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六章 慘敗平壤

大明北路徵倭總兵官楊紹勳率五千遼東兵趕到九連城後隨即渡過鴨綠江,坐鎮義州城。努爾哈赤出兵朝鮮咸鏡道的消息傳到遼陽城,遼東巡撫郝傑派使者趕赴咸鏡道,命努爾哈赤聽從楊紹勳節制出兵五千進攻侵朝日軍。

努爾哈赤剛擊敗加藤清正第二軍團,俘獲五千日軍及順倭軍兩千餘人,咸鏡道女真人對努爾哈赤率大軍趕走加藤清正,收復女真人的領地,紛紛踊躍支持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獲得六千餘精銳騎兵,兵力增加到近三萬。

朱舍裡部部長裕楞額出兵渡過豆滿江奪回原本屬於朱舍裡部的咸鏡北道六鎮,派部衆牛錄鎮守北上險要關口。努爾哈赤準備繼續出兵北上咸鏡北道六鎮,一時難以北進,遂留下費英東統領三千建州牛錄駐守鏡城吉州一帶駐防。

何和禮、扈爾漢率三千建州牛錄大軍經新興郡北上進攻豐山郡、甲山郡、惠山鎮,一路所向披靡,朝鮮軍隊或降或逃。

何和禮、扈爾漢率三千餘牛錄及朝鮮降軍與正南下奪回白巖、惠山兩鎮的納殷部部長搜穩·塞克什發生遭遇戰,搜穩·塞克什率四千餘部衆擊退何和禮、扈爾漢,也不敢再繼續南下進攻,何和禮、扈爾漢被迫退守甲山郡。

侵朝日軍總指揮宇喜多秀家正調集三萬大軍北上欲奪回咸鏡南道,接應加藤清正。總大將福島正則同生駒親正、戶田勝隆、安東幸貞、大友義統等兩萬餘日軍將士對谷山郡的揚古利發起進攻。

小野義勇、大野義仁兩人在陸啓航率南洋水師接應下出海南下,協助陸啓航趁機攻打小早川隆景第六軍團接管的忠清道西部沿海地區。

揚古利得報不下兩萬餘日軍北上來攻,自知不敵,遂放棄谷山郡北上咸鏡道,依據險要山嶺修築關隘阻敵北進,派使者趕往咸興府向穆爾哈齊求援,等待國主大軍南下增援。

坐鎮咸興府的穆爾哈赤接到揚古利求援,派出一千五百牛錄南下增援揚古利,同時派人南下趕去命揚古利堅守進入咸鏡道關隘,不得讓倭寇北進。

平壤城朝鮮王宮大殿成了小西行長的議事廳,小西行長得知老冤家加藤清正被女真騎兵抄了後路,更是幸災樂禍一陣。

一名物見番頭進議事廳來跪拜稟道:“稟總大將,有不下五千明國騎兵已渡過鴨綠江,正在快速南下。”

“納尼?”一襲大黑官袍跪座上位的小西行長聞言大驚道:“明國出兵了”

物見番頭點頭回道:“嗨”

小西行長看向跪座左右下方一衆家臣及參陣大名、大將、侍大將問道:“爾等以爲當如何應對明國出兵?”

左下方一襲大黑官袍二十來歲身形較瘦的宗義智回道:“明國軍隊不足爲慮,只是接連下雨,軍中鐵炮不能與明國騎兵在野外決戰,因此,我們可以引誘明國軍隊深入到平壤城決戰。”

“喲西”小西行長非常贊同女婿宗義智的誘敵計策,隨即看向其餘衆將問道:“可還有計策?”

年過四旬身形瘦小,一襲大黑和服的家老內藤如安稟道:“稟主公大人,加藤清正爲女真騎兵敗所,朝鮮騎兵也比我們騎兵作戰更厲害,明國遼東騎兵恐怕不在朝鮮騎兵之下,因此我們必須解決掉明國遼東騎兵。”

小西行長也深感擔憂自己成爲加藤清正第二,幸得總指揮宇喜多秀家抽調各軍團大軍北上迎戰建州女真騎兵。小西行長吩咐道:“快快想出對付明國騎兵的辦法”

“嗨”一衆將領紛紛七嘴八舌開始商議起來

小西行長下令收縮兵力,命駐守在清川江南岸安州府的後藤信康撤退南下,命駐守順川郡的德川家康家臣大久保忠佐率所部三千大軍南撤平城郡。

楊紹勳命副總兵祖承訓率兩千餘騎爲先鋒渡過清川江,副總兵佟養正也率遼東邊軍千餘人隨軍作戰,遼東兵渡過清川江後對安州府城發起進攻,後藤信康早已撤退南下,遼東兵兵不血刃攻下安州府。

