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海東國主

陳瀚率軍在九州豐後國登陸後命王平安率風水師前往豐前國小倉城一帶爲營建新城選址,王平安帶着一幫風水師爬山涉水,登高觀測風水,按照地理環境精心規劃佈局,煞費苦心,最終選擇在小倉城以西地勢較高的丘陵地帶建城。

正在進軍筑後國的陳瀚接到王平安奏報已選定新城城址,陳瀚立即下令動工,徵調豐前、筑前、周防、長門四國五萬餘名勞工修建九州城。

九州城嚴格按照道家風水學佈局規劃,坐南朝北,前有開闊的馬關海峽爲照,後有高大的皿倉山脈爲靠,左以洞海灣西面若鬆半島山脈爲青龍,右以小倉城東安部山爲白虎,左右後方形成環抱北望格局。

九州城地理位置極佳,有關門、對馬海峽海運之利,同時控制東瀛咽喉之地,東抵畿內、中原、關東,南至四國、九州南、琉球,北達朝鮮、北海,西極東海至大明沿海,九州城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爲陳瀚的北都首選之地。

陳瀚決定以北都九州城爲統治核心之一,加強對東瀛列島、朝鮮半島控制,同時開拓東海野人諸部、海東之地。九州城遠離東瀛傳統政治中心畿內地方,以及朝鮮半島統治中心京畿漢城、開城一帶,有利於削弱日本、朝鮮傳統政治影響力,加強鞏固統治。

九州城興建有些倉促,按照陳瀚規劃要求先修建王宮平臺,至於宮室建築不急於修建,陳瀚也沒打算在九州城常駐,不過是出於政治需求動工修建。

九州城參考隋唐長安、洛陽東西兩京及大明南北兩京佈局規劃修建,王宮選址建在城中地勢最高的山丘頂上,城中南北走向前後對應中軸線大街寬一百二十米,已趕工建好,同時還有左右對應的東西走向軸線百米大道已建成。

東西南北軸線以王宮爲核心,南北中軸線南抵皿倉山山谷,北達馬關海峽大字羣島中心航線,向北延伸至鯨海直抵永明城(海參崴),東西線分別抵達安部山、洞海灣。

陳瀚親率十五萬大軍北上趕來九州城,十五萬大軍紮營在九州城規劃後還未動工的城中丘陵地帶,整個九州城成了一座大軍營。

王宮平臺帥帳中,一衆臺海重要文武齊聚一堂,正商議着開國之事,制定開國一系列繁瑣禮儀典制,趙明朗、徐光啓等文官負責制定開國典章制度。

一襲青衣直裰端坐上位的陳瀚掃視着議論紛紛各抒己見的一衆文武吩咐道:“好了,政務院負責開國典禮儀式籌備安排,軍務院要加強九州城內外防禦,開國慶典不容有任何意外出現。”

軍政兩院文武紛紛領命道:“臣等遵命”

陳瀚虎視着一衆文武道:“衆文武所上國號我都一一看過,我國疆土皆在大海之東,就定國號爲海東。”

趙明朗忙勸道:“啓稟主公,海東已用作大海之東疆土稱號,豈能用作國號,請主公另擇國號。”

陳瀚對於選擇海東爲國號也是一番權衡利弊,更是附和地理稱呼,以海東爲國號可同時包容東瀛、朝鮮半島以及南洋疆土在內,當即一言而決道:“國號就定爲海東,海東大陸也將會納入我之疆域,有何不可。”

一衆文武見主公陳瀚態度決絕,只好不在反對,紛紛領命道:“臣等遵命”

徐光啓出奏道:“啓稟主公,臣奏請主公定下尊號,以便衆文武提前好做排練。”

“俺……臣以爲主公當稱王,俺們就稱主公大王。”陳沖話音剛落,見一衆文武頓時沒好臉色看着自己,陳沖恍然大悟,忙打着嘴道:“主公息怒,都怪俺這張臭嘴不會說話,俺不說了。”陳沖瞬間秒變乖寶寶

一衆文武無不怒視陳沖這廝,主公叫大王,大夥難不成都成海盜山賊頭目了。

林江率先對連襟陳沖發難責備道:“啓稟主公,陳沖這廝口不擇言,需得嚴懲,以儆效尤。”

