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論功封賞

王宮平臺上,沈飛率着特戰隊在王宮平臺附近一帶戒備,王旭率侍衛隊充作儀仗,侍衛隊執舉金瓜、寶頂、旗幡等鹵簿儀仗,陳瀚端坐華蓋之下銀椅上。

一衆文武在平臺下紛紛拜服在地參禮道:“臣等參見吾主,吾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總覺得是像在演戲陳瀚揮手示意道:“衆卿平身”

“臣等謝主上”衆文武紛紛起身,一臉期待的目光看着侍衛手中的冊封詔書。

徐光啓上到王宮平臺下跪拜雙手接過侍衛遞上的冊封詔書,叩拜起身至下方臺階中央平臺上打開冊封詔書宣讀道:“奉天承運國主,制曰:吾惟戡亂以武,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報效詎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寵命乎。

文武大臣有奉公之典,藉內德以交修,朝廷有疏爵之恩,……。

是宜冊封林江長興伯,世襲罔替,賜封領地信濃國北二郡,另加封海東三十萬石,南洋十萬石。

冊封陳沖定安伯,世襲罔替,賜封領地陸奧國蒲生氏北上川以東,另加封海東三十萬石。

冊封陳阿信安海伯,世襲罔替,賜封領地越前國大野郡,另加封海東三十萬石,南洋十萬石。

冊封松田政晴田原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伊豆國,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冊封木山六郎盛海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陸奧國原南部氏北上川以東及天草島,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冊封王平安安平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因幡國西四郡,另加封南洋十萬石。

冊封黃阿有海平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紀伊國西南三郡,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冊封劉阿杰定寧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安房國,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冊封王阿忠平南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土佐國西南二郡,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冊封小野義勇忠順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日向國北二郡,另加封海東三十萬石。

追封大野義仁忠義君,以其子襲爵,世襲罔替,賜封領地但馬國西北四郡,另加封海東十萬石。

冊封蒲池信義興平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土佐國東二郡,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冊封秋月忠信興海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伊勢國南二郡,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冊封劉雄蓬萊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安藝國北二郡,另加封海東三十萬石。

冊封劉慶長樂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備後國北三郡,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冊封田瀟北海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備前國西北二郡,另加封南洋二十萬石。

冊封趙明朗山陰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備中國北二郡海,另加封南洋十萬石。

冊封蕭浪昌海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伯耆國西二郡,另加封南洋二十萬石。

冊封陳阿靖平海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婆羅府十萬石,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冊封陸啓航定海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美作國東四郡,另加封南洋二十萬石。

冊封王安海海西君,世襲罔替,賜封領地南洋安達曼北島,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冊封徐渭壽昌君,賜封領地兒島,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冊封李阿嵐順興子,世襲罔替,賜封領地安不納羣島西曾母羣島,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冊封陳阿清廣平子,世襲罔替,賜封南洋安達曼中島,另加封海西二十萬石。

冊封鄭月娘平安子,賜封備後國中二郡,另加封海東十萬石。

冊封徐光啓海江子,賜封領地伯耆國河村郡,另加封海東十萬石。

冊封陳大虎昌寧子,賜封領地能登國北三郡,另加封海東十萬石。

冊封金象幹巨濟子,賜封領地巨濟島,另加封海東五萬石。

冊封高因厚珍海子,賜封領地珍島郡,另加封海東五萬石。

……………………,其餘文武將士進秩賜封賞齎有差,另行頒佈,……。”

一衆受封文武紛紛不斷出列拜服在地接連叩拜謝恩,隨着長長的冊封封賞詔書唸完,一衆文武將士紛紛高呼道:“臣等謝吾主封賞,吾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緊接着是頒發丹書鐵券,陳瀚頒發的丹書鐵券註明謀逆不宥,死罪只宥一次,活罪難逃,子孫不宥,冊封世襲爵位及賜封領地,受封爵位領地功臣及襲爵子孫需向朝廷繳納三成領地稅收。

