仙陰宅”,將祖上盜墓所發之物,悉數藏那其中,歷時十餘載,始得功成,隨後告知衆人,要想得到一個“出入有無,沖虛清靜”的“風身雲骨”,必先舍掉自己這一身凡間的“血肉重濁”之軀,願意進入墳中“活殉”之人方能成仙,等幾百年後得了大道,都可以跟着地仙重回世間,把天下所有人都給度了,成就一件莫大的功德。

當時,觀山太保得到皇家欽點,在巫山清溪一帶名望極盛,特別是封師古擅會巫蠱妖術,十家裡有九家半信他的,愚男愚女們都願隨他習“觀山指迷”之術,習他這套妖法幻障之術的,有許多忌諱,一怕黑狗血,二怕黑驢蹄子,三怕硃砂,一見這些事物,實術者“其行必現,其膽必裂”。

“觀山指迷”看似玄妙,其實都不外呼是那些“吞符驅水,紙兵甲馬”的手段,這套東西大多都是他封家祖上,從“棺材峽懸棺”中的龍骨天書中所得,說的好聽點是古時的方術,說白了就是裝神弄鬼的“妖術邪法”。

但在那個年代,越是“邪魔外道”越是能“蠱惑人心”,所以封師古一說要度衆人得到,一時從者如雲,一爲尋仙,二求避禍,當地的男女老少大多跟着他進來“地仙村”。

封家另有一少部分人不願去“尋仙”,“地仙封師古”也不勉強,只讓他們守好古墓入口,並給後人留下“觀山指迷賦”,讓他們嚴格保守秘密,尤其是不能讓“摸金校尉”知道了底細,冒險留此一條奇絕的“秘徑”,是備封家後代將來有難之時,可多召集凡人,來投奔棺材山中的“神仙窟宅”,要是當年把“摸金符”都毀了,如今就不必如此大費周折了。

封師古策劃周詳,雖然棺材峽雲霧鎖閉了龍脈,難以被“望”字訣窺探,但仍然留下晦澀艱難的“觀山指迷賦”。饒是如此,他也不放心,又在周圍設了 “九死驚嶺甲”,這是封家先祖“觀山盜墓”時得到的異術,奇詭難料,後人多不知曉,平時想接近“地仙村陰宅”的人,都被“九死驚陵甲”困住害去了性命,此甲按照地支循環秘密佈置,其“生門”在每一紀,也就是十二年中,僅在地鼠年某月開啓三天,每十二年一次的相應的月份日期,又會不斷循環變化,外人難以推斷,專門爲對付搜山尋龍的“摸金校尉”。

在最終沒進“地仙村古墓”的這部分人中,其中就有封師古的親叔伯兄弟,按家譜所排,他和封師古都是“師”字輩,名叫“封師岐”,洪武皇帝所賜“觀山腰牌”傳到“師”字輩,就有他的一塊。

封師岐這一條支脈都留在了山外,因爲他認爲“祖訓“不可違,擅入“棺材山”陰宅,早晚必會闖出一場彌天大禍,於是舉家遷移離川。

封師岐也是個極有見識的高人,他臨終前親口告訴後人,棺材峽裡確實藏有屍仙,那山腹中有兩塊風水寶地,其中一處較小的形似“人頭”,在古時曾被“移山武陵王”築爲地宮埋骨。

按照商務風水之理,這人頭般的龍脈是爲“凶煞之地”,主藏暴君,想要清楚地脈中沉積的凶煞之氣,從葬活人必要極多,所以古墓中殺殉者屍骨層層疊壓,陵區周圍更是懸棺密佈,具體數量現在根本難以估量,可以說墓內每一塊磚,每一寸土,都被屍氣浸透。

在那“地仙封師古”盜發此墓之後,墓中兇殺之氣已破,但封師古從這座古墓的陪葬品中,發現許多青銅祭器,得知“棺材峽”中還有一塊更大的風水寶地,這塊地脈深藏山中,形狀如同一座巨大的無蓋石棺,奇的是棺中周圍棺板似的石壁上描龍繪鳳,但決不是人工雕琢,而是天然風化剝蝕形成,峽谷般的大石棺中,內部丘壑起伏,生長着許多奇花異草。更奇的是,在那地勢酷似在石棺中,平躺着一具“無首屍體”,與遠處地下的那顆“頭顱”遙相呼應。

這座“棺材山”,是從“天地初分”之時便已有了,早已在世間存在了億萬個念頭,那時候混沌初分,天底下哪裡有人?別說是棺材了,所以那座深埋地下的“棺材山”和“無頭屍體”,肯定非人力施爲,而是“鬼斧神工”——盡得天地造化神奇的“自生自成”。