祖承訓迅速出兵南下,遼東將士見日軍棄城而逃,紛紛認爲倭寇懼怕國朝大軍,自吹自擂道:“天兵一到,倭寇望風而逃。”遼東軍中自上而下一片輕敵之心。

在祖承訓意識中,始終把侵朝日軍當做嘉靖年間及開春肆虐東南沿海的倭寇,朝鮮短短不到兩月之內八道淪陷,皆因朝鮮軍隊太過無用所致。

七月十五日,祖承訓率先鋒兩千餘騎南下趕到嘉山安營扎帳,同時派出探子查探軍情。

沒多久,探子抓來一名當地人帶進祖承訓大帳中來。

一臉絡腮鬍,身形高大威猛身着山紋甲的祖承訓正與一衆將領在大帳中飲酒作樂,一看手下抓來一名當地人,目光盯着瘦弱當地人問道:“平壤城中倭寇還在嗎?”

“在”被抓來的當地人早已被遼東將士嚇得惶恐不安,朝鮮上至兩班文武,下至百姓無不對大明遼東將士兵匪作風嗤之以鼻,棒子一向都是喜歡噴別人,從不自我檢討自家軍隊武備鬆弛到何等地步。

在整個明朝將吏貪懦,邊備廢弛的情況下,李成樑守遼三十載,號稱率領遼東鐵騎先後奏大捷者十,邊帥武功之盛,兩百年來前所未有。

但是李成樑的大捷水分很高,所爲的功績也不無虛假。韃靼騎兵攻入關塞,李成樑收拾兵馬躲避,待敵退去,才尾隨敵人襲擊敵軍老弱之兵,或者乘虛搗毀零散的敵人,誘殺投靠關塞的人充作功績,已習以爲常。

李成樑對遼東經濟實行壟斷榨取,蓄妓千餘,結交督撫及朝中重臣張居正、申時行、許國、王錫爵等爲其庇護,因此接連遭到御史彈劾的李成樑卻依舊穩坐遼東總兵大位。

隨着李成樑的靠山申時行等去職後,新任遼東巡撫郝傑卻獨不與李成樑交結。更是抓住李成樑的不法黑資料上奏彈劾,皇帝朱翊鈞聽從御史張鶴鳴諫言罷免李成樑,僅以寧遠伯身份入朝覲見皇帝。

祖承訓大喜過望,舉杯仰天慶祝道:“倭寇還在,這是老天爺讓俺成就不世之功啊。”

祖承訓隨即看向手下一名身形高大魁梧臉絡腮鬍的將領吩咐道:“王蠻子,馬上算一卦。”

“標下得令”王蠻子忙從懷中拿出三枚銅錢來,一連擲六下,記錄着所得卦象,隨即稟道:“巽上震下,是益卦。”

“太好了”祖承訓聞言大喜,當即下令道:“遊擊史儒、王守官聽令”

“標下在”兩名將領忙領命

“命你二人爲先鋒,領兵一千進迫平壤城,其餘衆將隨俺率大軍隨後殺到。”

衆將忙領命:“標下得令”

大營外陰雨綿綿,朝鮮北部多山地形不利於急速行軍,但對急於建功心切的遼東將士來說這不算啥,與韃子作戰伏冰臥雪,那才叫艱苦卓絕。

隨後趕來的副總兵佟養正得知祖承訓要連夜冒雨殺往平壤城,自是清楚祖承訓是立功心切,老成持重的佟養正忙勸道:“雙泉(祖承訓字偉績,號雙泉),天降淫雨,道路溼滑,不宜急進平壤城。”

祖承訓好不容易從遼陽城奉命出兵朝鮮,深怕邊將佟養正跟自己搶功勞,看了一眼佟養正豪氣干雲道:“在俺看來倭寇不過是螻蟻罷爾”

關雲長交戰時很蔑視袁紹河北人馬,對曹操言:“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祖承訓更會吹,直接把日軍當作螻蟻看待。

佟養正見祖承訓不聽勸告,反倒認爲自己是來與他爭功,只好不再相勸,派人飛報正南下趕往安州府的上司遼東總兵楊紹勳。

次日黎明時分,連夜冒雨急行軍的祖承訓率千餘騎隨後殺到平壤城西七星門外,此時天空中陰雨綿綿,下過不停。

平壤城西七星門大開,城牆上也沒有日軍駐守。先鋒史儒率領千總馬世龍、張國忠帶兵率先入城,斬敵首十級,派人來報請功:“報,城中倭寇只有數十人,史游擊帶兵入城,已斬首十級,其餘倭寇皆已遁去。”

