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回 皇帝酒醉封官

陸英心中十分敬佩楊子敬才略人品,雖只見過兩面,但儼然已如故交。這天來到武岡侯府,看望他傷勢。

楊子敬之父逸少是故楊丞相親侄,父子二人久不在京爲官,所以仍住在武岡侯府。陸英先見過楊謐,二人一同入內院楊子敬居處。楊謐已升任黃門侍郎、中軍長史,可謂少年得意。

此刻院中還有另外兩人,楊謐引薦過,一位是楊府長公子,秘書監楊珣楊元琳;一位是楊子敬內弟,故郗太尉之孫郗暉。

楊子敬臥在榻上,右腳未着鞋襪,腳底炙創嚴重,已是傷了筋脈,恐怕此生都無法如常行走。

陸英悲慼言道:“子敬兄,何苦如此!想君天下名士,竟忍心自殘,令人痛如在身。”楊子敬苦笑嘆息,並不發一語。

京口郗暉亦嘆息道:“姐夫與阿姊夫妻情深,少年結髮,如今聖上下了這樣的旨意,我等臣子又如何抗拒?姐夫不必過憂,縱使你與阿姊和離,我兩家仍是姻親,來往走動自可如舊時一般。”

郗暉此次入京,是朝廷拜他官職,已命他爲給事黃門侍郎,領太子右衛率,算是對郗家的補償。

楊子敬聽他如此說話,心中更慟,不禁流下淚來。郗家爲了名位富貴,竟也願意讓自己女兒離婚,讓他這個女婿另娶公主,教他如何不感嘆世態炎涼。

楊元琳不忍他如此自毀,忙勸慰道:“子敬莫悲。我與你同病相憐,也曾被謝太傅退婚,如今縱然天家公主,也不能以勢壓人。我這便入宮覲見陛下,直陳道理,定要爲子敬討個公道!”

陸英讚佩他豪爽仁義,脫口道:“陸英亦願同往!即使人微言輕,也誓同元琳兄共進退。”楊元琳詫異望了他一眼,見他不似諂諛之人,其情真切,不免暗暗感慨。

郗暉忙阻攔道:“萬萬不可!陛下已有明旨,元琳兄此時入宮陳奏,定會惹怒陛下,恐招來禍端。”

楊元琳傲然一笑,言道:“楊珣豈是懼禍之人?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華亭不必多慮,我一人足矣。你且稍待,我這便入宮。”

陸英見他執意獨往,也知自己在陛下面前並無情面,去了也無用。

郗暉與他楊家位勢懸殊,哪敢再言。楊謐向來敬畏大兄楊元琳,一句話都不敢勸說。楊子敬有傷在身,且心思渙散,也未出言攔阻。

陸英心憂楊元琳入宮覲見不知如何結果,又勸勉了楊子敬半日,便返回太傅府中。其實,楊元琳乃立國元勳楊丞相嫡孫,素有名望,即使出言不遜,天子也不忍問罪於他。

當日,楊元琳一番慷慨切諫,天子雖不能從其言,但深深愛重他才學品行,反而對他大加賞賜。

當即升遷爲尚書左僕射、徵虜將軍,領太子詹事。楊元琳伸手不打笑臉人,也無可奈何,阻攔長公主下嫁的話便再無從出口。

過了數日,新年將近。楊府遣人告知陸英,太子詹事請陸英入宮,協助著作郎整理典籍。陸英疑惑不解,爲何召自己入宮整理典籍。難道是皇室有道家典藏,著作郎辨識不清,纔要他去協助。現在也容不及細思,匆匆隨來人往大司馬門而去。

吳國建鄴宮,依照天象與周禮,作中軸對稱佈局,多重城垣緊湊,宮殿壯麗巍峨。殿閣崇偉,宮室綺麗,正殿太極殿面闊十三間,窮極壯麗,冠絕古今。

整個宮城包括百官議政的尚書朝房,皇帝朝宴的太極殿、左右殿以及後宮內殿,御園禁囿等。

此宮城又稱臺城,

早年間毀於戰火,謝太傅秉政期間排除艱難,重修宮殿,只爲彰顯上國氣派。

陸英隨來人一路往北,至北極閣南,此處建有儒、玄、文、史四館,收藏皇室書籍。楊元琳在玄學館內,焦頭爛額的翻檢如山藏書。

見到陸英不由喜道:“華亭,我聽稚遠講過,你自幼博覽道玄雜書,學問極廣。陛下命重新修整文學館典籍,我等皆是孔門弟子,於此佛道陰陽諸般玄學都不擅長。特請示過陛下,邀請你來幫忙,不會怪我多事吧?”

