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平定關東

德川家康上前拜服在地口稱道:“罪臣德川家康抗拒將軍軍威,願開城歸順臣服將軍,請將軍應允。”

右下方的徐光啓出聲問道:“可有降表?”

“降表?”德川家康一聽此話臉色微變,心道不是說好了歸順臣服嗎,又不是投降。

陳瀚當即不悅道:“即無降表,何來誠心歸順臣服。”

井伊直政見主公看向自己,忙解釋道:“將軍息怒,將軍並未言明需要降表,況吾主公是歸順臣服於將軍。”

陳瀚當即不滿道:“小田原城已被我大軍圍困,爾等不過是甕中之鱉,開城出降即是臣服歸順,不降何來臣服歸順

。”

德川家康見陳瀚在請降與臣服一事上羞辱自己,並沒有發怒,忙朝着井伊直政吩咐道:“速準備降表”

“嗨”井伊直政見主公答應寫降表,只好硬着頭皮在徐光啓命人端來的書案上現場寫好降表。

德川家康親自署名蓋印,隨即捧着墨跡風乾的降表拜服在地懇求道:“請將軍接受罪臣開城請降,接受罪臣降表。

王旭在主公示意下忙接過降表遞上,陳瀚看完降表深感滿意道:“准許請降”

“臣謝將軍”德川家康被陳瀚擺了一道,深感陳瀚並非像豐臣秀吉好敷衍。

徐光啓、趙明朗、松田一郎負責與德川家康及其家臣進行交接小田原城,兩萬德川軍連夜撤出城來。按照陳瀚要求

留兵不留將,一萬五千德川兵被打散收編。

一輪紅日從相模灣東方海面上冉冉升起,霞光萬丈灑落在小田原城上,小田原城上早已換成陳瀚的‘陳’字旗號,

小田原城再次迎來第三批主人。

小田原城輪流換了兩批主人,先後經歷北條氏、德川家臣大久保忠世,松田一郎獲封小田原城爲居城,成爲第三批

入主小田原城城主。

陳瀚下榻小田原城居城,德川家康及家臣大久保忠世早已搬出居城暫時下榻城中。松田一郎帶着手下千餘名臨時拼

湊的家臣武士團隊開始接管小田原城,松田一郎成了城管大隊長,一衆家臣武士忙着巡查小田原城。

議事廳中,一襲青衣直裰的陳瀚端坐上位,一衆文武紛紛端坐左右下方,無不羨慕松田一郎獲封小田原城爲居城,

小田原城不但有很大的居城,更有龐大的城下町,城下町外築有城牆,號稱東瀛天下第一堅城。

陳瀚目光掃視着一衆文武道:“我決定將小田原城改名田原城,命松田一郎爲田原城城主,以田原城爲居城,鎮守

關東戰略重地。”

松田一郎在一衆文武羨慕的眼神中忙拜服在地高呼道:“臣謝主公賜封田原居城,臣定爲主公鎮守關東戰略重地。

陳瀚看向松田一郎問道:“北條氏家老松田憲秀與你可是同族之人?”

“正是家父”松田一郎見不少文武紛紛深感吃驚,忙解釋道:“當年小田原合戰時,北條氏遲遲拿不定主意是戰是

降,……,豐臣秀吉命臣父親切腹,臣在直秀協助下趁機逃脫,流亡到九州平戶得遇主公。”

陳瀚當即安撫道:“即是如此,你當恢復原名,祭拜你父親。”

“臣謝主公”松田一郎再次拜謝

“免禮”陳瀚看向一衆文武道:“沈飛已聯合風魔小太郎、武田軍團攻下江戶城,東洋商行剛派人傳來消息,曾大

牛、毛文龍、陳申已率東洋商行武裝攻下蝦夷地南部蠣崎氏領地。

曾大牛出兵攻略陸奧國北部津輕爲信領地,得到淺石瀨城主千德政康起兵響應,更有大批浪人加入,曾大牛手下兵

力不下兩萬人。曾大牛率兵接連攻取南部信直、出羽國安東氏領地,正揮師南下。”

