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章 勢如破竹

烏嶺山口天險被攻破,侵朝日軍佔據的忠清道、京畿道暴露在海東大軍面前,陳寅、高因厚、樑雄、陳仁杰等統領兩萬餘大軍率先殺到忠州城外,駐守忠州的長宗我部元親主動開城歸順。

陳沖隨後率一萬偏師繞道東北殺到忠州城,中路軍先鋒大將源政晴也率近萬先鋒大軍趕到忠州城。陳瀚最後統率大軍趕來,對長宗我部元親放走吉川廣家、高橋統虎頗有不滿。

陳瀚命忠實鷹犬秦親忠接管長宗我部元親兩千餘大軍,秦親忠毫不客氣架空老爹,更加對主上衷心擁戴,陳瀚親率的中路軍兵力增加到近九萬大軍。

陳瀚命秦親忠、陳仁杰統率一萬大軍駐守慶尚道各地,命陳寅統領五千大軍鎮守忠州烏嶺一帶,配合陳武鎮守忠清道。宋思林率六千大軍已趕到全羅道光州、全州鎮守,將產糧重地牢牢控制在手中。

林江、趙有麟、陳大虎、郭國安、李旦統率水陸兩萬大軍出兵蔚山、慶州,沿着慶尚道東部沿海一路北上殺入江原道,一路勢如破竹,一舉攻下江原道江陵大都護府。

林江、趙有麟隨即兵分兩路,趙有麟攜陳大虎率東洋水師第二編隊八千餘大軍繼續北上攻取江原道東部沿海諸城,林江攜郭國安、李旦率第三師一萬兩千大軍經江陵西面太白山脈上的大關嶺殺入江原道腹地。

豐臣秀保率第四軍團奉命南下慶尚道後,江原道由宇喜多秀家第八軍團接管,宇喜多秀家第八軍團只有萬餘本陣大軍,還需防禦海東水師經漢江進攻漢城,在江原道只部署了兩千兵力,多是些順倭軍駐守各地城池。

林江率第三師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下原州、春川,隨即向江原道北方殺來,配合趙有麟東洋水師第二編隊攻略整個江原道。

陳瀚統率中路七萬大軍直撲向京畿道殺來,一路猶如秋風掃落葉般勢如破竹,直抵漢城東南的廣州,侵朝日軍紛紛聞風倉皇北逃,吉川廣家、高橋統虎兩人一路收攏各地逃兵渡過漢江逃到漢城。

漢城侵朝日軍總指揮部內,宇喜多秀家看着狼狽不堪帶着收攏的五六千殘兵敗將逃來漢城的吉川廣家、高橋統虎兩人驚問道:“隆景公何在?”

吉川廣家一臉悲憤不已回道:“烏嶺合戰,九州義統動用大批國崩發射石火矢攻打烏嶺關城,叔父戰死了。”

“納尼?”宇喜多秀家聞言大驚,追問道:“九州義統有多少兵力?”

面無表情的高橋統虎忙回道:“烏嶺山口外恐不下五萬,加上忠清道南北皆有九州義統大軍,恐不下十萬。”

宇喜多秀家被驚得不輕,半響後纔出聲道:“漢城不能久留了”

“報”一名旗本武士進來稟報道:“啓稟主公大人,九州義統大軍已過廣州,正向漢城殺來。”

“納尼”一衆侵朝日軍將領聞言紛紛大驚失色,紛紛看向總指揮宇喜多秀家。

明石全登同高麗三奉行大谷吉繼、石田三成、增田長盛進來,長谷川秀一、木村重茲、前野長康三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也跟着進來,加藤光泰奉命渡海回國於佐嘉城中戰死。

宇喜多秀家看向一衆文武道:“九州義統十餘萬大軍近迫漢城,吾已派使者前往建州女真國求援,諸公速速評定出應對之策。”

高麗三奉行得知主公豐臣太閣戰敗被殺,加上朝鮮戰事不利,也無心繼續檢地,紛紛回到漢城來,石田三成對海東大軍大舉來攻深感震驚,當即道:“吾等須放棄漢城,與北方小西行長第一軍團合兵一處。”

“嗨”一衆文武紛紛贊同道:“當速速撤離漢城北上黃海道”