想這“巫峽巴山”之地,自古以來崇盛“巫風”,藏在山底下的“棺材山”,很早就被人們發現了,一直保持着在附近“埋棺驅兇”的習俗,使得山中屍氣沉重,到了隋唐年間,當地更盛傳那棺材山裡埋有“屍仙”,但“屍仙”究竟是什麼,卻從沒有人見過。

封師岐到死都認爲,“仙道”終屬飄渺虛幻,世上即便真有“仙家”,也決不可能會有古屍化爲“仙”,殭屍爲世間“死而不化”之物,棺材山裡的東西非妖即魔,肯定不是什麼“真仙”;但觀山太保的首領封師古,卻執意在棺材山裡修建陰宅,以便尋找“屍仙”,哪裡容他良言相勸。

封師岐佈置封師古究竟爲何如此堅信,還以爲她是在“烏羊王古墓”中被鬼迷了心智,多半是入了魔障,而且看封師古神態舉止已和活人大異,那臉上的氣色,簡直就是一具古墓僵人,苦勸無果之下,只好是明哲保身,帶着剩下的人離開故土,並且在死前留下遺囑,讓後人找機會按照“觀山指迷賦“,悄悄進入”地仙村古墓“看個究竟,如果封師古已經化成妖化之物,務必想法子將其剷除,否則那“棺材峽”的地勢雖然偏僻隱秘,卻早晚都得被人從深山裡挖出來,到時候墓中萬一真有什麼“屍仙“,必要入世害人,後患無窮無盡。

封師岐本就是個有些手段的奇人,修造“地仙村“他也有參與,舉家從”清溪“遷出之時,恰逢天下流寇之變,到處都不太平,不久又身染惡疾,所以到死也沒再回清溪”棺材峽“,只是留下了遺言,封師古所作所爲,實已使“大明觀山太保”的自豪,墜入l 萬劫不復之境地,封家子孫後代,要是不把“屍仙”剷除,祖宗們的在天之靈永遠不得安息。

在封師岐去世後,她的後代家道中落,每逢趕上“地鼠年”可以進入“地仙陰宅”之期,卻不是因爲時局動盪就是因爲家難,始終不得機緣入內,而且近代中國的歷史翻天覆地,經過世事變遷,他這一脈的後人凋零散落,已逐漸把祖宗傳下來的手藝丟了個十之七八,雖還記得“觀山指迷賦”全片七十二句,並且留有封師岐遺留的“地仙村”圖譜,可要解“觀山指迷賦”,須懂得“奇門五行”和“風水秘術”。封家後人對這些秘術僅知皮毛了。

到民國年間,封師岐的後人是“封思北”,他平生多讀道藏,中年後在四川青城山做了道士,仍念念不忘祖宗的遺訓,屢次進入“棺材峽”,但不得其法而入,最後坐化在隧道中,並且告訴她的兩個兒子,要是封家後人不除了“屍仙”,就別給他斂骨安葬,他要暴屍於此,親眼看着有人找到“地仙村古墓”的入口, “百步鳥道”盡頭處那條隧道,在墓碑處有具屍體,就是此人。

這“封思北”有兩個兒子,按《家譜》中“思、學、言、道”所排,都是“學’字輩,一個是“封學文”,一個是“封學武”,哥倆相差六歲,老父死後再無親人,就流落在世上相依爲命。

由於正值戰亂,眼看沒活路了,暫時顧不上祖輩所託之事,大哥封學文打算進山當“響馬”,在綠林中謀條生路出來,臨走前,就把兄弟過繼給了一家姓孫的財主,改名“孫學武”,也就是孫教授了。

在封師岐去世後,她的後代家道中落,每逢趕上“地鼠年”可以進入“地仙陰宅”之期,卻不是因爲時局動盪就是因爲家難,始終不得機緣入內,而且近代中國的歷史翻天覆地,經過世事變遷,他這一脈的後人凋零散落,已逐漸把祖宗傳下來的手藝丟了個十之七八,雖還記得“觀山指迷賦”全片七十二句,並且留有封師岐遺留的“地仙村”圖譜,可要解“觀山指迷賦”,須懂得“奇門五行”和“風水秘術”。封家後人對這些秘術僅知皮毛了。