陳沖當即不滿雙目圓瞪着林江怒喝道:“林三郎,你這廝啥意思啊,總是與俺作對。”

“都給我住口”陳瀚當即大喝一聲道:“你倆都做了連襟還不消停啊”陳瀚正是鑑於陳沖林江不對付,才讓兩人做連襟,哪知兩人還是依舊我行我素,總是看不慣對方,互相拆臺挖苦,落井下石。

陳瀚掃視着一衆文武訓誡道:“我們君臣若不能團結一心,還互相拆臺,長此下去,積怨深重,我們打下的江山能守住嗎?你們的領地富貴能長久嗎?再強大的國家都是從內部攻破,我希望你們都不是鼠目寸光之輩,都是高瞻遠矚的國家棟梁。

沒有國何來家,只有我們國家強大,你們領地榮華富貴纔會更多。”陳瀚看向林江、陳沖二人提醒道:“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我希望你二人能冰釋前嫌,互相包容。”

“臣受教,臣不敢再犯。”林江陳沖兩人忙單膝跪拜道:“臣遵命,臣等再也不敢了。”

“如此甚好”陳瀚虎視着一衆文武道:“國號已定,我以後就稱海東國主。”

“國主”滿腹詩書愛好學習的徐光啓卻屢試不第,忙爲主公陳瀚科普註解道:“啓稟主公,國主,雖言猶國君,卻有小國之君稱號。

五代南唐中主李璟爲周世宗所敗,削去帝號,自稱江南國主,奉周爲正朔。宋朝仁宗皇帝冊封李元昊爲夏國主,臣以爲主公稱國主恐有不妥。”

趙明朗當即附議道:“臣附議,主公治下疆域南抵南洋,北越北海,南北不下萬里,主公當稱王統御萬里江山。”

不少文武紛紛跟着附議道:“臣等附議”

陳瀚不是沒有考慮過稱王,但眼下剛平定東瀛,各地尚有叛亂髮生,幸得駐軍及時剿滅。京都還有日本國傀儡朝廷存在,想要滅掉日本傀儡朝廷不過是分分鐘之事。

陳瀚也想過將京都那幫傀儡一鍋端了,但考慮到手下將士有近大半是東瀛人,必須顧慮到手下將士的思想觀念態度,織田信長就是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織田信長將室町幕府末代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昭趕出京都,拒絕京都傀儡朝廷提議開設幕府,這讓京都傀儡朝廷認爲織田信長欲推翻已有的天皇制度,正親町天皇更是以退位爲要挾織田信長。

明智光秀突然發動本能寺之變,讓狂妄自大天下布武的織田信長功敗垂成,命喪京都本能寺。明智光秀突然發動本能寺之變,幕後推手絕非一股勢力,明智光秀不過是出頭鳥,豐臣秀吉、京都朝廷、織田氏家臣等都有可能參與推動。

若真將京都日本國朝廷廢除,難保手下不會有明智光秀第二。陳瀚不想成爲織田信長第二,只好讓立花誾千代對京都日本國傀儡朝廷敷衍應付,給予對方一絲希望,待解平定朝鮮半島後再收拾京都日本國傀儡朝廷不遲。

陳瀚虎視着衆文武道:“東瀛、朝鮮之民多系中原華夏後裔,我海東國疆域遼闊,系出中原,與大明同系一族,願爲大明之臣,我決定暫稱海東國主,稱號可做變通,衆文武就稱我爲主上。”

“臣等遵命”衆文武聽着主公變通稱主上,主上意爲最高統治者,君王尊稱,就連大明天子也有主上之稱,這就有些不倫不類僭越了。

“衆文武回去準備開國典禮”陳瀚隨即揮手示意道:“都退下吧”

“臣等遵命,臣等告退。”一衆文武紛紛告退出帥帳回城中營地

徐光啓留下來協助陳瀚處理軍政事務,徐光啓忙從袖子中拿出兩個錦囊呈上稟道:“啓稟主上,軍師讓臣將錦囊在關鍵之時交給主上,臣也不知何時是關鍵之時,特向主上稟明。”