陸英笑答道:“元琳兄能記得陸英,已是倍感榮幸,豈敢怨怪!再者我自幼喜愛讀書,閒着無事,來此翻翻書,正合我意。”

楊元琳加意讚許,便留下陸英在此整理收錄,他去與王元達、郗暉、王孝伯等人研究文史儒學。

皇帝特旨命他四人入宮講學,研習經藏,對他們信任有加,悉心栽培。

王元達正是王國寶之弟,才情曠達,不拘禮法,深受皇帝喜愛。

郗暉不必提,王孝伯乃是皇后兄長,素來簡在帝心。雖然皇后早亡,但皇帝愛重其才,寵遇不減。

因其人忠直敢言,少有才名,又是國舅至親,本來兩三年前就要升任中書令,恰逢其父過世,丁憂去職年前才返京。朝廷加封吏部侍郎、建威將軍,領太子詹事。

陸英漫步館內,見秦書周簡汗牛充棟,歷代百家玄學經籍浩如煙海。也不焦躁,分門別類,按年代遠近細細登記。

不知不覺,夜已深沉,陸英及其他四名文學儒士沉醉忘記時辰,仍秉燭在館內勤學不已。

當今天子雅好文學,擅長書法,並常常賦詩言志。數月前朝廷已經下旨,恢復前朝國子學,與已有之太學並立,專門令公卿子弟入學。

還將要在國子學內修建夫子堂,祭祀孔子與講學之事合二爲一,達到弘學尊儒的目的。

有中官內侍來傳旨,召他們至寢宮用膳。天子居顯陽殿,皇后居含章殿。王皇后薨逝後,天子未立新後,是以含章殿如今並無人居住。

楊元琳帶領衆人來到顯陽殿,皇帝正在殿中飲酒,他素來好飲,常常飲至深夜。陸英行過禮,偷眼觀瞧,見那天子二十七八歲年紀,身材高大,皮膚黝黑,醉態初現。

皇帝命他五人入座用些晚膳,又上美酒爲之驅寒。

五人在帝側不敢暢懷,只略微吃了幾口,酒杯沾了沾喉,即謝恩停箸不食。皇帝也不管他衆人,自顧自仍豪飲不停。

天子用膳,自有太常伶人殿角奏雅樂,倒也不枯寂。值此之時,忽有內侍入奏,天現長星,尾長十丈,經久不衰。

古人將彗星分爲孛星、蓬星、長星之類,依據形象小異,加以甄別。然而代表的佔文意指卻大略相同,多爲除舊佈新,災眚,兵革等事。

楊元琳等大驚,忙出殿跪在階下謝罪,因出現此星象,多與社稷、君主不利。

卻見皇帝從容舉起金盃,對天言道:“長星長星,勸爾一杯酒,自古哪有萬歲天子!”

衆臣皆悚懼不安,竊以爲此言大不吉。

唯有陸英躬身奏道:“陛下,天意玄遠難測,凡人豈易知也?陛下爲天子,今遇天降警示,當勤政愛民,信任忠良,審慎用兵,重視戎徵。如此則長保太平,萬壽無疆。持身既正,秉承仁心,區區災星何足道哉!”

皇帝笑望着他,言道:“你是陸英?李玄陽的徒弟。你來解一解,今現長星,所佔何意?”

陸英回道:“陛下,微臣陸英。於星象之學,粗知皮毛。臣以爲,此當是警醒我大吳,中原戰事有變,當勵精圖治,躬行節儉,撫卹士卒,堅守以待敵隙。切勿貪功冒進,折損國威軍威。”

皇帝沉吟良久,擺擺手命衆人退下。卻單獨留下陸英,正色對他說道:“陸英,你的事情太傅曾對朕提過,說你夏秋時北遊,立功頗大。

“關於你的身世,太傅也暗示過朕,你不用有所顧忌,朕是愛才天子,雖然你不願認祖歸宗,但朕又何惜官爵名位?只是有人對朕講過,你不願爲官,朕總不能剝了你道袍,強送一頂烏紗過去。

“這天下,有多少人打破頭想得富貴,就有多少人用盡力氣使勁往他們頭上跺幾腳。朕雖爲天子,又怎能將官位都給自己喜愛的人?