世襲制有世襲罔替和普通世襲,朱元璋完全採用世襲罔替制度,老朱家子孫更是繁衍太快,加上實行養豬政策,直接導致大明朝廷財政入不敷出。

陳瀚制定的丹書鐵券世襲制採用世襲罔替及普通世襲兩種制度,普通世襲次數有限,且每承襲一次,承襲者只能承襲較被承襲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級的爵位,直到無爵可襲終止。

“平身”陳瀚起身虎視着拜服在腳下的文武將士,對普天之下唯我獨尊的感覺深感自得。

陳瀚聲如洪鐘道:“衆卿爵位傳承按歷代世襲舊制,世襲罔替可一直傳承,普通世襲承襲爵一次降爵一等,賜封領地可保留。

襲爵者當遵守國法,若有違法亂紀者,降爵罰減領地,衆卿爵位也將隨功勞增加加爵封賞領地,普通世襲也可改封世襲罔替。”

一衆文武紛紛拜謝高呼道:“臣等謝吾主封賞,吾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陳瀚隨即看向徐光啓吩咐道:“宣讀賜封明軍衆將詔書”

“臣遵命”徐光啓忙從王旭手中接過一道詔書宣讀道:“奉天承運國主,制曰:吾惟海東之主,親率諸將校奮浮海征伐海外,戡定四方,威加海內。……。

賜封賜封總兵陳璘領地海東二十萬石,南洋十萬石。

賜封參將駱尚志領地信濃國伊那郡,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賜封遊擊將軍陳寅領地阿波國海部郡,另加封海東十五萬石。

賜封遊擊將軍茅國器領地丹後國竹野郡,另加封南洋十萬石。

賜封千總沈有容領地美濃國郡上郡,另加封海東二十萬石。

…………,其餘明軍衆將士賜封賞齎有差,皆有領地、土地、佃戶。”

明軍衆將士紛紛伏地跪拜高呼道:“謝國主賞賜,國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徐光啓隨即又接過一道詔書宣讀道:“奉天承運國主,詔曰:吾惟海東之主,親率諸將校平定四方不臣諸侯,威加海內,於東瀛廢國郡制,推府縣制,強中央之權。

於九州地方設北都九州府(長門、海防、豐前三國及筑前國東北五郡)、長崎府、柳川府、火州府、向州府、隅州府、豐海府,於四國地方設松山府、岐海府,於關東地方設瀛州府、瀛海府、關東府、瀛江府,

於東北地方設北海府、海津府、奧州府、秋田府、仙台府、盛陽府,於中原地方設江河府、越海府、信海府、關海府,於畿內地方設本州府、洛水府、和山府、伊海府,於中國地方設廣海府、備州府、鬆海府。

於九州、本州、瀛州三府設督軍府鎮守東瀛,命木山六郎爲瀛州督軍,駱尚志爲本州督軍,陳阿信爲九州督軍,於洛水(木津川、澱川)北營建本州府城,省大阪城併入本州府。

着軍政法監三院一司斟派文官武將加強各府縣治理管控,查清戶口田畝,廢除苛捐雜稅,統一徵收賦稅二十稅一,統一佃戶租糧,田主五成三,餘歸佃戶,田主納賦稅。……。”

一衆文武紛紛領命道:“臣等遵命”

陳瀚見太陽西斜,光冊封賜封詔書就忙了大半天,好在是深秋,氣候涼爽,陳瀚隨即揮手示意道:“衆卿速準備各項軍政政令頒佈推行”

“臣等遵命”衆文武也紛紛領命

王旭高呼道:“退朝”

“臣等告退”一衆文武紛紛抱着丹書鐵券告退,無不一臉欣喜之色,互相道賀恭喜,都在盤算着如何治理領地,儘快派人去接收領地。

剛完成論功封賞的陳瀚忙回到平臺帥帳中用膳,隨即又要制定各種政策,頒佈各種政令。陳瀚忙得不亦樂乎,徐光啓、王旭等文武侍從也忙着配合陳瀚批閱奏報。

陳瀚決定逐漸引導東瀛漢化,同時保留東瀛繼承的漢唐文化制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爲我所用。中原文明遭到蒙元摧殘,朱元璋建立明朝,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正衣冠,力圖恢復中華文明,在蒙元短短不到百年統治時間卻已將華夏文明摧殘得面目全非。