陳瀚見一衆文武無不歡欣鼓舞,一副氣吞山河之氣道:“我據決定出兵快速平定關東、陸奧,再抽兵西進九州與豐

臣秀吉決戰,一舉殲滅豐臣秀吉,平定東瀛。”

一衆文武紛紛高呼恭祝道:“主公英明神武,武運昌隆,布武天下,一統東瀛。”

陳瀚隨即下令道:“衆將聽令”

“在”一衆將領紛紛單膝跪拜聽令

“命木山六郎率東洋水師第一編隊蕩平上總、安房、下總三國(位於房總半島)不臣之敵,隨即北上常陸國。命陳

衝統率一萬大軍經武藏國北上攻略上野國,與攻略信濃國的劉雄遙相呼應。

命松田一郎率一萬大軍攻略下野國,命宋思林率六千大軍配合木山六郎東洋水師第一編隊攻略常陸國,隨即出兵北

進進攻陸奧國南部伊達氏領地,與曾大牛遙相呼應,一舉攻下整個陸奧國。”

“標下得令”衆將紛紛領命

趙有麟見主公將自己給忘了,忙問道:“主公,標下可有作戰軍務。”

陳瀚隨即下令道:“東洋水師第二編隊負責鎮守江戶一帶,好生休整,準備搭載陸師將士回師西征九州,與豐臣秀

吉決戰。”

“標下得令”趙有麟聞言大喜不已

陳瀚隨即看向木山六郎道:“木山六郎”

木山六郎忙拜服在地聽令道:“臣在”

“我已爲你劃分好領地,將奧州以北陸奧國北部南部信直大部分領地賜封給你作爲領地,給我鎮守陸奧國北部一帶

。”

木山六郎欣喜若狂接連拜謝道:“臣謝主公賞賜領地,臣定爲主公鎮守好陸奧國。”

陳瀚隨即掃視着一衆文武道:“眼下戰事緊迫,其餘文武領地劃分需得待戰事結束後再另行分配。”隨即下令道:

“衆將聽令,準備明日一早出徵。”

“標下得令”一衆將領無不羨慕松田一郎、木山六郎兩人獲封居城領地,想着攻滅豐臣秀吉後自己也將獲得居城領

地,這可是分封一方的諸侯啊,衆將紛紛都想着在接下來的作戰中爭取戰功,獲得更多領地。

松田一郎、木山六郎成爲陳瀚爲手下文武立下的一根風向標,只要忠心耿耿,英勇作戰,錢財、美人、封地、權利

都將會擁有。更是告訴所有臺海大軍將士不光是在爲主公陳瀚而戰,更是在爲自己而戰。

松田一郎恢復原名松田政晴,松田氏由北條氏家臣一躍成爲田原城城主,散落的松田氏族人聞訊紛紛趕來依附重新

發跡的松田政晴,松田政晴命趕來的弟弟松田直秀留守田原城。

陳瀚統率五萬水陸大軍出兵關東地區,經鎌倉進入江戶,立即分兵攻略關東各地,趙有麟率東洋水師第二編隊橫掃

江戶灣一帶。

江戶已經沒有城了,連土板牆都被夷爲平地,到處都是一片被大火焚燒過後的痕跡,臺海大軍將士紛紛在城下町臨

海一帶安營扎帳。

陳瀚站在一片廢墟的城下町外看着江戶城被夷爲平地的土板牆遺蹟,深感遺憾連座下榻的城堡都沒有。看着關東平

原上很多土地都沒有開發出來,陳瀚決定加大從國朝移民至前來開墾,佔據水土良好的關東平原,加強對東瀛統治。

隨行的德川家康對江戶城被毀並沒有流露出痛心疾首之態,原本就是被豐臣秀吉轉封到關東來。

陳瀚正帶着三名隨軍道士對江戶一帶地形指點江山,三名道士負責勘察關東風水,提出建言。

陳瀚等了半天也沒結果,忙問道:“江戶城風水不好嗎?”

