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回 父爲九州伯 我爲五湖長

虎穴才得全尾反,龍潭又要遇潛蛟。

桃花本賴春風意,雲夢驚濤雨瀟瀟。

且說陸英經十餘日來至江州尋陽城,不敢暫歇,入得城中尋師門暗記一路追李玄陽蹤跡。

在一處道觀之中,陸英見到師父,詢問得知李玄陽受太傅委命,前來荊江之地暗訪北漢密諜謀刺荊州刺史桓仲子一事。陸英方知桓仲子領十萬大軍兵圍襄陽,卻在營中離奇受傷,如今已返回江陵,命不久矣。

謝太傅懷疑荊州刺史萬軍之中遇刺,乃是北漢元象宗所爲,故派遣李玄陽秘密來荊州探查。

言畢公事,李玄陽問道:“華亭,你可知此地有何名勝、人物?”

陸英答道:“尋陽城北倚大江,東靠鄱陽湖,南望廬山,名勝當然屬廬山爲第一。人物嘛,前荊州刺史、長沙郡公陶侃後人陶淵明詩文絕佳,當算一個吧。”

李玄陽笑道:“廬山之上有一慧遠和尚,乃是被漢主蒲剛奉爲座上賓的道安大師高徒。他來自江北,當熟知倒虎山能人異士。如今在廬山興建東林寺,講經說法,開宗立派,隱隱有江南第一高僧之勢,你竟不知?”

陸英也笑答道:“慧遠大師之名,徒兒自是知道。佛圖澄之後,中土佛教以釋道安爲首,蒲剛攻下襄陽城,第一件事便是恭請道安大師入長安,對其禮敬有加。

“釋慧遠乃是道安大師衣鉢傳人,最得青睞。早年追隨道安來到襄陽,襄陽被圍之時,奉師命南下江州。渡江以後,倡論修“淨土”,信徒頗廣,如今已成淨土宗鼻祖。難道師父要去拜訪他?”

李玄陽擠擠眼睛笑道:“爲師就不去了,道不同不相爲謀。你去,務必打探清楚,倒虎山有何人能神不知鬼不覺,於萬軍陣中刺傷大將。”陸英這麼多年早已習慣了師父的“不負責任”,只好無奈地應下差事。

江水南折向廬山,鄱陽湖上倚東天。

武昌黃鶴白雲裡,建鄴臺城煙浪邊。

第二日,陸英出尋陽城,南行至廬山西北腳下,但見峰巒疊𪩘,雲霧繚繞,延綿百里,風光殊麗。到得東林寺,見殿宇禪堂皆新近草創,並無多少沙門在寺中修習。

一問才知道,寺廟尚未完工,慧遠大師暫時寓居里許之隔的西林,今日早間獨身入廬山悟道去了。

陸英一路登山,見山泉飛瀑,古木參天,奇石怪巖目不暇接。上至山頂,竟豁然開朗,羣山環抱之中,有方圓數十里平原曠野。

此地下臨深谷,坐落峰頂,直如雲中之城。陸英遊覽美景,探尋幽跡,卻並未見有寺廟殿閣。

當日天漸晚,他山中獨步,隱隱聽得遠處有鐘聲傳來,想是山下僧人晚間禮佛。月黑霧重,道路難辨,陸英山中休憩一夜,待得晨間繼續翻山越嶺,往泉深林密處行去。

待東行二十里,前方飛瀑轟鳴,斷崖突兀。陸英尋路下至山澗,仰觀峨峨高山,感受飛流傾瀉,頓覺渾身沁涼,炎炎夏日中暑氣全消。

走近瀑布,見潭邊石後有一半百老僧,身着緇衣,腳着麻𪨗,正默誦經文。聽到陸英腳步聲,僧人也不回頭,緩緩道:“小友遠來,不知何所見,何所求?”

陸英恭敬一禮,回道:“所見至善,夫復何求!”

僧人道:“何爲至善?無求何來?”

陸英又答道:“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因果淨土皆是住色生心,佛言當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以無求。”

僧人起身回首望向陸英,

笑道:“小友年紀輕輕,倒是頗熟佛經。若無所住而生其心,又何言善與不善?可知念由心起。

“世人愚頑,造孽深重,貧僧惟願以淨土佛國感召魯鈍,以三世三報勸化罪孽。所倡人有三世,業有三報之論不過爲愚夫愚婦生起敬天畏罪之心。小友言語犀利,何必刁難出家之人……”

陸英再次施禮,謝罪道:“大師見諒,在下一時好勝心起,徒逞口舌之利,絕無詆譭大師的念頭。大師當世高僧,發宏願度化世人,晚輩陸英欽佩不已,謹受教。”

