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北望

關羽等一路疾行,回到白波谷。

從楊縣到白波谷只有百餘里,快馬加鞭,一日即至。

在關羽出發去拜見徐母之前,已送別劉備一行。

劉備不肯留下。

這點關羽開始有些難以接受,但很快就回歸了理智。

現在讓劉備跟着自己幹是不可能的。

一個劉氏宗室,怎麼可能公然跟朝廷、跟當今天子對抗呢?

讓關羽去涿郡跟劉備混,那更是腦子壞了。

首先,從情感上,關羽斷然不可能放棄忠心部下及數千百姓。

這數千百姓能帶去涿郡麼?

恐怕很難。

就算能帶過去,他們吃什麼?

在幽州劫掠?跟劉備所說的公孫瓚白馬義從死磕?

磕得過嗎?

其次,從理智上,白波谷位置得天獨厚,又有郭泰擋在前面,完全可以北取太原、西取上郡,在三晉大地創下基業。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雖然暫時不能一起共事,但在對朝廷及太平道的態度上,兩人達成了共識——

劉備討黃巾但不殺百姓,關羽反天子但不反漢室。

劉備自回涿郡,做好舉義兵助州郡討伐太平道的準備。

關羽則經營幷州,向上郡、西河、太原發展。

一旦風雲際會,劉備起幽州,關羽起幷州,兩人就可以會師雁門、代郡,夾擊冀州,共取河北。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形勢是否能夠如此發展,誰也說不準。即使關羽看過小人書,但現在歷史已經改變了太多,參考意義在進一步降低。

關羽一回家,就問楊沛:“擴軍之事如何了?”

楊沛答道:“郡兵已有兩百多人願意加入保安營。”

關羽道:“不夠。”

楊沛道:“是。我正想辦法招徠流民,這幾天也募了十幾個壯士。”

關羽道:“不止流民。南邊臨汾,北邊襄陵、平陽、楊縣,都可以去募。”

楊沛道:“是。關公如此緊迫,是欲大舉麼?”

關羽道:“時不我待。”

關羽已經對自己斬殺董卓帶來的後果有所感覺。之前不論是郭泰,還是其他豪強,對董卓都是有些忌憚的。現在郭恂任郡守,這些人頓時輕鬆許多。

如今安邑被郭泰滲透得像篩子一般,郡吏中都有不少太平道中人。郭泰的得力干將李樂在安邑城中公然活動,無人過問。

郭泰很有可能造成極大的聲勢。

不論朝廷與郭泰誰勝誰敗,關羽都必須快速增強實力,不然下場不會太好。

關羽已經打垮郡兵,不想再刺激朝廷,但人吃馬喂、後勤問題又逼得他不得不對外攻伐。攻伐的對象就有講究了。

河東屬於司隸,那麼北上幷州對朝廷的刺激是否會小一些?

鮮卑年年寇掠幷州,也就今年大單于和連被殺,內部不穩,這半年才消停一些。張懿爲戴罪立功,積極籌劃,欲與王柔、南匈奴併力,恢復流散諸郡。注意力主要放在北邊。

與河東交通最便利的太原,太守委進阿附閹宦,肆意搜刮,民怨沸騰,連地方豪強都對他怨氣極大。

委進家貲億萬,糧谷如山,錢帛無數。

若能攻破太原,將其資財全部取了,即使擴軍至千人,也能支撐到年底了。

黃立傷還沒完全痊癒,就帶了人去太原打探。

晉陽城中,商旅打扮的黃立等人在市肆採買農具,聽到有人談論說河東剿賊之事。

有人搖頭嘆息道:“聽說河東兵敗得那叫一個慘。”

有人道:“以前董太守知兵,這郭太守是個不知兵的,也難怪會敗。”

又有人冷笑道:“郭太守乃是郭常侍的族人,知不知兵有什麼要緊?敗就敗了,無損其飛黃騰達。”

黃立連忙插話道:“在下有禮了。抱歉打擾諸君,怎麼說官兵敗了啊?我剛接到親戚書信,說他親見,官兵雖有損失,卻是大敗賊寇呢。”

最開始說話的那人打量黃立一眼,見他面帶笑容,態度和善,但表情很是真誠,也有些拿不準了:“我也是聽說。”

旁邊又溜達過來兩人,其中一人大聲道:“汝等都是道聽途說,我可是親眼所見,打得那叫一個慘烈!”

黃立忙道:“願聞其詳。”

那人穿着不俗,得意洋洋地道:“河東兵足有一兩千人,然而賊兵也不少,兩方就在白波谷大戰,真是屍橫遍野,流血漂櫓啊!”

黃立懷疑道:“只是幾千人的戰鬥,真有那麼誇張?”

那人瞪大眼睛道:“我數過,雙方都死了有上千人,你說慘烈不慘烈?”

之前對郭恂表示鄙夷的那人,拱手道:“請教兄臺,那河東兵真那麼能打?”

自稱親見戰鬥的那人拱手回禮:“也不能說河東兵能打,我看比咱們太原兵差遠了。關鍵是賊兵不能打,就是烏合之衆罷了。這下賊寇估計會老實一段時間了。”

“關羽兇悍,之前張幷州都奈何他不得,竟會折在郭太守這個閹……竟會折在郭太守手裡?”