“錦囊妙計”陳瀚拿着徐光啓遞上的兩個錦囊,也很想知道徐渭有何錦囊妙計,忙將兩個錦囊拆開一看,原來是徐渭對此次浮海徵倭勝敗後的推演,以及如何治理東瀛方略。

陳瀚看完徐渭的錦囊妙計深感欽佩道:“軍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竟能未卜先知!”陳瀚看向徐光啓責備道:“何不早說,害我苦思冥想多日。”

徐光啓忙伏地跪拜請罪道:“臣愚鈍”

“免禮吧”陳瀚對愛好學習不恥下問的徐光啓甚是欣賞,問道:“你火器可都學會了?”

徐光啓忙回道:“臣都已觀摩記下了”

“你輔佐我也有苦勞,我打算賞賜你伯耆國河村郡一萬石之地,你可願舉家遷往臺海城。”

徐光啓聞言欣喜萬分忙伏地叩拜相謝道:“臣謝主公厚賜,臣願舉家遷往臺海城。”

陳瀚提醒道:“速去信讓家人遷往臺海城,省得日後受牽制。”

“臣謝主上提醒”徐光啓忙拜謝寫家書

後帳中,陳瀚正忙着整理規劃在東瀛廢國郡,設府縣制,同時劃分賞賜一衆文武領地。陳婉鈺同徐倩娘、小蓮上前來,看着夫君正爲功臣們劃分領地,同時規劃東瀛府縣建制。

陳婉鈺偎依在夫君身旁含嬌細語問道:“夫君,我爹可有領地封賞?”

“當然有”陳瀚手中毛筆朝着陳婉鈺玉鼻上一點,看着氣嘟嘟的陳婉鈺煞是可愛問道:“懶豬,你總算是睡醒了。”

“我纔不是懶豬,我就是犯困。”陳婉鈺看着夫君在東瀛寬大的輿圖上勾畫圈點標註着府縣及功臣們分封領地,見父親的領地是在三面臨海的能登國,能登、加賀、越中三國及信濃、飛彈兩國部分地區被劃歸越海府。

陳婉鈺纖纖玉手摟着夫君脖子問道:“夫君,能登國好嗎?”

“自是不錯,能登國少有颶風,有魚鹽之利,航運便利,就是耕地少,是塊不錯的半島領地,我因此纔給了岳父。”陳瀚見嬌妻不斷往自己臉上蹭,一臉笑嘻嘻看着自己,頓時恍然大悟,大呼道:“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陳婉鈺看着夫君一張花臉貓捧腹大笑道:“夫君比我還難看”

陳瀚看着又開始犯困的陳婉鈺是否被自己養胖了,忙追問道:“娘子最近可是一直都犯困”