這僧人正是慧遠,被道安大師寄望光大佛教,弘揚道統的高僧大德。只見他面目慈祥,回了一禮,笑道:“小友不必如此。觀君識量氣度必將成大器,有福澤於天下衆生。問道修行何必管出家在家,又何分沙門處士?小友之因緣果報,終不限一人得道昇仙,心懷天下,智出萬民,則煩惱憂樂皆難由本心。雖明識大道,畢竟不能無求無慾,爲人求更苦於爲己而求。”

陸英聞言汗流浹背,自以爲聰明無礙,卻將世人瞧得小了。如慧遠大師及天真道人等高士,所見所識又豈是自己所能比擬。

更不知山野林泉有多少世外隱逸,與世無爭,勘破天道真理,難以私心揣度。

當下誠意靜心,盡拋往日孤高,恭聲道:“大師,小子無知,還請我師不棄愚鈍,直言垂教。”

慧遠口宣佛號,微笑頷首,爲他開解至道,講論妙法。聽得陸英心花怒放,如醍醐灌頂。二人辨析微言,闡明玄理,不覺星移斗轉,已至夤夜。

慧遠與陸英欣逢知音,一個參透佛法,一個廣記經義,竟絲毫不知疲倦。直到第二日天光大亮,才結伴下山。

陸英見慧遠大師一心普度衆生,誓造三界淨土,知他早已不問世俗,更遑論江湖廝殺,密諜行刺之事。師父吩咐問得話,最終難以啓齒。

下得山來,陸英辭別慧遠,返回尋陽城,見李玄陽正打坐靜修。他也不開口,只默默在旁守候。

良久,李玄陽道:“既然從慧遠這裡無所獲,那我等今日就去江陵見桓刺史罷。”

他見陸英不主動說話,定是未曾問到什麼信息,至於是慧遠不知或不願說,還是陸英不曾問都不重要了。

當天,師徒二人離了江州,往荊州而去。途經七八日,先乘馬西行,到雲夢澤後,才乘舟溯江水至江陵。

待來至刺史府時,獲悉桓仲子已病重身故,如今府中其從子桓敬道主持喪儀。李玄陽、陸英代表太傅拜望桓敬道,轉達關切之情。

這桓敬道本是大司馬桓元子的幼子,最受其父憐愛。可惜桓元子病逝時,敬道尚年幼,因而遺命其弟桓仲子繼掌兵權,南郡公爵位由幼子敬道承襲。

桓元子的長子心有不甘,陰謀奪權,被叔父桓仲子所殺。如今桓仲子爲荊州刺史,都督江、荊二州軍事,控扼長江上流,依然深爲朝廷忌憚。

桓敬道官封義興太守,卻嫌職位低微,辭官回到荊襄封地,做一個富貴公爺。

執掌重兵的桓仲子一死,朝廷如釋重負。據悉有意讓外戚太原王氏之人出任荊州刺史,並調其弟桓伊子率軍北上淮南抵禦漢軍。

卻說桓敬道成人之後姿容奇偉、神氣爽朗,博通音律、精擅文章,酷肖乃父。卻因未受重任,常有鬱郁不得志之感。

與李玄陽寒暄畢,南郡公意態蕭索言道:“先父早逝,未能成其收復中原之志。雖西滅巴蜀司馬餘孽,三次北伐漢、趙,終不過空損心神。

“想當年父爲九州伯,今不肖之子僅爲五湖長,愧對先人,故辭官回鄉,無意於仕途矣。只望謝太傅念我父昔年功績,思我家滿門忠貞,允在下悠遊山野,終老林泉之志。

“道長明鑑,如今叔父病故,桓氏一門再不掌建鄴上游一兵一卒,諸公可以安枕無憂啦!”言罷唏噓流涕不止。

李玄陽慰撫道:“南郡公不必如此。謝太傅常感懷大司馬在世時厚恩,對小公爺更是愛護有加,小公爺年少俊才,何需憂鬱寡歡!貧道以爲,有朝一日,小公爺必將振翅沖天,一鳴驚人。暫時閒居勵志未嘗不是好事,北漢百萬之軍即將南侵,陣前兵鬥安危難料,若是有什麼閃失,怎對得住大司馬在天之靈。”

陸英見他志氣闊遠,似終非久居人下之相。言語中盡是對朝廷的不滿。此人若是得勢,絕非吳國之幸。

因言道:“小公爺,還請節哀。以在下觀之,公氣度英偉,才識不凡,更兼相貌貴不可言,必能光大祖業,繼承遺志,成不世之功。

“絳侯周勃之子周亞夫,細柳營帶兵見重於文帝之心,平定七國之亂稱功於景帝之朝。父子二人皆爲先漢柱石,數百年以降,誰不讚佩!小公爺未嘗不能有功於社稷,又有何憾哉!”