“以前兇悍,那是騎兵來去如風,現在則是陣地作戰,就非賊寇所長了。”

“這賊寇以短擊長, 不太聰明啊。這郭太守居然撿了個功勞!唉!”

那人對閹黨竟然破賊立功,極不開心。

衆人談論一會,各自散去。

黃立與那自稱親見戰鬥之人交換了個眼色,向不同方向行去,在各個市肆鋪位前又有意或無意地談論起河東兵擊破關羽之事。

數日後,太原太守委進也得知戰報,在府中嘆息不已:“張懿都栽在關羽身上,郭恂卻撿了個漏,真是好運氣!”

兩人雖然同屬於閹黨,但委進的後臺是趙忠,郭恂的後臺是郭勝,不算一個派系。河東郡守的職位明顯好於太原郡守,委進對郭恂着實看不順眼。

不過,關羽若是衰敗,總體上也算是好事。前段時間,他在幷州縱橫來去,把大家折騰得不輕。

經此一戰,關羽必然傷筋動骨,應該不會跑到幷州來搗亂了。

太原郡兵各級將領聽了關羽慘敗,也都鬆了一口氣。

黃立與張乾等人商議道:“這晉陽城,牆高池深,不易攻取。昭餘澤畔諸縣人口密集,城防不嚴,破之不難,其大姓豪富,若取其財,可支軍需。”

張幹乃黃立麾下兩個都伯之一,就是那個自稱親見戰鬥之人。

他不止親見,還曾親歷。

張乾道:“其實我軍還從未攻破過城池,不可大意。”

黃立點頭道:“那是自然。屆時攻城,我屯必是先鋒。你可不要給我拖後腿。”

張乾笑道:“屯長放心,我張幹什麼都怕,就是不怕死。這先登之功,誰都別想從我手中搶走!”

第75章 歸鄉第54章 流寇第59章 暗流第27章 激烈第12章 投奔第44章 春雷第36章 招誘第5章 追兵第73章 徐晃第11章 豪傑第51章 見聞第10章 名臣第84章 常侍第36章 招誘第68章 突襲第47章 贈馬第41章 呂布第53章 李傕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74章 報復第35章 都蘭第82章 繾綣第45章 傷痛第48章 青騅第17章 將門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15章 羌賊第22章 奇士第31章 劉備第63章 諉過第3章 西行第14章 種田第45章 傷痛第53章 李傕第60章 白波第46章 消沉第74章 報復第50章 東下第86章 曹操第33章 處置第28章 彌合第87章 名將第81章 歸家第69章 破敵第2章 董卓第65章 山賊第48章 青騅第37章 郭泰第47章 贈馬第76章 北望第42章 惡戰第67章 攻守第53章 李傕第9章 天子第61章 有情第24章 賞賜第59章 暗流第15章 羌賊第31章 劉備第28章 彌合第32章 胡女第2章 董卓第70章 終見第84章 常侍第58章 威逼第50章 東下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84章 常侍第2章 董卓第29章 殺將第80章 奪城第73章 徐晃第25章 備戰第26章 玄德第64章 郡兵第3章 西行第57章 單于第81章 歸家第31章 劉備第43章 鬥將第80章 奪城第51章 見聞第67章 攻守第25章 備戰第74章 報復第48章 青騅第47章 贈馬第43章 鬥將第64章 郡兵第65章 山賊第29章 殺將第67章 攻守第3章 西行第41章 呂布第76章 北望第82章 繾綣第50章 東下第31章 劉備第6章 搏殺
第75章 歸鄉第54章 流寇第59章 暗流第27章 激烈第12章 投奔第44章 春雷第36章 招誘第5章 追兵第73章 徐晃第11章 豪傑第51章 見聞第10章 名臣第84章 常侍第36章 招誘第68章 突襲第47章 贈馬第41章 呂布第53章 李傕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74章 報復第35章 都蘭第82章 繾綣第45章 傷痛第48章 青騅第17章 將門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15章 羌賊第22章 奇士第31章 劉備第63章 諉過第3章 西行第14章 種田第45章 傷痛第53章 李傕第60章 白波第46章 消沉第74章 報復第50章 東下第86章 曹操第33章 處置第28章 彌合第87章 名將第81章 歸家第69章 破敵第2章 董卓第65章 山賊第48章 青騅第37章 郭泰第47章 贈馬第76章 北望第42章 惡戰第67章 攻守第53章 李傕第9章 天子第61章 有情第24章 賞賜第59章 暗流第15章 羌賊第31章 劉備第28章 彌合第32章 胡女第2章 董卓第70章 終見第84章 常侍第58章 威逼第50章 東下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84章 常侍第2章 董卓第29章 殺將第80章 奪城第73章 徐晃第25章 備戰第26章 玄德第64章 郡兵第3章 西行第57章 單于第81章 歸家第31章 劉備第43章 鬥將第80章 奪城第51章 見聞第67章 攻守第25章 備戰第74章 報復第48章 青騅第47章 贈馬第43章 鬥將第64章 郡兵第65章 山賊第29章 殺將第67章 攻守第3章 西行第41章 呂布第76章 北望第82章 繾綣第50章 東下第31章 劉備第6章 搏殺