到民國年間,封師岐的後人是“封思北”,他平生多讀道藏,中年後在四川青城山做了道士,仍念念不忘祖宗的遺訓,屢次進入“棺材峽”,但不得其法而入,最後坐化在隧道中,並且告訴她的兩個兒子,要是封家後人不除了“屍仙”,就別給他斂骨安葬,他要暴屍於此,親眼看着有人找到“地仙村古墓”的入口, “百步鳥道”盡頭處那條隧道,在墓碑處有具屍體,就是此人。

這“封思北”有兩個兒子,按《家譜》中“思、學、言、道”所排,都是“學’字輩,一個是“封學文”,一個是“封學武”,哥倆相差六歲,老父死後再無親人,就流落在世上相依爲命。

由於正值戰亂,眼看沒活路了,暫時顧不上祖輩所託之事,大哥封學文打算進山當“響馬”,在綠林中謀條生路出來,臨走前,就把兄弟過繼給了一家姓孫的財主,改名“孫學武”,也就是孫教授了。

自此以後兄弟二人音訊隔絕,由於戰爭的原因,老孫家也逃離了故土,兄弟間就失去了聯繫,孫學武此後的經歷大致都如他所說,由於他祖上有“棺山盜骨”的事蹟,所以他自幼便識得一些蝸篆異文,加上後有所學,便從事了考古中地甲古文和一些古老密文的破解工作,知道唄下方至“果園溝”勞動改造,才又和同樣被下放的兄長“封學文”相遇。

兄弟二人感嘆“造化弄人”,想不到重逢之地竟是在這種場合,說起別來的情由,原來封團長果然是進了綠林道,因爲還懂得家傳的“觀山盜墓”之術,便隱名埋姓,在“常勝山”裡插香做了“卸嶺響馬”。

可不久後,由於“常勝山”的盜寇下落不明,在數年之內,從漢代傳下來的卸嶺羣盜徹底“土崩瓦解”,封團長雖是名爲“學文”,卻最不好讀書,死也不想回家務農,正好在卸嶺羣盜中結識了兩個西北的同夥,也是兄弟兩個,各個叫 老羊皮,弟弟 叫 羊二蛋。

老羊皮活的窩窩囊囊,膽小如鼠,而他兄弟 羊二蛋卻野心不小,在常勝山瓦解之後,羊二蛋夥同了一批人,準備去關外東三省開山立會,還是要做這些“盜墓”的勾當。

封團長當時年紀還輕,覺得做“響馬子”挺好,有吃有喝還能隨便睡女人,看哪個大戶財主不順眼,拎着刀槍闖進去搶他孃的,男子漢大丈夫生在世上,就是要如此快活纔好,於是一咬牙,就跟着他們一同去了關外。

到了東北才知道,羊二蛋雖然做了鬍匪盜墓團伙“泥兒會”的掌櫃,卻沒什麼實權,而且這夥人都被日本關東軍給收買了,所做的“倒鬥”勾當都是爲了給關東軍效力,而且好像密謀這要找一處埋葬着“黃大仙”的墳墓。

封家祖上的觀山太保盜發過唐代的一座妖陵,那處古墓埋的就有狐僵,據說此乃元教前身的邪教墓穴,其中多有妖幻之術,動這種墳墓很容易惹禍上身,另外封團長雖然一身響馬骨頭,專好做那些殺官造反的事業,卻是條極有骨氣的漢字,“響馬盜”多是崇盜尚義之人,自古就屬“梁山本色”,在常勝山的卸嶺羣盜中,代代都有殺富濟貧不畏強暴的英雄好漢,怎能去做漢奸禍害老百姓?

當時羊二蛋帶着泥兒會的鬍匪,把手按到槍上逼他入夥,封團長義琢磨,我要是貪生怕死,現在昧着良心做了“漢奸”,恐怕死後也沒臉去見封氏列祖列宗,於是表示萬難從命,反倒是對老羊皮兄弟勸說了一番,咱們都是五尺多高的漢字,當初在常勝山何等義氣?陳總把頭言猶在耳,這才過了幾年就忘了??何苦要奴顏婢膝給日本鬼子當“走狗”?要我說咱們就抄傢伙去幹“關東軍”一票狠的,纔不愧“卸嶺羣盜”的真實作爲。

羊二蛋哪裡肯聽他的話,最後一言不合,雙方當即拔槍火拼,封團長的“密雷艮”下放到了七八個鬍匪,自己也受了牆上,落荒逃進山裡,輾轉投奔了“抗聯”,參軍這些年來“身經百戰,屢建奇功”,但由於她身上的“遊擊習氣”太重,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還僅是個正團職。

