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收繳武器

隨着大戰落下帷幕,從吐蕃崛起就一直征戰不斷的羌地終於迎來了和平的曙光,大隋正式在羌地建立江源郡,任命李世謨爲第一任太守,在大戰中展露頭角的周紹則爲郡丞,楊侗在永治(積魚城)之外,新增久治、長治、遠治三縣作爲羌人定居之地。

西北爲久治、東北爲遠治、東南爲永治;至於長治則是位於江源郡中部的白河河畔,當作江源郡郡治。並將鮮卑慕容和党項八部中的拓跋、費聽、往利調來定居。

長治作爲郡治,自然是首先建造的城池,它所在的位置原是白蘭羌的一個據點,不但比較宜居,還有定居點的雛形,此城城週二十里,可容納二三十萬人居住。

楊侗不但不但動用了所有戰俘,還動員了將會在此定居的牧民,參與建城的牧民的酬勞是是免去三年稅賦,以及城中一塊修建房屋的地皮。

曠野裡,已經挖出了周長二十里、寬三丈、深五尺的四四方方的城基,一隊隊戰俘汗如雨下的夯實着,還有很多人在搬運土石,石料是從三十里外的山上採來,方方正正的石料呈赤紅色,用這種顏色石料修建出來的新城也將是一座赤紅城池。

楊侗騎馬立在一座山丘上,目光從熱火朝天的場面投向了更遠處的巍巍羣山。

數天前衛鳳舞、水天姬、杜如晦已回大興,但他這個皇帝還走不了。

一方面是江源初定,“十旗制”尚未正式成立,若是沒有一個強勢的人物以及大軍威懾,吐谷渾、党項八部和諸羌未必會安分的接受李世謨治理。

另一方面,黑冰臺人員發來信鷹,說是娘尚囊已經率軍從成都出發,若不將之殲滅,尚末歸心的鮮卑慕容、党項八部極可能歸順娘尚囊,一起逃回吐蕃,到時候不僅江源烽煙再起、王伏寶遇到大麻煩,擁數萬百戰精兵的娘尚囊,極有可能依仗這些精兵逼降巴、農、蔡森、蘇毗四“國”ꓹ 成爲吐蕃王國新主宰。這樣一來,這仗就等於是幫娘氏打了。

“聖上!”這時ꓹ 李世謨縱馬而來,行禮道:“城基已經夯實好了,下一步就可以一層一層的疊上來了。”

城牆是在城基夯好後ꓹ 築一道高約三尺的粘土牆,接着在將此牆積土斜夯ꓹ 待夯實並壓緊,再在其上築第二層矮牆。如此反覆進行ꓹ 直至所需高度爲止ꓹ 最後以磚石覆蓋,成爲磚石覆蓋的城牆,這比簡單的夯土牆更加堅固。

“長治城是江源郡治,是大隋統治、教化諸羌的中心,城牆是否堅固異常重要。”楊侗吩咐道:“千萬不能爲了追求一時進度,使夯層厚度不均、夯打不夠密實。”

城池是由變成奴隸的戰俘建造,就算損失再大ꓹ 楊侗也不會心疼,但江源是邊郡ꓹ 一旦西南有變ꓹ 作爲郡治的長治必將成爲敵軍重點進攻的對象ꓹ 城牆是否堅固ꓹ 是決定堅守長久的重要一環。

“末將明白。”

“城池很快就有了,接下來是治理。”楊侗笑問道:“李太守ꓹ 你有什麼困難需要朝廷解決的嗎?”

“治理的話自然是不成問題的ꓹ 只是末將想到以前發生的事情ꓹ 實在有點擔心。”

“以前的事情?什麼事情?”楊侗連忙問道。

“按照中原王朝以往的作派,打贏了兩國之間的重大戰爭之後ꓹ 一般會有兩種善後方式,一是直接將不太宜居的敵國土地放棄乾淨,然後將敵人舉族遷到治下邊郡生活,以便統一管理。但是這種做法以前用過,比如說漢朝的護烏桓校尉現在看來看來就是一個錯誤,漢朝讓胡人入境生活,還給予他們軍政自理的高度自由,最終的結果是胡人割據立國。縱然有些胡人被同化得徹底,可被放棄的苦寒之地,又有更強大的民族崛起。至於第二種善後方式,是打贏敵國以後,扶持親近中原的勢力,以拱衛邊疆,但是聖上您也看到了,當初我們把啓民可汗扶持爲東/突厥大可汗,結果不過一代人,依靠大隋而強大的東/突厥就開始進犯大隋了。”說到這裡,李世謨作出了評論:“由此可見,兩種善後方式都不行。”

“嗯!”楊侗思考片刻:“我們在這裡設立江源郡,避免了此地被新的民族佔領,以後也不給他們高度自治,並以教化的方式將之同化,那麼兩種善後方式的三大後患就沒有了。”

李世謨點頭道:“確實如此。”

“那你還擔心什麼?”楊侗笑問。

李世謨凝重的說道:“聖上在這裡設立江源郡,避免了新民族遷來此地,並慢慢強大的後患。但這裡一個漢人都沒有,末將擔心各支羌人以後會成爲一個類似高句麗的新民族。要是以後的朝廷不聞不問、關注不足,恐怕會有人起來建國,那時再征服他們就難了。”

“……”楊侗爲之啞然,良久,才苦笑道:“那你說怎麼辦?”

