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回 風雨欲來

不一時酒釀佳餚次第奉上,桓敬道、陸英、烏紇提三人你來我往,觥籌交錯,賓主盡歡,好不熱鬧。

宴席散去,陸英、朱琳琳二人回到江陵城。烏紇提、葉奚兄妹被桓敬道熱情挽留,暫住在了龍亢園中。

入城之後,朱琳琳言道:“那個葉奚公主,我還當她與弗沙情真意切,爲了追尋摯愛,不惜捨棄榮華富貴,遠離父母之邦……誰知今日竟然如此善變,非但不爲弗沙說一句話,反而……反而好像對那南郡公有意。”

陸英笑道:“千金公主,受騙於浪蕩子,年少無知,天真單純。多麼令人同情憐惜。如今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又是多麼合情合理。”

朱琳琳疑惑道:“你覺得他們在演戲?故意演給你看的?”

陸英皺眉答道:“那幾個胡人是不是演戲,我不知道。但這南郡公卻實實是在演戲了。他在演胸無大志,耽於女色,見色忘義,行事荒唐的好戲。”

朱琳琳奇道:“他給你演戲有何用?你又不是朝中公卿。再者他爲何要演這樣的戲?一個富貴公子哥,本就該如此纔對。”

陸英笑道:“的確本就該如此,也許他覺得我不這麼看他,所以要明明白白演給我看一遍。”

朱琳琳更加迷惑,百思不得其解。所幸這些事情跟自己毫無關係,想他作甚。

二人尋到李玄陽住處,問安畢,李玄陽對陸英道:“朝中詔命有變,新任荊州刺史變成了黃門侍郎殷仲康,此刻已經在來此的途中。聽說陛下頗爲不捨,對其言道:‘卿本爲朝廷之寶,奈何忽作荊楚之珍’。

“這殷黃門久負盛名,文學精長,事親至孝。還加了都督荊、江、益三州諸軍事的頭銜。急急赴任江陵,防備蜀中順江東出的漢軍。

“華亭你還不知,漢將裴元略已率七萬水軍從巴蜀順流東下,直逼巴東郡。涼州的漢軍也到了關中。幽州、冀州的大軍正向淮河進發。蒲剛自將六十萬大軍屯駐項城,距壽春已不足五百里。”

陸英聞言苦笑道:“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吳國搖搖欲墜,朝廷諸公還有心思勾心鬥角……竟驟然拔擢一個黃門侍郎擔當如此重任!”

李玄陽嘆息一聲,道:“爲師欲先行回京,將此間事面稟太傅。華亭,你暫且留在荊州,看看這殷黃門果能堪大任否!”

陸英皺眉回道:“師父,荊州刺史堪不堪任,豈是我能說了算的?我還是隨你一同回建鄴吧。”

李玄陽笑望他一眼,道:“你只要看桓氏族人認爲他能不能擔大任即可,其餘旁人,何必理會!”陸英無奈,只得應允。

李玄陽離開後,陸、朱二人又閒玩了十數天,終於等到了殷仲康來就任。荊州文武官員皆至刺史府拜見,除了鎮守荊州門戶及巴東的守將。陸英與桓敬道也不約而同來到州府。

但見那殷仲康三十多歲年紀,一隻眼睛黯淡無光,據說是侍奉久病的父親時,每天親嘗湯藥,常端着藥用手拭淚而導致一目失明。

他身穿素袍布衣,清瘦正直,頗有古賢者之風。衆官員呈上諸多珍寶,殷仲康皆固辭不受,言必引經據典,舉止方正守禮,待人接物謙和恭謹。桓敬道邀請他明日到龍亢園赴宴,爲他接風洗塵,便告辭離去。陸英也無甚話語要談,與桓敬道一同辭出。

第二日,桓敬道派人來請陸英同去赴宴,於是他與朱琳琳結伴再次來到龍亢園,見有衆多名門顯貴早已到了。

劉、楊、馮、郭、蔡、蕭各家宗長,

太守、將軍及名士鴻儒。當然,最大的望族仍是桓氏一門,大司馬桓元子及其弟桓仲子掌握荊江重鎮軍政大權三四十年,門生故吏遍佈兩州數十郡。

再加上桓氏人丁興旺,本家子弟多在官府任職。可以說桓敬道雖僅有公爵之名,而無一官半職,但其巨大的影響力,連假節都督三州諸軍事的殷仲康都無法比擬。

殷荊州到後,龍亢園內大開宴席。南郡公桓敬道代表荊州士庶,對殷荊州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衷心感謝其百忙之中抽身參加此次宴會。並表示將一如既往支持朝廷、支持刺史大人工作。

最後,南郡公說荊州還有許多困難,百姓生活還不富足,希望殷荊州勵精圖治,將荊州乃至整個長江上游地區建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理想家園。

刺史大人誠惶誠恐地感謝荊州百姓的熱情款待,保證將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不驕不奢,戒急戒躁,在廣大同僚的支持下使荊州明天更美好。