“你在山中修道,閒雲野鶴一般,自由自在着實比朕痛快。想那蒲剛雄心萬丈,一場敗仗,便輸得只剩孤家寡人。

“中原亂戰,九州鏖兵,朕豈不想蕩淨胡塵,一統海內……多少英雄豪傑,逝如流星,功名磨滅,身死族亡,只剩樽前惆悵……夢幻泡影,如露如電,色色空空,無智無得……”

陸英見他心昏酒醉,便施禮道:“陛下,該早些歇息了,微臣陸英告退。”

皇帝聽到此話, 把手一揮,喊道:“來人,傳旨,封陸英治書……殿中侍郎。依舊做你的道士,可自由出入文學館閱看典籍。”

內侍中官不敢質疑,只得領旨。

陸英稀裡糊塗,不知這治書殿中侍郎是何官職。朝制有治書侍御史,專管典籍文書;而殿中侍郎又稱殿中曹尚書侍郎,屬於尚書六曹之一,任尚書郎滿三年,可升爲侍郎,掌擬寫詔命,宮廷禮樂等事。

皇帝顯然發明了一個新官職,恐怕無品無祿,列在編外而已。

陸英苦笑謝恩,整衣退出殿外。他與楊元琳等人在文學館忙了一夜,到四更天才小憩了片刻。

早朝官員已鱗次排列在太極殿前玉陛之下,天子臨朝,議罷軍國大事,命黃門郎宣讀昨夜詔命,封茅山處士陸英爲治書殿中侍郎。羣臣皆暗暗奇怪,但這無階無品的散職,陛下想封便封罷,只當玩鬧而已。

新年將至,此是今歲最後一回早朝,明日即放假休沐,官員各自歸家過年。皇帝下旨,今年過節,一切從簡,節省用度,厚賞前線將士。

正月初一,羣臣在太傅謝和、驃騎大將軍孫玿帶領下,入宮拜賀天子。陸英雖是散官,也穿戴整齊末班陛見。

從宮中出來,陸英換好道袍,打馬往茅山而去,正月裡迎來送往,實不是他之義趣,不如在大茅峰山泉邊烹茶煮酒,讀書賞雪來得自在。

金陵脂粉地,淮水仍西流。

暫取偏安樂,烽煙不必休。

誰壞柱石心,將思宗廟憂?