吉川廣家已被陳瀚用艦炮猛轟烏嶺關城嚇得膽顫心驚,當即建議道:“吾等需立即北撤到靠近建州女真國一帶,保存兵力,等待建州女真國國主率女真騎兵趕來助戰。”

“嗨”一衆文武欣然贊同,漢城片刻也不能留了。

“喲西”宇喜多秀家見一衆文武評定意見統一,當即下令道:“忒帶”

“嗨”一衆侵朝日軍文武紛紛領命告退出去

日軍迅速撤退出漢城,放棄漢城的日軍開始在漢城中大肆屠殺城中百姓,放火焚燒漢城,整個漢城被大火燒燬,城中百姓大多被屠殺一空,一萬餘日軍紛紛從漢城北大門肅靜門開城門北逃楊州,朝着鐵原郡撤退而去。

陳瀚正率各路趕來的八萬大軍朝着漢江南岸殺來,看着江北漢城方向濃煙滾滾,火光沖天,沒想到侵朝日軍臨走之際一把火燒掉整個漢城,陳瀚氣憤不已怒罵道:“這幫喪盡天良的畜生”

“王京完了,倭賊豬狗不如啊。”權慄、金時敏、郭再祐、高從厚等將領看着被大火熊熊燃燒的王京漢城痛哭流涕。

五十來歲身形高大身着朝鮮棉甲的全羅道光州牧使權慄帶着六千民兵、僧兵北上忠清道殺入京畿道,跟隨海東大軍渡江,權慄捶胸頓足呼發誓道:“吾必殺光焚城倭賊”

陳瀚當即下令道:“速傳令各路大軍立即渡江進入漢城救火”

“遵命”傳令兵紛紛領命打馬趕去傳令

八萬餘各路大軍迅速渡過漢江,從東西南三門進入漢城救火,陳瀚下令鄭彥武率炮營發炮轟塌燃燒的房舍建立隔火帶,儘快撲滅大火,權慄帶着六千民兵、僧兵立即跟着進城加入搶火救災。

漢城中的大火被數萬大軍撲滅,整個漢城幾乎被侵朝日軍縱火焚燒成一片廢墟,宮室、民宅、商鋪蕩然無存,慘遭屠殺的城中百姓屍橫遍地,進城大軍撲滅大火後正忙着趕車搬運屍體出城掩埋。

各路大軍只好在城外安營扎帳,城南南大門(崇禮門)外的海東軍大營寬大的帥帳中,陳瀚正召集各路大軍將領前來議事。

陳瀚端坐上位看着左右下方的一衆文武道:“侵朝倭軍大勢已去,才狗急跳牆喪心病狂屠戮漢城百姓,吾絕不饒恕屠城倭軍。”

“國主英明,定要將屠城倭賊盡數殲滅。”高從厚一臉憤恨不已附和道:“臣願爲先鋒將領,出兵殲滅倭賊,已慰漢城亡靈。”

“好”陳瀚當即應允點將道:“陳沖、高從厚、郭再祐聽令”

“臣在”陳沖忙單膝跪拜,高從厚、郭再祐兩人也跟着單膝跪拜聽令。

“命陳沖爲主將,高從厚、郭再祐爲副將,統領兩萬大軍追殺屠城倭軍,給我殺光倭軍。”陳瀚決定出兵殲滅屠城日軍,趁機收買人心,將一衆朝鮮將領收歸麾下。

三人欣然領命道:“臣遵命”

權慄見一衆朝鮮將領無不對海東國主陳瀚唯命是從,一直堅持抗倭的金時敏也不發一言,更令人氣憤的是李億祺這個混蛋盡然歸順了陳瀚。

陳瀚看向一衆文武道:“朝鮮已近半在我大軍控制之下,我決定迅速出兵北伐,一舉殲滅侵朝倭軍,平定朝鮮,一匡海東天下。”

一衆文武紛紛高呼恭祝道:“吾主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一匡海東天下。”

趙明朗隨即出列奏請道:“臣恭請吾主進位海東王”

一衆文武紛紛跟着恭請道:“臣等恭請吾主進位海東王”

權慄、金時敏等幾名鶴立雞羣的朝鮮文武看着四周紛紛跪拜的文武羣臣,就連李億祺也跟着跪拜恭請陳瀚進位海東王。大勢去也,徒呼奈何!