封團長從部隊轉業到地方不久,就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衝擊,有人揭發他曾經當過鬍子和漢奸,這罪過可就大了去,僅次於革命叛徒,加上他脾氣不好,誰鬥他他就揍誰,即便是在千人大會上,他也敢擼胳膊挽袖子瞪眼同別人對罵,結果吃了不少苦頭。

幸虧有以前部隊的上級保着,找個藉口把他下放到“勞改農場”,在果樹溝開山鑿石頭雖然辛苦,但總比讓他這火爆脾氣惹出殺身之禍來好。誰知卻讓他遇見了失散多年的親兄弟“孫學武”。

封團長告訴孫學武,你哥哥我這輩子活的挺痛快,但現在估計是痛快不下去了,風聞有人在查我的老底,要是被人查出來咱祖上是大地主頭子,而且還盜過墓造過皇陵,那事情就更嚴重了,絕對成了不可調和的敵我關係了,所以我不打算留在農場裡等死,正好今年是鼠年,地仙村的九死驚陵甲生門顯露,所以我想好了,我今天晚上就打算逃跑,跑回老家棺材峽去找地仙村,必定竭盡我之所能,把祖宗留下來的事情做了,最後再把咱老爹的屍骨掩埋了,只要這兩件事都能得手,哪怕是死我也無所牽掛了。可如今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你記住爲兄的話,現在的年頭和以前不一樣了,永遠別把自己是觀山封家後代之事對任何人說,最好爛在肚子裡。你這輩子對外人只有一個名字可用,那就是——孫耀祖。

孫教授在過繼給老孫家後,連名帶姓都改作了“孫耀祖”,這時孫家希望他光宗耀祖之意,但孫教授從骨子裡反感這個名字,也是因爲他觀山封家的人家族意識很強,自覺是大宗祖之後,豈肯給姓孫的光宗

耀祖?但寄人籬下,想不認頭也難,等老孫地主夫婦死後,他就常自稱姓孫名學武,草字耀祖。戶籍身份改動不方便,仍作孫耀祖,只有與他相熟的人,才尊重他的習慣,以孫學武相稱,在一切私人場合裡他就會用這個名字。

孫學武這輩子可沒封團長活得那麼瀟灑,做什麼都不順,飽受挫折,當時也想跟老哥一起跑路,可封團長說地仙村古墓吉凶難料,你我兄弟如果一同斷送在其中,咱“觀山封家”就徹底沒了,我要是萬一有

個閃失,將來還得指望你給我收屍。

於是留下“觀山腰牌”,讓孫學武牢牢記住“觀山指迷賦”全篇七十二句,並把祖上封師岐留下的幾件傳家之物,都讓“巴山猿袕”從農場外偷進來,交給了孫學武。

這幾件東西,都是“觀山太保”盜墓時所獲,幾百年前,那時候“觀山太保”尚未得御口親封,還稱爲“棺山太保”,留下來幾部龍骨天書,沒被地仙帶入墓中,其中記載的都是風水古法,學透了能得幾分

“形、勢、理、氣”之奧秘,但內容有限,到達觀山尋龍的境界還比較困難。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當年地仙封師古,曾盜發一座“唐代妖陵:,這處是”肚仙墳“據說是唐詩拜狐仙的“教門”所留,陵中有本奇書,記載着種種“妖法幻術”,陪葬的一口描金箱子裡,有數不清的施展“障眼法“的器物,其中有數枚從狐仙身上剝取的妖筋,混合在屍骨中焚燒後有“圓光”之奇焰,但並非輕易能用,必須讓人先見到肚仙古墓中的壁畫,然後通過焚屍才能見到“肚仙”顯身,並且得聞“鬼音”幻聽,封師古在“烏羊王地宮”中,放置了從唐代妖陵中盜發得來的墓牆壁畫。“觀山指迷賦”除了七十二句之外,還有最後一段最爲隱秘,但卻是最爲重要的一段,就藏在“烏羊王古墓”墓室之中,焚屍圓光,萬勿遺忘。