李世謨心說等的就是這句話,但嘴上卻說道:“末將的意思是遷大量漢民上來,然後賜予房屋、牲畜,免除幾年的稅賦,在諸羌成爲新的民族之前,同化乾淨。”

“和着說,這纔是你的真實用心……”楊侗也不傻,一下子就明白了李世謨的“險惡”用心,不過他也知道李世謨說的‘新民族’並非是無稽之談,更不是杞人憂天,只因西夏差不多就是這麼來的。

但是……

“朕哪有大量漢民給你?”

李世謨拱手道:“益州百姓爲了躲避戰亂、躲避沉重稅賦,紛紛逃往漢中、關中,要是安置到漢中和關中,用不了多久,又會造成人多地少、大量墾荒、破壞植被的現象出現,依末將之見,乾脆將這些流民全部安置在地廣人稀的江源、河源、西海三郡,他們現在惶惶不可終日,只要有個地方紮根就會萬分滿足、萬分感激朝廷。要是他們先在關中漢中立了足,朝廷以後再想搬遷他們到這三郡的話,估計對朝廷痛恨萬分。既然以後也要遷,何不一步到位、一勞永逸的遷來這裡?何不讓他們心懷感激而不是痛恨?”

“你是一個成功的說客,朕無話可說。”楊侗笑了起來:“朕準了,這些流民優先安置於江源。”

“多謝聖上。”李世謨大喜。

楊侗點點頭:“還有什麼要求?一併說了吧。”

李世謨道:“另外,每縣派出一兩千名退役老軍,讓他們在各縣綿延子嗣。”

“退役老軍?”楊侗皺眉道:“退役老軍可是爲大隋立下汗馬功勞的,說說你的原因。”

李世謨嚴肅道:“聖上,以後的江源是漢人、党項羌、白蘭羌、鮮卑人、蘇毗人、吐蕃人的雜居地,搞不好會出現一些混亂和動盪。若一切只靠官員難免不支,退役老軍乃是大隋最忠誠,最勇敢之士,要是他們能夠過來,一來可以協助官員處理日常矛盾,二是作爲表率,起到引導作用,三是更好度過初始期,四是爲四縣安全奠定了保障,一旦周邊發生戰事,則可迅速組織起來守禦邊疆。”

楊侗思考一會兒,點頭道:“好,就這麼決定了。每縣調一千戶退役老軍!廬江。”

“末將在。”楊沁芳應道。

“給老三發去信鷹,朕任命他爲雍州長史,配合關中、漢中各郡縣,將流民平安送到江源;”

“喏。”

“另外,也給韋僕射發去信鷹,讓他爲江源四縣各自安排一千戶退役老軍。”

武部主管全國郡兵、縣役、退役軍人、傷殘軍人,但因爲武部尚書裴仁基在南方打仗,暫由韋雲起代理。

“喏。”楊沁芳應了一聲,又問道:“還有嗎?”

“還有另外一件事,是關於人口問題的。”楊侗說道:“昨天收到民部尚書楊師道簡報,他說大隋戰亂不休,導致各地人口銳減,爲使大隋人口迅速增長,建議對到了成親年齡而未婚的女子做出相應的處罰。經過左僕射、韋僕射,以及各部尚書商議,他們一致認爲十五歲還沒出嫁的女子,都要收取人丁稅,這的確可以讓人口暴漲;但十四歲女孩太小,若是有了身孕,輕則傷身命短,重則難產身亡,如此摧殘女性實在有些說不過去,而我大隋也沒有淪落到這地步。朕把這個法定年齡調到了十八歲,超出這個年紀不成親者,按照相關法規處罰,早於十八成親者,不罰不賞。”

歷朝歷代都提倡早婚早育、先生多生,還特地出法規處罰那些晚婚男女,尤其是戰亂結束以後的新朝,爲了儘快將人口恢復到戰前水平,有的王朝將必須結婚的年齡放到十二三歲,超過這個年齡不結婚者,先由官府催婚,要是未婚人士沒有結婚對象,那麼地方官府會幫忙安排,要是再不答應,不僅遭到處罰,婚照樣得結,所以古代男子根本不愁沒媳婦。