百年從此事,碩鼠與人收。

第143回 多事之秋第146回 襄陽城外第147回 金像寺佛塔第141回 殷仲文與石庚明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51回 “謝家寶樹”與寒食散第60回 金谷蘭亭之會第108回 代國王孫年一十五第119回 醜娘服驚馬第66回 何可一日無此君第165回 功遂敵已退,得意娶嬌娘第139回 人心浮動第95回 知死而不闢 勇也第18回 丞相陳景略第58回 忠義,奸佞?第55回 萬壽節第156回 諸方之會第63回 郎君要誰侍奉?第130回 繁華過盡人歸去第82回 神樹之死第5回 且看我來投箭第9回 我欲刺殺大將軍第163回 收起刀槍鬥計謀第92回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74回 咄咄怪事第38回 郭家水寨金剛怒目第83回 天降陸神仙第20回 曲江池三女斗酒第35回 含章拳意第21回 王公府獨子尋仇第65回 姑蘇城外第182回 華亭鶴唳第4回 武岡候府戲佳人第151回 接二連三第120回 乘舟直入大陸澤第103回 皇后毛秋晴第44回 小仙翁抱朴子第177回 明月賦第88回 平生奔忙只爲飢第152回 是非之地是非人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54回 三個臭皮匠第105回 無異門韓旭第159回 冰火一記屈指彈第122回 竹笠女子第16回 一切諸法,如幻化相(一)第39回 一篙渡河逆水去第160 洞中一日,世上年第21回 王公府獨子尋仇第191回 瓦官寺疑案與京師暗流第74回 咄咄怪事第136回 官升九卿爵封侯第176回 誤會個球第78回 欲加之罪插言:真的沒人喜歡看嗎?第175回 內外忠貞之士,往來仗義之人第6回 奉命北上第152回 是非之地是非人第170回 阿淼與阿鑫 綠裙和黃衫第51回 “謝家寶樹”與寒食散第89回 忠臣愛子第181回 初回陸家第160 洞中一日,世上年第21回 王公府獨子尋仇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56回 皇帝酒醉封官第50回 臘日第161回 漢家驃姚將,馳突匈奴庭第46回 吐谷渾葉奚第26回 朱家父女第27回 皇長子大將軍第75回 上清宗萬寧宮第36回 懷縣古城郭三爺第84回 小兒也敢稱皇帝第186回 驚聞身世第141回 殷仲文與石庚明第68回 長生教主第85回 你來我往鬥戰忙第98回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47回 風雨欲來第167回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178回 王爵不受,假節太守第168回 爾虞我詐勝而敗,屢敗屢戰成一功第25回 不做道士,應也很好第116回 何不收爲己用?第73回 新建道場寺第22回 長安揚波樓第115回 翠屏峰夜話第150回 意外來客第128回 蘇院長第93回 月下閒話第86回 太子大勝高尚書 王子再敗慕容永第100回 鬥罷強敵望長安第110回 草原之王第42回 父爲九州伯 我爲五湖長第139回 人心浮動第104回 不好惹的朱琳琳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149回 玉璽迷蹤
第143回 多事之秋第146回 襄陽城外第147回 金像寺佛塔第141回 殷仲文與石庚明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51回 “謝家寶樹”與寒食散第60回 金谷蘭亭之會第108回 代國王孫年一十五第119回 醜娘服驚馬第66回 何可一日無此君第165回 功遂敵已退,得意娶嬌娘第139回 人心浮動第95回 知死而不闢 勇也第18回 丞相陳景略第58回 忠義,奸佞?第55回 萬壽節第156回 諸方之會第63回 郎君要誰侍奉?第130回 繁華過盡人歸去第82回 神樹之死第5回 且看我來投箭第9回 我欲刺殺大將軍第163回 收起刀槍鬥計謀第92回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74回 咄咄怪事第38回 郭家水寨金剛怒目第83回 天降陸神仙第20回 曲江池三女斗酒第35回 含章拳意第21回 王公府獨子尋仇第65回 姑蘇城外第182回 華亭鶴唳第4回 武岡候府戲佳人第151回 接二連三第120回 乘舟直入大陸澤第103回 皇后毛秋晴第44回 小仙翁抱朴子第177回 明月賦第88回 平生奔忙只爲飢第152回 是非之地是非人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54回 三個臭皮匠第105回 無異門韓旭第159回 冰火一記屈指彈第122回 竹笠女子第16回 一切諸法,如幻化相(一)第39回 一篙渡河逆水去第160 洞中一日,世上年第21回 王公府獨子尋仇第191回 瓦官寺疑案與京師暗流第74回 咄咄怪事第136回 官升九卿爵封侯第176回 誤會個球第78回 欲加之罪插言:真的沒人喜歡看嗎?第175回 內外忠貞之士,往來仗義之人第6回 奉命北上第152回 是非之地是非人第170回 阿淼與阿鑫 綠裙和黃衫第51回 “謝家寶樹”與寒食散第89回 忠臣愛子第181回 初回陸家第160 洞中一日,世上年第21回 王公府獨子尋仇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56回 皇帝酒醉封官第50回 臘日第161回 漢家驃姚將,馳突匈奴庭第46回 吐谷渾葉奚第26回 朱家父女第27回 皇長子大將軍第75回 上清宗萬寧宮第36回 懷縣古城郭三爺第84回 小兒也敢稱皇帝第186回 驚聞身世第141回 殷仲文與石庚明第68回 長生教主第85回 你來我往鬥戰忙第98回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47回 風雨欲來第167回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178回 王爵不受,假節太守第168回 爾虞我詐勝而敗,屢敗屢戰成一功第25回 不做道士,應也很好第116回 何不收爲己用?第73回 新建道場寺第22回 長安揚波樓第115回 翠屏峰夜話第150回 意外來客第128回 蘇院長第93回 月下閒話第86回 太子大勝高尚書 王子再敗慕容永第100回 鬥罷強敵望長安第110回 草原之王第42回 父爲九州伯 我爲五湖長第139回 人心浮動第104回 不好惹的朱琳琳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149回 玉璽迷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