第五章 搬山填海第四章 崑崙不凍泉第四十一章 炮神廟第四十章 守宮砂(下)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4)第五章 食人蟻(2)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2)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4)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3)第三章 夜擒(上)第四十二章 定海神針第三十一章 羣鯊(下)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6)第二十七章 屍蟲第三章 屈肢葬(3)第三十七章 海和尚第三十章 丹爐第四十七章 第十具屍體第九章 古狸碑(下)第十四章 騰雲駕霧第十六章 金甲茅仙第八章 冥殿第九章 鬼打牆(4)第四章 熊的傳說(上)第五章 食人蟻(2)第五章 三虎同行(2)第二十七章 擊雷山第三十八章 白猿第二十七章 荒島求生(1)第二十章 楊二皮(1)第十六章 古城庫斯科(3)第二章 酉水墓(3)第三十一章 毀滅(2)第十五章 懸陽洞(2)第三十三章 祭品第二章 彩雲客棧第二十七章 龜眠地第八章 絞繩(上)第十九章 猛狗(3)第十一章 六道輪迴(4)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4)第十六章 怪湯(下)第十八章 屍有不朽者(下)第四十章 由眼而生 由眼而亡第六章 鬼葵(1)第五十四章 失落的記錄第三十章 精變第六章 青頭第二十二章 山神的秘密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上)第十五章 黑潮浮棺(下)第十一章 幽靈血船第十七章 百眼窟(下)第十一章 三清觀(2)第九章 散魂孔(3)第十四章 龍上水(上)第七章 荒山老屍(1)第十三章 牛虻(上)第四章 洗塵寺(1)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1)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1)第九章 航海禁忌(下)第二十七章 擊雷山第二章 無量山(2)第十六章 突圍(4)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3)第三十二章 瞎子算命第四章 林家草堂(1)第十九章 猛狗(5)第五章 古格銀眼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5)第二十七章 龜眠地第十九章 蛻殼龜第九章 鬼打牆(3)第十三章 牛虻(上)第四十章 黑琵琶第二十六章 十八亂葬第二十章 沙海魔巢第五十一章 自然博物館引子第七章 起死回生(2)第三十九章 射日引言第十三章 鬼吹燈第六十六章 鬼帽子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十三章 溶化(下)第九章 散魂孔(4)第三十四章 妖術第三章 龍火(下)第四章 熊的傳說(下)第三十四章 觀山太保第三十九章 射日第五十三章 絕境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三十二章 天上宮闕第十三章 吊死鬼(2)第十八章 畫壁(5)第十九章 化石森林
第五章 搬山填海第四章 崑崙不凍泉第四十一章 炮神廟第四十章 守宮砂(下)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4)第五章 食人蟻(2)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2)第二十六章 金礦火洞(4)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3)第三章 夜擒(上)第四十二章 定海神針第三十一章 羣鯊(下)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6)第二十七章 屍蟲第三章 屈肢葬(3)第三十七章 海和尚第三十章 丹爐第四十七章 第十具屍體第九章 古狸碑(下)第十四章 騰雲駕霧第十六章 金甲茅仙第八章 冥殿第九章 鬼打牆(4)第四章 熊的傳說(上)第五章 食人蟻(2)第五章 三虎同行(2)第二十七章 擊雷山第三十八章 白猿第二十七章 荒島求生(1)第二十章 楊二皮(1)第十六章 古城庫斯科(3)第二章 酉水墓(3)第三十一章 毀滅(2)第十五章 懸陽洞(2)第三十三章 祭品第二章 彩雲客棧第二十七章 龜眠地第八章 絞繩(上)第十九章 猛狗(3)第十一章 六道輪迴(4)第十四章 密室卷軸(4)第十六章 怪湯(下)第十八章 屍有不朽者(下)第四十章 由眼而生 由眼而亡第六章 鬼葵(1)第五十四章 失落的記錄第三十章 精變第六章 青頭第二十二章 山神的秘密第三十三章 大王烏賊(上)第十五章 黑潮浮棺(下)第十一章 幽靈血船第十七章 百眼窟(下)第十一章 三清觀(2)第九章 散魂孔(3)第十四章 龍上水(上)第七章 荒山老屍(1)第十三章 牛虻(上)第四章 洗塵寺(1)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1)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1)第九章 航海禁忌(下)第二十七章 擊雷山第二章 無量山(2)第十六章 突圍(4)第二十一章 天兵走馬(3)第三十二章 瞎子算命第四章 林家草堂(1)第十九章 猛狗(5)第五章 古格銀眼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5)第二十七章 龜眠地第十九章 蛻殼龜第九章 鬼打牆(3)第十三章 牛虻(上)第四十章 黑琵琶第二十六章 十八亂葬第二十章 沙海魔巢第五十一章 自然博物館引子第七章 起死回生(2)第三十九章 射日引言第十三章 鬼吹燈第六十六章 鬼帽子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十三章 溶化(下)第九章 散魂孔(4)第三十四章 妖術第三章 龍火(下)第四章 熊的傳說(下)第三十四章 觀山太保第三十九章 射日第五十三章 絕境第十四章 消失的貨箱(2)第三十二章 天上宮闕第十三章 吊死鬼(2)第十八章 畫壁(5)第十九章 化石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