“聖上仁慈、聖上英明。”楊沁芳等女孩歡欣鼓舞,大唱讚歌。

“去發鷹信吧。”

“喏。”

楊沁芳離開不久,一名斥候策馬奔來,遠遠行禮道:“啓稟聖上,王將軍從積魚城,呃,永治城回來了。”

隨着各部歸降,更名爲永治的積魚城由裴行儼率領大軍去接管,而王雄誕的使命是去党項各部收繳武器鎧甲。

“走,去看看。”楊侗說完,便已率先離開。

一行人疾行十餘里,來到了軍營駐地。

校場之上,已經擺滿了打開着的巨大木相,裡面要麼是甲冑,要麼是武器。

乍一看去,少說也有千箱。

當看到這些,楊侗臉色不禁陰沉似水。

陰明月、李世謨、周紹則、程處默等淨土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們本以爲党項八部的實力經過吐蕃、吐谷渾盤剝以後,已經弱到極致,對楊侗派人去收繳武器裝備還不以爲然。當他們看到如是之多武器裝備之後,終於明白党項不容小覷。

而且八部酋長事先不但沒提,甚至在戰場也沒有使用,這不單是武器裝備,還是党項巨大的雄心野望。旁邊還有稻草袋包裹的長矛,近前一看,裡面竟是一捆嶄新的長矛,約有三十支,完全就是隋軍長矛,李世謨抽出一支前來觀看,瞬間便認出,說道:“聖上,這是大業年間的制式長矛,而且草原不種稻子,這草袋顯然是來自中原。”

楊侗縱然下馬,從一口箱子裡抽出了一把橫刀,只見寒光閃閃、殺氣森森,都是上等橫刀,另外還有大業年間制度的明光甲。

向王雄誕問道:“哪來的?”

“聖上,這些都是來自拓跋氏,據拓跋細豆交代,一部分是慕容伏允和拓跋赤辭的交易,慕容伏允以武器換取吐谷渾的生存。另外一部分是以河曲馬和關隴世家換來的。”

“一共有多少?”

“以甲、矛、刀爲一套計算,共有兩萬兩千多套,還有很多零散之物是繳自其他七部。”王雄誕連忙回答。

“這麼多?”李世謨驚呼道,“党項八部就有這麼多,除去這八部,江源少說還有幾十中小部落,若是一一收繳,整體的實力不容小覷啊。”

其他人紛紛點頭,幸好這聽從楊侗的安排,否則諸羌定然是一大潛在威脅。

楊侗問道:“他們就這麼老老實實的讓你收繳了?”

“對,很老實。不過末將看他們不是不想反抗,而是不敢。”王雄誕說完,建議道:“我大隋以前執行府兵制之時,府兵需要自備武器,但那也只是刀劍弓箭等短刃,而鎧甲和一些大型械備由軍中同時發族,私藏鎧甲是死罪,如今雖是換成了常備制,但鎧甲也是違禁之物;如今江源歸我大隋所有,自然也要遵照大隋的律法,要不讓末將再去逼一逼,乾脆將他們的皮甲也收繳好了。”

“鐵甲肯定要收,不過眼下即將和娘尚囊作戰,我們沒有那麼多精力,而且即便他們還有,也是所剩無幾,對朝廷的威脅不大。等定居以後再通過法律宣傳,以及舉報有獎的方式一一收繳上來。至於皮甲對我大隋的各種弩箭來說,並沒多大作用。”楊侗對李世謨說道:“鐵甲之事,務必放在心上,當作重中之重來抓。”