“風水是不錯,只是地質不好。”一名頗有些仙風道骨的中年道士稟道:“江戶一帶多是泥沙淤積而成,且又臨近

大海,恐有水患,……。”

陳瀚當即拍板道:“泥沙地質建城也無妨,可加高城中地勢,多修建排水設施防止水患即可。”隨即下令道:“準

備在江戶城原址上修建新城,以後此城將會是東瀛軍事重地,就命名爲瀛州城。”

“臣等遵命”一衆隨行文武紛紛領命,稱呼也隨之改變。

意氣風發的陳瀚向召喚過來的德川家康指點着江戶及關東原野道:“待瀛州城建好,將會比田原城規模更大,必將

是整個東瀛東部第一大軍事重地。不出十年,整個關東將會大力開發出來,屆時瀛州城將會更加繁榮。”

德川家康忙恭賀道:“臣恭祝將軍興建瀛州城鎮守關東,東瀛在將軍治理下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說得不錯”陳瀚欣然贊同道:“我準備在東瀛廢令制國,設置府縣,你以爲如何?”

德川家康忙道:“將軍英明,此舉可謂是加強權力,鞏固統治。”

“不錯,廢國設府,加強中央集權勢在必行。”陳瀚北望着茫茫的關東原野道:“一旦府縣制度在東瀛推行完善下

去,東瀛將會結束百餘年戰國紛爭,將會在我統治治理下更加繁榮。”

陳瀚隨即道:“我已在關東地區設置瀛州、瀛海、瀛江、關東四府,由你出任瀛海府知府,相信你能管理好瀛海府

政務,以後會擢升你管理一省政務,乃至入朝爲官。”

德川家康忙拜服在地道:“謝將軍,臣定不負將軍厚望。”

“如此甚好”陳瀚隨即下令道:“井伊直政”

井伊直政忙拜服在地聽令道:“在”

“命你爲瀛州府知府,管理瀛州府政務,希望你不要令我失望。”

“嗨”井伊直政欣然領命道:“臣定會爲將軍大人管理好到瀛州府政務,不會讓將軍大人失望。”

“好”陳瀚隨即吩咐道:“都免禮吧”