邊說邊凝望着桓敬道,但見他聽到“貴不可言”,“成不世之功”等語眼中光華閃動,必是正合其心意。陸英心中暗歎一聲,人各有志,天命有常,卻也無可奈何。

桓敬道拱手道:“陸兄錯愛了!在下一介凡夫,如何敢與周亞夫將軍相提並論。只求不墮家族門楣,便心滿意足了。”

李玄陽難免又安慰一番,桓敬道反覆謝過他二人來意,親送出府外方回。他在內室思慮良久,喚來心腹之人道:“觀望李玄陽態度, 朝中必無繼續委任我桓氏族人掌荊江水兵之意。與其等他們派來一位能臣干將,不如先發制人,助朝廷下決心,找一個志大才疏,空有名聲的人來此。屆時,荊州仍不離我之掌握。”

心腹名郭銓,乃桓氏舊將,此人極有才幹,深得桓敬道信重。順着話頭問道:“公爺此計甚妙,可已有了稱心人選?”

桓敬道笑道:“黃門侍郎殷仲康,名聲素著,時人愛其文章辯才,皆以爲江東之寶,且甚得天子寵遇。我卻知此人不過空談客耳,少謀無斷,貪慕虛榮而缺膽略。必得此人出任荊州,方能利我成大事。”

郭銓也笑道:“公爺神算。只是如何能令朝廷改變想法,不用太原王氏外戚大臣,而以一黃門侍郎統轄上游重地?”

桓敬道矜持一笑,智珠在握道:“此事正要你去辦。只需兼程赴建鄴,重寶賄賂比丘尼支妙音,則必能令朝廷言聽計從。”

郭銓豁然開朗道:“善!這支妙音據傳乃是當今天子寵幸的禁臠,若是能由她吹一陣枕頭風,則謝太傅也必定無可奈何。嘿嘿……”

計議已定,即由郭銓攜帶金珠玉寶赴京行事。

桓敬道走到窗前,望着滿院嘉木,不禁想起當年在建鄴受會稽王之辱,自己羞憤退席,惶惶不安的往事。

當時還作過一首詩,此刻不經意輕聲吟出:“風勁雨狂夜,李花落寒枝。河邊高柳黃,盡是幽人意。笑看名花草,冰肌玉骨滑。輕裘駿馬來,踏落泥中去。”