大明衣冠同時也繼承融合了蒙元遺留衣冠制度,蒙元只是短暫統治。滿清近三百年對華夏文明的摧殘,華夏衣冠、思想等文明完全中斷。

陳瀚在九州城接受東瀛各地豪族、貴族拜揭,尤其是各諸侯大名豪族中不得志者紛紛選擇投靠到陳瀚麾下,以期建功立業,鹹魚翻身,其中最具代表者是長宗我部元親第三子津野氏當主津野親忠。

津野親忠不受老爹長宗我部元親待見,先被送給津野勝興當義子,繼承津野氏當主,緊接着豐臣秀吉四國征伐,長宗我部元親戰敗,津野親忠又被送去大阪當人質。

長宗我部元親長子,長宗我部氏繼承人長宗我部信親在戶次川之戰戰死,長宗我部元親諸子爭奪家督繼承權,長宗我部元親殺了次子香川親和,立四子長宗我部盛親爲家督。

參與競爭家督繼承權失利的津野親忠也成被父親和弟弟長宗我部盛親嚴加監視,陳瀚出兵攻破高阪城,長宗我部盛親戰死。王阿忠奉命攻略四國,津野親忠主動歸順王阿忠,更是成爲帶路黨急先鋒。

本州城作爲統治畿內、中原、中國、四國一帶的重鎮,與瀛州城、九州城成爲統治東瀛三大重鎮,三城各部署一萬重兵鎮守。陳瀚下令在被拆分的信濃國松本城高原山地一帶建立東瀛大營,駐紮兩萬餘大軍。