第四零四章 海外捷報第三零九章 開國即位第二零六章 東番遊擊第三十二章 長崎之戰(下)第一六九章 無恥之徒第四三零章 渡江陰戰第四二四章 飛天神器第三七七章 三門海戰(下)第三零三章 夜戰誤殺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六章 匹夫有責第七十一章 甲賀來襲第一八七章 畏敵不前第四三八章 欲速不達第三十一章 長崎之戰(上)第四零一章 諜網行動(上)第二八四章 久留米會戰(上)第二六八章 京都攻略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四零零章 整肅世風第一零八章 林姑娘第四九八章 播州之亂第三二零章 烏嶺之戰(下)第二章 火拼武士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一六二章 薪俸待遇第三一九章 烏嶺之戰(上)第三十七章 人仰馬翻第九十四章 諜影重重第一八九章 消防炮隊第五十五章 東瀛消息第四七零章 南洋天平第三十七章 人仰馬翻第四一五章 飛龍兵敗第一零一章 關門失守第一百章 天下人第四四八章 廣州之戰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四二七章 南洋混戰 (上)第三二零章 烏嶺之戰(下)第四三三章 杭州會戰(下)第四七二章 斬首威懾第二一一章 椰城之戰 (上)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第一八七章 畏敵不前第一二四章 無敵大將軍第一章 亡命海外第二九七章 釜山海戰(下)第四四五章 舟山海戰 (上)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四二三章 飛天英雄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一三六章 軍門做媒第二四四章 明廷徵倭第一九七章 黃雀在後 (一)第一三六章 軍門做媒第三零零章 老謀深算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四九一章 外交斬敵第三三六章 日本末日第四三八章 欲速不達第三八九章 廣州淪陷第四二十章 合作報捷第七十九章 狼羣戰術第三一四章 洛東江之役(下)第七十五章 毛利銀山第二零二章 新三國第一四二章 料羅灣海戰第二四七章 家有喜事第五十三章 明廷反應第三四一章 準備徵明第二七一章 明倭會戰第一四三章 冰河時代第四十四章 血洗平戶第四五六章 南直隸亂第四五零章 桉篤蠻之戰 (上)第六十一章 隈本城下第二零零章 瓦市行刺第三五三章 紅毛東來第四六八章 遊湖獻美第一九六章 攻伐彭亨第一九五章 小子夠狂第二零三章 爪哇椰城第一五五章 西洋商行第三八五章 殿前會議 (中)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三四五章 科倫坡之役(上)第三五八章 鳳山之役 (上)第五十九章 自掘墳墓第一六八章 借刀殺人第二一九章 水晶玻璃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十九章 智取伏敵第三零九章 開國即位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三七四章 震驚明廷第二七一章 明倭會戰第三零八章 海東國主
第四零四章 海外捷報第三零九章 開國即位第二零六章 東番遊擊第三十二章 長崎之戰(下)第一六九章 無恥之徒第四三零章 渡江陰戰第四二四章 飛天神器第三七七章 三門海戰(下)第三零三章 夜戰誤殺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六章 匹夫有責第七十一章 甲賀來襲第一八七章 畏敵不前第四三八章 欲速不達第三十一章 長崎之戰(上)第四零一章 諜網行動(上)第二八四章 久留米會戰(上)第二六八章 京都攻略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四零零章 整肅世風第一零八章 林姑娘第四九八章 播州之亂第三二零章 烏嶺之戰(下)第二章 火拼武士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一六二章 薪俸待遇第三一九章 烏嶺之戰(上)第三十七章 人仰馬翻第九十四章 諜影重重第一八九章 消防炮隊第五十五章 東瀛消息第四七零章 南洋天平第三十七章 人仰馬翻第四一五章 飛龍兵敗第一零一章 關門失守第一百章 天下人第四四八章 廣州之戰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四二七章 南洋混戰 (上)第三二零章 烏嶺之戰(下)第四三三章 杭州會戰(下)第四七二章 斬首威懾第二一一章 椰城之戰 (上)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第一八七章 畏敵不前第一二四章 無敵大將軍第一章 亡命海外第二九七章 釜山海戰(下)第四四五章 舟山海戰 (上)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四二三章 飛天英雄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一三六章 軍門做媒第二四四章 明廷徵倭第一九七章 黃雀在後 (一)第一三六章 軍門做媒第三零零章 老謀深算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四九一章 外交斬敵第三三六章 日本末日第四三八章 欲速不達第三八九章 廣州淪陷第四二十章 合作報捷第七十九章 狼羣戰術第三一四章 洛東江之役(下)第七十五章 毛利銀山第二零二章 新三國第一四二章 料羅灣海戰第二四七章 家有喜事第五十三章 明廷反應第三四一章 準備徵明第二七一章 明倭會戰第一四三章 冰河時代第四十四章 血洗平戶第四五六章 南直隸亂第四五零章 桉篤蠻之戰 (上)第六十一章 隈本城下第二零零章 瓦市行刺第三五三章 紅毛東來第四六八章 遊湖獻美第一九六章 攻伐彭亨第一九五章 小子夠狂第二零三章 爪哇椰城第一五五章 西洋商行第三八五章 殿前會議 (中)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三四五章 科倫坡之役(上)第三五八章 鳳山之役 (上)第五十九章 自掘墳墓第一六八章 借刀殺人第二一九章 水晶玻璃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十九章 智取伏敵第三零九章 開國即位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三七四章 震驚明廷第二七一章 明倭會戰第三零八章 海東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