祖承訓聞報欣喜過望哈哈大笑道:“哈哈,俺大軍一到,倭寇無不聞風喪膽而逃啊。”

“總兵大人威名赫赫,……”一衆將領紛紛大拍馬屁道:“……,此番必將輕而易舉拿下平壤城。”

祖承訓隨即下令道:“進城”

“是”一衆遼東騎兵紛紛縱馬從七星門入城

平壤城中道路狹窄,盡是彎曲街巷,遼東騎兵一下子涌進城中,頓時顯得擁擠不堪,城中很安靜,靜得有些異乎尋常。

祖承訓及一衆遼東將士並未查覺到一絲危險,反倒覺得倭寇已望風而逃,紛紛喜不自勝,再次輕而易舉收復平壤城,立下如此潑天大功。

放鬆警惕的祖承訓及手下將領都沒有排出探子偵緝一番,便打馬大搖大擺耀武揚威直入城中而去。

隱藏在左右街巷兩旁民宅中的日軍從鑿穿的牆壁孔盯着正大搖大擺進城的明國遼東騎兵,鐵炮輕足手中鐵炮紛紛瞄準進城遼東騎兵。

王宮大殿外,一身鬼頭獅面具足的小西行長接連不斷接到物見番頭來報明國遼東騎兵被引誘進城,小西行長喜不自勝道:“喲西”隨即下達進攻軍令:“醒過”

“嗨”使番傳令兵領命傳達軍令:“醒過”

‘砰’隨着一聲槍聲響起,平壤城中頓時槍聲一片‘砰砰……’

擁擠在彎曲街巷中的遼東騎兵面對四下日軍鐵炮不斷射擊,成了毫無用武之地,加上連夜冒雨行軍,以三眼銃爲主的火器完全失靈,遼東騎兵人馬都成了日軍鐵炮輕足活靶子,不斷有遼東騎兵將士被射殺栽倒馬下,頓時混亂不堪。

“撤,快撤。”驚恐萬分的祖承訓在親兵護衛下調轉馬頭疾呼下令道:“快撤,撤出城去。”隨即打馬朝着城門逃去

“撤”一衆遼東將領也紛紛調轉馬頭打馬朝着城門逃去

接連不斷被日軍鐵炮輕足射殺的遼東騎兵將士紛紛橫屍遍街,慘呼聲不斷響起:“啊啊……”

埋伏在民宅中的日軍將士紛紛衝殺出來,在後藤信康、宗義智、內藤如安指揮下對遼東騎兵發起兇猛進攻,明軍騎兵紛紛朝着狹窄的七星門城門口衝去,一時根本不能衝殺出城去。

慌不擇路的祖承訓帶着殘兵敗將逃出七星門後,一頭扎進城外地勢低窪的泥淖之中,難以行動,成了韓克誠第二。衝殺出城來的日軍、順倭軍接連不斷朝着深陷泥淖中難以行動的遼東騎兵開槍放箭射殺。