席間,桓敬道拿出一篇新作的文章,請刺史點評。殷仲康接過細讀,大略是說劉邦時的商山四皓出山爲太子劉盈站臺,打敗了趙如意成功登基。桓敬道以爲商山四皓既然爲山林隱逸,就不該參與廟堂之事,更不應介入劉呂之爭,如此哪像什麼世外高人。

殷仲康品鑑道:“無論隱居山林還是顯宦於朝,皆非賢達之心,蓋所遇之時不同,故所乘之途必異。若夫四公者,養志巖阿,道高天下,秦網雖虐,遊之而莫懼,漢祖雖雄,請之而弗顧,徒以一理有感,泛然而應,事同賓客之禮,言無是非之對,孝惠以之獲安,莫由報其德,如意以之定藩,無所容其怨。

“且長幼失序,爭奪滋生,則百姓生心,皇祚傳承若無常法,則人人自以己賢,況夫漢朝本以劍起,人未知義,式遏奸邪,特宜以正順爲寶。天下,大器也,苟亂亡見懼,則滄海橫流。原夫若人之振策,豈爲一人之廢興哉!

“又謂諸呂強盛,幾危劉氏,如意若立,必無此患。夫禍福同門,倚伏萬端,又未可斷也。於時天下新定,權由上制,高祖分王子弟,有磐石之固,社稷深謀之臣,森然比肩,豈瑣瑣之祿、產所能傾奪之哉!此或四公所預,於今亦無以辯之,但求古賢之心,宜存之遠大耳。端本正源者,雖不能無危,其危易持。苟啓爭端,雖未必不安,而其安難保。此最有國之要道。古今賢哲所同惜也。”

滿座衆人無不歎服,桓敬道起身再拜道:“方伯理氣直方,敬道深爲悅服!世人皆言殷荊州朝廷之寶,今日始知此言不虛。所幸從今而後,方伯將永爲荊楚之珍,豈不快哉!”

殷仲康聽他引述聖上之語,觸動心懷,不禁熱淚盈眶,握着桓敬道雙手久久不願鬆開。

宴會結束後,桓敬道請殷仲康來至園內湖畔,極力要藉着酒興爲刺史大人舞劍。殷仲康見桓敬道文武之才皆出衆,心內更增結納之意。

於是兩人情投意合,直如兄弟一般。陸英從旁看得清楚, 唯有暗暗嘆息。

忽忽過了月餘,新任荊州刺史賢名遠播,衣食簡樸,體恤百姓,頒佈了諸多善政。守備邊患,治理堤防,無不有聲有色。

關於南郡公桓敬道也有兩件趣事,第一件是某一日他喝醉了酒,騎馬持槊來到刺史府公廳前,縱橫奔馳。殷仲堪出來觀看,桓敬道於他面前恣意舞槊,寒光閃閃。

殷仲堪面有驚懼之色,身旁參軍劉邁言道,“公馬槊有餘,但精神不足”。

桓敬道聞言怒氣衝衝地走了。殷仲堪卻對劉邁言道:“卿真乃狂人,這桓敬道世居南郡,手下黨羽甚衆,今天你得罪了他,若是晚上他派人來刺殺你,我豈能相救乎!”還勸劉邁趕緊趁夜逃亡。

另一件事,據傳桓敬道派了使者去吐谷渾,向白蘭王提親,那葉奚公主整日與桓敬道出雙入對遊玩,其兄長烏紇提被遣歸,至於弗沙提波則不知死活。

李玄陽來信中言道:北漢數路大軍壓境,吳軍多取守勢,八月以來,各地尚能堅守,唯有北漢猛將張蠔與冠軍將軍段垂缺率前鋒軍攻入了淮南洛澗、淝水等地。段垂缺又分兵攻下了武昌以北的鄖城。

蒲剛親帥六十餘萬大軍坐鎮中原,等待各方突破。又言原吳臣朱旭受蒲剛所派來勸降,已至謝玄軍中。

朱琳琳心憂父親,執意要往淮南探視,於是陸英與她離開荊州往淮南郡而去。

正是:

大戰一時起,英雄各逞豪。誰說龍亢裡,不是盡槍刀。

南郡風波地,江荊萬事蚤。徐來洛澗下,匹馬破狂饕。

第111回 夜聞簫聲幾曲第23回 可敢與我射獵?第136回 官升九卿爵封侯第94回 帝出五將久長得第139回 人心浮動第173回 救得郭家子 單騎上象山第44回 小仙翁抱朴子第175回 內外忠貞之士,往來仗義之人第39回 一篙渡河逆水去第32回 丈仙釣與邋遢道人第18回 丞相陳景略第106回 當街耍把式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163回 收起刀槍鬥計謀第87回 阿房城空門不入 終南山力搏熊虎第57回 朕則崩矣 終不改號第100回 鬥罷強敵望長安第71回 撫有方夏?第151回 接二連三第129回 神仙打架第109回 你與他結爲兄弟第131回 男兒意氣自橫行第54回 三個臭皮匠第191回 瓦官寺疑案與京師暗流第116回 何不收爲己用?第117回 顛倒黑白第58回 忠義,奸佞?第67回 江左第一奇男子第118回 順平公主采邑第79回 急難又曾見誰人第145回 雍州刺史第101回 黃雀還在後第54回 三個臭皮匠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16回 一切諸法,如幻化相(一)第48回 半渡而擊之?第13回 神樹老妖僧第15回 大手印第111回 夜聞簫聲幾曲第159回 冰火一記屈指彈第45回 雲夢之澤第88回 平生奔忙只爲飢第184回 神女峰“寶鑑”顯靈異,陸華亭夜鬥蘇一…第162回 秦軍夜襲失太守第40回 二位奇女子,三個古怪人第151回 接二連三第128回 蘇院長第164回 沙場爭雄男兒事,女郎何故怒衝冠第179回 夜訪趙營第66回 何可一日無此君第18回 丞相陳景略第25回 不做道士,應也很好第46回 吐谷渾葉奚第118回 順平公主采邑第152回 是非之地是非人第77回 胡作非爲第133章 揚眉吐氣語阿誰第76回 生存華屋處第146回 襄陽城外第33回 胡賊敢爾第190回 建鄴諸人第37回 白馬泉寺宋演擒敵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76回 生存華屋處第51回 “謝家寶樹”與寒食散第3回 圍棋賭墅,江左風流第15回 大手印第97回 肯爲堂倌刺僞帝第53回 難養也第26回 朱家父女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148回 連破五關入佛門第167回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21回 王公府獨子尋仇第71回 撫有方夏?第112回 北魏立國第29回 鮮卑舊皇叔第168回 爾虞我詐勝而敗,屢敗屢戰成一功第74回 咄咄怪事第124回 驚變第120回 乘舟直入大陸澤第93回 月下閒話第141回 殷仲文與石庚明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151回 接二連三第129回 神仙打架第74回 咄咄怪事第116回 何不收爲己用?第78回 欲加之罪第73回 新建道場寺第42回 父爲九州伯 我爲五湖長第31回 馬疾關外歸行遲第60回 金谷蘭亭之會第187回 怎知阿姐厲害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73回 新建道場寺第82回 神樹之死第182回 華亭鶴唳第121回 公主何在
第111回 夜聞簫聲幾曲第23回 可敢與我射獵?第136回 官升九卿爵封侯第94回 帝出五將久長得第139回 人心浮動第173回 救得郭家子 單騎上象山第44回 小仙翁抱朴子第175回 內外忠貞之士,往來仗義之人第39回 一篙渡河逆水去第32回 丈仙釣與邋遢道人第18回 丞相陳景略第106回 當街耍把式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163回 收起刀槍鬥計謀第87回 阿房城空門不入 終南山力搏熊虎第57回 朕則崩矣 終不改號第100回 鬥罷強敵望長安第71回 撫有方夏?第151回 接二連三第129回 神仙打架第109回 你與他結爲兄弟第131回 男兒意氣自橫行第54回 三個臭皮匠第191回 瓦官寺疑案與京師暗流第116回 何不收爲己用?第117回 顛倒黑白第58回 忠義,奸佞?第67回 江左第一奇男子第118回 順平公主采邑第79回 急難又曾見誰人第145回 雍州刺史第101回 黃雀還在後第54回 三個臭皮匠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16回 一切諸法,如幻化相(一)第48回 半渡而擊之?第13回 神樹老妖僧第15回 大手印第111回 夜聞簫聲幾曲第159回 冰火一記屈指彈第45回 雲夢之澤第88回 平生奔忙只爲飢第184回 神女峰“寶鑑”顯靈異,陸華亭夜鬥蘇一…第162回 秦軍夜襲失太守第40回 二位奇女子,三個古怪人第151回 接二連三第128回 蘇院長第164回 沙場爭雄男兒事,女郎何故怒衝冠第179回 夜訪趙營第66回 何可一日無此君第18回 丞相陳景略第25回 不做道士,應也很好第46回 吐谷渾葉奚第118回 順平公主采邑第152回 是非之地是非人第77回 胡作非爲第133章 揚眉吐氣語阿誰第76回 生存華屋處第146回 襄陽城外第33回 胡賊敢爾第190回 建鄴諸人第37回 白馬泉寺宋演擒敵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76回 生存華屋處第51回 “謝家寶樹”與寒食散第3回 圍棋賭墅,江左風流第15回 大手印第97回 肯爲堂倌刺僞帝第53回 難養也第26回 朱家父女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148回 連破五關入佛門第167回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21回 王公府獨子尋仇第71回 撫有方夏?第112回 北魏立國第29回 鮮卑舊皇叔第168回 爾虞我詐勝而敗,屢敗屢戰成一功第74回 咄咄怪事第124回 驚變第120回 乘舟直入大陸澤第93回 月下閒話第141回 殷仲文與石庚明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151回 接二連三第129回 神仙打架第74回 咄咄怪事第116回 何不收爲己用?第78回 欲加之罪第73回 新建道場寺第42回 父爲九州伯 我爲五湖長第31回 馬疾關外歸行遲第60回 金谷蘭亭之會第187回 怎知阿姐厲害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73回 新建道場寺第82回 神樹之死第182回 華亭鶴唳第121回 公主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