陳瀚見只有權慄、金時敏等幾名朝鮮文武沒有跪拜,但也沒有反對,也不做計較。陳瀚毫不謙讓道:“既然衆文武衷心擁戴,那我就卻之不恭了,我海東朝廷選賢任能,凡有才能者,必當重用之。”

“臣等謝殿下(主上)”不少文武已經開始改口,其中包括不少朝鮮文武。

陳瀚隨即看向權慄、金時敏等人道:“權牧使、金牧使文武全才,李氏王朝卻不予重用,焉能不亡,我必當重用之。”隨即看向趙明朗吩咐道:“政務院準備在平壤城安排進位之事”

趙明朗忙帶着幾名政務院官員拜服領命道:“臣等遵命”

陳瀚隨即揮手示意道:“衆文武都先回營歇息吧”

“臣等告退”一衆文武紛紛告退

帥帳大營外,一衆文武三三兩兩議論着主上進位稱王之事,趙明亮也忙召集政務院官員回營準備主上進位稱王禮儀制定安排事務。

權慄與金時敏並列而行道:“金牧使隨吾營中一聚如何?”

“甚好”金時敏欣然答應,隨權慄朝着光州民兵、僧兵營地趕去。

權慄大帳中,權慄與金時敏端坐榻上,面前擺放着矮几食案,兩人正對坐飲酒。

權慄看向金時敏道:“陳瀚明目張膽吞併吾朝鮮,金牧使欲從陳瀚嗎?”

“吾實不願,但也無可奈何,大勢去也!”金時敏嘆息一聲道:“陳瀚一匡海東天下,倭國爲其所滅,吾朝鮮已是其囊中之物,如之奈何!”

權慄道:“吾等可上奏大明上國,請大明派使臣命陳瀚退出吾國,若陳瀚不從,則大明震怒,大明絕不會是坐視陳瀚一統海東諸國,大明必然出兵,吾朝鮮復國有望。”

“權牧使妙計”金時敏欣然贊同道:“吾等需得立即遣使籲告上國”

“不錯”權利舉杯提醒道:“吾等還需對陳瀚及其手下文武虛與委蛇,等待大明上國出兵討伐陳瀚。”

“吾二人當暗中聯絡吾朝鮮將領以爲上國大軍內應”

權慄會心一笑道:“正當如此”

金時敏隨即問道:“不知陳瀚會如何重用吾等”

權慄不以爲然道:“不管陳瀚給予吾等何等官職,接受便是,不過是與其虛與委蛇罷了。”

“是極是極”

海東大營帥帳中,陳瀚正忙着處理軍政事務,尤其是接管朝鮮後對朝鮮的統治。朝鮮李氏王朝仿效明朝制定等級森嚴的戶籍制度,存在大量奴籍,因此侵朝日軍得到大量朝鮮賤民支持。

一襲大紅襖裙的徐倩娘在一旁研墨,看着陳瀚對朝鮮的規劃。

劉阿杰進帥帳來單膝跪拜稟道:“啓稟主上,權慄與金時敏走到一起了,兩人回了光州軍營地。”

“嚴密監視”陳瀚吩咐道:“軍中也要加強監視”

“臣遵命”劉阿杰看了一眼正得寵的徐倩娘一眼,隨即起身告退:“臣告退”