他可是清楚的記得西夏崛起以後,把宋朝禍害得要有慘就有多慘!無數西軍死在鐵鷂子之手。

雖然不能一勞永逸,解決自己以後得事情,但至少在本朝要將鎧甲歸國的條例執行到位。

“末將明白。”李世謨肅然應命。

第679章:圖窮匕現第470章:袁紫煙帶來的嘉音第790章:皇后驚夢第566章:八門金鎖絕殺之威第828章:年產百萬行不行(月底求票)第793章:一丘之貉,狼狽爲奸第578章:事態變遷第976章:間諜內奸大集結第106章:大將和小卒第202章:控制(求月票訂閱)第146章:梟雄困境(求收藏推薦)第511章:一頭霧水第111章:野蠻戰術第079章:牛進達發威第281章:奇恥大辱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第192章:武州商行第899章:千年世家之威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896章:王而不王,以糧攻糧第865章:除夕夜話第507章:一鳴驚人第374章:安息吧你第204章:風雲再起(求月票)第604章:敗亡前的瘋狂第788章:祿東讚的豬隊友第916章:李秀寧請戰第517章:大隋海軍出擊第599章:李淵之利刃出鞘第177章:禽奔獸遁第535章:我們還是先走爲妙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186章:獨孤之謀(求首訂月票)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167章:兄弟合力(求收藏推薦)第932章:兵臨城下,內外交困第457章:善其器第057章:扔下海扔下河第100章:演技出衆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056章:薛萬徹遇難題第453章:李淵決策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822章:英雄白首第210章:困境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628章:鄴城諜影第915章:沒落(求票)第263章:奴兵破敵膽第609章:扭出真兇,百官發難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574章:將軍難免陣上死第388章:彰顯榮耀第423章:一年第809章:絕望反擊第895章:價值千萬石的人(求票)第870章:老子不說話,看你怎麼詐第036章:世家的無奈第705章:招攬失敗第889章:決大堤,毀罪證第950章:大纛傳令,全軍出擊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453章:李淵決策第712章:楊侗的味道第196章:獨孤澄的震撼第078章:強吃鐵勒第182章:傳位(求收藏推薦)第913章:無妻夜話,心如刀絞第293章:絕望的戰爭第542章:‘萬’國朝隋第017章:王世充第747章:見龍卸甲第233章:杜如晦第774章:這點鼠膽,也敢造反?第608章:樂極生悲,全城撲火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804章:下一步戰略第122章:新詞的偉大誕生第107章:將相失和第229章:天下驚第797章:大將之飭第851章:魏徵告凌敬第694章:聖武三年,諸事皆順第841章:失敗一次就十次、十次不行百次第312章:發小隔空博弈第812章:殺是不殺?第255章:海戰(求月票全訂)第814章:恩威並施第253章:兩線(求月票全訂)第232章:賣蕭銑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320章:戰前吉兆第411章:給出家人設標準第041章:一人牽動天下勢第319章:無盟國無將可用第393章:燕王妃裴清華第508章:我害死了爹爹第709章:會師谷城,大戰降臨
第679章:圖窮匕現第470章:袁紫煙帶來的嘉音第790章:皇后驚夢第566章:八門金鎖絕殺之威第828章:年產百萬行不行(月底求票)第793章:一丘之貉,狼狽爲奸第578章:事態變遷第976章:間諜內奸大集結第106章:大將和小卒第202章:控制(求月票訂閱)第146章:梟雄困境(求收藏推薦)第511章:一頭霧水第111章:野蠻戰術第079章:牛進達發威第281章:奇恥大辱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第192章:武州商行第899章:千年世家之威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896章:王而不王,以糧攻糧第865章:除夕夜話第507章:一鳴驚人第374章:安息吧你第204章:風雲再起(求月票)第604章:敗亡前的瘋狂第788章:祿東讚的豬隊友第916章:李秀寧請戰第517章:大隋海軍出擊第599章:李淵之利刃出鞘第177章:禽奔獸遁第535章:我們還是先走爲妙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186章:獨孤之謀(求首訂月票)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167章:兄弟合力(求收藏推薦)第932章:兵臨城下,內外交困第457章:善其器第057章:扔下海扔下河第100章:演技出衆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056章:薛萬徹遇難題第453章:李淵決策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822章:英雄白首第210章:困境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628章:鄴城諜影第915章:沒落(求票)第263章:奴兵破敵膽第609章:扭出真兇,百官發難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574章:將軍難免陣上死第388章:彰顯榮耀第423章:一年第809章:絕望反擊第895章:價值千萬石的人(求票)第870章:老子不說話,看你怎麼詐第036章:世家的無奈第705章:招攬失敗第889章:決大堤,毀罪證第950章:大纛傳令,全軍出擊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453章:李淵決策第712章:楊侗的味道第196章:獨孤澄的震撼第078章:強吃鐵勒第182章:傳位(求收藏推薦)第913章:無妻夜話,心如刀絞第293章:絕望的戰爭第542章:‘萬’國朝隋第017章:王世充第747章:見龍卸甲第233章:杜如晦第774章:這點鼠膽,也敢造反?第608章:樂極生悲,全城撲火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804章:下一步戰略第122章:新詞的偉大誕生第107章:將相失和第229章:天下驚第797章:大將之飭第851章:魏徵告凌敬第694章:聖武三年,諸事皆順第841章:失敗一次就十次、十次不行百次第312章:發小隔空博弈第812章:殺是不殺?第255章:海戰(求月票全訂)第814章:恩威並施第253章:兩線(求月票全訂)第232章:賣蕭銑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320章:戰前吉兆第411章:給出家人設標準第041章:一人牽動天下勢第319章:無盟國無將可用第393章:燕王妃裴清華第508章:我害死了爹爹第709章:會師谷城,大戰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