待我重頭來過,再看都下名花。

第29回 鮮卑舊皇叔第35回 含章拳意第117回 顛倒黑白第135回 智過萬人謂之“英”第20回 曲江池三女斗酒第3回 圍棋賭墅,江左風流第161回 漢家驃姚將,馳突匈奴庭第179回 夜訪趙營第129回 神仙打架第133章 揚眉吐氣語阿誰第23回 可敢與我射獵?第66回 何可一日無此君第181回 初回陸家第19回 鮮卑鳳凰兒第19回 鮮卑鳳凰兒第120回 乘舟直入大陸澤第93回 月下閒話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61回 湯山吟詩第130回 繁華過盡人歸去第29回 鮮卑舊皇叔第51回 “謝家寶樹”與寒食散第61回 湯山吟詩第65回 姑蘇城外第53回 難養也第46回 吐谷渾葉奚第85回 你來我往鬥戰忙第92回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60回 金谷蘭亭之會第124回 驚變第71回 撫有方夏?第133章 揚眉吐氣語阿誰第166回 洞房香暖帳 鴛鴦散第117回 顛倒黑白第71回 撫有方夏?第187回 怎知阿姐厲害第190回 建鄴諸人第183回 鬱洲山島第128回 蘇院長第161回 漢家驃姚將,馳突匈奴庭第79回 急難又曾見誰人第132回 左右爲難第184回 神女峰“寶鑑”顯靈異,陸華亭夜鬥蘇一…第137回 吳郡陸氏第139回 人心浮動第152回 是非之地是非人第58回 忠義,奸佞?第147回 金像寺佛塔第86回 太子大勝高尚書 王子再敗慕容永第32回 丈仙釣與邋遢道人第105回 無異門韓旭第32回 丈仙釣與邋遢道人第87回 阿房城空門不入 終南山力搏熊虎第184回 神女峰“寶鑑”顯靈異,陸華亭夜鬥蘇一…第73回 新建道場寺第32回 丈仙釣與邋遢道人第14回 “禹山至寶”第108回 代國王孫年一十五第94回 帝出五將久長得第174回 大玄洞外聞隱秘第122回 竹笠女子第126回 紅葉谷南天門第179回 夜訪趙營第108回 代國王孫年一十五第56回 皇帝酒醉封官第144回 雲夢雙翅虎,漢南地上蛟第26回 朱家父女第146回 襄陽城外第34回 龍門殺賊烤錦雞第33回 胡賊敢爾第191回 瓦官寺疑案與京師暗流第102回 秦太子坐與論道第184回 神女峰“寶鑑”顯靈異,陸華亭夜鬥蘇一…第67回 江左第一奇男子第61回 湯山吟詩第136回 官升九卿爵封侯第153回 以一敵五,還看我家娘子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153回 以一敵五,還看我家娘子第83回 天降陸神仙第162回 秦軍夜襲失太守第60回 金谷蘭亭之會第88回 平生奔忙只爲飢第114回 乾坤大陣第68回 長生教主第186回 驚聞身世第119回 醜娘服驚馬第149回 玉璽迷蹤第168回 爾虞我詐勝而敗,屢敗屢戰成一功第55回 萬壽節第176回 誤會個球第87回 阿房城空門不入 終南山力搏熊虎第42回 父爲九州伯 我爲五湖長第130回 繁華過盡人歸去第19回 鮮卑鳳凰兒第41回 衣錦未還鄉第132回 左右爲難第95回 知死而不闢 勇也第82回 神樹之死第2回 華亭由來,湯山別業
第29回 鮮卑舊皇叔第35回 含章拳意第117回 顛倒黑白第135回 智過萬人謂之“英”第20回 曲江池三女斗酒第3回 圍棋賭墅,江左風流第161回 漢家驃姚將,馳突匈奴庭第179回 夜訪趙營第129回 神仙打架第133章 揚眉吐氣語阿誰第23回 可敢與我射獵?第66回 何可一日無此君第181回 初回陸家第19回 鮮卑鳳凰兒第19回 鮮卑鳳凰兒第120回 乘舟直入大陸澤第93回 月下閒話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61回 湯山吟詩第130回 繁華過盡人歸去第29回 鮮卑舊皇叔第51回 “謝家寶樹”與寒食散第61回 湯山吟詩第65回 姑蘇城外第53回 難養也第46回 吐谷渾葉奚第85回 你來我往鬥戰忙第92回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60回 金谷蘭亭之會第124回 驚變第71回 撫有方夏?第133章 揚眉吐氣語阿誰第166回 洞房香暖帳 鴛鴦散第117回 顛倒黑白第71回 撫有方夏?第187回 怎知阿姐厲害第190回 建鄴諸人第183回 鬱洲山島第128回 蘇院長第161回 漢家驃姚將,馳突匈奴庭第79回 急難又曾見誰人第132回 左右爲難第184回 神女峰“寶鑑”顯靈異,陸華亭夜鬥蘇一…第137回 吳郡陸氏第139回 人心浮動第152回 是非之地是非人第58回 忠義,奸佞?第147回 金像寺佛塔第86回 太子大勝高尚書 王子再敗慕容永第32回 丈仙釣與邋遢道人第105回 無異門韓旭第32回 丈仙釣與邋遢道人第87回 阿房城空門不入 終南山力搏熊虎第184回 神女峰“寶鑑”顯靈異,陸華亭夜鬥蘇一…第73回 新建道場寺第32回 丈仙釣與邋遢道人第14回 “禹山至寶”第108回 代國王孫年一十五第94回 帝出五將久長得第174回 大玄洞外聞隱秘第122回 竹笠女子第126回 紅葉谷南天門第179回 夜訪趙營第108回 代國王孫年一十五第56回 皇帝酒醉封官第144回 雲夢雙翅虎,漢南地上蛟第26回 朱家父女第146回 襄陽城外第34回 龍門殺賊烤錦雞第33回 胡賊敢爾第191回 瓦官寺疑案與京師暗流第102回 秦太子坐與論道第184回 神女峰“寶鑑”顯靈異,陸華亭夜鬥蘇一…第67回 江左第一奇男子第61回 湯山吟詩第136回 官升九卿爵封侯第153回 以一敵五,還看我家娘子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153回 以一敵五,還看我家娘子第83回 天降陸神仙第162回 秦軍夜襲失太守第60回 金谷蘭亭之會第88回 平生奔忙只爲飢第114回 乾坤大陣第68回 長生教主第186回 驚聞身世第119回 醜娘服驚馬第149回 玉璽迷蹤第168回 爾虞我詐勝而敗,屢敗屢戰成一功第55回 萬壽節第176回 誤會個球第87回 阿房城空門不入 終南山力搏熊虎第42回 父爲九州伯 我爲五湖長第130回 繁華過盡人歸去第19回 鮮卑鳳凰兒第41回 衣錦未還鄉第132回 左右爲難第95回 知死而不闢 勇也第82回 神樹之死第2回 華亭由來,湯山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