進入深秋的九州一帶天氣早已轉涼,陳瀚下令從臺海運送二十萬套棉襖大衣、靴子、軍帽北上趕來九州城,爲大軍渡海征伐侵朝日軍做準備。

隨着各項加強對東瀛統治的政令不斷下達推行,陳瀚也在加快籌備渡海征伐侵朝日軍,一舉平定朝鮮,將朝鮮半島收入囊中。

第二三二章 小人國第四八一章 謀劃歐洲第四章 間諜神醫第三十七章 人仰馬翻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二三零章 鶴蚌相爭第二八八章 錦山之戰 (上)第一七九章 舟山大捷第一五三章 明目張膽第四六一章 僭越開戰第三零八章 海東國主第一零五章 赤嶼開發第三三四章 外交策略第七十一章 甲賀來襲第二四九章 收買義兵第三零三章 夜戰誤殺第一二零章 前車之鑑第一三七章 甘薯之父第二四三章 加藤攻略第 五十二章 九州形式第十二章 唯快不破第二二七章 馬球賽第五十七章 黑川口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二一四章 朝中人脈第三八九章 廣州淪陷第四六八章 遊湖獻美第四二四章 飛天神器第三零八章 海東國主第一五七章 官商勾結第七十章 眼中釘第四十五章 橫掃筑前第十章 江湖兒女第七十章 眼中釘第二三零章 鶴蚌相爭第三二零章 烏嶺之戰(下)第四八七章 馬尼拉之役(上)第三七三章 王見王第三二四章 釜底抽薪第二八零章 家康臣服第三一一章 正本清源第三二一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八章 千金買骨第二八三章 政宗之死第二二八章 海外東土第三六二章 撤兵外交第四五二章 圍攻馬尼拉第四七四章 撿漏高手第二三九章 暫停擴張第一八二章 攻取西貢第三九七章 正朝歪風第二四六章 趨之若鶩 (二)第十一章 胸無大志第二八三章 政宗之死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四五三章 收復浙江第三零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章 攻城略地第七十七章 琉球攻略(下)第一義三章 原始改造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二四五章 趨之若鶩 (一)第二九五章 晉州之戰(下)第一零六章 集體婚禮第三八六章 殿前會議(下)第四十二章 九州義統第二二一章 南山大營第四七八章 借花獻佛第四六二章 選美記第二二七章 馬球賽第一六一章 珠池大盜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四七九章 後宮陣容第二二零章 備戰伐倭第七十九章 狼羣戰術第七十七章 琉球攻略(下)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四三八章 欲速不達第四十八章 千金買骨第二九七章 釜山海戰(下)第四三八章 欲速不達第一七一章 金蘭海戰(一)第一三二章 精彩表演第五十章 風中立花(下)第四五零章 桉篤蠻之戰 (上)第一八五章 杭州之亂第四八五章 滁州爭功第二四八章 出征倭國第八十九章 志在四方第三零零章 老謀深算第二八一章 平定關東第二十一章 肥前一揆(上)第二三一章 盡化我俗第二零九章 妾不如妻第四四零章 爭霸爪哇第四七二章 斬首威懾第四零九章 大戰來臨第三一三章 洛東江之役(中)第三一九章 烏嶺之戰(上)
第二三二章 小人國第四八一章 謀劃歐洲第四章 間諜神醫第三十七章 人仰馬翻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二三零章 鶴蚌相爭第二八八章 錦山之戰 (上)第一七九章 舟山大捷第一五三章 明目張膽第四六一章 僭越開戰第三零八章 海東國主第一零五章 赤嶼開發第三三四章 外交策略第七十一章 甲賀來襲第二四九章 收買義兵第三零三章 夜戰誤殺第一二零章 前車之鑑第一三七章 甘薯之父第二四三章 加藤攻略第 五十二章 九州形式第十二章 唯快不破第二二七章 馬球賽第五十七章 黑川口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二一四章 朝中人脈第三八九章 廣州淪陷第四六八章 遊湖獻美第四二四章 飛天神器第三零八章 海東國主第一五七章 官商勾結第七十章 眼中釘第四十五章 橫掃筑前第十章 江湖兒女第七十章 眼中釘第二三零章 鶴蚌相爭第三二零章 烏嶺之戰(下)第四八七章 馬尼拉之役(上)第三七三章 王見王第三二四章 釜底抽薪第二八零章 家康臣服第三一一章 正本清源第三二一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八章 千金買骨第二八三章 政宗之死第二二八章 海外東土第三六二章 撤兵外交第四五二章 圍攻馬尼拉第四七四章 撿漏高手第二三九章 暫停擴張第一八二章 攻取西貢第三九七章 正朝歪風第二四六章 趨之若鶩 (二)第十一章 胸無大志第二八三章 政宗之死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四五三章 收復浙江第三零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章 攻城略地第七十七章 琉球攻略(下)第一義三章 原始改造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二四五章 趨之若鶩 (一)第二九五章 晉州之戰(下)第一零六章 集體婚禮第三八六章 殿前會議(下)第四十二章 九州義統第二二一章 南山大營第四七八章 借花獻佛第四六二章 選美記第二二七章 馬球賽第一六一章 珠池大盜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四七九章 後宮陣容第二二零章 備戰伐倭第七十九章 狼羣戰術第七十七章 琉球攻略(下)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四三八章 欲速不達第四十八章 千金買骨第二九七章 釜山海戰(下)第四三八章 欲速不達第一七一章 金蘭海戰(一)第一三二章 精彩表演第五十章 風中立花(下)第四五零章 桉篤蠻之戰 (上)第一八五章 杭州之亂第四八五章 滁州爭功第二四八章 出征倭國第八十九章 志在四方第三零零章 老謀深算第二八一章 平定關東第二十一章 肥前一揆(上)第二三一章 盡化我俗第二零九章 妾不如妻第四四零章 爭霸爪哇第四七二章 斬首威懾第四零九章 大戰來臨第三一三章 洛東江之役(中)第三一九章 烏嶺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