“謝將軍”兩人忙起身來

德川家康走馬上任瀛海府知府,瀛海府管轄上總、安房、下總三國及常陸國南部一帶,府城設在下總國千葉郡。井

伊直政當上瀛州府知府後立即主持政務工作,瀛州府管轄伊豆、相模、武藏三國,同時負責瀛州城修建。

隨着德川家康開城投降歸順臣服,被豐臣秀吉封在關東的北條氏只剩下四千石領地,新任家督北條氏盛也聞訊趕來

拜揭陳瀚。

陳瀚對北條氏盛率先趕來歸順,當即加封北條氏盛六千石領地,並表示將會轉封北條氏盛領地,北條氏盛欣然接受

一萬石轉封領地。

北條氏盛作爲陳瀚千金買骨的榜樣,不辭辛勞帶着手下一千餘家臣武士幫着新主公陳瀚賣力地勸說一些小大名主動

第二一九章 水晶玻璃第六十一章 隈本城下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三一四章 洛東江之役(下)第三四二章 錫蘭紛亂第四四七章 靖江水戰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三十一章 長崎之戰(上)第三六四章 南洋局勢第六十七章 中津水城第四九四章 兔死狐悲第一二六章 史世用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一六四章 殖民金蘭第八章 魚死網破第四三四章 杭州城破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三七二章 王者風範第二七七章 江戶落城第五十七章 黑川口第三零零章 老謀深算第二六一章 大阪之役 (上)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四二三章 飛天英雄第二二五章 大豐收第六十五章 合縱連橫第四零四章 海外捷報第一一二章 斬首行動第一九零章 美男子第八十六章 決戰之前第三六二章 撤兵外交第一四九章 潮陽林氏第一三五章 赴宴排場第四零三章 侍寢爭寵第一九一章 奏請伐倭第一八零章 南洋羣雄第三五九章 鳳山之役(下)第十三章 盡釋前嫌第二三四章 通倭謠言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一二一章 投名狀第四七零章 南洋天平第四八四章 蕪湖水戰第四六五章 蝴蝶效應第三八八章 微服巡視(下)第二零一章 河南饑荒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第三七一章 陳璘行賄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二四零章 齊人之福第四零三章 侍寢爭寵第三一零章 論功封賞第四九五章 望加錫戰爭(上)第二一一章 椰城之戰 (上)第一六三章 劇情不對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四一七章 歸順自治第十五章 刺王殺駕第三四二章 錫蘭紛亂第二零二章 新三國第一六七章 太監愛財第五十一章 立花傾國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六十章 府內落城第三七四章 震驚明廷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第四十七章 颶風來襲第一四零章 人各有志第一五零章 紅薯行動第一六三章 占城起兵第一六三章 占城起兵第四七九章 後宮陣容第三五四章 西寇來犯第三二八章 開城之變 (上)第二七一章 明倭會戰第二四八章 出征倭國第四零五章 官商洶洶第三七四章 震驚明廷第四四四章 奸賊合流第一四五章 以鄰爲壑第三二一章 勢如破竹第三四四章 經略錫蘭第三六八章 海壇海戰(上)第一六三章 占城起兵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三四一章 準備徵明第九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一四五章 以鄰爲壑第四六二章 選美記第一一二章 斬首行動第一三六章 軍門做媒第二五四章 兵行險着第二一四章 朝中人脈第二三九章 暫停擴張第四零二章 諜網行動(下)第九十九章 政治利益第一八六章 京營亂兵
第二一九章 水晶玻璃第六十一章 隈本城下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三一四章 洛東江之役(下)第三四二章 錫蘭紛亂第四四七章 靖江水戰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三十一章 長崎之戰(上)第三六四章 南洋局勢第六十七章 中津水城第四九四章 兔死狐悲第一二六章 史世用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一六四章 殖民金蘭第八章 魚死網破第四三四章 杭州城破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三七二章 王者風範第二七七章 江戶落城第五十七章 黑川口第三零零章 老謀深算第二六一章 大阪之役 (上)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四二三章 飛天英雄第二二五章 大豐收第六十五章 合縱連橫第四零四章 海外捷報第一一二章 斬首行動第一九零章 美男子第八十六章 決戰之前第三六二章 撤兵外交第一四九章 潮陽林氏第一三五章 赴宴排場第四零三章 侍寢爭寵第一九一章 奏請伐倭第一八零章 南洋羣雄第三五九章 鳳山之役(下)第十三章 盡釋前嫌第二三四章 通倭謠言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一二一章 投名狀第四七零章 南洋天平第四八四章 蕪湖水戰第四六五章 蝴蝶效應第三八八章 微服巡視(下)第二零一章 河南饑荒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第三七一章 陳璘行賄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二四零章 齊人之福第四零三章 侍寢爭寵第三一零章 論功封賞第四九五章 望加錫戰爭(上)第二一一章 椰城之戰 (上)第一六三章 劇情不對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四一七章 歸順自治第十五章 刺王殺駕第三四二章 錫蘭紛亂第二零二章 新三國第一六七章 太監愛財第五十一章 立花傾國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六十章 府內落城第三七四章 震驚明廷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第四十七章 颶風來襲第一四零章 人各有志第一五零章 紅薯行動第一六三章 占城起兵第一六三章 占城起兵第四七九章 後宮陣容第三五四章 西寇來犯第三二八章 開城之變 (上)第二七一章 明倭會戰第二四八章 出征倭國第四零五章 官商洶洶第三七四章 震驚明廷第四四四章 奸賊合流第一四五章 以鄰爲壑第三二一章 勢如破竹第三四四章 經略錫蘭第三六八章 海壇海戰(上)第一六三章 占城起兵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三四一章 準備徵明第九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一四五章 以鄰爲壑第四六二章 選美記第一一二章 斬首行動第一三六章 軍門做媒第二五四章 兵行險着第二一四章 朝中人脈第二三九章 暫停擴張第四零二章 諜網行動(下)第九十九章 政治利益第一八六章 京營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