第四九四章 兔死狐悲第一五二章 番椒激情第四十四章 血洗平戶第八十二章 聲名遠播(下)第二十一章 肥前一揆(上)第二五零章 對馬海戰(一)第二四八章 出征倭國第四九一章 外交斬敵第二七三章 氣暈秀吉第八十二章 聲名遠播(下)第三六四章 南洋局勢第三三三章 明廷決策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五十章 風中立花(下)第四二三章 飛天英雄第三七二章 王者風範第二五一章 對馬海戰(二)第三一一章 正本清源第一九九章 殺手鐗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一五四章 收回澳門第三二六章 騎兵對決第四五九章 兵臨淮安第三四四章 經略錫蘭第二三七章 銷售權第四二九章 會戰在即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三三三章 明廷決策第四一六章 家底敗光第一五零章 紅薯行動第四一三章 聯軍敗逃第一一五章 聯姻林氏第一七零章 夫人饒命第二七九章 家康喪志第三七一章 陳璘行賄第四三六章 逆漢子孫第二五六章 慘敗平壤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三九二章 澳門之戰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第三五四章 西寇來犯第四零三章 侍寢爭寵第八十九章 志在四方第二十七章 浪人優先第三二六章 騎兵對決第一四八章 倭寇行蹤第一三五章 赴宴排場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第三二五章 進軍咸鏡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二四六章 趨之若鶩 (二)第一三七章 甘薯之父第一一五章 聯姻林氏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七十二章 決戰動員第一八九章 消防炮隊第一四七章 還施彼身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二八五章 久留米會戰(下)第二六七章 蝦夷攻略第一一四章 聯姻風波第二四九章 收買義兵第四一二章 海市之戰(下)第三七四章 震驚明廷第七十七章 琉球攻略(下)第四七零章 南洋天平第二四三章 加藤攻略第三八四章 殿前會議 (上)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一二八章 渡海偵緝第四四三章 大明命脈第三一六章 東萊之役(上)第十九章 智取伏敵第三二七章 停戰議和第四七八章 借花獻佛第十九章 智取伏敵第三三五章 篡權奪位第一九四章 一見傾心第二一三章 身死國滅第六章 匹夫有責第一一九章 降服笨牛第二一四章 朝中人脈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九十七章 經略東番(上)第三二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五四章 收回澳門第二六六章 漢城會議第七十六章 琉球攻略(上)第三二五章 進軍咸鏡第三五七章 打狗之戰第四四三章 大明命脈第一一七章 肢解林家第三三六章 日本末日第一六七章 太監愛財第二八一章 平定關東第一二零章 前車之鑑第一四零章 人各有志
第四九四章 兔死狐悲第一五二章 番椒激情第四十四章 血洗平戶第八十二章 聲名遠播(下)第二十一章 肥前一揆(上)第二五零章 對馬海戰(一)第二四八章 出征倭國第四九一章 外交斬敵第二七三章 氣暈秀吉第八十二章 聲名遠播(下)第三六四章 南洋局勢第三三三章 明廷決策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五十章 風中立花(下)第四二三章 飛天英雄第三七二章 王者風範第二五一章 對馬海戰(二)第三一一章 正本清源第一九九章 殺手鐗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一五四章 收回澳門第三二六章 騎兵對決第四五九章 兵臨淮安第三四四章 經略錫蘭第二三七章 銷售權第四二九章 會戰在即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三三三章 明廷決策第四一六章 家底敗光第一五零章 紅薯行動第四一三章 聯軍敗逃第一一五章 聯姻林氏第一七零章 夫人饒命第二七九章 家康喪志第三七一章 陳璘行賄第四三六章 逆漢子孫第二五六章 慘敗平壤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三九二章 澳門之戰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第三五四章 西寇來犯第四零三章 侍寢爭寵第八十九章 志在四方第二十七章 浪人優先第三二六章 騎兵對決第一四八章 倭寇行蹤第一三五章 赴宴排場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第三二五章 進軍咸鏡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二四六章 趨之若鶩 (二)第一三七章 甘薯之父第一一五章 聯姻林氏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七十二章 決戰動員第一八九章 消防炮隊第一四七章 還施彼身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二八五章 久留米會戰(下)第二六七章 蝦夷攻略第一一四章 聯姻風波第二四九章 收買義兵第四一二章 海市之戰(下)第三七四章 震驚明廷第七十七章 琉球攻略(下)第四七零章 南洋天平第二四三章 加藤攻略第三八四章 殿前會議 (上)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一二八章 渡海偵緝第四四三章 大明命脈第三一六章 東萊之役(上)第十九章 智取伏敵第三二七章 停戰議和第四七八章 借花獻佛第十九章 智取伏敵第三三五章 篡權奪位第一九四章 一見傾心第二一三章 身死國滅第六章 匹夫有責第一一九章 降服笨牛第二一四章 朝中人脈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九十七章 經略東番(上)第三二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五四章 收回澳門第二六六章 漢城會議第七十六章 琉球攻略(上)第三二五章 進軍咸鏡第三五七章 打狗之戰第四四三章 大明命脈第一一七章 肢解林家第三三六章 日本末日第一六七章 太監愛財第二八一章 平定關東第一二零章 前車之鑑第一四零章 人各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