遼東騎兵紛紛慘死栽倒在泥淖中,遊擊史儒中彈墜馬身亡,千總戴朝弁、張國忠也陣亡。驚恐萬分的遼東將士紛紛棄馬潰逃,祖承訓僅以身免,神速北逃,半日之內逃回安州府。

楊紹勳得知先鋒大敗逃回,慌忙下令撤退過清川江,沿江防守,立即按照祖承訓編造的一連竄藉口向上司遼東巡撫郝傑稟報戰敗詳情。

第二六四章 布武天下第四四六章 舟山海戰(下)第九十三章 碟戰刀影第三一三章 洛東江之役(中)第八十章 海上決戰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三六二章 撤兵外交第三零一章 秀吉失策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四五五章 東海海戰第一四五章 以鄰爲壑第四十章 放大招第三十章 攻城略地第四二十章 合作報捷第二零三章 爪哇椰城第一九八章 黃雀在後(二)第二一四章 朝中人脈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二四九章 收買義兵第二四六章 趨之若鶩 (二)第四三五章 問鼎中原第四五三章 收復浙江第三九二章 澳門之戰第二六七章 蝦夷攻略第三十四章 百地上忍第二十四章 倭人營第五十三章 明廷反應第十章 江湖兒女第三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九六章 釜山海戰 (上)第三一七章 東萊之役(下)第二三六章 朝鮮累贅第二一零章 後院三國第二五五章 兩虎相爭第二五八章 美人島第四二六章 東征尋仙第九十三章 碟戰刀影第二五八章 美人島第七十二章 決戰動員第一六三章 劇情不對第二八六章 兵敗逃亡第四八一章 謀劃歐洲第三八七章 微服巡視(上)第二七三章 氣暈秀吉第三五九章 鳳山之役(下)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二零七章 軍火貿易第四九六章 望加錫戰爭(下)第一五四章 收回澳門第四七五章 溫柔鄉第五十五章 東瀛消息第四一零章 海市之戰(上)第二十三章 釣野伏第七十一章 甲賀來襲第三零一章 秀吉失策第二一零章 後院三國第二九九章 門庭若市第一四四章 死灰復燃第二四六章 趨之若鶩 (二)第四五八章 高郵之戰(下)第二十四章 倭人營第二三六章 朝鮮累贅第四五零章 桉篤蠻之戰 (上)第一零四章 狡兔鄭迥第二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二四零章 齊人之福第四五五章 東海海戰第二四二章 猛虎出山第三三三章 明廷決策第二五一章 對馬海戰(二)第二二七章 馬球賽第二零四章 出兵在即第四二一章 收復漳泉第一七三章 大泥駙馬第三九八章 呂宋漢王第一零六章 集體婚禮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第四二十章 合作報捷第一六三章 占城起兵第四四九章 爪哇陰謀第三三零章 罷兵議和第一八八章 雷峰塔倒第二六七章 蝦夷攻略第一零八章 林姑娘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一五五章 西洋商行第四六三章 播州蠢動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三四六章 科倫坡之役(下)第一六一章 珠池大盜第四四一章 出兵廣東第一二四章 無敵大將軍第四五三章 收復浙江第二十二章 肥前一揆(下)第二十六章 狗咬狗第四十二章 九州義統第二二五章 大豐收第四八一章 謀劃歐洲第三九八章 呂宋漢王
第二六四章 布武天下第四四六章 舟山海戰(下)第九十三章 碟戰刀影第三一三章 洛東江之役(中)第八十章 海上決戰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三六二章 撤兵外交第三零一章 秀吉失策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四五五章 東海海戰第一四五章 以鄰爲壑第四十章 放大招第三十章 攻城略地第四二十章 合作報捷第二零三章 爪哇椰城第一九八章 黃雀在後(二)第二一四章 朝中人脈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二四九章 收買義兵第二四六章 趨之若鶩 (二)第四三五章 問鼎中原第四五三章 收復浙江第三九二章 澳門之戰第二六七章 蝦夷攻略第三十四章 百地上忍第二十四章 倭人營第五十三章 明廷反應第十章 江湖兒女第三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九六章 釜山海戰 (上)第三一七章 東萊之役(下)第二三六章 朝鮮累贅第二一零章 後院三國第二五五章 兩虎相爭第二五八章 美人島第四二六章 東征尋仙第九十三章 碟戰刀影第二五八章 美人島第七十二章 決戰動員第一六三章 劇情不對第二八六章 兵敗逃亡第四八一章 謀劃歐洲第三八七章 微服巡視(上)第二七三章 氣暈秀吉第三五九章 鳳山之役(下)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二零七章 軍火貿易第四九六章 望加錫戰爭(下)第一五四章 收回澳門第四七五章 溫柔鄉第五十五章 東瀛消息第四一零章 海市之戰(上)第二十三章 釣野伏第七十一章 甲賀來襲第三零一章 秀吉失策第二一零章 後院三國第二九九章 門庭若市第一四四章 死灰復燃第二四六章 趨之若鶩 (二)第四五八章 高郵之戰(下)第二十四章 倭人營第二三六章 朝鮮累贅第四五零章 桉篤蠻之戰 (上)第一零四章 狡兔鄭迥第二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二四零章 齊人之福第四五五章 東海海戰第二四二章 猛虎出山第三三三章 明廷決策第二五一章 對馬海戰(二)第二二七章 馬球賽第二零四章 出兵在即第四二一章 收復漳泉第一七三章 大泥駙馬第三九八章 呂宋漢王第一零六章 集體婚禮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第四二十章 合作報捷第一六三章 占城起兵第四四九章 爪哇陰謀第三三零章 罷兵議和第一八八章 雷峰塔倒第二六七章 蝦夷攻略第一零八章 林姑娘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一五五章 西洋商行第四六三章 播州蠢動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三四六章 科倫坡之役(下)第一六一章 珠池大盜第四四一章 出兵廣東第一二四章 無敵大將軍第四五三章 收復浙江第二十二章 肥前一揆(下)第二十六章 狗咬狗第四十二章 九州義統第二二五章 大豐收第四八一章 謀劃歐洲第三九八章 呂宋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