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主考

蕭善文雖然上疏皇帝,言語浙江三弊,但實際上的操作,卻是十分保守的。

在中了榜眼了,觀政三載,就任縣令,之後又去吏部任郎中(正五品),再一步跨越,到了知府。

可以說,他不僅擁有地方與中央的經歷,而且在三年的觀政中,更是磨練了不少的見識。

治一府,數百萬百姓,可得再小心謹慎。

所以,剛上任不久,蕭善文就親自拜見了錢王廟,對於錢鏐這位吳越先王,表面上是非常的尊崇的。

這個一下子,就讓整個浙江府放寬了心,鬆了口氣。

隨即,這位知府又閒不下來,帶領的手底下的一番屬吏,去往各個州縣進行巡查,美名其曰勘察農耕,實際上這只是糊弄那些豪族的。

蕭善文實際上卻是在各州縣巡察錢氏支系,只要是勢力極深,樹大根深的,都被他記錄在本子上,等待着未來的遷徙。

行政之事,必須小心謹慎。

在夏收前,他是不準備動手的,春耕不能有絲毫的差錯,這是他上任以來第一次賦稅徵收,再小心也不爲過。

“等着吧,浙江府,將煥然一新。”

蕭善文心中下定了決心。

……

對於朝廷來說,今年最重要的,就是春試了。

三年一次的春試,戳中了萬千舉人的心。

神武十一年這一次,算得上是第四次了,而對於地方的舉人秀才來說,幾乎是兩年一次,也是四次。

而舉人的名額,是根據地方州數來的,由於神武十年,開疆擴土,幽雲十六州,外加北庭都護六州,和隴右四州,外加一個涼州,所以去年秋試,錄取的舉人達到了四百四十七人。

爲歷年來之冠。

再加上前幾年累積的舉人,此次春試,報名人數,超過了兩千人的大關。

但,進士的名額,卻只有六十人,

這個是什麼概念?

幾乎是四十取一,其中的機率太小了。

以至於,當科舉人數一出,朝廷上下一片譁然。

要知道這些舉人,可是從秀才裡面選拔出來的,本來就是精英了,如此再優中選優,實在是太過於誇張。

一時間,京城中的進士雲集,客棧人滿爲患,就連借住的寺廟,道觀,也是一房難求。

對於此事,皇城司一向是關注京城的,對於人才的重要性,已然知曉,忙不迭地彙報給皇帝。

皇帝思慮片刻,就胸有成竹,決定將洛陽城中空曠的廢棄房屋修整一番,免費與舉子居住,其中的耗費,不到一百貫。

不過,這般問題,只是此次春試的小問題罷了,實際上,進士名額纔是最關鍵的。

如首相孫釗所言:“大唐南北九千里,東西萬里,所囊括的百姓,數以千萬計,六十名進士,實在是太少了。”

不過,有支持就有反對,進士名額增多了,那不就相當於注水了嗎?

東西多了,就不值錢,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所以反對者也毫無尊重地說道:“進士本就是天下精粹所在,相公所言,實在是大謬,若是增添了名額,豈不是讓那些粗鄙之輩有機可乘?”

今天是初一十五的朝會,六品以上的官吏都可以參加,整個大殿中密密麻麻站滿了人,如此公然頂撞手首相的,自然是御史臺的人。

這一羣剛觀政結束的進士們,依舊充滿着熱情和激昂,對於宰相們,也毫不畏懼。

相反,作爲首相,孫釗卻不能針鋒相對,宰相肚裡能撐船,爲了名聲,他甚至只能忍氣吞聲。

因爲,他餘光已經看到,皇帝正看着笑話,嘴角帶着笑。

無論輸贏,都是他輸了。

只見他回到隊列,眼睛都沒看,末尾就有一個小官出來,忙不迭地懟道:“在陛下的英明神武下,大唐這幾年來開疆拓土無數,不知多少的官位,正在被舊臣貪官所把控,這只是權宜之計罷了。”

“如今,正待是選拔英才,任用賢能的時機,進士一科才六十,朝廷一年所空缺的官位,豈止六百?”

這番話堵的年輕御史說不出話來,後者洋洋得意,孫釗嘴角也微微翹起。

“荒唐!”這時,另有一人走出,拱手道:“朝廷任用科舉,本就是選賢與能,即使官位有空缺,也不能濫竽充數,殊不知,一官一吏,其治下的百姓,數以萬計,稍有差錯,禍及尤深,豈能這般隨意?”

“若是你能擔保,增添進士後,不會有這樣的貪污虐民之官,我等纔會略微信之。”

誰能擔保?一樣米,百樣人,出了差錯得背鍋,小官憤憤不平地歸去。

兩個年輕御史拱手而入列,一時間,朝野矚目,可謂是名聲鵲起,前途不可限量。

此次,御史臺大勝。

而在此期間,皇帝就高坐在龍椅上,不聞不問,任由他們表演。

看見孫釗吃了個悶虧,李嘉心頭曬笑,這才說道:“天下的東西,越辯越明白。”

百官紛紛頷首,表示認可。

實際上,這一番辯論,只是開胃菜罷了。

其所爲的,就是主考官的位置。

衆所周知,科舉主考官,雖然相比於前唐時那種一言定名,皇帝拂過的境況大大不如,但是依舊擁有極大的誘惑力。

別的不提,錄取那六十進士,哪個不是他的人脈?

雖然自己一時間享用不了,但作爲官場遺澤,再適合不過。

畢竟,以如今的情況來看,從進士到宰相,沒有一二十年的磨練,是到達不了的,而天底下何曾有十數年的宰相?

李嘉看的分明,孫釗已經歷任一屆主考官了,所以知曉自己並沒有機會,所以就想着增加名額的進言,爲自己撈取威望。

換句話來說,某個人作爲主考官,進士增添了,結果泰半的進士同樣感激孫釗。

至於那些沒有考中的舉人,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下一科就多出來機會了。

這是遺澤數代人的,豈能這般讓其得逞?

宰相中,趙普和鄧斌還不曾擔任主考。

這兩個人,不難選擇。

畢竟,上一次主考官,是王溥。

“鄧斌——”

“微臣在!”

“今科春試,就由你來擔任主考吧!”

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七百四十六章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1311章威逼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1352章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1379章謀劃高麗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1153章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1203章羣議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1391章藩王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1352章第1288章父子第1187章哼,女人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1277章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1173章第1366章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1264章男當戰,女當運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四百八十五章漳泉(完)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八百四十六章文會(下)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1149章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八百四十八章第1406章歲月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七百九十六章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1288章父子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1181章天可汗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1291章京城事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1378章和談
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七百四十六章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1311章威逼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1352章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1379章謀劃高麗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1153章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1203章羣議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1391章藩王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1352章第1288章父子第1187章哼,女人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1277章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1173章第1366章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1264章男當戰,女當運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四百八十五章漳泉(完)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八百四十六章文會(下)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1149章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八百四十八章第1406章歲月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七百九十六章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1288章父子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1181章天可汗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1291章京城事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1378章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